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2觀音法會(二)《金剛七句祈禱文》的意義與功德▪P2

  ..續本文上一頁釋。這個道也不是一般的道,完全是站在大圓滿法的角度講的,境界非常高。

  “吽”是根本智,一念它就能喚起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本來具有的智慧。它是輪回或涅槃的根。無論屬于輪回的,還是屬于涅槃的,一切都是從根本智中顯現的,都是根本智的體現。本具的智慧,也是指我們的佛性。屬于輪回的是不清淨的顯現,屬于涅槃的是一些清淨的顯現。無論是清淨的顯現還是不清淨的顯現,都是根本智的一種體現,佛性的一種顯現。“吽”是輪涅一切法的本體,輪涅一切顯現都是從這裏顯現的,都是清淨的,平等的,一樣的。清淨與不清淨,順境與逆境,沒有差別,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本體。念“吽”的時候,要領悟、證得這樣一個真理。

  第一句,“邬金刹土西北隅”。“邬金刹土”是指我們的心性——心之本性。“西北隅”,西方指輪回,北方指涅槃,“隅”指西北的交界,邊界指超越。我們的心性超越了輪回,超越了涅槃。心性本來具有大智大悲。大智大悲這樣一個雙運,原本沒有墮落兩邊——沒有墮落輪回叁有邊,也沒有墮落涅槃寂滅邊。小涅槃是羅漢的果位,是寂滅。小羅漢雖然脫離了輪回,擺脫了叁有,但是落入了寂滅邊。但是我們這個佛性、心性(心性就是佛性,就是我們的本性。無上瑜伽裏主要是講心性,心之自性),它是智悲雙運,以智慧不落輪回,以悲心不入寂滅,不入兩邊。就要領悟這樣的真理。“邬金刹土西北隅”。邬金刹土西方和北方,是輪回和涅槃。但是蓮師不是出生于西邊,也不是出生于北邊,而是出生于西北交界的地方。“隅”就是界,它說明什麼?就是心性不墮落兩邊的意思。這是它的意義。

  第二句,“蓮莖花胚之座上”。這裏有蓮莖、蓮花、蓮蕊。“蓮花”指本淨空性,“蓮蕊”指本覺光明,“蓮莖”指二智雙運。本淨空性和本具光明是雙運的,大光明和大空性是雙運的,一體的。從顯宗的理念、觀念裏講的話,就是顯現和空性是一體的。在《心經》裏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在密宗裏,主要是講的是大光明。顯現上是大光明,不是一般的顯現,而是清淨的景象,清淨的顯現。

  本淨空性,本覺光明,二智雙運。蓮蕊和蓮花、蓮莖。蓮莖就托著蓮花和蓮蕊,到蓮莖的時候就一體了。這表示什麼?表示本淨空性和本覺光明這兩個是不二的,一體的,雙運的,無別的。它就說明這樣一個真理。念的時候,你要領悟這樣的一個真相。

  第叁句,“稀有殊勝成就者”。稀有心性乃自生之光明大圓滿,光明大圓滿指我們的心性,心之本性。除了心之本性以外,沒有光明大圓滿。也就是絕對本質之根本智。光明大圓滿也就是根本智,根本智也就是光明大圓滿,也就是心性,心性是光明大圓滿,心性是根本智。也就是第四灌頂義。第四灌頂是句義灌頂,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

  爲什麼說無上大圓滿?爲什麼說九乘之巅?爲什麼說果爲道?這是第四灌頂義。它是九乘佛法的果,是九乘佛法所追求的果位。小乘:聲聞乘,緣覺乘。小乘是爲了進入大乘。大乘,顯宗是爲了進入密乘。密乘,外密是爲了進入內密。內密: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阿底瑜伽是無上光明大圓滿。瑪哈瑜伽,阿努瑜伽也是爲了進入阿底瑜伽。阿底瑜伽是最高境界。阿底瑜伽裏,第四灌頂單獨拿出來,然後就直接修了,所以是果爲道。

  真正修大圓滿正行的時候,沒有過程,當下就是。大圓滿是頂峰,已經到頂峰了,沒有何處可去,再走就往下走了。光明大圓滿也就是根本智,也是第四灌頂。四灌頂主要是密法裏講的,尤其是無上瑜伽裏講的。其他的幾個灌頂,主要也是爲了第四灌頂。第四灌頂就是光明大圓滿,也就是我們的根本智。這樣一個究竟的果位,所以稀有,不可思議。“其法爾恒爲一切佛心之根本”。光明大圓滿也好,根本智也好,第四灌頂義也好,一切,恒時,就是永遠,任何時候都是。一切佛心之根本,蓮師證得了金剛總持境界,無二無別的成就,成就了光明大圓滿的境界,所以是稀有成就。

  光明大圓滿、根本智、第四灌頂義,這叁個都是一個意思。這個永遠是一切佛心之根本,就要領悟這樣一個真理,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證得金剛總持境界無二無別的成就,金剛總持也是密宗裏最高的境界。

  第四句,“世稱名號蓮花生”。心性乃叁世諸佛之根本,而本性猶如蓮花開敷,也是講心性。心性是叁世諸佛之根本,猶如蓮花開敷,遍布法界,哪裏都有。

  我們找心的時候,不要向內找,你找不到,心到處都有,一切都是你的心,都是心之自性,都是心的顯現,都是心的幻化和遊舞。這就是“世稱名號蓮花生”這句話的意義。

  還有一點,你必須了知蓮花生大士是真佛。什麼是真佛?本性就是真佛,真正的蓮花生大士是我們的本性。你去認知,去證得,才能找到真正的蓮花生大士,你才能真正和他相應。

  第五句,“空行眷屬衆圍繞”。根本智具有不可思議的特質,依它變化可分爲五智。五種智慧也是它的變化,依它而分。本有覺智也是根本智,在法界虛空當中,它持續不斷地放射出無量無邊的能量。你沒有必要向佛求加持,這一切一切都是佛,都是根本智的顯現,都是有加持的,都有力量,都不可思議。所以不用分別這是佛、那是凡夫;這是好、那是壞,都是一樣的。

  蓮花生大士就是我們本具的智慧,依他可以幻化,分五種智慧,五種智慧都是他的眷屬。他也是我們本有的覺智,也就是蓮花生大士,他在法界當中、虛空當中持續不斷地放射出無量無邊的能量,都是蓮花生大士的加持。哪一個不是他的顯現?哪一個不是他的能量?就是自己的心胸沒有打開。你以一個開放的心態去接受的話,那都是蓮花生大士的顯現,都是他的能量。

  我們經常懷疑:“我祈請他,他能不能來啊?來了他能不能給我加持啊?加持了我能不能得到啊?”我們平時就是這樣講的,不管是佛,還是蓮花生大士,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相信這些,之前不會的。“佛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誰相信啊?都不相信。爲什麼?就是自己心量沒有打開,智慧沒有打開!沒有真正地去證悟這樣一個真理。所以沒有信心。佛無處不在,哪裏都有,包括你身邊這些最討厭的衆生都是佛。你自己沒有認識到。也許你最恐懼、害怕的這些也是佛。我們經常害怕,是不是有災難了,是不是有地震了?是不是有海嘯了?是不是得絕症了?也許這都是佛,也可以說這都是我們本具智慧的一個能量。

  第六句,“我隨汝尊而修持”。了悟此根本智之不變本質,並以不變之信心而禅修,以證得圓滿的果位。根本智是一個不變的本質,你明白了,對此道理,對這樣一個真理生起了定解、信心,以這樣一個心態去修持、禅修,才能證得圓滿的果位。

  汝尊:蓮花生大士,就是根本智慧,我們本具的智慧,它是諸法的不變本質。對這個道理生起了定解,你真正明白了,真正證悟了,才會有定解,這樣的狀態下修這叫禅修。這樣才能證得究竟的圓滿的一個果位,就是佛果,密宗是雙運金剛持這樣的果位,也可以說金剛總持這樣的果位。

  第七句,“爲賜加持祈降臨”。什麼是加持?淨化顯相纏縛,回歸根本智。顯相之纏縛,帝洛巴給那諾巴講的:顯現沒有纏縛我,沒有束縛我。纏縛、束縛我們的是什麼?對顯現的執著。一切顯現都是空性。若是你都視爲真有實有,這樣顯現不了本具的智慧,這就是障礙,障礙了這樣的一個真理。要什麼加持?斷除對顯現的執著,去證悟空性,回歸當初。這就是加持。

  加持祈降臨,祈請降臨指令我悟見法性的意思。你證悟法性了,證悟這樣一個真理了,這就是真正的迎請佛菩薩,這就是佛菩薩真正的降臨。現在我們給佛像開光也是,你真正證悟法性了,這才是真正的開光。佛像本來就是佛,不用在一個清淨的刹土裏迎請過來然後溶入佛像裏。一般的解釋也有這樣的。念一些儀軌,在一個清淨的刹土裏迎請,然後佛到來,溶入佛像裏,像和佛無二無別了,再供就是供真正的佛了。證悟法性了,這個佛像本身就佛,本來就是佛。

  我們在修法的過程中,也迎請諸佛菩薩。迎請諸佛菩薩也是,若是你有這樣一個覺悟的心態,你眼前所顯現的,或你的見聞覺知當中所顯現的這一切都是佛菩薩,沒有別的。迎請也是,自己形容一下,自己提起這樣一個正念就可以了,不是要從另外一個地方迎請到這個地方來。凡夫的境界是有分別的,這是不清淨的刹土,那是清淨的刹土;這是凡夫住的地方,那是佛住的地方。所以把佛迎請到這裏來加持我們,最後再送回清淨的刹土。剛開始我們是凡夫,還有這樣分別的心態,所以要這樣去修。現在很多人在修密法,修密法有這樣一個覺悟的心態,這個地方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你眼前的人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光佛。最後就是這樣。

  “格熱巴瑪色德吽”。“格熱”指本體空性,也就是法身佛;“巴瑪”指自性光明,也就是報身佛;“色德”是悉地、成就的意思。“悉地”指大悲遍滿,也就是化身佛,“吽”是五種智慧,法界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做智。

  在無上瑜伽、大圓滿法裏,本體空性就是法身佛,自性光明就是報身佛,大悲遍滿就是化身佛。蓮花生大士也有法身蓮花生大士,報身蓮花生大士,化身蓮花生大士。法身蓮花生大士就是我們本具的智慧,也就是我們本具的自性、本性。法身就是本體空性。蓮花生大士是真佛,真佛是自性。報身五方佛也是蓮花生大士。化身就多了,化身有清淨的,也有不清淨的。一切的一切現相都是化身佛。所以,這裏的“格熱巴瑪色德吽”,“格熱”是法身,就是本體空性;“巴瑪”是報身,就是自性光明;“色德”是悉地,是化身,就是大悲遍滿。

  本體空性是法身;自性光明,一切都是大光明,是清淨的、圓滿的,認識到…

《2012觀音法會(二)《金剛七句祈禱文》的意義與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