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壽命無常(十)▪P2

  ..續本文上一頁常,最初可作爲斷除此生繩索之因,中間可作爲舍棄貪諸輪回之緣,最後可作爲趨入涅槃聖道的助伴。”“此生繩索”是指對家人、財産、受用及今生的貪著。正是它緊緊地把我們困在輪回當中。修無常能斷除這種“繩索”,不僅能斷除我們對今世的貪著,還能斷除我們對輪回的貪著。如果你還希望來世能得到人天的福報、享受人天的安樂,這就是對輪回的貪著。修無常能讓我們舍棄這樣的貪著,最後趨入涅槃聖道。我們舍棄、斷掉了對今生來世的貪著,自然就趨入涅槃了。

  

   “最初可作爲生起信心之因”。若修習無常法,可以讓你生起信心,信心是開啓一切正法之門唯一的鑰匙!若是沒有信心這把鑰匙,無法能夠開啓正法之門,取出正法的寶藏。信心猶如種子,從它之中能生長出一切善法功德。如果不具備信心,就如同種子被火燒得一幹二淨,再也沒有生命力了一樣。如經中說:“無信心之人,不生諸善法,如種被火焚,青芽豈能生?”

  

   此外,信心也是居于聖者七聖財——信財、戒財、舍施財、聞財、慚財、愧財、智慧財的首位,如雲:“信心如寶輪,晝夜修善道。”

  

   所以說,信心是一切“財寶”當中首屈一指的。信心就像寶藏,是無窮無盡功德的源泉;信心就像雙足,能夠帶我們踏上解脫聖道;信心又像雙手,能將一切善法攬入我們的自相續中。如頌雲:“信財寶藏雙足勝,猶如雙手攝善根。”若是沒有信心,你的相續中無法能生起正法,即使再精進,也不會有任何成就。

  

   現在很多人要麼沒有信心,要麼信心不足。很多人學佛都是隨波逐流:別人皈依他也跟著皈依,別人學佛他也跟著學佛。但是他不知道爲什麼要皈依,也不知道爲什麼要學佛,只是跟著別人瞎跑。別人去西藏見活佛,他也跟著見,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活佛。別人說今天某時某地有一位觀音菩薩的化身傳授灌頂,他也趕緊跟著跑去了,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也不知道什麼是灌頂。這就是沒有信心的表現。

  

   有些人有信心,但信心不足。有些人剛開始很好,發誓發願要學佛修行,要解脫成佛,但是一遇到違緣障礙,就開始動心了,甚至就此退失道心,不學不修了。很多人的信心總是動搖,所以學佛修行很多年都沒有成就。正如邬金蓮師所說:“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有信心就有加持,有信心就有成就。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有懷疑就無加持,有懷疑就無成就。

  

   “中間可作爲精進之緣”。很多人對學佛修行雖然有一點信心,但是業力、習氣太重,精進不起來,也不能成就。就相當于再好的種子被埋在地下,如果沒有農民的勤奮和努力——澆水、施肥,也無法能夠長出莊稼。“最後可作爲生起智慧的助伴”。真正的智慧是無我和空性的智慧。修行無常能讓你破除我執、證悟空性。破除了我執、證悟了空性之後,你就沒有煩惱和痛苦了。

  

   “倘若修行無常,並且能在相續中生起無常觀,則初始可作爲擐甲精進之因,中間可作爲加行精進之緣,最終可成爲無退精進的助伴。”“擐甲精進”也叫發誓精進,是指從內心裏發誓發願,下決心,做決定:從今以後,再也不能懈怠懶惰,要竭盡全力,一心一意地學佛修行。“加行精進”也叫行爲精進,是指開始有行動了。“無退精進”是指勇猛精進、永不退轉。這叁種精進是必定成就的因緣。

  

   帕單巴仁波切 曾經說過:“如果相續中生起了無常觀,最開始可作爲步入正法的因,中間可作爲精進的鞭子,最終也能獲得光明法身。”

  

   賽馬的時候,若是沒有鞭子的抽打,駿馬奔跑的速度肯定會慢下來;若是有鞭子的抽打,駿馬就會不停地飛快奔跑。同樣,若是相續中沒有生起無常觀,沒有對無常生起定解,我們的修行也精進不起來。即使精進了,成就的速度也不會特別快。所以,若是不加改造而在相續中生起無常觀念,只是在表面上求法、修法,那麼最終只能種下成爲佛教油子的因。

  

   佛教油子是指那些進入佛門以後,聞法越多,修法越多,相續反而越難調化,最終成爲與佛法背道而馳的人。現在有很多這樣的人,剛開始很精進,很有感覺,可越學越沒有感覺,越修越不精進,無法把佛法融入相續,無法用佛法改變自己,最終只能成爲佛教油子。

  

   帕單巴仁波切又說:“在西藏修行人當中,沒有看見一個人有死亡的念頭,也沒有發現有一個人遺留在世。”帕單巴仁波切剛到藏地的時候,看到藏地的修行人表面上很用功,很精進,但是對無常法卻沒有絲毫的了解,沒有時刻准備死亡。所以他才說,他沒有看見一個人有死亡的念頭,不知道自己要死,都認爲自己是恒常的。他也沒有發現有一個人能夠遺留在世,生而不死。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走向死亡,走近死亡。我們現在也是這樣,根本沒有准備死亡,根本沒有隨時會死的想法。

  

   他當時講的是西藏的修行人,現在講的是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唯一能夠利益我們的是正法,財産無法利益,親友無法利益,自己無法利益。有些人真可笑,說是要學佛修行,行爲卻是相反的。

  

   “誰具廣聞我慢高”,知識面廣,有一點文化的人,容易貢高傲慢。聞思越多慢心越重,聞思越多慢心越大。應該是越廣聞博學,越沒有傲慢,越低調,越謙虛才對,但是我們都顛倒了。

  

   “修行好者積財寶”,修行好的人表面上在修行、閉關,實際上卻在積累財寶。越是修行好的人,對財物等一切貪戀、貪著應該是越少或是沒有,但是我們都顛倒了。

  

   “誰依靜處多散亂”,我們現在雖然依止了寂靜處,但每天都在散亂。無論是進大殿上課,還是進禅房上座,都在勉強自己。其他時間裏,在院裏院外閑逛,成群結隊地說閑話。依止寂靜處以後,應該是少散亂,不散亂,應該越來越好。但是我們都顛倒了。

  

   現在有些人每天都無所事事。比如觀修的時候,在禅房裏豎著耳朵盼著引罄的聲音。響第一聲的時候,從坐墊上站起來了;響第二聲的時候,出寮房了;響第叁聲的時候,已經到大門外了。我從禅房的窗口看得非常清楚。我特意觀察,特意看,還沒意識到下座了,他已經躥出門外了,反應比我還快!我是用眼睛看的,可能他是用心“看”的。難道是心的力量太大,太專注了,已經達到了心心相通的境界不成?我都懷疑他是不是修出神通,有他心通了!還有些人每天都洗這個,刷那個的,忙得不得了,這都叫散亂。

  

   “誰離故鄉無羞愧”,剛開始修行的時候,要離開家鄉。但是,有些人離開家鄉以後就沒有羞愧了。在家裏,因爲有家人或者親朋好友監督,所以在他們面前裝一裝;在道場裏,因爲有同修道友監督,在他們面前裝好人,裝修行人。但是,一離開家鄉,離開道場,就沒有羞愧了,什麼壞事都做,什麼惡業都造。

  

   “彼爲形象修法者”,意思是以上說的種種現象都是表面上有修行,實際上卻沒有修行的人!

  

   修無常的功德、利益非常大。我們的傳承上師之一無畏如來芽尊者也不止一次地說過:“我無論看見世間如何高貴,如何權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會生起羨慕之心,而只注重前輩大德高僧的事迹。這是因爲自己的相續中,生起了少許無常觀的緣故。我除了無常以外,再沒有其他更殊勝的教言傳授給別人。”

  

   釋迦牟尼佛、博朵瓦格西、帕單巴仁波切、無畏如來芽尊者,都講了很多無常的功德和利益,但是由于時間有限,我在這裏只講了這些。

  

   無常法非常重要,修好無常法,一切法都修好了,其他的功德都有了。若是不修無常法,不會有任何修行與成就。很多人的修行都出了問題,問題就出在無常法沒有修好,對壽命無常這個道理沒有生起定解,沒有別的原因,這是最嚴重的問題。

  

   這十天我們都在講無常,大家對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要用心學修,認真學修,紮紮實實地學修,功夫都要下到壽命無常上,這點非常重要。有生必有死,大家對此沒有太大的懷疑,但是對于死期不定,還沒有真正明白。

  

   我們經常把生命當成真有、常有而執著,這是要斷掉的。我們不知道生命會在刹那中毀滅,因此要在相續中樹立起“生命在刹那中毀滅”的觀念,然後要利用余下的生命,爭分奪秒地修持正法。我們不要只是在口頭上說,而是要發自內心地做這樣的決定。

  

   那麼,在相續中對無常生起定解的標准應該是怎樣的呢?就要像喀喇共穹格西那樣。喀喇共穹格西在後藏的覺摩喀喇山的山洞裏修行時,岩洞口有一荊棘叢,他進出的時候,荊棘叢常常刮到他的衣服。開始時他想砍掉荊棘叢,但是轉念一想:“我也許會死在此山洞中,不知道是否還有出去的機會,還不如精進修行。”當他再次走出山洞的時候又想:“我也許會死在洞外,不知道能否還有機會再返回山洞。”就這樣,他一直沒有砍掉荊棘叢。他在山洞裏持續修行了多年,最後終于獲得了成就,可依然沒有砍掉荊棘叢。

  

   還有一個修無常觀的表率,那就是持明無畏洲尊者。持明無畏洲尊者有一個秋季七月沐浴的水池,沒有階梯,進入時很困難。弟子問:“是否應在此修一階梯?”他回答:“不知道明年還有沒有在這裏沐浴的機會,那麼費勁有什麼用呢?”他也常常教誡弟子修無常法。

  

   這些都是修無常的功德與利益。我們就要這樣修無常,把修學正法放在首位,學佛修行最重要,其他任何事情都不重要。

  

   一說修行重要,有些人就認爲其他任何事都不重要,就開始不生活,不工作了,只念佛誦經,這是錯誤的!修行不一定是只念阿彌陀佛,不一定是只念一部經。修行就是轉念,念轉業消,念不轉,業不消。念轉了,生活、工作,包括行住坐臥、吃喝玩樂都是修行。念不轉,即使在廟裏,在佛堂裏每天念二十四小時的阿彌陀佛,念《地藏經》、《法華經》,也不一定是修行,也許是造業。

  

   轉念很重要,首先要明理,不明理無法轉念。念一轉,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修行。你認真地生活,認真地工作,就能成就。學佛修行不是要離開世間,也不是要放棄一切,不是要放棄家庭,放棄工作。該了的緣還得了,該還的債還得還。若是你在此生當中,該了的緣沒有了完,該還的債沒有還完,那你就了脫不了生死,還要繼續六道輪回,還要繼續了緣了債。那時,你不一定是在人道,也許是在其他道裏。若是在其他道裏,了緣了債就更困難了。

  

   得人身是我們了緣了債的機會,是我們解脫成佛的機會。大家要全力以赴、分秒必爭地修持正法,把該了的緣了完,該還的債還清,最後才能了脫生死,再也不用在六道中輪回,再也不用感受痛苦了。

  

   壽命無常到這裏講解完畢。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壽命無常(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