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因果不虛(一)

  2011百日共修 因果不虛(一)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因果不虛。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暇滿難得和壽命無常,認識到了人身甚爲難得,尤其是暇滿的人身更是千載難逢。然而,暇滿的人身不是恒常的,我們隨時隨地都會面對死亡,都有失去人身的可能。而到臨終的時候,除了我們造的業,其他的什麼也帶不走。如《教王經》中說:“國王趨入死亡時,受用親友不隨身,士夫無論至何處,業如身影緊隨後。”臨終的時候,親友、財産我們帶不走,連我們最珍愛的身體也帶不走,只有我們生生世世造下的業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親友不能爲我們安排什麼,錢財也派不上用場,自己更是無能爲力,不能自由地走向自己向往的地方,完全任由業力主宰,受業力牽引。

  

   此時我們只能跟著業力走,能利益我們的只有業,能傷害我們的也只有業。我們學習因果不虛,就是要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一切都是我們往昔和現世中造的業。我們認爲親戚或朋友是來利益我們的,心裏就很留戀他們;認爲敵人或仇人是來傷害我們的,心裏就很怨恨他們。事實上這都是顛倒的,這些思想與概念完全是錯亂的。

  

   其實,不是親友在幫助、利益我們,而是我們在往昔和現世中做的善業在幫助、利益我們;不是敵人或仇人在傷害我們,而是我們往昔及今世造下的惡業在傷害我們。臨終的時候,即使我們有成千上萬的親友,甚至整個世界的人都是我們的親友,也無法能夠利益我們,他們無法能夠安排我們轉生到上叁道或者擺脫輪回;臨終的時候,即使我們有成千上萬的敵人,甚至整個世界的人都是我們的敵人,也無法能夠傷害我們,他們沒有這個能力讓我們下地獄,投生爲餓鬼或畜生。

  

   佛在經中不止一次地這樣教導我們,大德高僧們也異口同聲地這樣講過,現在我們通過思維和觀察也明白,只有業能跟隨我們,只有業能牽引我們。上至天界頂層,下到無間地獄底層的一切有情,都各自感受著不可思議、千差萬別的痛苦和快樂,這全都來自于各自往昔所積累的惡業與善業。正如佛在《百業經》中講:“衆生諸苦樂,佛說由業生,諸業亦種種,造種種衆生,漂泊于輪回,業網極廣大。”

  

   無論是外器世界還是內情衆生,都是千差萬別的。這樣花花綠綠的世界是怎樣形成的?佛在經中講:“衆生諸苦樂,佛說由業生。”意思是衆生所感受的痛苦與歡樂,都是因自己的業力而生。“諸業亦種種”意思是業有惡業與善業,有共業與個業,有重大的業與微小的業,有各種各樣的業。“造種種衆生”意思是善業成熟了,我們就會投生叁善道,感受叁善道的苦樂;惡業現前了,我們就會墮入叁惡道,感受難以忍受、無窮無盡的痛苦。

  

   相對地說,叁善道的衆生是快樂的,叁惡道的衆生是痛苦的。天界的天人與人道的人相比,天人是快樂的,人是痛苦的。即使人與人之間也有差異,有快樂的,也有痛苦的;有富的,也有窮的;有高貴的,也有低賤的;有美的,也有醜的;有好的,也有壞的。種種的顯現都是源于不同的果報,不同的果報則源于衆生造下的種種業。

  

   佛在世的時候,印度有很多外道皆爲邪見者。邪見者可分爲斷見派和常見派。

  

   斷見派認爲一切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後世、因果不虛及了脫生死等均不存在。比如他們的代表作《黑自在書》中說:“猶如日出水下流,豆圓荊棘長而利,孔雀翎豔諸苦樂,誰亦未造自性生。”意思是說,太陽從東方升起不是由誰牽引的,河水向下流也不是由誰引領的,豌豆是圓形的也不是由誰抟成的,荊棘刺又長又尖,非常鋒利這更不是由誰削造的,孔雀的羽毛五彩斑斓、絢麗多彩這依然不是由誰繪製的,而是因爲它們自己的本性就是如此。他們認爲一切都是自然的,是無因無緣形成的。

  

   人死如燈滅,這是斷見派的觀點。他們認爲,外器世界毀滅的同時,內情衆生自然就沒有了。猶如牆壁上的圖案,牆毀壞了,圖案自然就沒有了。人的身體就如同雪,神識或靈魂就好比雪地上遺留的狼的足印,雪一旦融化了,狼的足印自然就隨著消失了。同樣的道理,人死了,靈魂自然也就沒有了。

  

   如果相信斷見派的這些觀點,過失會非常大。假如萬事萬物都不依靠因緣而生,那麼萬事萬物將會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出現。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是違反自然規律的。

  

   萬事萬物都是依靠因緣而生的,所以某事、某物、某人在某時、某地不産生,不出現,可以解釋爲因緣未到,事實也確實如此。倘若有因無緣,或有緣無因,或無緣也無因,那麼萬事萬物就不會産生,這是自然規律、諸法真相。

  

   常見派則認爲萬事萬物都是由造物主創造、控製的,造物主是恒常不變、獨一無二、自由自在的。神我常有,大自在天、遍入天是造世主,恭敬、供奉、贊歎他,他高興了,世界就可以和平,人類就可以快樂。否則,他生氣了,就會給世界製造災難,讓人類感受痛苦。

  

   常見派的觀點先說萬事萬物是造物主創造的,後又說造物主是恒常不變的,這就是它沖突與矛盾的地方。我們通過邏輯推理,可以推翻常見派的觀點。

  

   以往沒有世界與人類之前,意味著他沒有進行創造世界和創造人類的活動,所以他不是造物主。那麼世界與人類有沒有這樣一個被創造的時刻呢?若是造物主有創造的時刻,就預示著他已經變了。創造本身就意味著變化。不創造時的造物主和創造時的造物主,已經不是同一造物主,而是兩個不同的造物主了。

  

   如果是同一造物主,他在前面沒有創造的話,那麼按照恒常不變的觀點來論證,他在後來也不能創造。如果說造物主是恒常不變的,那麼他怎麼能創造萬事萬物,又怎麼能掌控這一切呢?如果此前已經有了世界與人類,那麼這個世界就不是他創造的,他就不是造物主。如果常見派的觀點是世界與人類永遠存在,那麼所謂的這個造物主也不是創造者。如果世界與人類本來就有,是不經他創造就存在的,他沒有對世界,對人類做任何事情,那麼他不能成爲世界或人類的創造者。

  

   而且,根據常見派的觀點,造物主從高興變成生氣,從賜予我們快樂變成讓我們感受痛苦,這中間就變化了,就不是恒常不變的了,這也是自相矛盾的!

  

   可見,斷見派和常見派的觀點都是錯誤的。一切都是有因緣的,不是無因無緣的,也不是由一個恒常不變的造物主來掌控或者創造的。那麼這樣的一個世界,這樣的一個人類,這樣的一個狀態是怎樣産生的?沒有別的原因,就是由我們往昔或今生所造的善業或惡業而産生的!

  

   國家安定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風景怡人,風俗好,人性善良,包括我們內心的快樂,這些都是由善業帶來的。我們往昔做了很多善業,在現世當中也做了很多善業,所以就會有這樣的世界,這樣的人類,這樣的感受。如果是國家戰亂不斷,氣候惡劣,缺衣少食,人們五毒粗重,包括我們內心的這些痛苦與感受,就是由以往所造惡業的牽引而顯現的,不是因爲別的。惡業、善業,一切都是因業力所現,因業力所感。尤其是到臨終的時候,我們的去處不是由親友、財産、自己安排的,而是由業安排的,我們都是跟著業走,由業來掌控、牽引的。

  

   善業可分爲無漏的善業和有漏的善業。修持聲聞乘,此善業會讓我們成就阿羅漢的果位;修持緣覺乘,此善業會讓我們成就獨覺佛的果位;修持菩薩乘,此善業會讓我們成就一地到十地菩薩的果位;修持密宗的金剛乘,此善業會讓我們成佛。這些能讓我們成就四聖果位的善業,皆爲無漏的善業,都是以無我和空性智慧攝持的善業。

  

   有漏的善業就是一般的善業,是沒有以無我和空性的智慧攝持的善業。在沒有破除我執,沒有證悟空性之前,我們都沒有無漏的善業,都是有漏的善業。如果有漏的善業在臨終的時候因緣具足了,會讓我們投生叁善道——天界、人界、阿修羅界。想要投生到天界,除了善業外,還必須要成就四禅八定和色界、無色界的一禅心、二禅心、叁禅心及四禅心其中的一種;想要轉生到人間,必須具備獲得人身的因緣和條件;倘若投生前兩者的條件都不具足,那就只能轉生到阿修羅界了。

  

   惡業會牽引我們去地獄、餓鬼、旁生叁惡道。以嗔恨心造惡業就要下地獄,以貪心造惡業就要投生爲餓鬼,以愚癡造惡業就要投生爲旁生。大體是這樣的,仔細地列舉還有很多。

  

   以佛法當鏡子照自己,才能照出自己的真實面目;以佛法當秤稱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輕重。現在講到了善業、惡業,你就應該反觀一下自己,是惡業多,還是善業多?你所具有的這些善業是有漏的,還是無漏的?

  

   我們臨終的時候,全由善業和惡業來主宰我們未來的去處,而善業都是我們自己修的,惡業也都是我們自己造的。自己不修善業,臨終時就無法得到救度;自己不造惡業,臨終時就不會感受報應。

  

   佛在《百業經》中講能願比丘的公案時,曾經說過:前世所造的業,無論是善是惡,其業果絕不會成熟于外境的地水火風上面,一定成熟在自己的界、蘊上。界指十八界,蘊指五蘊:色、受、想、行、識。十八界和五蘊就是指我們的身心。我們所造的業只會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不會成熟在外界的地水火風上,更不會成熟在別人的身心上。現在很多人病魔纏身,生不如死,這都是其往昔所造的惡業成熟在自身上;內心煩惱痛苦,難以忍…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因果不虛(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