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皈依(九)▪P2

  ..續本文上一頁獲得圓滿佛果。

  

   《施寶童子請問經》中雲:“皈依佛者,一切善法皆明顯增上,知慚有愧。”真正皈依佛陀的人,一切善法明顯增長。他以佛爲究竟的導師,自然就有慚愧心、羞愧心。有慚愧心、羞愧心,消除業障就很容易了。

  

   《施寶童子請問經》中雲:“皈依法者,常不放逸,具有諸多功德,恒時能憶宿世,具有修法之緣分與福德。”真正皈依佛法並把佛法視爲道路的人是不會懈怠放逸的,因爲他喜歡戒定慧叁學的功德,他已經真正下決心修持戒定慧叁學了,還能懈怠放逸嗎?若不放逸、不懈怠,精進地修持戒定慧叁學,能不具有諸多功德嗎?真正皈依正法以後,學佛修行的這些機緣和條件自然就有了。現在很多學佛人總是有違緣障礙,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總是不具備、不成熟,就是因爲對正法的信心不夠、決心不大、發心不到位。

  

   《施寶童子請問經》中雲:“皈依僧者,自心堪能,具衆多等持總持法門,種姓恒時高貴,夢中亦不離佛法僧。”真正皈依叁寶的人,他一定會精進修行,暫時能獲得人天安樂,最終一定能解脫成佛。

  

   佛在《無垢經》中雲:“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滿虛空界,彼將勝虛空。”皈依的福德,若是有個形狀,整個虛空也容納不了,僅僅皈依的福德都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又如《般若攝頌》中也說:“皈依福德若具相,此叁界亦成小器,大海乃爲水寶藏,藏合 豈能衡量耶?”只要是如理如法地皈依叁寶,世間的福報自然就有。我跟大家講過,學佛修行就像點火,點火的時候要的不是灰,但是灰自然就有了,不要也有。同理,如理如法地學佛修行,世間的福報、暫時的利益自然就有了,不用特意求,特意修。爲了蠅頭小利,失去了大利;爲了暫時的利益,失去了最究竟的利益,這是愚者所爲。智者所做的一切是爲了獲得究竟的利益,與此同時自然就得到了暫時的利益。

  

   二、信心和決心是獲得皈依功德的關鍵

  

   很多人說,某某皈依佛門很多年了,修行也挺精進的,也做了很多事情,怎麼還沒有得到這些福報,沒有得到這些利益呢?講這種話的人又是在以人來衡量佛法,這是顛倒的!佛告誡我們依法不依人,應該以佛法來衡量人,不應該以人來衡量佛法。佛法是無邊無際的,可以用佛法來衡量人;人不是無邊無際的,不能用人來衡量佛法。人是人,法是法,這是個人的問題,不是佛法的問題。因果不好講,他沒有得到相應的功德與利益,也許是往昔的一些惡業要了結,也許是他學修不如法。如無等塔波仁波切所說:“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惡趣因。”也就是說,如果修行不如法,不但得不到功德,反而會有罪過。

  

   大家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信心是否具足,對上師叁寶的決心、皈依的決心有沒有到位,是不是不動搖。若是信心具足了,不動搖的,不可能得不到這些功德和利益。我們很多時候還是信心不足,不是那種堅定不移、絕不動搖的決心。雖然學佛修行好多年了,爲衆生、爲上師叁寶也做了很多事情,但還是沒有深信,還是求這求那、想這想那的。若是對上師叁寶有堅定不移的信心,還會這樣嗎?

  

   你真正皈依了以後,應該是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上師叁寶,無論是讓你生天還是讓你下地獄,這都是上師叁寶的事,不用你來操心;無論是痛苦還是快樂,都由上師叁寶決定、安排。“我要快樂,不要痛苦;我要生天,不要下地獄!”這還是在跟上師叁寶提要求!還是自以爲是!還是自作主張!不是一心一意,沒有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全部交給上師叁寶,交給佛菩薩。

  

   自己盡心盡力依教奉行,就行了。佛菩薩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佛菩薩給你安排什麼,你就做什麼。讓你了緣,你就了緣;讓你了債,你就了債。一切都是佛菩薩的安排,一切都是佛菩薩的加持。當機緣成熟、因緣具足的時候,你就解脫成佛了。若是沒有解脫成佛,可能是因緣、條件暫時不具足,還得努力,還要精進。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盡量存好心、做好事,盡量斷惡行善,就行了。不要有那麼多要求。“好像是有違緣障礙了,佛菩薩快過來保護我!”你把佛菩薩當什麼了?不是皈依處了,是保镖啊?你把佛菩薩當成手下了,讓他們來保護你。讓他們辦這個辦那個的,“讓我順利,讓我發財,讓我平安,讓我健康啊!”你這樣自私地求,是對佛菩薩最大的不恭敬!我們是上師叁寶的追隨者,我們應該爲上師叁寶做事,應該去保護佛菩薩,去保護上師叁寶的事業,這才是正確的。

  

   我們現在皈依上師叁寶就是爲了逃避災禍,爲了健康,爲了平安,爲了發財,這樣自私地皈依、修行,是不如法的。誠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說的:迎請智慧天尊維護世間的利益,猶如將國王從寶座上拉下來,吩咐他掃地一樣。又如單巴桑吉尊者也親口說過:“將密宗的壇城設在村子的羊圈裏,怎麼能對治呢?簡直可笑!”

  

   你喜歡這些功德,想讓自己也具有這些功德,這才是信心。清淨信心是喜歡這些無漏的功德,喜歡具有無漏功德的人;欲樂信心是自己也想獲得這些功德,也想成爲具有無漏功德的佛菩薩;勝解信心是明白自己通過學修也可以成佛、可以做菩薩。這叁種信心不是迷信,也不是要求或索取。

  

   皈依不是求這個,求那個的。以佛爲導師,以法爲道路,以僧爲道友,以上師爲怙主,下決心學修戒定慧叁學,獲得僧衆相續中無漏的功德,這才是皈依。現在我們皈依的目的就是求——求健康、求平安,但是越求越得不到,不求才能得到。

  

   學佛的人是要脫離痛苦,獲得快樂的。遠離世間八法,不執著世間八法,這是一種快樂的方法。遠離是不執著的意思。當你不執著痛苦的時候,痛苦就沒有了;當你執著痛苦,想逃避痛苦的時候,這種執著本身就是一種痛苦,因爲這是心裏的一種束縛,使你得不到解脫。同樣,當你不執著快樂,不去追求快樂的時候,快樂自然就來了,不執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誹謗和贊歎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經常在衆人面前裝模作樣,就是想獲得贊歎、避免誹謗。越執著贊揚,越想得到越得不到,這也是一種痛苦。

  

   其實一切自然流露的都是好的,不會影響別人。不是自然流露的、裝出來的那些都會影響別人,傷害別人。那些大自在的人,有時候有些不如法的言行舉止似乎在傷害衆生,但實際上他們是不會傷害衆生的,打人、罵人都是對衆生的一種幫助和利益。當我們不去執著的時候,就什麼都有了。遠離世間八法,就是這個意思。

  

   有信心、有決心而皈依,暫時的這些人天福報,乃至于佛究竟圓滿的功德,都會有。但是信心和決心也不是誰都有的。先要明理,然後才會有真正堅定的信心。明理非常重要。佛講的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過患等基本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要明理就一定要聞思修,聞是聽明白,思維是想明白,修是去做。但很多人只是大概地聽一聽、想一想就過去了,這樣是不可能起作用的,要反複聽、反複想、反複修。將這些佛理牢記在腦子裏,融化到血液中,落實到生活上,這是聞思修。有足夠的聞思才有修行,都是有次第的,大家如果真心想解脫,真心想成就,就要一步步、紮紮實實地聞思修行。

  

   現在很多人都是盲修瞎煉,雖然也知道一些佛理,也會講一些佛理,但是只知道有什麼用?只會講有什麼用?法和相續沒有結合,修行和生活沒有結合。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彼此脫節了,法沒有融入相續,修行沒有融入生活。法是法,相續是相續,一個是東,一個是西,是兩條路,有什麼用?我們要以法來改變相續,要把相續變成法,把生活變成修行,就行了。

  

   其實,我們不是不明白,不是不知道,只是沒有好好地對照自己,沒有運用,沒有改變自己。應對生活上、工作上的問題的時候,沒有以佛法去解決問題,而是用另外一套方法來解決、處理,這是錯誤的!

  

   我們每天都有專門的生活修行時間,生活修行的時候大家更應該落實佛法,這才是真正的修行。無論是打掃衛生,還是做其他事情的時候,行住坐臥、一舉一動,應該把佛法運用起來,拿佛法來對照自己、改變自己。心態很重要。無論在哪裏做任何事都一樣,若是心態放平了、放正了,發心到位了,心態調整好了,都不是一般的勞動,都是修行。假如發心不到位,心態沒有放平、放正,即使在寺院道場裏做事,也只是一般的勞動,不會有任何功德。

  

   若能將佛法和相續結合,修行和生活結合,學佛修行對你的幫助真的是不可思議,無論是究竟的利益,還是暫時的利益,都能滿足你。佛法是一種健康的活法,是一種快樂的活法。佛法就是教你怎樣生活工作,怎樣爲人處事。開心快樂地去生活工作,開心快樂地去爲人處事,就是佛法,就是修行,就是成就。若是不開心、不快樂地生活工作、爲人處事,包括念佛、誦經,都不是學佛,不是修行,不會有成就的。希望大家有智慧。有智慧就會有快樂,沒有智慧就會有痛苦。大家要做智者,有智慧了,就什麼都有了。

  

   皈依的內容有很多,大家要抓好重點,需要問一問:皈依的信心和決心是不是真心實意的?是不是發自內心的?是不是堅定不移的?學佛修行不能不死不活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沒做到就是沒做到;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都要分清楚。我們現在的狀態是,說沒學也學了,說沒修也修了。雖然每天都在學、都在修,但什麼也沒有明白,什麼也沒有做到,這叫不死不活。不要這樣!學佛修行要實實在在,不能虛情假意,否則欺騙的是自己,傷害的是自己,一切損失都是自己的,到時候你會後悔的,但那個時候已經晚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皈依(九)》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