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只是記住這些教法的詞句,還要將叁藏的意義記在心裏,納入相續,獲得這些教法的功德,這叫持教法。
證法是戒、定、慧叁學。果皈依裏的皈依法,是發誓發願要將證法的功德納入自己的相續,在相續中真正有戒、定、慧,並且要圓滿叁學,這叫持證法。
皈依法不是究竟的果皈依。因爲你真正領悟了教法的含義的時候,教法就不需要了。證法也是,在獲得上上的果位的時候,下下就不需要了,所以教法、證法都是暫時的,都不是究竟的果皈依。
第叁、皈依僧:下決心、立誓言,我要獲得僧衆相續中的無漏的功德、證道。相續中的道心、道業,就是證道,是已經獲得的成就,已經證悟的道理。僧是一地以上的菩薩,發誓發願要把他們相續中無漏的功德,尤其是證道納入相續中,要獲得這些成就。這是果皈依中的皈依僧。
在這裏,僧寶也不是究竟的皈依處,因爲他們獲得的成就不是最究竟的,他們的智慧還沒有圓滿。比如,一地的菩薩在獲得二地的時候,就會失去一地的成就、道心。所以皈依僧也是暫時的,不是究竟的。
二、自身皈依
最終的皈依就是皈依自己。自己的心成爲佛寶,語成爲法寶,身成爲僧寶,這是皈依自身叁寶。我們要下定決心,立下誓言,讓自己的身口意得以清淨,立即成爲佛法僧叁寶,這個時候自己也是叁寶總體。你的意(心)清淨了,就是法身佛;你的語清淨了,就是佛法、正法;你的身清淨了,就是僧寶。爲什麼說上師是叁寶的總體呢?因爲上師的身口意是清淨的,完全成爲佛法僧叁寶了,所以說他是叁寶的總體。不是把非清淨的觀爲清淨,不是把非說成是。若是你有智慧,有成就了,你自己也可以成爲叁寶總體,你可以不皈依其他,只皈依自身叁寶。這個時候自身叁寶和外在的叁寶是一體的,自身和法界是一體的。
大家應該有正知正見,如理如法地皈依,這樣才會獲得成就。不然,你在表面上、形式上糊裏糊塗地盲目皈依,跟著上師或者師父念皈依偈頌,這是在上師面前立下誓言,同時又違背了誓言,欺騙了上師叁寶,欺騙了所有的父母衆生。這樣皈依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所以,大家要處處提醒自己。
塔波仁波切說:“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惡趣因。”本來皈依是解脫的一個方法,成佛的一個助緣,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在你這裏不如法,正法反而變成了惡趣的因。現在很多人都想獲得皈依的功德與利益,因爲這種貪心,都來皈依。結果過了幾天、一個星期或一個月,還沒有獲得這些利益,就開始懷疑。我今天已經如實地給大家講了皈依的方法,你沒有如實地照做,能得到皈依的功德與利益嗎?皈依的功德利益非常大,僅僅皈依的功德與利益也是不可思議的,但是皈依不是這麼容易的,真正能夠皈依叁寶,進入佛門,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沒有一定的善根、福德,是不可能的。
叁、皈依的具體修持方法
具體修皈依的時候,要觀想皈依境,在上師叁寶面前發誓發願。觀想很重要。
首先,觀想佛、菩薩、上師叁寶就在自己的前上方。這個利益非常大。《中論》裏講:“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無論是屬于輪回還是涅槃的一切法,都離不開空性。因爲諸法的本性都是空性,所以一切都可以成立、實現。我們明白了緣起性空的道理以後,就會生起信心,之前不一定。現在很多人都懷疑,自己頭頂前上方有上師叁寶嗎?只是這樣想就會有了?現在你還沒有明白緣起性空的道理,所以你才會懷疑。當你明白了緣起性空的道理以後,就不會懷疑了。其實上師叁寶無處不在,沒有固定的位置,沒有固定的方向,哪裏都有。凡夫有分別心,很難理解、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以凡夫的分別念,製定了一個固定的位置和方向。
將自己的住處觀想成由各種珍寶組成的莊嚴刹土,美妙悅意,平坦光滑,晶瑩剔透,非常清淨。我們凡夫都喜歡珠寶,都覺得珠寶肯定是清淨、圓滿的,所以就拿珠寶來形容清淨、圓滿。我們開始修皈依的時候,先觀自己的周圍環境是清淨、圓滿的。如此,不論周圍的人在幹什麼,不論門窗有沒有關好等,都可以放下這些分別心態與雜念,一心一意地修行。這裏不是將不清淨、不圓滿的觀爲清淨、圓滿,而是本來就是清淨、圓滿的。不清淨、不圓滿的是你自己的業障、煩惱。
觀想在我們的前上方有一棵如意樹。其實我們的本性、空性才是真正的如意樹,在這裏沒有說本性、空性,而是用如意樹來形容。
如意樹有五枝,東南西北和中央五個方向各有一個如意樹枝。如意樹枝繁葉茂,所有的枝葉全部是由各種珍寶鈴、璎珞裝點。百花齊放,碩果累累,極其圓滿,蔓及各方,遍布東南西北整個虛空界。
中央的樹枝上,有八大獅子寶座,寶座上面有蓮花座,蓮花座上面有日月坐墊,上面安住著本體爲叁世諸佛之總體、無等大悲寶藏具德的根本上師,形象是邬金大金剛持蓮花生大士,蓮師的面部朝向自己,安坐在前方的虛空中。在此處,本體是自己的根本上師,形象爲蓮花生大士。在觀想時,若對上師的信心超越了對本尊的信心,則觀爲本體是本尊,形象是上師;若對本尊的信心超越了對上師的信心,則觀爲本體是上師,形象爲本尊。上師是叁寶的總體,對我們來說,自己的根本上師是最親、最近的皈依處,所以要把上師觀想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上師頭頂上方以重樓式一層層地安坐著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垛佛等傳承上師,都在前上方注視著自己,這樣的境相就是師寶。
上師前面即東方的樹枝上,安住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周圍由賢劫千佛等十方叁世諸佛所圍繞,他們全部是殊勝化身梵淨行的裝束,頭有頂髻、足有輪寶等,具足叁十二相與八十隨好,雙足金剛跏趺坐,身色有白黃紅綠藍五種顔色,身體放射出不可思議的光芒,慈悲地注視著我等衆生。
上師右邊即南方的樹枝上,以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觀音菩薩這叁位怙主爲首的八大隨行佛子由大乘聖者僧衆圍繞,他們的身色也有白黃紅綠藍五種顔色,以十叁種圓滿報身裝飾莊嚴,雙足以平等式站立著。
上師左邊即北方的樹枝上,舍利子、目犍連聲聞二聖由小乘聖者僧衆圍繞,身色潔白,身著叁法衣,手持錫杖與缽盂,雙足站立。
上師後面即西方的樹枝上,法寶經函層層疊疊,金光閃閃的格架中央最上方陳列著六百四十萬頌大圓滿續部,所有的函頭標簽 都對著自己,經函光芒四射,自然發出“啊勒、嘎勒 ”的聲音。
中間是師寶,前面是佛寶,左右是僧寶,後面是法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空行護法圍繞著,女相護法面朝裏,保護壇城內在成就不往外失散;男相護法臉朝外,阻止外面的違緣、障礙和魔障進入壇城內。上師叁寶由善神護法圍繞,浩瀚無際、遍滿整個虛空法界,發出各種光芒,照射著我等一切衆生,上師、佛、僧衆們慈悲地注視著我們。
我們就在如此殊勝的所依境前面做皈依,將我們現世的父親觀想在自己的右邊,母親觀想在左邊,以怨敵、魔障爲首的叁界六道一切衆生觀想在前面,就像大地上規模盛大聚會一樣人們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在所依境前雙手合掌、叁門恭敬做因皈依和果皈依,立下誓言。
觀修完畢以後,念誦皈依偈:“真實叁寶善逝叁根本,風脈明點自性菩提心,本性自性大悲壇城中,直至菩提果間永皈依”。這裏具足外、內、密皈依。外皈依就是皈依叁寶,內皈依就是皈依叁根本,密皈依就是皈依氣脈明點。
我們現在主要依據《前行念誦儀軌
開顯解脫道》修持加行。修皈依時,前述觀修完畢以後,念誦下文:
複次不共前行之皈依者:
登德華薩香欽雅嘎诶 于前如意寶樹五枝上
喂色喇嘛烏金多吉羌 中央上師邬金金剛持
傑波喇嘛耶丹卡竹谷 傳承上師本尊空行聚
登德噸喬地色桑吉南 前方師尊叁世一切佛
意色逆追特欽怕波湊 右旁親子大乘聖者衆
佳德頌繞累玩南巴劍 後枝安奉善說衆經卷
雲德喬加年讓給登當 左側八大尊者聲緣僧
塔夠益西秋炯湊南得 周圍智慧護法衆環繞
秀傑地色嘉耶踏加根 所有十方叁世皈依境
瑪蒼枚巴德貢達薩衛 悉皆明觀猶如芝麻莢
登德讓當瑪瘦都吉當 于前我與母等衆親眷
卡恰森劍根吉給德得 及諸遍天有情敬頂禮
地德內縱香且釀布瓦 從今乃至菩提果之間
耶起喬給嘉色晝瓦叁 發起殊勝信解而皈依
那葵內色那卡剛瓦耶 安住虛空遍滿虛空者
喇嘛耶丹堪竹措南當 上師本尊空行諸會衆
桑吉秋當帕波給登拉 諸佛正法以及聖衆前
達當桌折給貝嘉色切 我與六道衆生敬皈依
每一座期間盡心盡力念誦“安住虛空遍滿虛空者,上師本尊空行諸會衆,諸佛正法以及聖衆前,我與六道衆生敬皈依”四句,總數合計起來至少要圓滿十萬遍。平日裏也應該念修皈依。
大家觀想皈依境的時候不能隨便,一定要認真、清楚地觀想,然後在皈依境面前,發自內心地發誓發願、下決心、做決定,這樣才能獲得戒體,才能真正地皈依上師叁寶,進入佛門。
皈依上師叁寶時不能虛僞,要真心實意,表裏如一,發自內心地做皈依。否則,是善是惡很難說。如果皈依時糊弄、欺騙,就是糊弄自己,欺騙自己,最後受傷害的,遭受損失的也是自己。所以如理如法地皈依非常重要。
佛講犯錯誤有四種原因:一是不知道,二是不相信,叁是煩惱重,四是習氣重。煩惱習氣重,這個暫時沒辦法。但佛、上師已經把道理講得很清楚了,你們現在不是不知道這些道理,而是不相信,不去做。這就是剛強難化,那就沒有辦法了。
我們是人,不能和旁生一樣;我們是學佛的人,聞到佛法了,不能和普通人一樣;我們是明理的人,不能跟不明理、盲修瞎煉的人一樣。得人身不容易,聞到佛法更不容易,有這麼好的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也不容易。得到了人身,沒有好好地利用,沒有發揮它的真正作用;聞到了佛法,但不修持正法,沒有讓自己解脫成佛,就跟畜生沒有區別了!一定要珍惜人身、珍惜佛法、珍惜機緣!什麼叫珍惜?好好地利用機會就是珍惜。
皈依的基礎、分類、對境、方法都已經講完了,大家應該有正知正見,如理如法地皈依。只有這樣,才能進入佛門,才能成爲真正的佛教徒,才可以開啓一切正法之門。大家要明白,信佛就應該明明白白地信,學佛就應該明明白白地學。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皈依(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