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束輪回的同時就獲得了叁菩提果位——羅漢,獨覺佛,或者是無上正等覺的果位。
叁種信心是在明理之後才能産生的。
第一、清淨信心。佛、法、僧、上師有很多無漏的功德,你喜歡這些功德,這是清淨信心。若所喜歡的對境是有漏的,是屬于世間的,就是貪心;若所喜歡的對境是無漏的,是屬于出世間的,就是信心。
你現在起早貪黑、不擇手段地積累財産,是因爲你喜歡錢財,這種欲望在牽引著你。雖然你不願意早起,但是一想到錢財,你就能起來;晚上雖然你也想早睡,但一想到錢財,你就不會休息,還要加班。能夠這樣勤奮,就是因爲你對錢財有歡喜之心。同樣,若是你對清淨的戒律、無僞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等無漏的功德也如是喜歡,你也會不疲不厭、起早貪黑地精進修行。
我們現在對修行一點積極性都沒有,對這些無漏的功德一點希求之心都沒有,就像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樣。我們在外面閑逛、散亂的時候,都挺開心的,頭擡得高高的,樂呵呵、笑眯眯的。一聽到海螺、引罄的聲音,就不高興了,愁眉苦臉的。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爲我們的相續中沒有生起清淨信心。
你是不是真心想解脫?是不是真心想成就?是不是真心喜歡這些無漏的功德?只有真心喜歡,才叫清淨信心。這是最初步的一種信心。
很多人一聽說信心是一切加持的來源,是一切成就的根本,一聽說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就又陷入迷信裏了。“我在佛像前跪叁四個小時,應該是最有信心的,肯定能得到最大的加持,肯定能得到最大的成就。”不一定!信心是看你對正法的歡喜心的強烈程度。希求正法的心越強烈,學到的東西越多,成就越大。若是對正法沒有歡喜之心,你是不會學修的,更不可能成就。
清淨信心就是沒有染汙的意思,而心靈的染汙就是煩惱。沒有煩惱的歡喜之心就是清淨信心。我們現在是凡夫,做不到沒有煩惱,但是我們可以把握歡喜心的對境,是屬于世間的還是屬于出世間的,是有漏的還是無漏的。若喜歡的是出世間的無漏的功德,喜歡具有這些無漏功德的人,這就是清淨信心。
如果你喜歡佛和上師是因爲他們有名氣、有地位、有錢財或者容貌莊嚴,就是貪心;如果你喜歡佛和上師是因爲他們有神通神變,能遣除你的魔障、病障,也是貪心。這都是沒有正知正見的人的想法。如果你喜歡佛和上師是因爲他們有斷證圓滿等無漏的功德,能讓我們脫離輪回、脫離痛苦,有將衆生安置于佛果的能力和智慧,這才是真正的信心;如果你喜歡上師是因爲他戒律清淨,有慈悲心,有利他心,有智慧,能教給我們解脫的方法,能讓我們開悟、證悟,能讓我們解脫成佛,這也是真正的信心。因爲這些而喜歡、跟隨、依止,才是如法的。
第二、欲樂信心。你對上師叁寶所擁有的無漏功德不僅喜歡,而且想得到,也想成爲上師、佛菩薩那樣偉大的人物,這是欲樂信心。
第叁、勝解信心。是不退轉的堅定信心。清淨信心和欲樂信心是勝解信心的前提條件與基礎。在這兩種信心的基礎上,才會生起勝解信心。一切衆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都可以解脫成佛,我們對此道理深信不疑了,這叫勝解信心。清淨信心和欲樂信心是不堅定的,勝解信心才是堅定的信心。
叁、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
清淨信心、欲樂信心和勝解信心是一切功德的來源,是一切成就的根本。你想要獲得加持,就要依靠這叁種信心。解脫道上前進的力量叫加持,加持是一股力量,不是很深奧的東西。有信心才有加持,正如邬金蓮花生大士所說:“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信心就像水,加持就像月亮,“千江有水千江月”,如果你沒有水,就映不出月亮的影像。這不是月亮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同樣,不是上師叁寶沒有加持,不是上師叁寶沒有令你在菩提道上前進的力量,而是你自己沒有信心。“若離疑心成所願”。疑惑是成就最大的障礙,若是我們沒有疑惑,當下就能成就。但是我們業障深重,福報淺薄,沒有堅定的信心和修行,所以無法能夠斷除疑惑。上師叁寶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大家都懷疑。
首先,上師叁寶無處不在。“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其實,上師叁寶是你自己信心的感召,若是有信心,哪裏都有上師叁寶。如頌雲:“何人誠作意,能仁現彼前,賜灌頂加持。”“誠作意”就是具有信心與恭敬心並一心祈禱。“能仁現彼前”,佛任何時候都會降臨在他的面前。“賜灌頂加持”,只要你一心憶念,誠心祈禱,無論是阿彌陀佛還是上師,都會因你信心的感召而顯現在你面前,給你灌頂,給你加持。不是必須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不是必須到上師面前才能得到上師的加持。蓮花生大士也講過:“具有信心善男女,蓮生不去何處住,吾壽無有殁盡時,信士前我各現一。”要是你有信心,誠心祈禱,蓮花生大士哪裏也沒有去,就在你眼前。
佛、上師、蓮花生大士等都是無處不在的,只是我們心不誠,沒有信心,總是懷疑。我們都沒有相信晚上睡覺時上師在枕上,安坐時上師在頭頂,走路時上師在右肩,吃飯時上師在喉間。我們困了,躺下就睡著了,有時還失眠,翻來覆去的,根本沒想到佛、上師在枕頭上;吃飯時,以爲佛、上師看不到,同修道友也看不到,就只顧著吃,根本沒有深信佛和上師無處不在,無所不知。否則,怎麼還敢在背後,在暗處做一些壞事,然後又極力隱瞞呢!
其次,上師叁寶無所不知。上師是不會通過神通來觀察弟子、指責弟子的。若是通過神通讓你忏悔,這就不叫發露忏悔了。只有你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能夠發自內心地生起了畏懼感,生起了後悔心,覺得羞愧難當,把錯誤說出來,不覆不藏,才是發露忏悔。上師無所不知,但是你自己卻想隱瞞,這種想法是很可怕的,如果你有隱瞞心,就無法忏除業障。以前,有一位大德叫奔貢甲格西,他平時在山上修行。有一天他下山到施主家應供,當時施主不在家,格西心裏琢磨:我沒有茶葉,不如趁機偷一些茶葉回去。當他把手伸進茶葉袋裏時,立即提起了正念,他大聲呼喊施主們:“我正在幹偷茶的勾當,你們把這只手從手腕處砍斷。”這就是發露忏悔。如果你犯了錯誤,還死死地隱藏,說明你還沒有深信上師叁寶是無所不知的。
最後,上師叁寶無所不能。如果你生病了,有違緣障礙了,若是能一心祈禱上師叁寶,就能遣除這些障礙。但是大家都不深信,不是一心祈禱上師叁寶,還到處打卦、算命,像只無頭的蒼蠅一樣。一到關鍵的時候,還是自以爲是,自作主張,根本不依教奉行。
可以說,上師叁寶的加持就是自己一心的力量,這時上師叁寶就是一種對境和所依。這種力量是不可思議的,能超越一切。若是叁心二意的,就無法啓發你心的力量,心的力量散亂,就無法降伏心魔,無法戰勝業障。若是你能一心,以上師叁寶爲對境、所依,深信上師叁寶,把心定下來,就能啓發心的力量,就能降伏心魔,戰勝障礙。佛和上師是你最崇拜的,所以以他們爲對境和所依。假設你對石頭、木頭也能生起信心,它們也可以作爲所依、對境。如同狗牙的故事一樣,那個老婦人把狗牙當成了佛牙,然後生起了信心,狗牙就對她起作用了。狗牙也能讓她的心穩定,達到一心,最終她成就了。所以成就靠一心,若她不是那麼虔誠,即使是真正的佛牙,也無法令她成就。
爲什麼說佛、上師無處不在?若自己有智慧,一切都是佛,都是上師。站在密宗所講的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裏,一切色相都是佛身,一切音聲都是佛的咒語,一切意念都是佛的智慧。這樣看來,一切都是清淨的、圓滿的。爲什麼沒有見到佛?爲什麼沒能把上師視爲佛?就是自己的智慧和悟性不夠。我們站在顯宗的角度看,也是一樣的,“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到處都有佛,到處都是淨土,哪一個不是佛?哪一處不是淨土?處處都是好處,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顯宗和密宗都是這樣講的。若是你能明白這個道理,能有這樣的境界,將上師視爲佛有什麼難的?只是我們悟性、智慧不夠,沒有深信,也沒有生起信心。
那現在怎麼辦呢?就是不僅要聽聞,還要思維,然後再去修行。對佛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道理,都要聞思修。“聽聞”就是記在腦子裏,“思維”就是融化到血液中,“修行”就是落實到生活、工作中。那種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般地學修,不會有任何成就。
信心是皈依的基礎,信心從明理中産生,所以明理很重要。信佛不能迷信,修行不能盲目!現在真的分不清楚有些人是外道還是佛教徒。你把佛看成神,然後糊裏糊塗地相信,那就和外道沒有區別了。你把佛視爲覺者、有智慧的人,然後下決心跟著他學修,學覺悟,學智慧,最後自己也成爲那樣的覺者,這才是明信。
學佛修行不能盲目,別人一說這個好,就跟著東跑西顛、飄浮不定的,這樣是永遠不可能成就的。自己應該有正確的目標與方法,否則,無論怎樣努力都是白費。修行也不能麻木,打坐參禅沒有感應道交,要麼散亂,要麼昏沈,要麼是無記的狀態,沒有領會,沒有證悟,這就是麻木。若是你真心想解脫成佛,就要如理如法,不能盲修瞎煉。學佛修行是非常嚴肅的頭等大事,不是隨隨便便的。希望大家都有正知正見,都有真正的信心,這樣才能真正皈依佛門、進入佛門。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皈依(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