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七
既然,祖師說見性如此重要,那麼,就有人發問了,如果不見性的話,情況會怎樣:
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
有人問道:“如果不見性的話,通過念佛、誦經、布施、持戒和精進修行,甚至廣做一切利益衆生的福德事業,是否能夠得以成佛呢?”
——哎,請大家注意,此問題的前提是“若不見性”,如果沒有這個前提的話,廣如諸佛經所說,哪怕只有一丁點兒善根,將來也會成佛的。哎,修行這些善法,將來呀,早晚會見性,早晚會成佛的。先見性,後示現成佛。
但是,在“若不見性”這個前提下,情況就不同了,祖師堅決地回答:
答曰:“不得。”
達摩祖師回答說“做不到,這樣無法得以成佛。”
又問:“因何不得?”
對于其中的原因,提問的人又繼續追問:“爲什麼做不到呢?”
——這也是咱大家所關心的,對此,達摩大師詳盡地解答說:
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爲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回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
祖師回答說:“只要有少許法,可以成就,就還屬于有爲法,就還在因果當中,還會承受業報,還屬于輪回之法,不能夠免除生死輪回,像這樣修行,啥時候才能夠成就佛道呢!”
哎,達摩大師是在告訴咱大家,也告訴提問的人,什麼得不得的,能夠不能夠的,成不成的,都是屬于有爲法。只要還有一丁點兒,諸如此類的東西,嘿嘿,那就不是本來面目,不是咱的本來佛呀。
各位兄弟姐妹,真正的佛是不需要成的,也不曾被破壞。爲啥呢?因爲呀,有形成,就有毀壞,有成有壞,就是生死呀,咋能夠叫做佛呢!所以,經雲:“無壞複無成”。
——哎,咱這裏所說的,是指佛陀的法身,也就是咱大家本有的法身佛。而所謂的見性成佛呢,毫無疑問,應該是指明見法身,或者說,明見佛性。佛性,就是法身,就是真如,就是如來藏,就是實相,也就是第一義空。它,不曾形成,也不會被破壞。因此,咱說它“如如不動”。
哎,如如不動心,就是佛性。不過,不是咱故意按住它,不讓它動,那是徒勞無益的,而是呢?就算咱在生死輪回當中,正在分別煩惱的時候,嘿嘿,它,也本來就不曾有絲毫的變動呀!咱,只需要明了這個地方,觀察到這個地方,就會明白。
——這個地方,毫無疑問,還是咱的心,不過,不是心念,而是呢?馬鳴菩薩《起信論》所說的“心源”,“又以覺心源故,名究竟覺”,哎,一旦覺悟了心的源頭,就叫做究竟覺悟的佛陀啊。而最初觀察到這裏呢,就叫做大徹大悟,叫做見性成佛。
——即使是最初的觀察,那一瞬間,也是不可思議的,那必定是咱的心,平息了思慮分別之時,當下的發覺。
——如同過往無數的聖者一樣,那一刻,您哪,再次發現了永恒的安樂之鄉。奇妙的是,您竟然發現,嗨,您從來就不曾離開過它!它呢,嗨,也從來就不曾離開過您。而平日裏,您的那些分別煩惱之苦呢?唉,完全多余,完全不必要,完全沒有意義,實在是冤枉啊,實在是庸人自擾啊。
如果您一旦修行到開悟了,見性了,這個時候,如何來斷定,自己的覺悟是否正確,是否透徹呢?哎,就用祖師的這段開示,來觀察,看看自己覺悟的那個東西,是否會有成敗變動,是否受條件限製,是否落入了因果,等等,如果是的,嘿嘿,那就說明您的覺悟還不透徹,還不究竟啊。
如果不是的,如果您的覺悟,不屬于因果的話,超越一切情緒和概念的話,不會被心念分別所破壞的話,那就是透徹的覺悟,就是見性成佛。
有啥好成的呢?那時,您會明白,嘿嘿,別說成啦,就是所謂的見,也是賊喊捉賊;就是所謂的佛,也是頭上安頭啊。
對于“因何不得”這個問題,也就是爲啥,不見性,縱然修行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等等法門,也無法成佛,達摩祖師繼續解答:
“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
“要成佛,就必須見性,如果不見性的話,因果業報等等說法,就是外道教法。”
“如果真是佛門人的話,真是佛的話,就不應該學習外道教法。”
哎,佛法入門,常談因果。但是,那是初級課程,是方便法,是表面現象,是局部,而不是全然之佛陀妙境。
所謂因果,也叫做因果業報,或者說因緣果報,它是咱這個塵世,乃至于一切現象界的最根本規律。凡聖同遵,沒有誰能夠例外。
——可是,有一個東西,從來也不會被因果所影響,不會被因果現象所擾動。它,從來就超越于因果,它是誰呢?
——嘿嘿,它就是因果它爹。
各位兄弟姐妹,俺可不是開玩笑啊。如佛所說,一切智者,尚需比喻方能明達甚深妙法。這裏,咱必須要借用比喻,才能夠說明白。
哎,比如說,因果現象,像啥呢?就好像水裏的波浪,您看,風吹浪起,波波相連,一波催一波,從波峰到波谷,從波谷到波峰,起起伏伏,一連串的因因果果。
這人世間何嘗不是如此呢,哎,境界風起,衆生心攀緣成波,于是乎,高高低低,你你我我,是是非非,善善惡惡,牽牽挂挂,蹉蹉跎跎呀!看似繁華塵世森然萬象,嘿嘿,究其根本,不外乎思維波浪裏的一曲衆生因果歌。
一切芸芸塵世,都是咱的思維波浪,造作出的因因果果之顯相呀。所以呢,塵世的一切,也必然遵循因緣果報之規律。
——那麼,所謂的因果,是從哪裏來的呢?
——不需要懷疑,它來自于咱的心念,哎,以心念造作爲原因,就會感生出後續的結果。
再進一步,咱的心念是從哪裏來的呢?也不需要懷疑,它來自于咱的心,或者說,來自于咱心的源頭——所謂的心性,所謂的佛性,所謂的佛陀,所謂的法身,等等,都是它呀。
——所以呀,咱的心性,嘿嘿,就是因果它爹。哎,它呀,是不會被因緣果報所破壞和影響的。
就好比呢?水裏的波浪,無論如何地波瀾起伏,哎,它的樣子縱然可以千變萬化,可以因因果果地連續成波,不過,嘿嘿,水本身,不會有絲毫地變質呀!
——這都是因爲,水,是波浪它爹呀。哎,爹可以生兒子,兒子生不了爹呀。兒子生出來的是孫子,嘿嘿,那就離爹越來越遠啦。
所以呢,咱修行就如同順藤摸瓜一樣,只要逆著兒子的來路,哎,往上找到兒子的根,在咱的國情當中呢,嘿嘿,通常也就是兒子的後臺,哎,那就是他爹了。
一旦呀,咱找到波浪的爹,也就是水,才發現,波浪是虛假的幻相,水,本來是無相而清淨的,本來就超越波浪;同樣,一旦咱找到了因果的爹,哎,咱哪,當然就超越了因果啦。至少,嘿嘿,也會超然于因果吧。
因此呢,所謂的因果,不外乎是種種關聯的現象,乃至于一切生死輪回,一切苦樂感受,一切境遇,等等。作爲修行人呀,咱千萬不要在裏面打轉兒,不要癡迷于其中,否則,嘿嘿,萬劫不複呀。咱呢,需要超越它,達成最終的解脫,達成不變的安樂,哎,這就是咱修行的目的和方向。
——向往究竟不變的安樂,諸佛如來,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哎,都是這麼幹的,都是這麼發願的,此乃一切正法修行人的修行源動力。
——噢,那所謂的度衆生呢?不是說“佛于無邊大劫海,爲衆生故求菩提”嗎?
嘿嘿,沒錯,這是一回事兒啊!究竟不變的安樂,哪能獨享呢?那能夠獨存呢?衆生安樂故,諸佛安樂呀!普見衆生得離苦,那才叫做圓滿佛陀呀,是名無上正等正覺。
——好,那咱咋修行,才能夠超越因果現象,而找到不變的安樂呢?
嘿嘿,咱逆著因果現象的來路,猶如逆水尋源一般,或者說逆波尋水一般,咱一觀察,哎,就找到了善惡心念,那就是因果的內涵。善心善念,發起善行,將來,就會感召善果;惡心惡念,發起惡行,將來呢,就會感召惡果;無記心無記念,發起無記行,將來,就會感召無記果,非善也非惡。
而善心善念,惡心惡念和無記心無記念,都發源于何處呢?嘿嘿,發源于咱的心靈深處,看不到,卻很明白的那個地方——哎,那就是咱的心性,就是咱的佛性,就是如如不動而常覺不昧的如來法身呀!它,就是勝義的佛陀。
如達摩祖師所說,見到它,就叫做見性成佛。所以呢?嘿嘿,祖師說“成佛須是見性”,所謂的成佛,就必須親見自性,親見勝義的佛陀哦。
否則的話,不見自性如如不動,不見佛性了無生滅,反而一味地宣揚因果,以種種因果現象爲實有的話,嘿嘿,那就是典型的著相外道啊!
爲啥呢?嘿嘿,因爲呀,“心外求法,名爲外道”,把種種因果業報,一切生死輪回,都當做了心外實有之物,這不就是典型的外道見解嘛。如果咱是真正的佛弟子,咱就會知道,並且相信,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本來是超越因果的呀!咋會去學習,並且執著于如此的因果實有之法呢。
——況且,如果因果是實有的,生死輪回也就是實有的了,那麼,它就無法被超越,解脫,也就不可能實現了。
也正因爲如此,哎,如果不見性,單單修行念佛、誦經、布施、持戒,乃至于廣做慈善事業,等等,是不會成佛的;而只會以此善因,感召到未來的善果報。而所有的善果報呢,都還屬于生死輪回,屬于生滅的有爲法呀。
這是佛法的深奧之處,也是秘密之處,若非祖師開示,咱大家,難得聽聞呀。
——當然,實際上,另一方面,如果咱大家堅持念佛、誦經、布施、持戒,利益衆生等等,如此修行,則福慧資糧自然會不斷積聚,將來,咱呢,是完全可以明心見性的。除非呢,您不相信見性成佛之妙法,嘿嘿,那就沒法子啦!哎,這就叫做“塞自悟門”,翻譯成白話,就是堵住了自己的悟道之門呀。
唉,能怪誰呢?須知“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也。不相信自己能成佛的人,是永遠也不會成佛的;不相信自己能悟道的人,憑啥覺悟自性呢!
各位兄弟姐妹,咱大家呀,需要樹立如此的…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