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七▪P2

  ..續本文上一頁信心,其實,這既是相信自己,也是相信祖師,更是相信佛陀呀。哎,咋樹立如此的信心呢?

  ——發願,發願與回向。

  ——發成佛的大願,發度一切衆生的大願,發莊嚴淨土的大願,發解脫一切的大願。而所謂的回向,就是要把所做的一切功德,所修的一切善行,都回饋于圓滿無上菩提,別無所求。回向,大約就是力量的反饋,或者說,回贈吧。

  哎,有人說了,你們學佛人,不是說要“無所求”嗎?咋還回向,還有所要求呢?

  ——嘿嘿,所謂的“無所求”,其實是聖者的心境,並非凡夫境界。開始呢,咱需要有所求,只求成佛度衆生,其它不求。最終呢,當咱大家圓滿成佛的時候,就無所求了。以佛陀爲例,悉達多太子,爲咱作出了榜樣,哎,在菩提樹下禅坐的時候,他是有所求的,他發誓說:“不成正覺,不起此座”,所求的,正是成佛啊。

  太子徹底覺悟以後呢,卻發現,“大地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哎,成佛,成的是本來佛,不從別處來,終究“無所得”,所以,也就終究“無所求”了。

  對于不見性,縱然念佛、誦經等等,也無法成佛,這個問題,祖師繼續給咱深入解答:

  “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

  “佛陀,是沒有業力的人,超越了因果,所以不屬于因果。”

  “只要以爲,所謂的成佛,可以得到哪怕一丁點兒東西,都是在誹謗佛陀。那麼,憑啥成佛呢?”

  哎,法身如來,是真實的佛陀,也就是咱的自性,其中,是沒有任何業力的,所以,很多佛經當中,把它叫做“自性空”。同時呢,它也超越了因果,不在因果之中,所以大師說它“無因果”。

  在這裏,達摩大師並不是在否定因果,而是呢?告訴咱大家,法身如來,也就是勝義的佛陀,其中,是不積存任何因果業力的。就好比呢,虛空當中,不會積存泉水一樣,這是蓮花生大師所用過的比喻,非常生動而貼切,大師說:“如同虛空的空中積不了泉水,所以空性之中,無功德與罪業積存之境。”

  哎,蓮花生大師所說的空性,指的是“空性法身”,也叫做“明空不二”,還叫做“心性”,更叫做“自覺之性”等等,很清楚,它也就是達摩大師所說的“見性成佛”之性,或者說“以心傳心”之心呀。

  無論哪個教派,只要是大乘佛法,對于真實佛陀,最終的明了和實證,都是等無差別的,連表述,都是如此地一致。在這裏,大圓滿與禅宗,完全可以相互印證。

  曆來,有很多禅師,都達成了如此的證悟妙境,從而徹底解脫了生死輪回,超越了因果業力之束縛,永嘉玄覺禅師,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禅師在《證道歌》裏說道: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叁毒水泡虛出沒。

  證實相,無人法,刹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诳衆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大家請看,永嘉禅師親證法身以後,自然滅除了一切生死罪業,而此法身,不外乎咱大家的“自性”,它就是天生的佛陀呀。

  對此,蓮花生大師開示得尤爲清晰,大師在《直指覺性赤見自解》當中說:“只要能真實證悟此性,則一切都將解脫”,因此,大師告訴咱大家:“是故必須求悟此自覺之性”,哎,也就是要發願見性成佛才行呀。

  綜合以上各位大師的開示,毫無疑問,不見性,就無法成佛。因爲,佛性本來天成,遠離一切生滅造作,所以也就超越了因果和業力,並不是僅僅靠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等等,就可以成就的。而是呢?必須要見性,要“真實證悟此性”,那麼,“一切都將解脫”啊。

  見性之後呢,依據諸位大師的親證,告訴咱大家,其中“法身覺了無一物”,即便咱覺悟了法身,也終究了無一物可得呀。蓮花生大師把這叫做“並非任何實成,唯有空空洞洞”,等等。因此啊,達摩大師說“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像這樣,以爲修某種法,或者做某種事兒,就可以因此而成佛,都是對于事相的執著,偏執于這樣的見解,都是在誹謗佛陀呀,咋可能成佛呢。

  在此基礎上,乃至于,達摩大師繼續說道:

  “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

  “只要有所住著,無論是住著于有一個清淨的心,還是住著于有一種覺知能力,或者是住著于有一個圓滿的慧解,再或者住著于有一種透徹的見地,等等,世尊都不許可。”

  “因爲,佛陀不存在持戒和犯戒的問題;佛陀法身,也就是心性,它本來空寂,從來就不是染汙的,也不是清淨的。”

  “一切萬事萬物,一切萬法,本來就沒啥好修行的,也沒啥可以證得的;既沒有前因,也沒有後果。”

  ——哎呀,祖師的這段開示可真夠恐怖的,徹底掃盡了一切相,掃盡了一切思維、分別和認知,痛快啊。

  痛快,是痛快了,不過,此乃大乘無爲聖境,難解難入呀。哎,本來不應當再進行啥解讀,可是,奈何多數人不明白,必然存有矛盾與疑問。只好,再做些鋪墊吧。

  所謂的“一心”,有很多種,比如,“真如一心”,“清淨一心”,“圓覺一心”,等等,大家似乎都認爲自己確實有一個諸如此類的東西,哎,要不然,咱咋就活生生地呢!要不然,咱用啥成佛呢。

  但是,依達摩大師所說,世尊,對此卻不許可。爲啥呢?因爲呀,世尊成佛以後,發現,無論哪種“一心”都了不可得,根本就沒有那樣一個實成的東西,叫做“一心”,或者,叫做佛心,再或者,叫做法身,等等。因爲呀,法身無相,一心無形,不是實有之物,也不是虛無之空。

  而且,雖然法身無相,雖然“一心”了不可得,但是,佛也好,咱也罷,都不是死水一潭,都活生生的,這是咋回事兒呢?嘿嘿,這是因爲呀,咱在“一心”了不可得當中,有著本具的妙能力,比如說,覺知能力,等等,還有很多很多種,數也數不清呀。

  接著,問題又來了,哎,于是呀,就有人執著于,自己具有某一種妙能力,具有某種“一能”,比如說,執著于自己具有本然的覺知能力,等等。對此呢,世尊同樣不許可。

  爲啥呢?因爲呀,實在沒啥好覺知的,實在沒啥需要去“覺”的,或者,需要去“知”的。

  ——佛陀,是本知本覺,是全知全覺,啥意思呢?嘿嘿,整個世界,無非如來知覺。咱的心性,也是如此。只不過,咱的心性,暫時被五陰浮雲遮蓋了,還沒有顯現出全知全覺。咱大家修行,要做的,就是放下內心對于五陰,等等一切事物的執著,則本性的全知全覺,終將會顯露無遺。此外,不需要再去進行任何覺知。

  哎,如果有人,刻意地要去覺知的話,會咋樣呢?嘿嘿,《楞嚴經》上說了,那就叫做無明,也叫做不覺呀。哎,如幻的生死輪回,就從那裏虛妄而起。

  所謂的“一解”,是指某種慧解,如果有人執著于,自己獲得了某種圓滿的,或者殊勝的慧解,對此,佛陀同樣不許可。爲啥呢?

  因爲呀,本知本覺之外,全知全覺之外,不需要再發起任何慧解,也不存在另外的慧解了。這又是爲啥呢?嘿嘿,因爲呀,窮盡整個法界,窮盡無邊世界,本來都是如來慧解,本來都是咱大家的自性慧解呀。哪裏還需要,額外去生慧發解呢。

  ——那些額外生出來的,就叫做虛妄見解。

  哎,咱大家念經開智慧,必須知道,智慧並不來自于佛經,也不來自于外部,甚至,不來自于佛陀。那麼,究竟來自于哪裏呢?

  ——嘿嘿,得來的不叫做智慧,那叫做妄想呀。咱那自性本有的,只是隨順著念經、聞法、禅修等等因緣而自然顯發的,卻終究不來也不去的,才是咱大家,乃至于如來的天然妙慧呀。

  所謂的“一見”,是指某種透徹的見地。如果有人,自以爲擁有了某種透徹的見地,世尊還是不許可。爲啥呢?

  因爲呀,自性明了自性,法身通達法界,本來如此,哪裏還需要啥透徹的見地呢!究竟說來,見無所見,哎,如果有所見的話,豈不就有了對立面,有了能見和所見的對待差別,咋能夠叫做圓滿覺性,咋能夠叫做圓滿佛陀呢。

  即便對于戒律,佛陀,或者說法身,再或者說咱大家的心性,本來也不存在持戒和犯戒的問題。爲啥呢?嘿嘿,因爲呀,心性沒有造作的緣故啊。

  哎,所謂的戒律,是對于大家言行舉止,以及起心動念的種種要求,或者說約束。它是有造作的修行方法,屬于甚深方便。佛陀製定戒律,是爲了幫助弟子們修行,而安立的方便之法,咱呀,應當遵守,卻不可以執著戒相,認假爲真啊。

  那麼,咱大家的心性法身,到底是啥樣子呢?哎,祖師告訴咱,它本來空寂,不屬于某種樣子,在凡夫地,不是染汙的;在聖賢地,不是清淨的。所以說“心性本空,亦非垢淨”。平常呀,咱大家所觀察到的衆生染汙之相,以及聖者的清淨自在之相,其實,都是假相,都是咱的思維心,造作出來的假相而已呀。

  而咱的心性呢,雖說一切的一切,都是它的幻相,都是它的假相;究其根本,心性卻是無相的。因此,《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哎,把某種樣子,叫做如來,叫做佛陀,乃至于叫做自性,或者叫做法身,都不能稱之爲正法呀。

  所謂的“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是說啊,一切萬事萬物,一切萬法,本身就超越了修證和因果。爲啥呢?

  嘿嘿,因爲,一切萬事萬物,一切萬法,當下就是如來法身,所以,當下就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呀。

  ——啊,真地是這樣嗎?原因何在呢?

  ——的確如此。至于其原因,許多大乘經典都說過:“法身遍一切處”。所謂的“一切處”,就是指一切萬事萬物,指一切法呀。因此,法身無處不在,無法不包含,與一切萬事萬物不可區分,與一切法不可區分,法身外無事物可得,事物外無法身可得。法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則一切萬事萬物,以及一切法,同樣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法身無修無證,超越因果,則一切萬事萬物,以及一切法無修無證,超越因果。哎,如此地圓融無礙,所以叫做無邊法界身,或者,圓滿法性身呀。

  對于諸法“無因無果”,咱大家呢,可要善巧理解,千萬不要因此而全盤否定因果現象。達摩祖師也並非此意,祖師是在告訴咱大家,因果業報如幻,不可執著呀。哎,一切法也是如此,都是如幻不實的,所以不可執著,不可錯認爲實有啊。

  這裏,也是凡聖之分水嶺,錯認一切法爲實有,即爲凡夫,則陷入了虛妄的生死輪回;反之,從錯認當中覺醒,開悟自性不生不滅,乃至于通達一切法不生不滅,如幻不實,而毫無執著,當處超越因果,自在于因果,即是聖者。

  因此呀,所謂的因果,乃是思維心之産物,乃是無明心之境界;如果能夠明心見性,安然于如如不動心,則了然超越于因果,到達祖師所說的“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之妙境。這是祖師給咱大家指出的修行方向,一旦成就,就從根本上解脫了生死輪回,解脫了因果業報。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