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省要▪P5

  ..續本文上一頁。第一,世間極成真實,是從下等動物一直到人都有的。無論甚麼下等動物,至少見了食物,仇敵,異性;一定知道獵取,逃避,追求等。可見他們一定先有這是食物,這是仇敵,這是異性,等觀念。雖然大概只是下意識,只要猜得不錯,便是第一真實。第二,道理極成真實,要受過一些教育底人才有。從最淺近的,如見磉石泛潮知道將要下雨起;到科學上很複雜的發見發明,如愛因斯坦底新相對論等,都是第二真實。極成就是公認。前二真實都是一般人所能認識的;後二真實不然,都是離言絕慮的根本真理,都要依佛法修了才能親證。這又分二種,第一種是“我是甚麼”底認識,第二種是“一切心,物等都是甚麼”底認識。依小乘底方法修,可以證第一種認識,就是第叁,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依大乘底方法修,才可以證第二種認識,就是第四,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所以真實義品結末有一句:“當知如是四真實義,初二下劣,第叁處中,第四最勝。”

  何以法性與辯證法相近?上文已順便舉出佛法與辯證法符合的幾條證據了。至于辯證法所說對立物底統一,便是維摩經底不二法門。維摩經叁十二菩薩說不二法門全文很長,現在引首尾兩段如下:

  “爾時維摩诘謂衆菩薩言:諸仁者!雲何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爲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爲入不二法門。德守菩薩曰:我,我所,爲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入爲不二法門。不眴菩薩曰:受,不受,爲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舍,無作無行,是爲入不二法門。德頂菩薩曰:垢,淨,爲二。見垢實性,則無淨相,順于滅相,是爲入不二法門。”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爲入不二法門。于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诘: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诘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這裏,前頭叁十一位菩薩,各就自己底工夫用文字般若描寫不二法門。輪到文殊師利,仍用文字般若,說不二法門離言絕慮。最後,維摩诘卻現身說法,自己做出入不二法門底樣子來,指示與人看。所以文殊師利極口贊歎。

  所謂對立物底統一或不二法門,讀者既無此種認識,或不能理解,也許還不肯相信,所以再要舉一些證據出來。一切現象,一般人大概都認爲屬于二個極端,如曆史派哲學批判章說的,是便是,非便非。其實不然。這種觀察,就名爲不二。如時間雖有過去,未來。然過去之前再有過去,未來之後也再有未來;就今天說,昨天是過去,明天是未來,就前天說,昨天就成未來。就後天說,明天又成過去。這是時間底不二。又如空間,一個人在這無邊的空間裏,周圍有前後左右上下,或東西南北上下,六方面。但若移一個地位,當初在前面的,可以到後面去。當初在左邊的,可以到右邊去。當初在上頭的,可以到下頭去。這是空間底不二。這還是最普通的。如馬克斯救唯物論脫離必然論定命論底困難,他底理論便是自由與必然底不二。因爲人底行爲用一種眼光看確是必然,用另一種眼光看又是自由。與時間底過未,空間底六方一樣。在自然科學裏這種例證更多,如電氣與磁氣,雖然電荷有正負,磁極有南北,卻分不開。某物體上有多少正電荷,周圍他物體上一定有等量的負電荷。這是電荷底不二。一塊磁鐵雖有南北二極;把它截成幾段,每段仍各有南北二極。這是磁極底不二。馬克斯底弟子恩格爾說過,運動是物質存在底形式。沒有物質底運動,與沒有運動底物質,都是不可思議的。這是物質與運動底不二。這猶是依舊物理學說。依愛因斯坦新相對論,沒有運動四字也無意義。新相對論證明平速運動底意義,只是兩物體間底距離平速改變。所以單一物體無所謂平速運動。我們在一個立場上,認爲某物體正以平速運動。換一立場,即可認爲此物體靜止。這是平速運動與靜止底不二。又某物體以變速運動,與此物體在一相當之引力場中而靜止,亦無區別。我們在一種立場上,認爲某物體正以變速運動;換一立場,即可認爲此物體在某種引力場中靜止,這是變速運動與引力場底不二。又兩物體間距離以平速改變時,從第二物體上觀察第一物體在空間中底形狀,與其在時間上底前後,都與距離不改變時觀察底結果不同。時間與空間,有一種特別的關系,這是時間與空間底不二。又物理學有種種能,有運動能,熱能,電能,磁能,輻射能,化學位能,力場位能等。彼此能互相轉變,這是能底不二。又能與質常互相隨伴,沒有離質底能,也沒有離能底質。近代物理學並且知道質與能也會互相轉變,這是質與能底不二。所以物理學底發見處處可做維摩經底注腳。至于西洋哲學所聚訟的心與物,其實也是不二中底一對。上文真理章說過,離卻我們底認識,再沒處找一些些自然界底痕迹,然而我們心底對象,除了物之外,也不再有甚麼。雖然心也能認識心,可是被認識底心總直接或間接從物而生,所以心與物底關系,與上文所說的一對對毫無區別。雖又有人以地質學證明先有地球,又過幾千萬年才有動物,說明物能獨立存在。然地質學是一種知識,幾千萬年前底地球要憑地質學證明它底存在,已不是獨立。況宇宙間如地球一樣,有動物,甚至比我們更進步的,不知多少。當時我們地球上雖尚無動物,然別星球上盡有動物,或許還在用望遠鏡等窺測地球。可見物並未獨立存在,這是心與物底不二。這心物底不二,雖一般人很難理解,甚或很難相信,然並不比物理學上他種不二,如動靜不二等,更難理解,更難相信。至于心物不二底理論如何建立?詳下文法相章。又這個不二底道理固然不易理解,然而即使似乎理解了,也不能就此好算了事。叁十一位菩薩各各說了不二法門,文殊師利還要說: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爲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之後,維摩诘還要現身說法。本章雖說了離言法性,只是文字般若。仍須再進一步,依修證章修證,方可說真的理解。

  又佛法並非只是哲學或科學,也實是宗教。從西方學者底眼光看來,本章所說還是哲學色彩居多,下二章多一些宗教氣味。然西方學者受了叁四世紀不很嚴格的學術薰陶;意識上早已把真理與宗教絕緣了。佛法何以能是真理,而同時又是宗教?這關鍵還在本章。近代西方學者所以把真理與宗教絕緣,本是唯物論作梗。上文批判西洋哲學,雖已把幾派西洋哲學包括唯物論一總推翻,然猶未有建設。本章與下章建立了心物統一論,方才完成了征服各派西洋哲學底全功。一方面離言法性便是真理,一方面唯物論既被推翻,而代以心物統一論,那麼來生底觀念就不畏誣蔑。但佛法與他宗教有四點不同。第一、佛法非但有來生,又有前生。世界上有天,人,畜生新譯旁生,餓鬼,地獄新譯那落迦,五趣。我們是從沒有起點的過去以來不斷地在這五趣中輪回。參看下章。第二、因爲我們永在五趣中輪回底緣故,假使來生入地獄,固非我們所願;即使來生升天堂,也沒甚麼可喜。第叁、既然升天堂沒甚好處,所以佛法底目的絕非求升天堂,而在求脫輪回求成佛。但求升天堂要做利益他人底事,不要做損害他人底事。求脫輪回求成佛亦要做利益他人底事,不要做損害他人底事;而又要不存我做了利益他人底事,我不做了損害他人底事,所以我可脫輪回,我可成佛等心。與求升天也有幾分相似,所以也可說是宗教。第四、佛法是絕對平等,雖下等動物也有佛性,也可成佛,與釋迦牟尼佛無異。西洋社會主表雖反對階級,只反對人類中底階級;甚至對有色人種低能兒童等都還不免歧視,惟有佛法真平等。

  法相

  前章所說離言法性又名根本智。佛菩薩證了根本智以後,用他們所得的大智慧觀察一切,就能理解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種種事,這些便是法相。本章所要說的,只是一、心與物底關系,二、世界底構造與成壞。

  心與物底關系,佛法大小乘各宗所說有些大同小異,本章不及詳論。依大乘法相唯識宗百法明門論及成唯識論,一切法分五位百法。計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法十一,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無爲法六。前四位九十四法都是有爲法,內中最重要的是八個心法,本章要詳細說。其次五十一個心所有法簡稱心所,是八個心法底伴,本章與下章遇到有關系處要隨時說說。其余從略。

  八個心法是:一、眼識,二、耳識,叁、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小乘人只知前六識。第七八二識,釋迦牟尼佛未對小乘人說,固怕他們誤會。但他們雖知前六識,他們底解釋仍與大乘法相宗不同。小乘所謂眼識便是視覺,耳識便是聽覺,鼻識便是嗅覺,舌識便是嘗覺,身識便是觸覺,意識便是今人所謂意識。總之只是所謂心。大乘法相宗雖順著小乘,仍總稱八識爲心法,其實乃是心物底統一。因法相宗說八識與五十一心所各有四分。一、相分,二、見分,叁、自證分,四、證自證分。後二分這裏無關系,亦從略。相分就是對象,有心有物。見分就是感覺等,是心。西洋唯物論等所認爲外在的自然界,以及我們底身體,大乘法相宗說都是我們阿賴耶識底相分。前者名爲器世間,後者名爲有根身。器世間在這二部論上沒有更詳細的說明。下文說世界底構造與成壞要從各種經論上彙集些材料。

  成唯識論說有根身很詳細。有根身又分爲五色根與根依處。根依處是各人底身體,包括普通所謂五官骨肉皮膚髒腑等在內。我們人與人彼此能相見,有種種表情,行握手等禮,以及種種行爲,直接發生這些關系的只是根依處。至于五色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雖也是色法即物,卻是肉眼所看不見的,又名淨色根。因其像乳油那樣明淨…

《佛法省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