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在五根依處即普通所謂感官裏,前五識是從這五根發生的。從以上所說,可見這明明就是生理解剖學底感覺神經。又阿賴耶識相分除器世間有根身之外,再有諸種子,就是前七識與五十一心所留下來的習氣,藏在阿賴耶識裏。如五谷的種子在田裏,有了溫暖濕潤等緣就會發芽。心心所底種子亦然,因緣具足了就會生心心所底現行。我們過去經曆過的無論色法心法,後來能想起,也靠意識緣這種子。又如吸雅片能成瘾,以及叉麻將,看電影,看小說,都會著迷;又小孩子咬指甲,小學生讀書習字等姿勢,習慣之後不易改變,也全是種子遇緣生現行心心所。成唯識論說有四緣:一、因緣,就是過去心心所底種子;二、等無間緣,就是方才最後過去的這一個識;叁、所緣緣,也就是對象;四、增上緣,是前叁緣之外,一切生這心心所所必需的緣。所緣緣有二種。成唯識論說:“此體有二。一親,二疏。若與能緣體不相離,是見分等內所慮托,應知彼是親所緣緣。若與能緣體雖相離,爲質能起內所慮托,應知彼是疏所緣緣。”能緣就是心心所,慮是心心所上有它底影像,托是托它爲緣而生。大乘法相宗說心心所絕不能親緣與自己相離的一切法,與作者破唯物論一個意思。雖然說器世間是阿賴耶識相分,但就前五識說,仍認爲相離,所以只能托它爲本質變起一個與自己不相離的影像。所以說與能緣體不相離,是見分等內所慮托,彼是親所緣緣。又若與能緣體相離,爲質能起內所慮托,彼是疏所緣緣。就是說前五識不能親緣阿賴耶識相分器世間即唯物論所認爲外在的自然界。只有托它爲本質變起一個與前五識不相離的影像才能親緣。所以這影像也就是前五識相分。
前已證明五色根即感覺神經,所說情形完全與生理解剖學不謀而合。現在所說前五識托阿賴耶識相分即自然界,變起的一個影像,更見得佛法底奇特。這影像既是前五識相分,就是依五色根即感覺神經發生的。而同時又是阿賴耶識相分器世間即自然界底影像,豈非明明就是生理解剖學視神經末梢網膜上底倒影,聽神經末梢哥的斯器官裏纖維底共鳴等?但生理解剖學猶未說起嗅,嘗,觸,叁種神經末梢有類似的影像,那是因這叁種感覺都要自然界底現象貼近了神經末梢方才發生,所以生理解剖學未分清自然現象與影像。如蓋用印章者,印章著紙時,我們分不清印章與所印底文。仔細想來,說有影像也很合理。嗅嘗二覺都是化學變化,這香料調味料無疑地要擴散到嗅,嘗二種神經末梢原形質裏,或許更要與存在于彼的化學材料起作用,才生感覺,這便是香料調味料底影像了。觸覺是機械的拉力,壓力,或溫度底改變等物理作用。這些作用當然要傳到觸神經末梢,使神經末梢發生了力或溫度底改變,方才有觸覺。這也是自然界力或溫度底影像。佛菩薩並未做過解剖底實驗。當時也無顯微鏡。而說得人體生理如此清楚,如此與解剖學不謀而合,豈不奇特嗎?
又意識分二種。一種與前五識同起,助前五識了別所緣,名爲明了意識。就托前五識相分爲本質。一種能緣一切法,包括過去心心所種子,與揣度的過,現,未叁世未對五色根未生前五識底諸法;以及虛構的龜毛兔角等,總名獨頭意識。緣種子時托阿賴耶識中心心所種子做本質。緣揣度虛構諸法時無有本質,即從意識變出一個相分。又依粗細,意識又分爲分別意識與俱生意識,伴意識底心所亦同。分別意識是新名詞所謂有意識的;俱生意識是所謂下意識或無意識的。又前五識依五色根發生。意識同樣也依意根發生,但意根非色法,卻是心法,即末那識。一方面末那識又托阿賴耶識見分做本質,緣阿賴耶識見分,認爲是我底我。也就是印度數論外道所謂神我,基督教所謂靈魂等。又阿賴耶識相分之中,器世間與根依處各人也彼此互相托爲本質,互相變起影像,這許多影像與本質和合似一,如一室中許多燈底光,所以沒有觀念論底缺點。然諸種子與五色根卻不互相托爲本質。又我們輪回五趣,由于業力。五十一心所更分六位,遍行五,別境五,善十一,煩惱六,隨煩惱二十,不定四。遍行心所中有思心所,就是我們考慮,決定,動身,動口,做出事來,說出話來底心。思心所底種子有勢力強盛的,名爲異熟業。我們過了一世臨終的時候,異熟業能牽引阿賴耶識中色法即心心所相分種子生現行,就令阿賴耶識受生。因各人異熟業有否一種關系,有共業,不共業,共中共,共中不共,不共中共,不共中不共底區別。我們在五趣中輪回,同生在人趣,這是共業底果。除了畜生趣與人趣也有共業之外,天,鬼,獄,叁趣就與人,畜,二趣無共業,所以不互相托爲本質。因爲八識底見分全是心。而前五識底相分全,意識與阿賴耶識相分底一部分,都是物。心物統一論就這樣建立。
離言法性章說一切有爲法都有生住異滅四相,就是蒲列哈諾夫所說一切現象底發生發展消滅。可是蒲氏所說只是佛法中一期四相,佛法中更有刹那四相。刹那是時間上極短促的一個片段,猶如自然科學電量質量上的電子質子;動量上的量子。佛法是說一切有爲法全是刹那生滅。至于一期底住相只是刹那生滅相似相續。一期底異相只是刹那生滅相續轉變。所以一切心心所見相分即西洋哲學所謂心與物,都像現在的電影,與物理學底光線,聲音,無線電波,有線交流電等。雖第七八二識永無間斷,仍是刹那生滅的。然而我們底意識卻發生了許多誤會。如電子,質子,靈魂等,都有人認爲不生不滅的,這種誤會底根原是在末那識上,而末那識底誤會,又有幾個煩惱心所與隨煩惱心所底幫助。我們所以輪回,由于思心所造業,思心所所以造業,根本原因由于末那識底誤會。
又仔細研究,前節所說一切有爲法刹那生滅,其實也與物理學不謀而合。佛法如何說一切有爲法刹那生滅呢?有爲法分心法色法,心法色法又分種子現行,如上文說阿賴耶識相分一節說過。現行心法即心心所見分,現行色法即前五識心心所相分,及阿賴耶識除種子外一切底心心所相分。心法色法種子即阿賴耶識相分中底種子。一切現行心法色法都從它們自己底種子遇緣而生,生後一刹那就自滅,滅時又生新種子,倘使緣不缺,那麼第二刹那又生現行心法色法。這樣可以繼續多刹那,甚至多劫,就是上節所說一期住相。如若緣缺,那麼第二刹那新種子也自滅,但前種子滅時,就又生後種子,不必待別的緣。總之在一期住相之中,無論心法色法,其實都是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種子再生現行,這樣刹那刹那,前滅後生,繼續下去的。佛法所說這樣種現相生底情形,與物理學中光線,聲音,熱能,無線電,X線,γ線等底波動很相類。而且我們倘使把這些波動底現象概括地研究一下,就知道一切波動都是動能與位能底循環。物體運動,就有動能,同時物體因運動而改變地位,就有位能。位能不會憑空而有,必由動能變成,所以位能愈增,動能愈耗,直至動能全變位能,物體靜止。但此時位能又能推物體回去,動能愈增,位能愈耗,直至位能再全變動能,回複最初狀態。這樣周而複始,是一切波動底定律。所以一切波動都是動能與位能刹那生滅,動能滅時生位能,位能滅時生動能。若與佛法比較,也很容易看出動能便是現行,位能便是種子。我們底感覺是從上述的光線等而生,至于意識等又從感覺而生。光線等既是種現刹那生滅,感覺意識等心法自然也是種現刹那生滅無疑。光線等又是色法底一部分,所以這一部分的色法也是種現刹那生滅無疑。只有狹義的物質,就是九十幾種原素與它們底化合物,尚待討論。舊化學師以爲這些物質都是原子合成的,物質分到不可再分就成原子。原子是不可創造,也不可毀滅的。現在已發見的九十幾種原素,就是九十幾種原子類聚而成。這種舊說是與種現刹那生滅完全不合的。然而現在知道原子並非不可再分,卻是從一對至二百叁十幾對電子質子構成的。粗一看似乎舊學說中原子底地位,是被現在原子構造論中電子質子代替了。仔細研究卻不然,原子構造論中底原子不單是若幹對電子質子集合在一處罷了,其必要條件是有一個至九十幾個電子列成一圈至七圈,很快地繞一個核轉。依力學,這種轉動可以分解爲互相垂直的二相的波動,所以也是種現刹那生滅。而且那個核雖是所有的質子與剩下的電子組成的,卻是核裏雖增加或減少一二對電子質子,這個原子底物理化學特性,除重量外,毫不改變。可見某原子之所以爲某原子,實在全靠大乘法相宗底種現刹那生滅。這是一件佛法與物理學不謀而合的奇特事。
關于世界底構造與成壞,作者行箧中底參考書只有一部瑜伽師地論。可惜瑜伽師地論說得不很詳細,不得不就所記億的補充些。但字句記不清,有的連出處也忘了。瑜伽師地論上說,我們底地中央有蘇迷盧山,四面有四大洲,名爲南贍部洲,東毗提诃洲,西瞿陀尼洲,北拘盧洲。最外有輪圍山。但作者據各經論上所說情形,看出所有說法都是將地球北極作中心點展成平面說的。蘇迷盧山頂指北極,蘇迷盧山實指地球全體,輪圍山指南極。印度在南洲,或許指歐亞兩洲。東洲在南洲之東約九十度處,或許指澳洲。西洲在南洲之西約九十度處,或許指非洲。北洲約在南洲對面即經度相差一百八十度處,或許指南北美。因爲經論上說,日月在蘇迷盧山腰,依作者所說,山腰就指赤道。又說日光被蘇迷盧山遮成夜,就是說日在地球背後。又說日在南洲時,南洲日中,西洲日出,北洲夜半,東洲日沒等等,就是日在歐亞間時,歐亞日中,非洲日出,美洲夜半,澳洲日沒等。又說南洲人底西方,西洲人以爲東方;西洲人底西方,北洲人以爲東方;北洲人底西方,東洲人以爲東方;東洲人底西方,南洲人以爲東方。就是歐亞人底西方,非洲人以爲東方;非洲人底西方,美洲人以爲東方;美洲人底西方,澳洲人以爲東方;澳洲人底西方,歐亞人以爲東方;豈非句句貼對的嗎。又說有八熱八寒地獄,而某經論上有說…
《佛法省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