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在五根依处即普通所谓感官里,前五识是从这五根发生的。从以上所说,可见这明明就是生理解剖学底感觉神经。又阿赖耶识相分除器世间有根身之外,再有诸种子,就是前七识与五十一心所留下来的习气,藏在阿赖耶识里。如五谷的种子在田里,有了温暖湿润等缘就会发芽。心心所底种子亦然,因缘具足了就会生心心所底现行。我们过去经历过的无论色法心法,后来能想起,也靠意识缘这种子。又如吸雅片能成瘾,以及叉麻将,看电影,看小说,都会著迷;又小孩子咬指甲,小学生读书习字等姿势,习惯之后不易改变,也全是种子遇缘生现行心心所。成唯识论说有四缘:一、因缘,就是过去心心所底种子;二、等无间缘,就是方才最后过去的这一个识;三、所缘缘,也就是对象;四、增上缘,是前三缘之外,一切生这心心所所必需的缘。所缘缘有二种。成唯识论说:“此体有二。一亲,二疏。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能缘就是心心所,虑是心心所上有它底影像,托是托它为缘而生。大乘法相宗说心心所绝不能亲缘与自己相离的一切法,与作者破唯物论一个意思。虽然说器世间是阿赖耶识相分,但就前五识说,仍认为相离,所以只能托它为本质变起一个与自己不相离的影像。所以说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彼是亲所缘缘。又若与能缘体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彼是疏所缘缘。就是说前五识不能亲缘阿赖耶识相分器世间即唯物论所认为外在的自然界。只有托它为本质变起一个与前五识不相离的影像才能亲缘。所以这影像也就是前五识相分。
前已证明五色根即感觉神经,所说情形完全与生理解剖学不谋而合。现在所说前五识托阿赖耶识相分即自然界,变起的一个影像,更见得佛法底奇特。这影像既是前五识相分,就是依五色根即感觉神经发生的。而同时又是阿赖耶识相分器世间即自然界底影像,岂非明明就是生理解剖学视神经末梢网膜上底倒影,听神经末梢哥的斯器官里纤维底共鸣等?但生理解剖学犹未说起嗅,尝,触,三种神经末梢有类似的影像,那是因这三种感觉都要自然界底现象贴近了神经末梢方才发生,所以生理解剖学未分清自然现象与影像。如盖用印章者,印章著纸时,我们分不清印章与所印底文。仔细想来,说有影像也很合理。嗅尝二觉都是化学变化,这香料调味料无疑地要扩散到嗅,尝二种神经末梢原形质里,或许更要与存在于彼的化学材料起作用,才生感觉,这便是香料调味料底影像了。触觉是机械的拉力,压力,或温度底改变等物理作用。这些作用当然要传到触神经末梢,使神经末梢发生了力或温度底改变,方才有触觉。这也是自然界力或温度底影像。佛菩萨并未做过解剖底实验。当时也无显微镜。而说得人体生理如此清楚,如此与解剖学不谋而合,岂不奇特吗?
又意识分二种。一种与前五识同起,助前五识了别所缘,名为明了意识。就托前五识相分为本质。一种能缘一切法,包括过去心心所种子,与揣度的过,现,未三世未对五色根未生前五识底诸法;以及虚构的龟毛兔角等,总名独头意识。缘种子时托阿赖耶识中心心所种子做本质。缘揣度虚构诸法时无有本质,即从意识变出一个相分。又依粗细,意识又分为分别意识与俱生意识,伴意识底心所亦同。分别意识是新名词所谓有意识的;俱生意识是所谓下意识或无意识的。又前五识依五色根发生。意识同样也依意根发生,但意根非色法,却是心法,即末那识。一方面末那识又托阿赖耶识见分做本质,缘阿赖耶识见分,认为是我底我。也就是印度数论外道所谓神我,基督教所谓灵魂等。又阿赖耶识相分之中,器世间与根依处各人也彼此互相托为本质,互相变起影像,这许多影像与本质和合似一,如一室中许多灯底光,所以没有观念论底缺点。然诸种子与五色根却不互相托为本质。又我们轮回五趣,由于业力。五十一心所更分六位,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遍行心所中有思心所,就是我们考虑,决定,动身,动口,做出事来,说出话来底心。思心所底种子有势力强盛的,名为异熟业。我们过了一世临终的时候,异熟业能牵引阿赖耶识中色法即心心所相分种子生现行,就令阿赖耶识受生。因各人异熟业有否一种关系,有共业,不共业,共中共,共中不共,不共中共,不共中不共底区别。我们在五趣中轮回,同生在人趣,这是共业底果。除了畜生趣与人趣也有共业之外,天,鬼,狱,三趣就与人,畜,二趣无共业,所以不互相托为本质。因为八识底见分全是心。而前五识底相分全,意识与阿赖耶识相分底一部分,都是物。心物统一论就这样建立。
离言法性章说一切有为法都有生住异灭四相,就是蒲列哈诺夫所说一切现象底发生发展消灭。可是蒲氏所说只是佛法中一期四相,佛法中更有刹那四相。刹那是时间上极短促的一个片段,犹如自然科学电量质量上的电子质子;动量上的量子。佛法是说一切有为法全是刹那生灭。至于一期底住相只是刹那生灭相似相续。一期底异相只是刹那生灭相续转变。所以一切心心所见相分即西洋哲学所谓心与物,都像现在的电影,与物理学底光线,声音,无线电波,有线交流电等。虽第七八二识永无间断,仍是刹那生灭的。然而我们底意识却发生了许多误会。如电子,质子,灵魂等,都有人认为不生不灭的,这种误会底根原是在末那识上,而末那识底误会,又有几个烦恼心所与随烦恼心所底帮助。我们所以轮回,由于思心所造业,思心所所以造业,根本原因由于末那识底误会。
又仔细研究,前节所说一切有为法刹那生灭,其实也与物理学不谋而合。佛法如何说一切有为法刹那生灭呢?有为法分心法色法,心法色法又分种子现行,如上文说阿赖耶识相分一节说过。现行心法即心心所见分,现行色法即前五识心心所相分,及阿赖耶识除种子外一切底心心所相分。心法色法种子即阿赖耶识相分中底种子。一切现行心法色法都从它们自己底种子遇缘而生,生后一刹那就自灭,灭时又生新种子,倘使缘不缺,那么第二刹那又生现行心法色法。这样可以继续多刹那,甚至多劫,就是上节所说一期住相。如若缘缺,那么第二刹那新种子也自灭,但前种子灭时,就又生后种子,不必待别的缘。总之在一期住相之中,无论心法色法,其实都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种子再生现行,这样刹那刹那,前灭后生,继续下去的。佛法所说这样种现相生底情形,与物理学中光线,声音,热能,无线电,X线,γ线等底波动很相类。而且我们倘使把这些波动底现象概括地研究一下,就知道一切波动都是动能与位能底循环。物体运动,就有动能,同时物体因运动而改变地位,就有位能。位能不会凭空而有,必由动能变成,所以位能愈增,动能愈耗,直至动能全变位能,物体静止。但此时位能又能推物体回去,动能愈增,位能愈耗,直至位能再全变动能,回复最初状态。这样周而复始,是一切波动底定律。所以一切波动都是动能与位能刹那生灭,动能灭时生位能,位能灭时生动能。若与佛法比较,也很容易看出动能便是现行,位能便是种子。我们底感觉是从上述的光线等而生,至于意识等又从感觉而生。光线等既是种现刹那生灭,感觉意识等心法自然也是种现刹那生灭无疑。光线等又是色法底一部分,所以这一部分的色法也是种现刹那生灭无疑。只有狭义的物质,就是九十几种原素与它们底化合物,尚待讨论。旧化学师以为这些物质都是原子合成的,物质分到不可再分就成原子。原子是不可创造,也不可毁灭的。现在已发见的九十几种原素,就是九十几种原子类聚而成。这种旧说是与种现刹那生灭完全不合的。然而现在知道原子并非不可再分,却是从一对至二百三十几对电子质子构成的。粗一看似乎旧学说中原子底地位,是被现在原子构造论中电子质子代替了。仔细研究却不然,原子构造论中底原子不单是若干对电子质子集合在一处罢了,其必要条件是有一个至九十几个电子列成一圈至七圈,很快地绕一个核转。依力学,这种转动可以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二相的波动,所以也是种现刹那生灭。而且那个核虽是所有的质子与剩下的电子组成的,却是核里虽增加或减少一二对电子质子,这个原子底物理化学特性,除重量外,毫不改变。可见某原子之所以为某原子,实在全靠大乘法相宗底种现刹那生灭。这是一件佛法与物理学不谋而合的奇特事。
关于世界底构造与成坏,作者行箧中底参考书只有一部瑜伽师地论。可惜瑜伽师地论说得不很详细,不得不就所记亿的补充些。但字句记不清,有的连出处也忘了。瑜伽师地论上说,我们底地中央有苏迷卢山,四面有四大洲,名为南赡部洲,东毗提诃洲,西瞿陀尼洲,北拘卢洲。最外有轮围山。但作者据各经论上所说情形,看出所有说法都是将地球北极作中心点展成平面说的。苏迷卢山顶指北极,苏迷卢山实指地球全体,轮围山指南极。印度在南洲,或许指欧亚两洲。东洲在南洲之东约九十度处,或许指澳洲。西洲在南洲之西约九十度处,或许指非洲。北洲约在南洲对面即经度相差一百八十度处,或许指南北美。因为经论上说,日月在苏迷卢山腰,依作者所说,山腰就指赤道。又说日光被苏迷卢山遮成夜,就是说日在地球背后。又说日在南洲时,南洲日中,西洲日出,北洲夜半,东洲日没等等,就是日在欧亚间时,欧亚日中,非洲日出,美洲夜半,澳洲日没等。又说南洲人底西方,西洲人以为东方;西洲人底西方,北洲人以为东方;北洲人底西方,东洲人以为东方;东洲人底西方,南洲人以为东方。就是欧亚人底西方,非洲人以为东方;非洲人底西方,美洲人以为东方;美洲人底西方,澳洲人以为东方;澳洲人底西方,欧亚人以为东方;岂非句句贴对的吗。又说有八热八寒地狱,而某经论上有说…
《佛法省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