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早上講的《略論》也有講到這個階段,就是勸以有暇身來取心要的部分。
(乙二、正釋道次第 分二: 丙一、勸于暇滿取心要)
「暇滿此身獲得甚艱難,士夫義利即今能成辦,
若于此時不勤作饒益,後時此事何從得圓滿。」
既然如此勸請我們來取心要,我們就應該要接受他的勸說,應該要善用暇滿人身,盡量去行一切善行。對我們而言,要將一個善行做得圓滿,必須要有圓滿的加行、正行及結行。可是,往往是很困難的,有時候加行、正行很圓滿,可是結行沒有做好,或許會因爲我們一發瞋恚而將所有善根摧壞掉,可能會這個樣子。現在我們既然已經獲得暇滿人身,就要盡量利用此暇滿人身來行諸種善行,同時也要盡量做得圓滿,否則萬一被瞋恚將我們的善根摧壞的話,來世也很難再次獲得暇滿人身。現在既然已經獲得,就應該善加利用。
(P.11 庚一、教應止惡修善 廣論P.98+8)
「猶如長夜黑暗陰雲覆,剎那電閃萬象暫顯明,
如是以佛神力加持故,世人福慧萬一須臾生。」
(癸一、摧滅大罪 廣論P.98-5,208+2)
「如是常以微弱之善根,極難對抗罪障大勢力,
是時若無圓滿菩提心,余善威力何能遮彼罪。」
我們要去思惟前世、後世、此世是如何的因緣,佛陀能降臨這個世間是非常稀有的,能在佛陀出世時,能夠親自值遇到佛陀也是非常稀少的,又可以值遇佛陀所傳的教法更是稀少。那些能夠實修佛陀教法而積聚善根的也非常稀少的,即使積聚了善根,這些善根也是非常的薄弱無力的,可以說這個樣子。相反的,我們所造的罪障力量卻是非常的大,而且是恒常無間斷的在造這些罪障,這些罪障的勢力太大,我們很難以將它遮除掉。
再來講到劫,可以分爲成、住、壞、空等四種劫,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住劫的階段,在住劫階段有千佛來到世間,也只有在住劫的階段千佛會來到世間。不會在成劫、壞劫、空劫等階段來。所以在四個劫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時間才會有佛出世,而在這四分之一的時間有佛出世的比例可能只有百分之一一樣,非常的稀少。「如是常以微弱之善根」以我們所積聚非常微弱的善根,很難以跟這些罪惡的大勢力來對抗。
對我們而言,我們的善是這麼薄弱,惡卻非常熾盛,而且是持續不斷、恒常的這麼熾盛。比如我們要做個課誦,心卻無法專注,做功課或修法時,往往都懷著「我要做得比別人好」的心態,雜染著我愛執來修法。比如說在念六字大明咒,或行布施,或做任何的學習,所做的有時候變成與法不相應,非法而行了,也就是所做唯爲此世而行,因爲沾染了強烈的我執、執實的心在,所修之法就變成不清淨了,反成爲助長罪惡的大幫手。由此可知,我們的善是多麼薄弱,所造的惡卻像須彌山一樣大,像大海一樣的廣。到底要如何來對抗這麼大的惡呢?如果沒有大力量是無法對抗的,必須要倚靠大的善業才行,而最大的善業莫過于菩提心。所以,我們唯有以菩提心做爲我們的靠山,才能將此重大的罪惡滅除。因此,此處「是時若無圓滿菩提心,余善威力何能遮彼罪」。就指出我們必須要學習菩提心的原因。菩提心可以滅罪,而罪就是傷害他人之罪業,我們要如何將這些傷害他人的罪業滅除掉呢?必須有非常大勢力的利他心,才能將這個罪的習氣滅除。
說到傷害他人,可能是傷害他人的身軀,也可能是傷害他人的性命,或是違傷害他人的順緣。利益他人也是一樣,我們可以利益他人的身軀、性命或順緣。利益他人也並非只有一世而已,應該要生生世世的利益他人,心中想著「我要生生世世來利益他人」,如此就能將我們先前積造曾經傷害過他人身軀、性命或順緣的罪惡淨化掉,甚至心中想要傷害他人的思已業的罪惡也可淨化掉。菩提心是一種非常究竟猛利的利他之施,這種猛利的利他之施可以很自然的將先前的罪惡淨化。
將來我們會感受的痛苦的覺受,都源自于我們過去曾經傷害過他人,如果不希望將來感受這些苦,就只有以菩提心將它滅除。一位心懷有強烈的利他心者,他的心量一定是非常寬廣的,在此人懷有利他心的當時當刻,他的心中就會無比的快樂,當下就得到快樂,也同時關閉了痛苦的門。
我們要滅除苦,就是要滅除我愛執,我們現在無法滅除苦,原因是我們被我愛執所系縛的關系。我們會爲了此世的安樂,原因就是我們都被我愛執所系縛的關系,也就是只爲了此世而忙碌。甚至見到他人的功德、財富、名聲勝于我時,因爲我愛執的關系,我才會忌妒。一位有強烈我愛執的人,他的心中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刻,唯有菩提心可以將它滅除,也唯有菩提心可以將引生痛苦的門關閉。
仁波切說大家應該都可以把《入行論》背起來,總共只有兩卷,叁百個偈頌,每天背一個,不到一年就背好了,不要像周利盤陀伽,背一個忘一個, 哈哈!我們這地方也太小,沒地方可以掃地,哈哈!今天講到這裏。
《入菩薩行論 第一講(第1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