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以用這種方式來供養,但只要還有能力去准備供品的話,就應該要實際去准備供品。有一些人就用這個當理由,從來都不買一樣供品來供養,所供的供品也不知道擺了多久都不換的,他就偏偏用這個理由,用觀想的方式去緣無主物或者有主物來供養,這樣子是不可以的。如果你自己能力還及的話,至少要買個真的東西來供養,所以這裏才講,他爲什麼不能實際的用這些實質的供物來供養,是因爲「今我福德不具極困貧」的緣故,才用這種方式供養。
這邊就講到,如果我們真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供養,一無所有,至少還有這個身軀,我們對這個身軀還有權力在,應該用這個身軀來供養。供養時也不是爲了我們個人而已,而是爲了一切衆生,不可以被我愛執所驅使,而是要將自己的身軀供養給諸佛菩薩,所以這邊才說自身供。(子二、自身供):
「我于一切諸佛佛子前,盡我身心無余至誠獻,
祈諸殊勝勇識鹹攝受,至心願爲諸尊作臣民,
我由諸尊鹹作攝持故,饒益有情不怖生死輪,
往昔衆罪清淨得超脫,別余罪垢此後不再生。」
這裏是虔誠的供養自己的身體,並不是今天供養當你的傭人,但明天有一些自己的事情要做,好像明天是當我愛執的傭人,今天可以當你的傭人,明天就收回來,這樣是不行的,他是虔誠的做供養。
當我們出去的時候,緣念這些外在的無主物來供養時,也可以使我們的我愛執轉趨薄弱、變小。可是比起獻出我們的身軀,可以更使得我愛執更爲縮小。因爲身軀是我們絕對必要的,一定需要這個身軀的,外在的物質、無主物等等,卻不見得是我們絕對必要的,如果能爲了一切有情的緣故,而將此身軀獻給諸佛菩薩的話,那我愛執的降低程度可能會更大一點。
接著講到心力變現的供養,這裏講到獻沐浴等等,剛剛所說的無主物、身軀的供養,這些東西我們的眼睛還可以見得到,可是,到這邊的時候,要去迎請諸佛菩薩過來,然後要生起宮殿、澡堂來獻沐浴等等,這些我們無法親眼見到,諸佛菩薩來了,我們也無法親眼見到。所以,這邊就進入用意變的方式,用你的心意變化出來的供養,其中又分爲有上供和無上供。
首先講到浴具的部分(子叁…卯一、浴室):
「浴殿香熏旃檀氣芬馥,水晶布地晃耀色晶瑩,
衆寶軒楹輝煌悅人意,珍珠華蓋垂覆燦光明。」
這裏講到澡堂、浴室。(卯一、獻浴)
「于諸如來及諸如來子,奉獻衆多充盈妙寶瓶,
善盛悅意妙香甘露水,妙歌天樂無量浴具陳。」
這邊就講到獻浴的部分。事實上,我們如果對諸佛菩薩獻浴的話,可以爲我們淨化很多的罪惡、罪障。如果你去灑掃寺院,或者說佛龛的話,都可以爲我們淨化很多的罪障、煩惱障,尤其可以淨化很多不淨的顯現,不幹淨的這些顯現,顯現出來各種不幹淨。我們會看到很多東西有不清淨的景象顯現出來,它最主要是來自我們的煩惱障和所知障,因此,有時候會覺得非常汙穢、非常髒。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們內在不清淨,外在也會顯出不清淨。所以透過沐浴的供養,可以淨化掉我們內在的不清淨,也可以淨化我們的罪障。
尤其在我們每天洗澡的時候,也可以做這樣的觀想。在洗澡時,可以觀想自己是最重要的上師,或者觀想自己是宗喀巴大師,將洗澡觀想成在獻浴,獻給自己的上師或宗喀巴大師。用這樣的觀想方式來洗澡,也有淨化罪障等等的功德。
獻浴完之後,就要開始爲這些聖衆擦拭身軀,請看文,(卯叁、拭身)
「無比天衣清潔離垢染,妙香沾灑塗拭如來身。」
擦拭完之後就是獻上衣裳(寅二、天衣):
「次複于諸聖身敬奉獻,芬馥天衣妙色善染成,並及種種輕柔妙天衣。」
再來獻上種種裝飾品(寅二、莊嚴):
「百千種類殊勝莊嚴等,奉獻莊嚴大行普賢王,聖妙吉祥觀世音自在。」
再來是獻上塗香(寅四、塗抹):
「香氣芬騰遍滿叁千界,以諸妙香塗抹如來身,
如煉純金磨瑩露光彩,威光赫奕瞻仰諸能仁。」
再來是獻上花鬘或花朵,主要是挂在他們的脖子上,或是將花散在他們座位的四周(寅五、花鬘):
「于諸能仁自在勝供境,曼陀羅花妙蓮優缽羅,
種種端嚴美妙悅人意,芬芳妙花環鬘作供陳。」
再來是獻上鼻子聞的熏香(寅六、熏香):
「次複奉獻奪意殊妙香,遍滿虛空湧聚妙香雲。」
再來是獻上種種肴馔,也就是種種的美食的意思(寅七、肴馔):
「肴馔羹湯善調具百味,種種天廚妙善悉進呈。」
再來是獻上燈明(寅八、燈明):
「次複奉獻衆寶燈明炬,金色蓮花環鬘次第陳。」
再來爲了能請他們多住幾天,接著是獻上無量宮,(寅九、無量宮):
「淨地無塵妙香善塗瑩,悅意雜花遍布極芳馨,
無量宮殿妙香聞贊詠,珍寶莊嚴垂履色晶瑩,
遍滿虛空無量莊嚴具,悉皆奉獻大悲自性身。」
然後還要在宮殿頂獻上寶傘、華蓋(寅十、傘蓋):
「衆寶莊嚴傘蓋純金柄,輪圍種種莊嚴可衆心,
妙相端嚴見者鹹愛樂,常時擎持奉上諸能仁。」
除此之外,還要獻上種種奏樂讓祂們很高興(寅十一、音樂):
「複以別余供雲聚,並諸悅耳和雅音,解除有情諸苦痛,如雲普覆處處聞。」
我們剛才主要是供佛的聖身,那還有供養佛語。佛語的代表就是這些佛典、佛塔等等,也可以供養雕塑的佛像。在這邊供養的時候,不是像先前沐浴的方式,而是用散花的方式來獻供養,這邊就講到(寅十二、供品恒時不斷之加持):
「于諸正法勝妙寶,塔寺伽藍妙相嚴,普雨衆寶妙花雨,恒時不斷願降霖。」
也就是要恒時不斷的來獻供養,願祂們都能夠接受到,去享用到我們的供養。
剛剛供的就是屬于有上供的部分,也就是透過實質的陳設,或者說由你的心意所化現出來的,看你的能力如何,你就化現出來做種種的供養,這些都是盡我們的所能來做的供養。還有很多是我們不能做到的供養,我們現在所做的供養之外,還有其它更上的供養存在,所以才稱我們現在所做的供養稱爲有上供,也就是在這個上頭還有更殊勝的供養在,那就稱爲無上供。這邊就舉了文殊師利菩薩及普賢菩薩,祂們所做的供養都是無上供,非常的廣大無邊、力量非常大的供養,像這樣的無上供養,我也要像祂們一樣來做這種無上供的供養。所以這邊就說(醜二、無上供):
「雲何文殊師利等,于諸如來修供養,如來依怙佛子前,我今供養亦如是。」
也就是我也要效法他們的方法來做無上供。自己能夠觀想的要好好的、深細的去觀想,如果自己沒有辦法觀想的話,就像最後說的一樣,「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你們怎樣觀想的供養,我就按照這樣子去供養。」回向的時候也是一樣。
我們所獻上的有上供及無上供,也就是將我們自己的身軀,或者說自己周遭前後左右的這些物質來獻上種種的供養。有時候我們在獻這些供養的時候,都還會有這個我,還會以這個我爲主,我需要什麼、什麼,所以我來獻供養,我們有時候會這個樣子,那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改過來,這個我要把它放下來,就是爲了要供養一切諸佛菩薩的緣故,所以我來獻這個有上供,獻這個無上供,就是這樣。仁波切補充:我講的是比如說,我們前面的那些供養,它有包括看到的東西,或者是自己的身體,整個都已經供養了嘛,那些事我們一看到,一跟它們接觸的時候,我們常常的念頭是:這是我的,或這是我要,就這種念頭常常會出現的。所以我們常常接觸自己的身體,或者是旁邊的那些東西,都一直舍棄掉、一直舍棄掉,爲了衆生,爲了佛菩薩,這樣子一直供養的話,我們那種的念頭就會慢慢的減少,爲自己的念頭會減少。〔有的時候我自己想練習一下,就講一些國語。哈!哈!〕
獻沐浴、獻供養等,是藏系的傳統,這是獻給諸佛菩薩的。藏人有時候會供給上師毛巾、肥皂、牙膏、牙刷等等(以下這句是仁波切問在座學員,有關于漢系獻供的情況)。這邊八月份的齋僧,有時候也一樣會供養這些東西。
在獻完供養之後,接著就要獻上頂禮及贊頌,請看文(壬二…癸一、語贊):
「我于一切功德海,普以韻音支分海,贊揚悅耳妙音雲,一切如來定普聞。」
在這邊我們要去緣念諸佛菩薩們無量無邊的功德,之後以我們的身軀實際的向他們來做頂禮,以我們的口實際的向他們來做贊頌。所以說:「于諸悲智等功德大海,我以贊揚無邊功德之韻音支分大海而爲贊詠。」在這時候就可以思惟:「想一一身出無量首,一一首出無量舌,而爲贊歎。」觀想每一個身軀化出無量無邊的頭,以身體來頂禮,以口來做贊歎。「又于諸聖衆,我雖未作贊揚妙音時,亦定有無量妙音雲隨時隨處出生想。」此時還要觀想我們禮敬的對境,或贊頌的對境,祂們也是無量無邊的,用這樣子來做頂禮、來做贊歎。
(癸二…子一、禮叁寶):
「叁世如來一切佛,並諸妙法賢聖僧,盡其所有剎塵身,我今恭敬而頂禮。」
(子二、禮發菩提心所依):
「于諸菩提心所依,及諸塔廟我頂禮。」
這邊就講到,我們要禮敬的對境就是佛法僧叁寶,佛法僧叁寶就涵蓋我們一切要禮敬的對境,其中的僧寶涵蓋有聲聞、獨覺和菩薩。這個階段因爲要受持菩提心的緣故,所以要特別向菩薩這個僧寶來頂禮,除了向祂頂禮,也向我們所要學的這些法藏來做頂禮,也向實修這些法藏的補特伽羅(尤其是菩薩)來向他頂禮,也向發起菩提心的出生處(勝義上的代表就是指佛塔)頂禮。所以這邊就講到我們向塔廟來做頂禮,或向佛像來做頂禮。
(子叁、禮和尚阿阇黎等):
「于諸和尚阿阇黎,持淨戒者我頂禮。」
我們如果受別解脫戒的話,就要向剛出家時傳戒的的堪布及阿阇黎頂禮,受沙彌戒或比丘戒也都有這些師長,所以,在受別解脫戒的過程,會有很多的堪布、阿阇黎這些師長,那我們都要向他們來做頂禮。所以偈頌說「于諸和尚阿阇黎,持淨戒者我頂禮。」我們今天講述至此。
《入菩薩行論 第四講(第2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