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直現在飄到南邊,飄到南邊了我太累了!」不會想嘛!風吹到哪裏,它隨風飄的。
所以一樣,我們得到輕安樂以後,我們的身語意就不會什麼累,我們帶到哪裏,他們就會跟著走,他們不會說:「我累了!」所以那時候就圓滿精進的力量,精進的結果是輕安,我們應該有講…奢摩他裏面應該有講,「奢摩他」裏面是先有信心、欲求、勤(精進)、輕安…在斷除五過失、勤修八斷行中的「五過失」裏面第一個是懈怠,對治懈怠有四個,四個是剛剛講的,信心、欲、精進、輕安,所以這個輕安是精進的結果,這四個有次第,信、欲、精進、輕安這四個圓滿的話,懈怠才會斷掉,所以第七品講要斷掉懈怠,要斷掉懈怠我們就要有這四個,所以現在最後面講「輕安」原因在這裏。
入菩薩行論廣解佛子津梁釋明精進品第七。
問:昨天講「緣起贊」時,翻譯不斷提到「緣起」,一切法都是緣起,可是我們知道一切法裏面有世俗谛、勝義谛也有常法及無常法,他們緣起上都是一樣的嗎?以「緣起」的角度來談的話,都一樣嗎?
答:「緣起」這個字的意思很廣,所以「所有一切法都是緣起」這個講的是對的;又另外一種,我們用緣起當空性的理由,這種就是角度很寬的緣起,所以主要的是什麼呢?主要的是我們心所有的對境、法,我們從內心稱它,內心稱它,它才産生的,我們內心安立它,主要是這個角度,這個是最細的,緣起比較細的;它本身怎麼産生,也是有從內心影響的,比如說前幾天我們有講「十二緣起」是粗的,比空性理由的緣起跟我們平常講的十二緣起,這兩個緣起也有關系啦,所以十二個緣起我們看一看,我們講十二緣起的時候,無明造作出來就變成後面很多環境,輪回就會出現了,所以外面的那些環境也是跟心有關系,跟我們內心有關系,所以十二緣起我們看一看,也是有從內心安立它或者從內心造作出來對境…這個輪回,也可以這樣子講,所以剛剛講的「比較細的緣起」,主要是講「內心安立它的才産生」,法是怎樣産生?是由內心安立它這個爲主,所以一切法上面涵蓋,可以包含所有一切的法;十二緣起講的只有「無常」,它只有事物上面,沒有常法,常法上面沒有關系,你講的是這個嗎?
問:在第二個科判裏面有談到說,贊美佛、思惟去造作了解緣起就是空性,爲什麼要特別提到思惟這個部份?是指佛還沒有成佛以前的修行過程的贊美,還是特別是成佛以後宣說的時候要再造作?
答:「思惟」這個我就有問題了,應該不可以說「思惟」,應該是可以說「同意」,有一點點同意,好像我們…或者是他認(同)這樣子…比如說,有很多宗派、導師,宗派的意思是,我很廣的講,宗派的意思是佛教、有很多宗教…我們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宗派,有很多的導師,他們也會講法的本性、本質,也會講空性,但是他們不會同意空性是緣起的,所以佛本身就把這個連在一起,同意的當下就講出來。
問:他是宣說空性與緣起是「同義」的?
答:他「認同」,我們常常講是「主張」。有很多導師不主張這樣子,所以釋迦牟尼佛他(主張)法的本性很深的空性,我們一般用的「緣起」,意思不會分開,他就連在一起,他主張這樣子當下就講出來,所以我們贊歎他的語言,不是贊歎他的智慧,我們主要是他講的時候,他自己有這樣子一個主張當下講,這個很神奇,藏文字看的時候就有一點點…藏文「寫」是講「主張」,主張的意思也有一點點是…主張的意思是看「寫」的時候,看「講的時候」,不要「寫」主張 「是不是他信什麼」,我們不要(這樣)講嘛,這個他「寫」、或者是他講,這個時候,他有這兩個是相同的,這兩個意思好像是「同」,相同的這種,他主張,所以主張的意思是,也是贊美他的「語」。
問:所以第二個科判就是特別贊美佛陀「語」的功德?
答:對對,他這樣子講是很神奇,很神奇,看那麼多的導師,那麼多宗派的導師都沒有講這樣子,所以這個講法是他主張的,就很神奇,主張這樣子當下講的時候,當然就融在一起會講嘛,好像這兩個意思就同義。
問:還有一個問題,昨天講到第十六偈,特別在這地方講如果能夠了解緣起、空性的周徧關系的話就可以得到解脫,又加一句 「可以得證阿羅漢果」爲什麼這個地方要特別指「阿羅漢果」?它這個是有次第性的講法嗎?
答:應該不要說「阿羅漢」,藏文裏面只有講「解脫」。「解脫」是什麼?佛也是解脫、阿羅漢也是解脫了,阿羅漢是可以當例子。
《入菩薩行論 第二十八講(第7~8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