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二十八讲(第7~8品)▪P3

  ..续本文上一页!这个时间要清楚啊!

  

三种懈怠里面,第一种叫什么?不想做的这种。一个是完全不想做、一个是做但做的事情错了、另外一种是没有错但是做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有三种。第一个是完全不想做的,这是什么懈怠?那就「完全不想做」的懈怠跟舍力的精进不要放在一起。(就好像)睡觉也有精进喔,哈哈,你们想修精进的睡觉也可以(哈哈)。

  

刚才的暂时舍就是「若力疲极所随逐 为易作故当暂息」。再来讲「次第舍」,将它完全放下:

  

善摄持者善完成 转希后后非所应

  

也就是比如说我们对某件事已经了解了,你不需要再花时间去想、去学习,这样浪费时间,也就是对于你已经做完的事,你就应该放下,然后再往前走;已经完成的事就把它舍下、放下,再往尔后该做的事再往前走。

  

到这边为止,已经把四力讲完了,也就是说菩萨要行菩萨行的时候,要依于这四力而行,除了依四力而行以外,还要配合正念和正知而行。

  

刚才我们讲到要配合正念和正知,第一个就是「不放逸」,这边「敬慎恭谨」就是不放逸而言,这边不放逸就是「不涣散」的意思,

  

犹如宿将遇敌时 临阵交锋兵刃接 应避烦恼利刀锋 对治尽歼烦恼敌

  

也就是说要依着不放逸的心、不涣散的心,非常谨慎小心的让自己处在善心的状态中;也就是说当你面对恶业、或者烦恼的时候,跟恶业、烦恼在做正面对抗的时候,你要很谨慎小心,以不放逸的心来做。

  

再来讲到要用正念和正知,「正念」也就是指「不忘记」,也就是你要做某件事之前,你必须先有所计画,第一步要怎么做、第二步要怎么做;比如说要对抗烦恼,我们应该要如何对抗烦恼的这些方法,就不忘记这些方法,这就是正念。真正在做的时候,你的心有没有照着你的计划,如计画进行,或是你的心有没有涣散到外境去,这时候就要用「正知」去侦查、察觉,如果察觉得到就马上将心钩摄回来,所以像这边说的

  

如人临阵坠其刀 怖畏仓皇急拾取 如是若遗正念刀 怖地狱苦急持念」。

  

如果正念的力量退失掉的话,就好像中了毒一样,将会被烦恼所侵入,这边说

  

如毒箭伤身出血 罪毒速疾遍全身 如是若得小睱隙 罪毒速疾遍人心

  

就像毒进到我们血液当中,这血液很快就会遍满我们全身一样。

  

正念很重要,这个正念的意思是怎么样对治烦恼,或者是我以前的规划、我这样子情况出现的话我怎么对治烦恼,这种一直记在、心里一直粘在一 起、记住、或者心就一直粘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正念」,那我们这样子一直粘,心就一直没有这样系住…所以我们心就没有这种方法跟心粘在一起,是谁粘在一起?正念让我们粘在一起!没有正念的话,心里面没有正念的缘故,烦恼就会进来,所以没有正念就很恐怖,没有正念就没有一个保护,保护心的一个…这个就不在,所以烦恼随时都可以进来,一进来又没有挡住它,挡住的力量就没有,挡住的力量没有,烦恼一下子就会遍布全…就像刚刚那个比喻一样。

  

我们要如何依止正念?就像这边说的

  

如人擎器满盛油 脍者持剑伺其后 溢即杀之愕然怖 持戒谨畏应如是

  

就好像有人在后面拿了一把剑,某个人要倒油,如果稍微溢出一点点,他就要杀他的话,他一定会谨慎小心去倒油;菩萨也是一样,菩萨在修菩萨行的时候也是一样,随时随地依着正知正念观自己的心,看自己的心是否有离开菩萨行,随时用正知正念来提醒。

  

再来讲到如果我们没有小心谨慎地做的话,可能就会产生想睡、懒惰这些懈怠,这些懈怠就是生起烦恼的因,所以要去除这一些懒惰、懈怠的时候, 就好像这边比喻说的

  

如有毒蛇来怀中 急当狂骇而惊起 睡眠懈怠若来时 亦当如是勤遮止

  

就像蛇入怀中的时候,我们一定马上站起来赶快把它抖掉一样,同样的,如果睡眠或者懒惰、懈怠生起来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赶快将它断除的话,那我们就会引生懈怠这种情形。

  

睡、懈怠不可以说它本身是不对的,但是它会带烦恼,所以蛇有毒嘛,不可以说蛇本身不对,蛇有带毒,蛇有毒,蛇我们为什么怕它,它有毒;我们这个也是一样,想睡、懈怠那些不可以说它本身有问题,它会带烦恼,它来的话就马上站起来,跳起来,洗澡、头要冲水啊!也可以(想)我们心里比较欢喜的,一想到会欢喜的一些想法,就把它想一想啊。

  

如果发生有懈怠、睡眠的时候,我们自己应该马上思惟它将会带来什么样的过失、果报,然后要自我诃责,或者说:「我怎么可以这样子做!」也就是要自我敦促,同时要自我许诺尔后不要再这样子做,所以

  

一一罪堕出生时 恒应于己严诃责 思维我自今以往 无论如何不再作」。

  

以上最主要就是讲到要好好运用正念和正知,如果能够运用正念和正知,我们的修行一定会好的;如果能够善为运用正念和正知的话,我们将可以值遇大乘善知识,即使没有亲自值遇大乘善知识,我们也可以追随他所宣说的法而做闻思,这边也就是生起「即使我没有值遇大乘善知识的话,我也要努力追随他宣说的法而做闻思」的心,就是「应思云何于此时 能得修行持正念 以此为因于善士 或如理事起欲心」。

  

所以我们的正念跟正知…要得到正念跟正知的力量,要增加正念跟正知的力量,那些要增加、要得到的话,比如说要得到正念,我们先要了解,没有了解一个法的话,怎么有一个正念?正念是了解了之后不会忘掉就是正念,了解了那些把它规划下来怎么做,这种是正念,所以我们要有正念,或者说我们要增长正念的力量、能力,一定要有老师,或者我们要听老师的宣(说),他所写的那些论文我们都要看,所以这里讲的是正念跟正知很重要,正念正知很重要,当然老师很重要,因为正知要有正念,才有正知;要有正念前面要有了解,不了解不可能有正念,要了解当然要有老师,像这样子一个次第。

  

以上就讲了正念和正知,在正式修行的时候,我们虽然有了精进、正念、正知,可是修行要能够自在的话必须要有轻安,所谓要有「轻安」也就是在正式修的时候,不会感到疲累。

  

昔人云何作善事 事事鲸勤具雄力 如是无逸念先哲 自身振奋而轻举

  

刚刚前面是「精进」、「不放逸」、「正念」、「正知」我们刚刚这样有次第来,所以那些都要生起,心里生起那些,生起了之后就像欢喜醒过来精神非常好的样子,醒过来就进入善行里面,进入菩萨行里面,所以这里就讲好像醒过来…第四句讲…振奋,精神非常好;所以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慢慢就会「完全不累」…「完全不累」靠的是精进的心,精进欢喜的心一直增加的话,后面就会生起「轻安」,后面就完全不累,这个会出现。

  

我们做任何善事的时候,不单要有前面说的这四种力的精进,同样的也要有不放逸、正念、正知,也要有轻安,也就是要有这种欢喜、好乐的心,对于所要做的善事要有欢喜、好乐的心,就好像早上醒过来的时候,那时候精神奕奕、非常有精神、精神奕奕那种振奋,用这种精神去做你要做的善事,而且这种心态要不断的,数数去做。

  

我们心会不会累、会不会生起轻安的力量,靠我们做这个事心,我们修这样一个心的时候,修行的时候会不会欢喜的心,欢喜的力量多强,欢喜的力量很强的时候就完全不累,「轻安」的力量才会出现,所以我们欢喜的力量越弱的话,那就后面的「轻安」不可能会出现,为什么呢?没有欢喜的心的话很容易会累,当然,累的话就不可能有轻安了。欢喜的心增加的话,心(就)不累,心不累,就会身体不累,先生起心里的轻安,然后就身体的轻安--身轻安,身轻安后面 —「身轻安乐」,身轻安乐后面就「心轻安乐」,心轻安乐后面就还更欢喜,另外一种欢喜。

  

如果已经得到身心轻安的话,就可以做善事、善行的时候就可以非常自在了,就比喻「如风飘扬去复来 于兜罗棉自在转 由欢喜心自在转 成办善事亦如是」,这边就比喻好像是羊毛,风吹来就飘过去,吹过去就飘过去这样子,如果身心得到轻安的话,那么身语意三门不论所作是何、所作的时间多长,都不会觉得累,因为是「由欢喜心自在转」的关系,所以怎么做都不会觉得劳累。

  

所以,棉花它不会说:「风太大了我累了,我…

《入菩萨行论 第二十八讲(第7~8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