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二十八讲(第7~8品)▪P4

  ..续本文上一页一直现在飘到南边,飘到南边了我太累了!」不会想嘛!风吹到哪里,它随风飘的。

  

所以一样,我们得到轻安乐以后,我们的身语意就不会什么累,我们带到哪里,他们就会跟着走,他们不会说:「我累了!」所以那时候就圆满精进的力量,精进的结果是轻安,我们应该有讲…奢摩他里面应该有讲,「奢摩他」里面是先有信心、欲求、勤(精进)、轻安…在断除五过失、勤修八断行中的「五过失」里面第一个是懈怠,对治懈怠有四个,四个是刚刚讲的,信心、欲、精进、轻安,所以这个轻安是精进的结果,这四个有次第,信、欲、精进、轻安这四个圆满的话,懈怠才会断掉,所以第七品讲要断掉懈怠,要断掉懈怠我们就要有这四个,所以现在最后面讲「轻安」原因在这里。

  

入菩萨行论广解佛子津梁释明精进品第七。

  

问:昨天讲「缘起赞」时,翻译不断提到「缘起」,一切法都是缘起,可是我们知道一切法里面有世俗谛、胜义谛也有常法及无常法,他们缘起上都是一样的吗?以「缘起」的角度来谈的话,都一样吗?

  

答:「缘起」这个字的意思很广,所以「所有一切法都是缘起」这个讲的是对的;又另外一种,我们用缘起当空性的理由,这种就是角度很宽的缘起,所以主要的是什么呢?主要的是我们心所有的对境、法,我们从内心称它,内心称它,它才产生的,我们内心安立它,主要是这个角度,这个是最细的,缘起比较细的;它本身怎么产生,也是有从内心影响的,比如说前几天我们有讲「十二缘起」是粗的,比空性理由的缘起跟我们平常讲的十二缘起,这两个缘起也有关系啦,所以十二个缘起我们看一看,我们讲十二缘起的时候,无明造作出来就变成后面很多环境,轮回就会出现了,所以外面的那些环境也是跟心有关系,跟我们内心有关系,所以十二缘起我们看一看,也是有从内心安立它或者从内心造作出来对境…这个轮回,也可以这样子讲,所以刚刚讲的「比较细的缘起」,主要是讲「内心安立它的才产生」,法是怎样产生?是由内心安立它这个为主,所以一切法上面涵盖,可以包含所有一切的法;十二缘起讲的只有「无常」,它只有事物上面,没有常法,常法上面没有关系,你讲的是这个吗?

  

问:在第二个科判里面有谈到说,赞美佛、思惟去造作了解缘起就是空性,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思惟这个部份?是指佛还没有成佛以前的修行过程的赞美,还是特别是成佛以后宣说的时候要再造作?

  

答:「思惟」这个我就有问题了,应该不可以说「思惟」,应该是可以说「同意」,有一点点同意,好像我们…或者是他认(同)这样子…比如说,有很多宗派、导师,宗派的意思是,我很广的讲,宗派的意思是佛教、有很多宗教…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的宗派,有很多的导师,他们也会讲法的本性、本质,也会讲空性,但是他们不会同意空性是缘起的,所以佛本身就把这个连在一起,同意的当下就讲出来。

  

问:他是宣说空性与缘起是「同义」的?

  

答:他「认同」,我们常常讲是「主张」。有很多导师不主张这样子,所以释迦牟尼佛他(主张)法的本性很深的空性,我们一般用的「缘起」,意思不会分开,他就连在一起,他主张这样子当下就讲出来,所以我们赞叹他的语言,不是赞叹他的智慧,我们主要是他讲的时候,他自己有这样子一个主张当下讲,这个很神奇,藏文字看的时候就有一点点…藏文「写」是讲「主张」,主张的意思也有一点点是…主张的意思是看「写」的时候,看「讲的时候」,不要「写」主张 「是不是他信什么」,我们不要(这样)讲嘛,这个他「写」、或者是他讲,这个时候,他有这两个是相同的,这两个意思好像是「同」,相同的这种,他主张,所以主张的意思是,也是赞美他的「语」。

  

问:所以第二个科判就是特别赞美佛陀「语」的功德?

  

答:对对,他这样子讲是很神奇,很神奇,看那么多的导师,那么多宗派的导师都没有讲这样子,所以这个讲法是他主张的,就很神奇,主张这样子当下讲的时候,当然就融在一起会讲嘛,好像这两个意思就同义。

  

问:还有一个问题,昨天讲到第十六偈,特别在这地方讲如果能够了解缘起、空性的周徧关系的话就可以得到解脱,又加一句 「可以得证阿罗汉果」为什么这个地方要特别指「阿罗汉果」?它这个是有次第性的讲法吗?

  

答:应该不要说「阿罗汉」,藏文里面只有讲「解脱」。「解脱」是什么?佛也是解脱、阿罗汉也是解脱了,阿罗汉是可以当例子。

  

《入菩萨行论 第二十八讲(第7~8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