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47講▪P3

  ..續本文上一頁識修。用五根識修的話,不用影像,直接看到這個境修就好了,看到的這個境直接修就好了,所以不是用五根識修的。我們用什麼修呢?用第六識修的。用第六識修的時候,它是眼睛閉了之後也可以修的,是吧?眼睛閉了之後,我們看一看,修的時候是真正的那個境嗎?不是,我們第六識當中有一個印象(義共相),我們修的那個印象,所以這是影像的意思,我們修的是影像。

  我們取所緣佛像的時候,也是佛像的影像,我們緣第六識當中顯現出來的這個境(佛像的影像),把他當所緣,然後心一直安住這個上面,這個是影像嘛。所以修奢摩他的時候,所緣是影像,這邊講影像跟所緣是一。

  我們也不可以說,我是第六識修的,所以我眼睛都不要張開,一直不看,也不可以這樣想。五根識也可以把它當助伴,看一看這個佛像,這個釋迦牟尼佛像多莊嚴啊!用眼睛好好的看,看的同時第六識也是一直跟著走嘛!一直跟著它嘛!然後後面慢慢好像不管它了,不管眼睛了,不管它了。眼睛看的時候,第六識跟著它嘛!跟著它的時候,我們跟隨第六識,我們就不管眼睛了,就不理它了,它前面有幫助,後面不理它了,我們跟隨第六識,然後一直修,所以五根識它是一個助伴。

  (p350)整理一下,第一個是正明所緣,這個科判裏面,根據佛經跟《修次中編》解釋幾個所緣。第二個科判,這些所緣裏面,我們是什麼樣子的人,選什麼樣子所緣比較恰當,這裏要清楚,我們是要選什麼樣子所緣的人呢?我們是要選淨行所緣的人,我們這樣子了解,是吧?第叁個階段所緣異門,宗大師讓我們了解,所緣是第六識當中的義共相,我們要了解這個,或者可以說,佛典裏面用的各種各種(不同)的辭―所緣,這個要了解,不然的話,我們常常會誤解。總建立所緣這叁個科判我們已經講完了。

  現在到第二(p356)「明此處所緣」這個階段,這個意思是什麼呢?我們要明確的了解,我們現在要取什麼樣子所緣,這個意思。「此處所緣」的意思是,我們現在選出來是哪一個所緣,讓我們明確的了解,這個意思。這裏面宗大師講的:「.明此處所緣者。已說如是多種所緣,今當緣何而修止耶?答如前經說,無有限定,需各別緣,以補特伽羅有差別故。尤其上品貪行者等修奢摩他時,所緣個別決定。」這裏你們看一看應該知道,內容講一下,這邊是像前面的經教,我們沒有特別的一個所緣,一定要選什麼樣子的所緣,沒有特別固定一定要選一個。如果我們貪瞋癡等等煩惱習氣比較重的話,一定要選哪一個所緣,是我們先要修的,這一定是固定的,一般沒有什麼固定。但是這個人他煩惱比較強的話,這個淨行所緣一定要修的,這個意思。所以我們現在淨行所緣一定要修的,這裏面有這個意思。

  然後這個科判當中,宗喀巴大師引了一些《修次中編》《修次下編》等等,後面《道炬論釋》引完了之後,我們看一下,有沒有觀想佛像的道理?有吧?這裏念一下,他講出來四種功德,「其緣佛身攝持心者。隨念諸佛能引生無邊福德,若佛身相明顯堅固,可做禮拜供養發願等,積集資糧之田及悔除防護等淨障之田,故此所緣最爲殊勝。又如叁摩地王經說,臨命終時隨念諸佛不退失等功德,若修咒道于本尊瑜伽尤爲殊勝,有如是等衆多義利。

  這裏我分一下,一個是會增長我們的福德。還有是我們平常拜佛也好,供佛也好,佛菩薩面前發願也好,還有是觀想這些資糧田面前忏悔等等,這樣子做的時候,我們對佛像上修叁摩地,或選佛像的所緣,然後一直修定的話,我們對佛菩薩像上面,信心會增加,信心增加是什麼呢?我們修這個所緣佛像的時候,我們不是看佛像是一個像,我們是把祂看成,祂是真的佛存在的樣子。所以我們把佛像看成真正的,一尊活的佛在我們的面前,這樣子修嘛!這樣子活的一尊佛的影像,影像的意思是第六識當中,我們觀想,它是真正的一尊活的佛,在我們的面前存在,一直這樣子修。一直這樣子修的結果,我們對祂,對這尊佛像,我們平常在佛堂裏面,信心一直增長,對祂好像真正的佛的這種看法,一直這樣子的看法,一直增長,在祂的面前我們所做的功課,或者是禮拜、或者是供養這些事,它的效果一直會出現,所以這是第二個,是吧?

  講第叁個,像《叁摩地王經》當中所說的一樣,我們這樣子串習的結果,連我們臨終的時候,也自然會看到佛菩薩,有這種作用,這是第叁個。特別將來我們修密咒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上面,也幫助相當的大。因爲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主要是讓我們修什麼樣的次第呢?主要是連接密續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所以我們修奢摩他跟毗缽舍那的這個階段,要能夠跟密續連接是非常需要的,這是最快速成佛的一個方法。所以我們修奢摩他的時候,對境這個佛像把祂當所緣的話,這時候世尊祂不是那麼複雜,是吧?祂的佛像,我們觀想的話,不是那麼的複雜,這樣子修了之後,將來這些本尊,這些佛菩薩比較容易觀想,它是一個訓練。還有是真正佛菩薩的這種想法,也有訓練這種觀想的方法,所以有這些好處。

  所以這裏說等等,不止這樣子,還有很多殊勝功德。在這個科判當中,我們主要要了解的是,宗喀巴大師建議我們,取佛像把它當所緣。再來,宗喀巴大師引《修次下編》,然後說什麼樣子的佛像,或者是對佛像,我們要怎麼樣子觀想,這些引出來。現在已經確定了,我們的所緣是佛像,佛像當所緣的話,對祂怎麼觀想呢?後面開始引文,宗喀巴大師也說,我們不可以當這是一張畫,做出來的一尊佛像,不可以這樣子想。要把祂看成真正的一尊活的佛,是吧?所以我們要這樣子修。

  然後再來,我們修這個的時候呢?不可以先觀想特別細的部分,先比較粗的觀想。不可以這樣想,我現在不清楚,所以一定要非常(清楚)祂的眼睛怎樣,祂的眼睛裏面有沒有黑黑的,有沒有白色,不用這樣子想,先想粗的就可以了,所以我們不可以有這樣的要求。特別重要的,我們的所緣不可以改變,所緣佛像的樣子不可以今天先想白色的,明天想黃色的,不可以這樣子。或者是今天想大的,明天想小一點的,不可以這樣子。祂一定同一尊佛像,還沒有生起奢摩他之前,一定不可以換,這個境不可以換。但是這個之前,前行可以換啰,這個之前我們是前行,淨行所緣的時候,這個我們一定要換,我們所有的煩惱要對治嘛,所以一定是不同的境,一定要不同的境。整個人的習慣改了,比較靜下來,然後我們真正的、認真的爲生起奢摩他,我們選一尊比較莊嚴的佛像,這裏也說我們要選比較莊嚴的佛像。

  後面有沒有講,不可以改變,不可以換來換去,是吧?這個你們念一下(p358)「尤爲要者,謂如下說乃至未得如欲定時,不可多遷異類所緣修叁摩地。若換衆多異類所緣修叁摩地,反成修止最大障礙。」對,到這裏,所以我們要清楚,這是宗喀巴大師的警告。

  剛剛這個下面,有沒有找到所緣的量?定義?這裏念一下,「如是初得攝心所緣之量,謂先次第明了攀緣一頭二臂,身體余分及二足相,其後思惟身之總體。心中若能現起半分粗大支分,縱無光明應知喜足,于彼攝心。」「于彼攝心」,所以我們是不可以要求太高,好像我要非常清楚,不可以這樣子想。但是我們「粗」的意思是“什麼都不清楚”嗎?不可以這樣子。好像一個樣子,連頭也不清楚,連祂的手啊!什麼也不清楚,這也不對的。所以大概一個,粗略的要清楚一下,「粗」的意思是,好像不可以連頭也不清楚,不是這樣子。「粗略」怎麼樣呢?先祂的頭開始,然後手,慢慢這樣子;先祂的臉嘛,慢慢這樣子。所以這裏「粗」的意思是祂的臉怎麼樣,大概就可以了,不是毛發一根一根怎麼樣子,不是那麼清楚,祂臉什麼樣子,然後手什麼樣子,大概就可以了。

  這樣子找到的話,這是「初得攝心所緣之量」,「得」是什麼意思呢?我已經有佛像了,這不需要得到,這本來就得到,是吧?不是這個意思。得到是我第六識當中有沒有得到。我面前就有佛像,這是我的佛像,已經有得到。現在這邊講得到,是我的第六識當中有沒有這樣子一個所緣影像。沒有問你家裏有沒有所緣?不是,是你第六識當中有沒有所緣,是這個意思。所以你現在有沒有得到一個所緣的量,是什麼呢?就是不需要要求那麼高,它是比較粗的,大概樣子就可以滿足。

  後面有講,有時候祂的顔色,祂的樣子,祂的量,還有祂的大小等等,這些心裏面好像一直不同的出現的話,這是不對的。我們心這樣子冒出來,各種各種境的時候,我們心不可以跟著這些境哦,一定要維持在前面取到的這個境爲主。不可以又冒出來另外一尊佛像,又冒出來另外一尊佛菩薩,我的心跟隨、心緣在那尊佛像,不可以緣在其他的佛上面,不可以!所以祂的顔色不可以變,其他的樣子也不可以多或少。這裏有講嘛,我們心不可以緣這些,其他一定會出現,初期嘛!所以修緣釋迦摩尼佛的時候,一定會冒出來旁邊一些其他佛菩薩,或者旁邊其他臉出來。那個時候心不可以緣在其他,不可以跟隨那些所緣上面。這裏我們第二個科判,已經講完畢了。

  剛剛有講嘛,第二個科判裏面,主要是透過兩種特色,一個是安住,一個是明晰,非常有精神的樣子。本身是清楚也不夠,還要有一個抓的力量。比如說,我們眼睛看得清楚,(還要)敏銳嗎?這兩個都要的。所以主要是這兩種特色,這裏是講如何安住,如何安住是透過兩個特色安住,我們這裏念一下就好了,「此中所修妙叁摩地具二殊勝,一.令心明顯具明顯分,二.專注所緣無有分別具安住分」對,有兩個。「專注所緣無有分別具安住分」?現在是什麼?第一個是什麼?(學員:令心明顯具明顯分)第二個是「專注所緣無有分別具安住分」?這裏沒有藏文的意思。

  比如說,從內心的力量,有的時候看得很清楚,但是心沒有力量,我們沒有力量給它。清楚跟有沒有力量給它,是另外一回事。現在是又清楚,我們又一直給它心的力量。這個力量的意思,非常有精神的,力量的意思是,它的觀察有力量,非常有力,是吧?心非常有力的這種力量,所以心對它非常清楚,非常有精神,也沒有跑到其他的境,第二個是安住,沒有跑到其他的境就是安住,還有對這個境上面,又清楚,又給它非常的力量。後面破除他宗的時候應該會很清楚這些。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47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