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叁個,是吧?所以我們這叁個理解的話,這叁個比較簡單,就是一個外面的條件,一個內心的條件,還有一種必須守戒,這叁種我們要了解就可以了。
資糧多重要呢?後面宗喀巴大師開始講理由,剛剛我們念的後面,「善知識敦巴雲」種敦巴這個階段,從這裏開始,引《修次初編》,還有後面是《道炬論》。所以這一段落到結束,這個階段爲什麼資糧重要,理由講出來。
我們有的時候有很多障礙,我們修一修,好像沒有辦法成就的感覺,這一定是有一個卡在什麼地方,一定是資糧不夠。資糧不夠,這是看哪一個部分不夠,我們要觀察,環境不行?還是內心裏面也有一些障礙?還是持戒上面有障礙?這些要觀察。
先具足資糧,這是非常重要的。然後再來開始修,開始修的時候,這邊講的是前行,正行,結行。但是沒有講下座,只有上座,爲什麼呢?下座這些是前面已經講了,前行也只是描述而已,因爲不描述的話,有點怪怪的。正行本身一定是不一樣的,修依止善知識的階段,修哪一個階段,正行一定是不一樣的,下座跟前行大部分是一樣的。現在不一樣的要講嘛,所以正行要講。正行一定是上座,講出上座這個部分,一定要分前、正、結行,是吧?所以(前行)描述一下,一定要描述,不描述的話,直接講正行,有點怪怪的,是吧?修奢摩他,正行是什麼什麼,有點不是那麼恰當,所以宗大師描述一下前行、正行、結行。
再來要了解,廣論修依止善知識那個階段,下座那個階段,你們看一下,下座快要結束的那個階段,(P52L6)「如是唯除正修時中所有不共修法之外,加行,正行,完結,中間諸應行者,從此乃至毗缽舍那,所修一切所緣行相,皆如是行。」所以,這邊是加行,還有,除不共修法之外,這個也是正修當中哦!正修當中有一些不共的階段。不共的正修階段以外,我們下座,一切的下座,還有上座的前行也是,前行或者加行也是。正行裏面也有共的部分,正行裏面的,比如下座來說,從依止善知識到毗缽舍那這個階段,都是共的!都好像一樣的,修行的方式是一樣的。
上座的這個階段呢?前行(加行)的部分也是一樣的,正行的部分,有一些不共的地方,所以除了正行不共的部分以外,所有整個上座、下座的階段,都「從此乃至毗缽舍那」,「此」是什麼呢?修依止善知識,從這裏到毗缽舍那階段,所有的修行方式,都要這樣子修。
宗喀巴大師後面不會再重複的講,下座什麼,這些不會講,還有上座的時候,六加行不會重複的講,在前面依止善知識階段,分上座、下座,下座的時候要做什麼,是吧?上座的時候加行、正行、結行。這些裏面,只有不共的地方後面才講,共的地方他不會講,因爲這裏已經開始了,宗喀巴大師說:「從此乃至毗缽舍那」,我們都要有,一樣的,所以宗大師這邊特別講清楚。
我們要了解,止修、觀修,下座也要有的。剛剛加行、正行、結行,還有中間,中間是下座的意思。這些都是從依止善知識到毗缽舍那,幾乎都是一樣的。正行的部分,有一些不共的地方而已。這裏大家要了解的,就清楚了吧!
剛剛這邊分加行、正行,宗喀巴大師「第二.依止資糧修奢摩他分二」已經有資糧之後修奢摩他分二,「一.加行. 二.正行。」我們不要誤解,修奢摩他只有上座,沒有下座,不可以這樣子誤解。這裏看起來好像「依止資糧修奢摩他」,直接講上座,沒有講下座,還是有下座,這要理解。
上座這裏,宗大師特別講四種資糧,是易得奢摩他證量的方法,是吧?非常容易得到奢摩他證量的方法,或者是資糧,就是下座的這四個,是吧?P.46-L1複應學習四種資糧,是易引發奢摩他道,毗缽舍那道之正因。所以下座的這四個:密護根門,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修習悎寤瑜伽,這四個,修奢摩他上面特別有幫助的,特別有幫忙的。
我們要理解,修奢摩他,下座的時候也是可以修的,下座時候該要做的這四種資糧,我們好好做的話,非常容易證得奢摩他跟毗缽舍那的證量,所以「易得」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邊宗大師雖然加行只描述一下下,但是該要講的重點,也講出來,他講什麼呢?我們一定要好好調整動機,調整我們的意樂,不然的話,生起奢摩他之後,會亂用我們自己的神通,所以他修的時候,每一次修的時候,前面有調整我們意樂的話,這個非常重要。所以加行這個部分我們念一下:「修如前說加行六法,尤應久修大菩提心。又應淨修共中下士所緣自體,爲菩提心之支分。」所以前面不只下士道、中士道的意樂而已,上士道菩提心的意樂也是非常重要,這個意思。
平常上座的時候,六加行裏面,雖然也有菩提心,那些意樂都有,但是宗大師這裏特別提出來,指出來是六個加行,然後「尤應久修大菩提心」是吧?久修的意思,是特別的意思,是嗎?學員:恒常修。這裏有沒有一種「特別」的一種辭?多學員:有!對!對!有!說有!所以宗大師指出來我們的問題,前面六加行裏面已經有了這些菩提心,尤其特別意樂糾正一下,非常重要,這個意思。如果意樂沒有好好糾正的話,如果得到奢摩他的證量,那人會想的很多。
再來是正行,我們六加行裏面第叁個(P.41),也有身體怎樣坐,這些都有嘛,前面六加行裏面第一個是清淨打掃,然後莊嚴,第叁個是我們就座,調整我們的動機,這些等等是吧?所以第叁個裏面,身體毗盧七支的這些坐法,怎麼坐,這些都有。
這邊講雖然已經到正行了,還重複的講身體怎麼坐,爲什麼呢?這是修奢摩他,它是跟身體非常有關系的,我們身體坐的方式非常有關系的。所以這裏再提醒,正行的時候。前面已經上座,身體已經坐好了,還注意一下,哦!你現在前行―六加行已經做完了,快要打座的時候,哦!你還注意一下,自己身體毗盧七支有沒有做,還要提醒不是重複哦!不是重複的意思,他主要是再提醒,非常重要的意思。
我們的身體、五根也好,那些都不是真正修的,真正修的是第六識。不是我們的身體,不是我們的五根,但是我們的五根,我們的身體,可以把它當助伴,對第六識修行上面有幫助的。也有一些逆緣,我們行爲做的不對的,身體的姿勢不對的,還有五根到處看、到處聽等等,這種五根不對的話,會變成逆緣。我們這些把它當順緣,怎麼樣變順緣,真正修的是第六識,但是身體有的時候變成逆緣,有的時候變成順緣。我們現在怎麼樣變成順緣,這個是毗盧七支坐法,這個意思。
「第二.正釋修習之次第。」「諸道次第,多依辨中邊論所說,」首先這個段落「諸道次第」這邊主要是引彌勒佛的《辨中邊論》,《辨中邊論》裏面的說法很多,可以說一切的道次第裏面,都一直引《辨中邊論》裏面的修持的方法,都一直講。
「正釋修習之次第」這個裏面是,真正怎麼修奢摩他,這個科判裏面講出來,首先這個科判裏面還沒有開始之前,宗大師說,我們一定要根據大經大論,學怎麼樣修止的方法,這是最正確的。不然的話,我們沒有根據這些大經大論,比如說隨便有人,他有一個口訣,他有自己的一個傳承,這很可怕的,常常會走火入魔,會有危險。宗大師這個段落,首先一直講,我們一定要根據大經大論,這樣子是最正確的,不會走火入魔。後面快要結束的段落,宗大師說「然此教授一切修行,前後皆引大論所出,故于此處修定方法,亦取大論而爲宣說。」所以我們一定要根據這樣子修學的話,這是最正確的。
再來宗大師真正的開始,根據這些大經大論,一直解釋修持的方法。他不會說,我什麼方式,我的上師給我這樣的一個方法,他不會。他一直特別、真正的根據佛經,這些大師的論點、還有傳承,這樣子一種非常清淨的法,講解給我們聽。所以「故于此處修定方法,亦取大論而爲宣說。」這個意思。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45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