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障礙,即第二者後能障生有力正知。
至尊大主提出二個毛病前者最爲糟糕,尤以忘失所緣不覺沈掉(這第一個毛病),惡于未忘所緣不能速疾了知沈掉,忘念沒有産生,沒有忘記所緣仍然産生沈掉這是後者,前者惡劣于後者,前者是很糟糕的。故爲對治散亂失念,修念之法極爲重要。前者是比較粗分的項目,或者說比較粗分的煩惱,這個要先把它滅掉,如果這部份沒有先滅掉,不可能進行禅修。所以首先要把前項這個毛病滅掉,要滅掉這個毛病要怎麼辦呢?要如何做呢?故爲對治散亂失念,由忘失所緣對境之後,所形成的散亂掉舉等等,要對付這個毛病,修念之法極爲重要,即産生有力的憶念非常重要,如何運用憶念産生有力的憶念,這個方式要好好的學習。
就初學者而言,前項的毛病是比較粗分的、比較糟糕的、比較嚴重的,所以這個部份要先把它滅掉,要運用憶念把它滅掉,這個毛病是障礙有力的憶念産生。假設內心産生有力的憶念,當然這個毛病就沒有了,所以要靠有力的憶念在內心産生,就能夠排除這個毛病,有力的憶念要如何産生呢?內心要安住在所緣的對境,專一安住之後,(專一安住是靠憶念)讓憶念的力量變得很強大,形成有力的憶念,第一個毛病就排除掉。
但是心專一安住在所緣,憶念存在的情況下,如何讓憶念變成有力的憶念,這非常重要,這前面解釋過了。在第叁示修時量P364L7故若時時憶念所緣,是生有力正念所須,「時時回憶」是指實修的中間回想一下前面所緣的對境,這種情況下憶念的力量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前面談到二種危險(毛病),這二種毛病快要發生(出現)的時候,馬上停止。假設這二個毛病都沒有出現的話,這個修座不必停止,可以繼續持續下去。所以這裏談到如果修座的時間太長,就要發生這二個毛病。當修座的時間長到什麼程度呢?長到二個毛病快要發生的時候趕快停止,假設二個毛病沒有發生的話,那當然繼續的實修,看P365L5「若忘念重,」忘失很嚴重,這是前面所說的第一個毛病。「正知羸劣」,這第二個毛病「不能速疾了知沈掉」這二個毛病産生了,不能很快了知沈掉,這種情況下則須時間短,修座的時間短就是見好就收。二個毛病快要出現的時候,馬上修座就停止。
但是若不忘念能速了知沈掉之時,假設沒有忘失,憶念正知都還存在,而且能夠迅速去察覺沈掉,「長亦無過。」修座的時間長的話也可以,沒有毛病的。因此,修座的長短時間,應該看這二個毛病有沒有發生來做決定的,所以時間的長短就變成不一定,完全看這個毛病到底有沒有出現,修座的長短當然就沒有固定,因此才說要一個小時的時間或者半座的時間、一座的時間,各種各類時間不一定。
若忘念重正知羸劣不能速疾了知沈掉,則須時間短。若不忘念而且正知有力量能速了知沈掉之時,時間長也沒有過失,故密意雲,密意是了解的意思,誰了解到這種情況呢!蓮花戒在《修次第末編》談到了解到前面所談到的這情形之故,或一時等,或者一個小時等即指一個小時時間、半座的時間、一座的時間或者隨順自己的能力長短來調整,未說定時,時間不是固定的。
總體而言,總以隨心所能,故雲「乃至堪能」,前面蓮花戒的經文談到,時間的長短如何來做決定呢?不能每個人都一樣,要看自己的能力來做決定,這是前面談的,要以自己內心的能力,來決定自己修法的時間,要嘛長!要嘛短!情況個別差異,不能每個人固定的時間,不可以的,了解到這一點之故,蓮花戒《修次第末編》談到P364倒數第一行「乃至堪能爾時應修」所以才用乃至堪能這個句子,隨個人內心的能力來做調整。
禅修修座的時間長短不僅如此還要再討論,「又」是至尊仁波切還要再補充,還要再做討論「又若身心未生疾病即應安住,有病不應勉強」有生病不應勉強而修。前面是有二種毛病之下,修座時間長短如何來做一個調配,除此之外,在身心有疾病有傷害的的情況下,應當如何來調整,也還有這麼一個問題,就算前面二種毛病沒有産生,就是如果忘失形成的時候産生沈和掉,或就算不忘失也有沈和掉,現在這些毛病全部都沒有發生,照道理這些毛病都沒有發生,應當繼續禅修,不是這個樣子。還要看看自己身體內心的情況來做一個安排。
譬如一個人他正在讀經論的階段,聞思大論的時候,聞思是最爲重要的,這時候觀修是次要,整體來說觀修都非常重要,但是因爲現在的主力是放在經論的聞思方面,所以觀修會變成次要,所以假設專一安住在觀修的時候,會對他聞思的功德發生障礙,因此在不形成障礙的情況下,當然可以作實修,但是如果形成障礙的時候,就應當要停止。
假設現在專一安住在觀修上,而現在主要的重點是放在聞思,那不是對聞思形成傷害了嗎?這樣就不可以,就應當要停止了。或者這樣說,有病不應勉強而修,應當無間放舍(立刻停掉觀修)除治諸界病難乃修,是諸智者所許,如是修者應知亦是修時支分(修座時間分支的解釋)。或者有人做禅修的時候,這二種毛病也沒有産生,就是忘失和不忘失,沈、掉等等,這些毛病都沒有産生,但是假設他整天都做這個觀修,那對于大論的聞思就造成傷害,沒有辦法做大論的聞思,如果沒有辦法做大論的聞思,將來他的勝慧不會很增強,這裏的禅修主要是安止,只能形成安止。對勝慧的增長不會發生很大的幫助,就表示現在如果我專一全部只有做這個禅修的話,對經論的聞思其他的學習又形成一種傷害,所以在要形成傷害的時候,就應該停止,應當要這樣來作分配,這是諸智慧者所主張的,關于以這種方式來作實修,也應當了解這是禅修時間長短分支的討論。
除治諸界病難乃修,把界的傷害去除掉身體方面的傷害,譬如疾病等等,內心方面的傷害,即指就算忘失、不忘失二種毛病沒有産生,不過如果禅修太久,對身體總是會造成傷害,所以應當先停止,如果不停止繼續堅持,反而對自己將來要産生安止會形成障礙,所以諸界的病難(ㄋㄢˋ),要把它拔除掉,就是這個禅修告一個段落,起來走一走,因爲時間久了,就算二種毛病沒有産生,禅座的時間太長也是腰酸背痛,所以二種毛病沒有産生還是要停止,也要下來來往活動活動,這就是指把諸界疾病或是阻難去除掉,之後再進行禅修。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36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