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32講▪P4

  ..續本文上一頁個特色已經講解完畢,差別就是它的特色了。現在講第叁個特色,作業的差別,作業就是它作用力的差別,「作業差別者,謂從所緣心不于散,如是調心令住所緣。」作業的差別,是指它的作用力,作用力是指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如果內心有這種憶念的話,它能夠發揮什麼作用,它有什麼能力,能夠發揮什麼作用,這稱之爲它作用力的差別。

  如果說我們的內心,有憶念的力量存在的話,那就能夠阻擋住我們的內心散亂到別的對境去,不會發生這種事情。有了憶念的力量之故,內心就能夠達成不散亂,達成不散亂從何而來,就是憶念本身有這種功效存在,所以這把它稱之爲憶念的作用力,它的功效,它的作用力。就是我的內心如果有憶念存在的話,那心就不會散亂了。

  可見我們談到憶念的話,前面談到的,要防護我的身口心叁門不要造做惡行,那時候靠憶念跟正知。現在談到的憶念,顯然跟前面那個憶念不一樣了,這應該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憶念,就是這裏所談到的憶念,它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憶念,這個特別的憶念,它的作用力,它的功效作用力,是讓我的內心不會陷入散亂之中,具有這種作用力存在。

  之所以有這樣一個特別的憶念,它的特別性就在于第二個特色講的不一樣,就是前面談到的「言不忘者」,這第二個特色不忘記的部分,分成好幾個類型,有不同的類型。那個地方談到的特色不一樣之故,我們現在所談到的憶念本身,它如果擁有這個特別的憶念的話,就能夠防止我們的內心陷入散亂之中,所以作用力就是讓我的內心不會散亂。

  具足叁個特色的憶念,主要的部分在執取的方式,一般談到執取的方式是不要忘記,現在談到的這個地方是一個特色的不要忘記,在不要忘記之中幾種類型裏面,這是比較特色的一種類型。

  具足這叁種特色,其中主要的是第二個部分有所差別,如此具足這叁個特色的憶念,靠著這個力量,把我的內心放在所緣上面,那就能夠調伏我們自己的內心,所以「如是調心令住所緣。」這是如是安住所緣而調心,如果把我們的心安放在所緣上面的話,內心慢慢就調伏了。所以心放在所緣上面,可以讓內心調伏,或者說以憶念來調伏內心,這兩句話意思都是一樣的。要嘛心好好放在所緣上面,心會逐漸調伏;要嘛以憶念的力量,憶念沒有忘失所緣的對象,憶念也能夠讓我們的內心調伏,這個都是調伏內心的一種方式。

  這一個部分要做一個比喻,就好像瘋狂的大象一樣,這瘋狂的大象要用堅固的繩索,把它綁在大樹的上面,還要用鐵鈎去打它,讓它不要到處亂跑,後面講的就是這個比喻,我們看這個比喻就了解了,「如調象喻,」以前的馴象師,他調伏大象的時候,怎麼去調伏它呢?「譬如于一堅牢樹柱」(樹或者是柱子)「以多堅索系其狂象,」以多堅固的繩索來綁住這頭狂象,「次調象師令如教行,」怎麼教導它,牠就怎麼做,「若行者善,若不行者,即以利鈎數數治罰而令調伏。如是心如未調之象,以正念索縛于前說所緣堅柱,若不住者,以正知鈎治罰調伏漸自在轉。」這意思是指我們調伏大象的時候,要有一個大柱子或者大樹,象要綁在上面,綁在上面當然要用很多條堅硬的繩子去綁它,因爲瘋狂的大象力氣很大,綁住大象的繩索,就是我們這裏所談到憶念的力量,瘋狂的大象,就是我們的內心,瘋狂的意思是指大象還沒調伏。

  我們的內心,還沒有調伏,就是我不能去控製我的內心,但是內心控製了我,這個不行。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要能夠去控製我的內心,要變成我對「內心的我」是一個自主者,要能夠去控製我的內心,而不是我受到內心的控製。所以調伏我的內心,就是我能夠去控製我的內心,這個就稱之爲調伏內心。

  《入行論》第五品裏面也談到,將我們的內心比喻爲大象,因爲內心沒有調伏,我們現在的內心都沒有調伏,沒有調伏的內心就好像瘋狂的大象一樣。不僅如此,比瘋狂的大象還要更加危險,就瘋狂的大象而言,當然非常危險,在動物之中,大象的身體非常大,它力氣也非常強大,那牠又瘋狂了,當然就非常危險,也會殺人,也會毀掉房子,也會把大樹毀壞掉,農田都破壞掉,這危險非常大。

  沒有調伏的內心跟這一樣,也是非常的危險,因爲會將我們內心的安樂,慈心、愛心、內心的甯靜、善良的心等等,這一切全部都會被破壞掉,被一個沒有調伏的內心破壞掉。所以沒有調伏的內心,就像瘋狂的大象一樣的,《入行論》第五品裏面用了這一個比喻。

  第五品裏面談到,調伏的內心之外,沒有其它的淨戒行,就是指調伏的內心之外,沒有什麼其他的實修,主要的實修,就是調伏內心。密勒日巴也談到,在密勒日巴的歌集裏,《證道歌》裏面有談到戒律,調伏就是戒律,調伏的法我不知道,但是調伏內心我就知道了,這講的是我們的實修,主要內容應當是調伏內心,這才是最重要的。那就表示我們的內心,現在還沒有調伏,沒有調伏的情況,就像瘋狂的大象一樣,這就表示它非常的危險。

  沒有調伏的內心,也是不好的,它的過失、毛病要先了解一下,沒有調伏的內心,表示它內心很多心所就在貪念、瞋恨、愚癡、傲慢、愛我執、還有我執等等,這些都是沒有調伏的內心,在那個情況之下,這些心所都會出現的,當這些心所出現的時候,不要追逐著它而去,逐著它而去的話,這種內心,就是沒有調伏的內心,就好像瘋狂的大象一樣。知道這是不好的,就要調伏它,調伏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憶念跟正知,要靠憶念跟正知去調伏內心。

  後面要講支持的經文,就是來源出處,前面這種說法當然有它的來源出處的,後面也要講到來源出處的部分,比喻跟意義要配合在一起,前面談到調伏大象,要用柱子,要用繩索,要用鐵鈎等等,它的意義是什麼?有來源出處,都有談到的,《中觀心論》也講了,《修次中編》也講了。

  《中觀心論》裏面談到,內心像大象一樣不正行,沒有辦法正確的去行爲,當以正念的繩索,縛在所緣對境的柱子上面,之後以勝慧的鈎子逐漸的去調伏它,這《中觀心論》裏面講到的「如中觀心論雲:意象不正行,當以正念索,縛所緣堅柱,慧鈎漸調伏。」這裏面談到的,都是比喻跟它的意義配合在一起講

  修次中編亦雲:用念知索,于所緣樹,系意狂象。」

  《修次中編》裏面談到,用憶念跟正知作爲繩索,所緣當做是大樹,把心意像狂象一樣把它綁住,這個又談到了,這都是比喻跟意義一起配合說明。「前論說正知如鈎,後論說如索亦不相違,正能令心于所緣境相續住者是明記念,」但是有一點點的不太一樣,調伏內心用憶念可以去綁住內心,可以去調伏它,成立的根據在哪裏呢?《中觀心論》裏面也講過了,《修次中編》裏面也都曾經討論過了。

  不過有多出了一點,就是《修次中編》談到的,用憶念跟正知,前面《中觀心論》裏面只有談到以憶念的繩索去綁住它,但是後面的《修次中編》裏面卻談到,以憶念跟正知的繩索去綁住它,多了一個正知,所以這兩個前後不太一樣,後面就要做一個解釋,倒數第五行談到「正知間接亦能令心安住所緣,」雖然前面《中觀心論》只有講憶念,但是《修次中編》講了憶念,又講了正知,來縛(綁)住我們的內心,那就有疑問了,前面只有講憶念,爲什麼後面講了憶念又正知呢?要做一個解釋說明,正知也是能夠透過間接的方式,綁住我們的內心,把內心綁在所緣的對境上面,所以又要做一個補充說明了,我們今天就講述到此。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32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