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密乘五條根本戒(四)慈憫已入正道者

  沒有得過或者不准備接受無上密法灌頂者,請勿閱讀下文

  密乘五條根本戒(四)慈憫已入正道者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繼續講戒律,戒律有很多,有小乘的別解脫戒,大乘顯宗的菩薩戒,密宗的密乘戒。這些戒律是基礎,非常重要。好比良田,有了種子,也有農民的勞動,才能有收獲。如果沒有良田,種子再好,農民再努力,也不會長出莊稼。同樣,如果沒有清淨的戒律,你修行再精進,所修的法再殊勝也不會有成就。所以,戒律相當于良田,非常重要,因爲沒有田,我們就播不了種子。

  

   我們經常講戒定慧,戒是基礎,有戒才有定,有定才能産生智慧。我們要修禅定,但是心很難定下來。爲什麼呢?就是因爲我們的身口意叁門不清淨。而叁門不清淨是因爲沒有受持戒律,或者沒有嚴格地去受持戒律,因此做不到禅定。沒有禅定這樣的功夫,智慧就生不起來。

  

   我們學過很多知識,也明白很多道理,但這些都是知識,不是智慧,對治不了煩惱、習氣。所以你再有學問、知識,煩惱不會減少,習氣還是依舊,改變不了。因爲我們以前的思想、語言、行爲都是錯的,所以我們有煩惱,有很多不好的習性,經常造業,給自己帶來很多痛苦。

  

   要解脫煩惱、痛苦,就要改變自己。怎麼改變?就是身口意叁門必須要受持戒律。所以戒律非常重要,我們都要嚴格要求自己。

  

   當然,剛開始肯定有難度,那是因爲無始劫以來到現在,我們已經習慣了,現在猛然要改變的確很難。剛開始不太適應,慢慢就好了。佛也講,學佛、修行剛開始難些,越往後越容易,越往後越輕松。

  

   現在很多人說:“學佛不是要輕松自在嗎?”是要輕松自在,但那是你修行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才會有的狀態。有些人說“受戒了,這個不允許,那個也不允許,都是約束,不是有壓力、不輕松、不自在了嗎?”其實受戒、持戒,本身是一種輕松、一種自在。現在的你,還沒有適應,沒有習慣,修行層次還沒有達到佛所要求的那樣,所以感到有壓力,不輕松。你適應了,習慣了就好了。之前,你是不會有輕松自在的。如果之前你要輕松自在,那都是放逸、散亂,是造業。你這樣下去,煩惱會更多,痛苦會更大。

  

   守持戒律非常重要。無論是修小乘、大乘,顯宗、密宗,都要受持戒律。有些人說我在修禅宗、密宗、大圓滿,所以不用受戒、持戒。錯了!怎麼不用受戒、持戒呢?密宗的戒律更多,要求的更嚴。

  

   我以前給大家講過,阿底峽尊者到藏地,剛開始受持別解脫戒時,沒有破壞過戒律。不用說根本戒,連支分戒都沒有犯過。尊者受持戒律多嚴格,多到位啊!尊者是出家人,是比丘身份,他受持的別解脫戒不是居士戒,是比丘戒,最少、最簡略的也有二百五十叁條,他說自己沒有放逸過,從沒有犯過戒。後來他受了菩薩戒,他說自己沒有做到不犯戒,但是墮罪和相續沒有同存過,立即忏悔清淨了。再後來他入了密乘,受了密乘戒,他說這個時候違犯誓言,犯下的墮罪不計其數,根本控製不了。你們看看阿底峽尊者,就知道密宗的戒律不是一般人能守得住的,可你們倒是很輕松:“我是修密的啊,我不用受戒。”

  

   修密的人怎麼不用受戒呢?密宗有成千上萬的戒條,前面說了,外密、內密有共同的戒律,也有不共同的戒律。我們都有這個願望,想學大圓滿法,想成就大圓滿。大圓滿法是無上瑜伽,它屬于內密叁乘,即瑪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大圓滿是阿底瑜伽,是至高無上的法,是九乘之巅,有很多不共同的戒律,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學修。

  

   以前我們講過密乘十四條根本戒,它是內、外密共同的戒。這幾天講的五條根本戒,是內密叁乘共同的戒律,修無上瑜伽、大圓滿法也要遵守這五條戒。

  

   第一條,恭敬上師。有不恭敬上師的行爲就會犯根本戒。

  

   第二條,不舍無上。無上指的是密法,不能舍棄密法。這裏講的“舍棄”是指有輕視密法的態度,存有意行。密宗裏,尤其是內密裏講好多深奧的道理、境界,包括大光明。強調處處都圓滿,人人都清淨;處處即是淨土,人人即是佛陀。它所強調的大光明境界,雖然你現在還沒有一定的領悟和體會,但是你要相信這個道理。若是存有懷疑心,有輕視的態度,就會犯這條根本戒。

  

   第叁條,不間斷密咒或手印。每一位本尊都有自己的修持方法和儀軌,都有自己的咒語和手印。在密宗裏,無論你修哪位本尊,都要通過他的修法和儀軌,最後才能成就。修持這個儀軌,首先要有灌頂,然後要有傳承。你接灌頂、接傳承的時候,上師會告訴你,以後不許間斷咒語,不許間斷手印。如果你明明知道有這樣的囑咐,明明知道要受持這樣的戒律,但是因爲煩惱或者習氣,不重視或者找一些借口,自己故意、惡意地間斷傳承,就會犯第叁條根本戒。

  

   第四條,慈愍已入正道者。“證道者”就是真正進入密乘的人。同修是指所有皈依佛門、進入佛門的人。金剛道友是指所有進入密乘,修密法的人。金剛道友有遠的、近的、最近的。遠的是指所有進入密乘,修密法的人;近的是指同一個宗派,尤其是擁有同一個傳承的人;最近的是指皈依同一個上師,在同一個壇城修行的人。上師是父親,壇城是母親,由同一個上師父親,同一個壇城母親誕生的金剛道友是最近的。金剛道友不管是遠是近,互相之間不能有嗔恨,有矛盾、有沖突。這是對境。發心、動機是,雖然有貪嗔癡慢疑這些煩惱,但在對對方有幫助的情況下,善意地說幾句,或許不會犯戒。如果以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等,進行誹謗或者發生矛盾,就會犯根本戒。

  

   犯根本戒要具足四個條件:第一是對境;第二是發心動機;第叁是行爲。行爲是互相之間爭吵、打鬧、嫉恨,結果是對方聽到了,知道了,感覺到了,就會徹底犯這條根本戒。

   犯了根本戒以後,若是沒有及時地忏悔,超過了期限,就要下金剛地獄,這是死了以後的事。活著的時候,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會遭受各種災難、磨難等不愉快、不幸的事情。

  

   大家都要相信:破壞誓言,舍棄誓言,破壞戒律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他犯的錯誤和一般人犯的錯誤不一樣,因爲他已經在上師叁寶面前、在本尊護法面前發誓發願了。一般人造業只是造一般的業,但舍棄誓言,破壞戒律的人,已經欺騙了上師叁寶,欺騙了父母衆生。他欺騙的不是普通人,而是上師叁寶這樣具有圓滿功德的殊勝對境;欺騙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所有的父母衆生。所以罪過非常嚴重。

  

   若是你能守護誓言,守持戒律,可以隨時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隨時得到善神護法的護持,無論是站在世間還是站在出世間的角度,你都會有一定的成就,最終一定會圓滿。所以大家要注意!

  

   佛講犯戒、破戒、犯錯有四種原因,第一個是不明白、不知道;第二個是不相信、不深信;第叁個是煩惱重;第四個是習氣重。比如,說犯了這個戒要下金剛地獄,就懷疑金剛地獄到底有沒有啊?說罪過非常嚴重,不管是今生還是來世,都一定會有很多不好的過患,就懷疑會不會有過患啊?就是這樣不深信、不相信,然後就會犯錯犯、破戒。另一個,不是不相信,相信六道輪回、相信因果、相信地獄、也相信佛法,但是煩惱重。貪心、嗔恨心一上來,或者嫉妒心、傲慢心一上來,控製不住,然後就犯戒、犯錯了。作爲凡夫都會有這些情況,所以大家要謹慎,要注意。還有就是習氣。由于無始劫以來的習氣,不知不覺地就犯了。你們現在很多人就是這樣。這幾天我們每天都在講戒律,講實修中心的清規,講百日共修的清規,但是極少數人還在犯戒。自己還沒有覺察到就已經違反了清規,還認爲自己很好,這就是習氣重。

  

   除了佛,誰都有這樣的毛病,大家要謹慎、要注意,不要犯錯誤。若是犯了錯誤,就要立即忏悔,不要讓墮罪和自己的相續同存。最好不要超過最佳的忏悔時間,不要過夜、過月,更不能過年。過年了以後就很難忏除了。作爲凡夫不犯錯誤,不犯戒律也許做不到,但是我們應該要做到過後反省,用心去忏悔。業障是突然來的,是暫時的,所以能夠忏除。

  

   金剛道友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大乘佛法,尤其是密宗,非常強調這條戒律。爲什麼呢?因爲密宗特別注重共修,共修的時候特別需要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單純是這麼多肉身相聚到一起,沒有什麼力量。你的肉身就是你的肉身,我的肉身就是我的肉身,無法相融。佛在經中講過,個人的力量就像火星,大家的力量就像火焰。熾熱的火焰,燒東西會很快,燒得幹淨徹底。那麼這種力量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心中來的。

  

   心無有形狀,心與心可以相連,可以融合。其實我們看本性也好、佛性也好,就是信心,也就是心。萬法一心,我們只有一個心。但我們現在分別,這不是真正的心,只是心的一種作用。真正的心是一體的,就是一個。大家若是不分別,能夠齊心協力,團結一致的話,也就是一心了,力量也就是一體了。那不得了啊!我以前也講過,共修其實不是必須要人的肉身來到現場,如果你能真心發心和大家一起修、念,心到了,力量就到了;心在一起了,力量就在一起了。

  

   我們有共同的目標與願望,爲了達到這個目標,實現這個願望,我們應該團結一致、齊心協力。這點非常重要。佛在…

《密乘五條根本戒(四)慈憫已入正道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