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密乘五条根本戒(四)慈悯已入正道者

  没有得过或者不准备接受无上密法灌顶者,请勿阅读下文

  密乘五条根本戒(四)慈悯已入正道者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戒律,戒律有很多,有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显宗的菩萨戒,密宗的密乘戒。这些戒律是基础,非常重要。好比良田,有了种子,也有农民的劳动,才能有收获。如果没有良田,种子再好,农民再努力,也不会长出庄稼。同样,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你修行再精进,所修的法再殊胜也不会有成就。所以,戒律相当于良田,非常重要,因为没有田,我们就播不了种子。

  

   我们经常讲戒定慧,戒是基础,有戒才有定,有定才能产生智慧。我们要修禅定,但是心很难定下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身口意三门不清净。而三门不清净是因为没有受持戒律,或者没有严格地去受持戒律,因此做不到禅定。没有禅定这样的功夫,智慧就生不起来。

  

   我们学过很多知识,也明白很多道理,但这些都是知识,不是智慧,对治不了烦恼、习气。所以你再有学问、知识,烦恼不会减少,习气还是依旧,改变不了。因为我们以前的思想、语言、行为都是错的,所以我们有烦恼,有很多不好的习性,经常造业,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

  

   要解脱烦恼、痛苦,就要改变自己。怎么改变?就是身口意三门必须要受持戒律。所以戒律非常重要,我们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当然,刚开始肯定有难度,那是因为无始劫以来到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猛然要改变的确很难。刚开始不太适应,慢慢就好了。佛也讲,学佛、修行刚开始难些,越往后越容易,越往后越轻松。

  

   现在很多人说:“学佛不是要轻松自在吗?”是要轻松自在,但那是你修行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才会有的状态。有些人说“受戒了,这个不允许,那个也不允许,都是约束,不是有压力、不轻松、不自在了吗?”其实受戒、持戒,本身是一种轻松、一种自在。现在的你,还没有适应,没有习惯,修行层次还没有达到佛所要求的那样,所以感到有压力,不轻松。你适应了,习惯了就好了。之前,你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如果之前你要轻松自在,那都是放逸、散乱,是造业。你这样下去,烦恼会更多,痛苦会更大。

  

   守持戒律非常重要。无论是修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要受持戒律。有些人说我在修禅宗、密宗、大圆满,所以不用受戒、持戒。错了!怎么不用受戒、持戒呢?密宗的戒律更多,要求的更严。

  

   我以前给大家讲过,阿底峡尊者到藏地,刚开始受持别解脱戒时,没有破坏过戒律。不用说根本戒,连支分戒都没有犯过。尊者受持戒律多严格,多到位啊!尊者是出家人,是比丘身份,他受持的别解脱戒不是居士戒,是比丘戒,最少、最简略的也有二百五十三条,他说自己没有放逸过,从没有犯过戒。后来他受了菩萨戒,他说自己没有做到不犯戒,但是堕罪和相续没有同存过,立即忏悔清净了。再后来他入了密乘,受了密乘戒,他说这个时候违犯誓言,犯下的堕罪不计其数,根本控制不了。你们看看阿底峡尊者,就知道密宗的戒律不是一般人能守得住的,可你们倒是很轻松:“我是修密的啊,我不用受戒。”

  

   修密的人怎么不用受戒呢?密宗有成千上万的戒条,前面说了,外密、内密有共同的戒律,也有不共同的戒律。我们都有这个愿望,想学大圆满法,想成就大圆满。大圆满法是无上瑜伽,它属于内密三乘,即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大圆满是阿底瑜伽,是至高无上的法,是九乘之巅,有很多不共同的戒律,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学修。

  

   以前我们讲过密乘十四条根本戒,它是内、外密共同的戒。这几天讲的五条根本戒,是内密三乘共同的戒律,修无上瑜伽、大圆满法也要遵守这五条戒。

  

   第一条,恭敬上师。有不恭敬上师的行为就会犯根本戒。

  

   第二条,不舍无上。无上指的是密法,不能舍弃密法。这里讲的“舍弃”是指有轻视密法的态度,存有意行。密宗里,尤其是内密里讲好多深奥的道理、境界,包括大光明。强调处处都圆满,人人都清净;处处即是净土,人人即是佛陀。它所强调的大光明境界,虽然你现在还没有一定的领悟和体会,但是你要相信这个道理。若是存有怀疑心,有轻视的态度,就会犯这条根本戒。

  

   第三条,不间断密咒或手印。每一位本尊都有自己的修持方法和仪轨,都有自己的咒语和手印。在密宗里,无论你修哪位本尊,都要通过他的修法和仪轨,最后才能成就。修持这个仪轨,首先要有灌顶,然后要有传承。你接灌顶、接传承的时候,上师会告诉你,以后不许间断咒语,不许间断手印。如果你明明知道有这样的嘱咐,明明知道要受持这样的戒律,但是因为烦恼或者习气,不重视或者找一些借口,自己故意、恶意地间断传承,就会犯第三条根本戒。

  

   第四条,慈愍已入正道者。“证道者”就是真正进入密乘的人。同修是指所有皈依佛门、进入佛门的人。金刚道友是指所有进入密乘,修密法的人。金刚道友有远的、近的、最近的。远的是指所有进入密乘,修密法的人;近的是指同一个宗派,尤其是拥有同一个传承的人;最近的是指皈依同一个上师,在同一个坛城修行的人。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由同一个上师父亲,同一个坛城母亲诞生的金刚道友是最近的。金刚道友不管是远是近,互相之间不能有嗔恨,有矛盾、有冲突。这是对境。发心、动机是,虽然有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但在对对方有帮助的情况下,善意地说几句,或许不会犯戒。如果以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等,进行诽谤或者发生矛盾,就会犯根本戒。

  

   犯根本戒要具足四个条件:第一是对境;第二是发心动机;第三是行为。行为是互相之间争吵、打闹、嫉恨,结果是对方听到了,知道了,感觉到了,就会彻底犯这条根本戒。

   犯了根本戒以后,若是没有及时地忏悔,超过了期限,就要下金刚地狱,这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会遭受各种灾难、磨难等不愉快、不幸的事情。

  

   大家都要相信:破坏誓言,舍弃誓言,破坏戒律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犯的错误和一般人犯的错误不一样,因为他已经在上师三宝面前、在本尊护法面前发誓发愿了。一般人造业只是造一般的业,但舍弃誓言,破坏戒律的人,已经欺骗了上师三宝,欺骗了父母众生。他欺骗的不是普通人,而是上师三宝这样具有圆满功德的殊胜对境;欺骗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的父母众生。所以罪过非常严重。

  

   若是你能守护誓言,守持戒律,可以随时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随时得到善神护法的护持,无论是站在世间还是站在出世间的角度,你都会有一定的成就,最终一定会圆满。所以大家要注意!

  

   佛讲犯戒、破戒、犯错有四种原因,第一个是不明白、不知道;第二个是不相信、不深信;第三个是烦恼重;第四个是习气重。比如,说犯了这个戒要下金刚地狱,就怀疑金刚地狱到底有没有啊?说罪过非常严重,不管是今生还是来世,都一定会有很多不好的过患,就怀疑会不会有过患啊?就是这样不深信、不相信,然后就会犯错犯、破戒。另一个,不是不相信,相信六道轮回、相信因果、相信地狱、也相信佛法,但是烦恼重。贪心、嗔恨心一上来,或者嫉妒心、傲慢心一上来,控制不住,然后就犯戒、犯错了。作为凡夫都会有这些情况,所以大家要谨慎,要注意。还有就是习气。由于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知不觉地就犯了。你们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这几天我们每天都在讲戒律,讲实修中心的清规,讲百日共修的清规,但是极少数人还在犯戒。自己还没有觉察到就已经违反了清规,还认为自己很好,这就是习气重。

  

   除了佛,谁都有这样的毛病,大家要谨慎、要注意,不要犯错误。若是犯了错误,就要立即忏悔,不要让堕罪和自己的相续同存。最好不要超过最佳的忏悔时间,不要过夜、过月,更不能过年。过年了以后就很难忏除了。作为凡夫不犯错误,不犯戒律也许做不到,但是我们应该要做到过后反省,用心去忏悔。业障是突然来的,是暂时的,所以能够忏除。

  

   金刚道友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大乘佛法,尤其是密宗,非常强调这条戒律。为什么呢?因为密宗特别注重共修,共修的时候特别需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单纯是这么多肉身相聚到一起,没有什么力量。你的肉身就是你的肉身,我的肉身就是我的肉身,无法相融。佛在经中讲过,个人的力量就像火星,大家的力量就像火焰。炽热的火焰,烧东西会很快,烧得干净彻底。那么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心中来的。

  

   心无有形状,心与心可以相连,可以融合。其实我们看本性也好、佛性也好,就是信心,也就是心。万法一心,我们只有一个心。但我们现在分别,这不是真正的心,只是心的一种作用。真正的心是一体的,就是一个。大家若是不分别,能够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话,也就是一心了,力量也就是一体了。那不得了啊!我以前也讲过,共修其实不是必须要人的肉身来到现场,如果你能真心发心和大家一起修、念,心到了,力量就到了;心在一起了,力量就在一起了。

  

   我们有共同的目标与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愿望,我们应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这点非常重要。佛在…

《密乘五条根本戒(四)慈悯已入正道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