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指的是什麼?就是指無上密法。這個很重要!有時候佛法、正法的功德,比佛的功德還大;對我們的幫助和利益,比佛對我們的幫助和利益還大。因爲叁世諸佛都是通過佛法與正法而最終成就的。若是沒有佛法、正法,怎麼能成就呢?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真正的佛法、正法是佛菩薩的境界。形象上的佛菩薩不是真正的佛菩薩,佛菩薩內在的境界,內在的見解,才是真正的佛菩薩。
佛法分兩個部分:一個是教法,一個是證法。什麼是教法?經藏、律藏、論藏叁藏,屬于教法,但它不是真正的佛法。叁學的內容才是真正的佛法。叁學的內容是戒定慧,戒定慧叁學才是真正的證法。戒定慧是佛菩薩的、是有修行的人的見地與境界,是他們所具有的功德,所以佛法非常重要。
皈依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戒條,不用說其它的戒定慧叁學,哪怕是一般的佛經、佛書裏的一頁、幾個字,都要當做真正的法寶恭敬承侍。所以我們皈依佛門,進入密乘,不能舍棄佛法,不能對佛法不恭敬,否則是成就最大的障礙。如果你不恭敬,說明你不珍惜;如果你不珍惜,你不會認真學修;如果你不認真學修,你不會得到它的真正利益。
如果今天在這裏你看到了佛書裏的一句話,一個偈誦或幾個字,你能撿起來頂在頭上,能發自內心地去恭敬、去供奉,說明你對法的信心非常大。若是你對法有信心,你肯定會學修,並且能夠得到它的真實利益。所以不能舍棄任何佛法,也不能對任何佛法有不恭敬的行爲。
在這裏,“不舍無上”指不舍棄密法。你覺得密宗好,想學,然後接觸密法,接觸了以後知道了它有很多不共同、深奧的地方,你害怕了,怕做不到,想放棄,這就是舍棄密法了。現在很多人是這種情況,剛開始修密法,後來又去修淨宗或禅宗了,這就犯這條戒了。
沒有必要這樣。我們修密法、修大圓滿法,根基不夠沒關系,覺得自己不合格也沒關系,可以從基礎開始學、開始修。
所有的密法,包括大圓滿,都有前行和正行。你現在修正行不合格,沒有成爲法器,很多地方做不到,但是可以修加行。比如,我們現在都想修大圓滿,都想成就大圓滿,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直接修大圓滿正行,那就修大圓滿前行。大圓滿前行講的都是一般的教理,基礎的佛理,誰都可以修。如果你連這些都接受不了,都不肯學,你根本不是佛門弟子,根本不是學佛的料,這樣你就徹底退出佛門了。
沒有必要舍棄密法,現在沒有成爲法器沒關系,你可以爭取成爲法器,你可以修前行讓自己的相續成熟。相續成熟了,成爲法器了,你就可以修正行了。
我弘揚大圓滿法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了,但是一直沒有正式講大圓滿正行。因爲怕很多人不合格;直接講大圓滿正行,對大部分人來說只有害沒有利。所以從基礎開始,一步一步地來,先修加行,讓相續成熟,然後再去修正行。修正行的時候就快了,立斷法和頓超法,立即斷除所有的妄念,頓時超出叁界輪回。真正修大圓滿正行的時候,可以說基本上沒有過程,立即和頓時嘛!
大圓滿是無上瑜伽,是九乘之巅!加行修好了,相續很快就會成熟,很快就可以修正行!已經選擇了、接觸了,這個時候不能再動心、再灰心,再舍棄密法。
這裏講的是粗大的舍棄。舍棄一般的法,舍棄密法都一樣。顯宗裏講,舍棄佛法的罪過非常嚴重。我們講極樂世界,講淨土法的時候也講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兩大障礙就是五無間罪和舍法罪,這也是顯宗裏最嚴重的罪業,可以說是定罪。
剛才講的五無間罪,我們都不容易犯,但是舍棄無上密法很容易犯,因爲這個要求高。舍棄和舍棄不一樣,這裏的舍棄指的是,密宗有成千上萬的戒條,若是你輕視這些戒條,甚至不在乎這些戒條,都是舍法。
還有,密宗裏講,一切清淨平等、二谛雙運。
如五種圓滿。住處圓滿: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清淨刹土,就是佛國。本師圓滿:給你灌頂、傳法、受戒的上師是真正的佛陀,是阿彌陀佛,或金剛薩垛,或觀音菩薩,或文殊菩薩。眷屬圓滿:是指上師的眷屬。無論是出家修行人,還是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是我們的金剛道友。金剛道友有近的,也有遠的。近的就是指皈依同一個上師,在同一個壇城裏修行的同修;遠的是指所有金剛上師的弟子,所有修密法的金剛弟子。還有一個遠的,是指所有的佛門弟子、同修道友。都要把他們觀爲或視爲男女本尊。法圓滿:上師所講的法,無論講的是什麼,好還是不好,都要觀爲或視爲大乘妙法、大圓滿法。時間圓滿:這裏說的時間,不是凡夫概念中的時間,而是本來常有的相續輪,就是無始無終、恒常不變、和我們的本具佛性合二爲一的時間。
密宗裏講的這些,若是你現在沒有真正明白,也不能輕視。你一定要在心裏想,肯定是這樣的,就是因爲自己有業障、煩惱,所以沒有領悟到,沒有顯現。最起碼要在心裏有這樣一個概念。
有的人根本不在乎,“說說而已吧,不可能吧,不會吧。”密宗裏還有很多見解脫、聞解脫、系解脫、觸解脫,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認爲只是說說,實際上不可能。對一個相續成熟的人,對一個具有信心的人來說,確實是這樣的。瓜熟蒂落——瓜已經熟了,不用特意去碰、特意去摘,自然就掉下來了。或者是走路的時候,不經意間碰了一下,就掉下來了,因爲它已經成熟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相續成熟了,就等著開悟了。這個時候突然見到了什麼殊勝的物品、法物,你就開悟了;突然摸到了什麼,你就開悟了。相續沒有成熟的時候沒有用。
有的人一說這些就生起貪心,一說是系解脫就裝起來或者帶上。這些對你來說不一定有那樣的效果,因爲你的相續還沒有成熟,你這個瓜還沒有熟,所以再去碰、撞也不一定能掉下來。一說什麼見解脫,都跑去看,一說有甘露、甘露丸,吃了喝了就能解脫,就都去搶、喝,感覺感覺,能不能成佛。“我也吃了、喝了,但是沒有解脫啊!”然後又開始懷疑了:“不是說能解脫嗎?我怎麼還沒解脫呢?”
不是這樣的!這是對一個相續成熟的人來說的,對相續不成熟的人來說不一定。那都是一些代表性的東西。如果你的相續真的成熟了,萬事萬物都是見解脫、聞解脫、系解脫,一雙破鞋子也能讓你開悟。那若巴是怎麼開悟的?是被鞋底打開悟的。所以別著急!等相續成熟了,福報上來了,這些成就自然就來了,追是追不來的。這些機緣、殊勝的竅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到時候都會有。
密宗、顯宗都這樣講,尤其是密宗裏講很多共同與不共同的戒律。自己一定要這樣想:“這是犯戒,是不允許的!我現在煩惱、習氣太重,控製不住,我忏悔!”如果心裏有忏悔之心,罪過不會太嚴重。如果沒有一點忏悔心,是一種輕視的態度,就是這裏說的舍法。
無上指的是密法,密法指密宗裏講的見地、境界,就是大空性、大光明。什麼是大光明?就是處處圓滿,處處清淨;人人圓滿,人人清淨;事事圓滿,事事清淨,都是佛。
不僅密宗裏特別強調,顯宗裏也講這些。比如說一杯水,地獄衆生看是鐵汁,餓鬼衆生看是膿血,人看是一杯水,天界的衆生看是甘露,佛菩薩看是一尊佛或菩薩。
佛菩薩的境界就是這樣,大光明嘛!都是佛的身,都是佛的語,都是佛的意,都是清淨圓滿的意思。佛的身,不是都要變成釋迦牟尼佛的佛像那種樣子。清淨圓滿才是真正的佛身,清淨圓滿才是真正的佛語,清淨圓滿才是真正的佛意。一切都是清淨的,一切都是圓滿的,這就是大光明。這些你雖然沒有真正的領悟、體會,沒有真正地明白,但是你一定要相信。不明白是自己的問題。若是不相信,心裏存有懷疑,存有輕視的態度,就是舍法,就是犯根本戒。
所以我們講一切清淨、圓滿,講了很多更深奧、更殊勝的境界。這裏的對境,是無上密法,指所有的密法,是犯根本戒的主要對境。動機,就是存有疑心、邪見,惡意、故意地有輕視的態度。無意當中,順口說的不算。行爲是指不用有行動和言語,心裏存有邪見、疑心,存有這樣輕視的心態就是犯戒。結果,上師、道友或者衆生是否聽到、知道,都一樣犯戒。
佛講的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事實真相、真理,不明白、不理解是自己的問題。小乘和大乘,顯宗和密宗也有很多的不共同之處,包括我們講經說法,前後講的,表面上看可能也有很多的矛盾和沖突,但這都不是真正的矛盾和沖突,是針對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層次,根據不同的根基講的。是你自己不會換角度,凡夫的角度和佛菩薩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現在有這樣的現象,有些法師特別強調空性,有些法師特別強調因果。強調空性的時候,講沒有因果,也沒有取舍。講因果、緣起的時候,肯定講因果不虛。到底有沒有因果,到底要不要取舍因果,都是站在不同的境界裏講的。
講空性是從萬法的體上講的,講因果是站在萬法的顯現上講的。一個是從本體上講的,一個是從顯現上講的。個人的修行程度不一樣,小乘大乘、顯宗密宗的境界不同;人的根基不同,人和人的想法也不一樣,所以有不同的說法。這都不矛盾,不要生起邪見。
我們現在還沒有太多的聞思,所以可能有這樣的現象。將來我們聞思多了,學修的內容多了,我們也要學習小乘大乘、顯宗密宗。若是自己沒有智慧,會産生一些疑惑,這就是自己的問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密乘五條根本戒(二)不舍無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