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P28

  ..續本文上一頁和1400萬,ATS(苯丙胺類興奮劑)濫用者估計達2870萬,阿片類毒品濫用人數達1350萬。阿片類、可卡因、大麻和中樞興奮劑四類毒品的濫用人數約占全球人口的3.3%或全球12歲以下人口的4.7%。

  目前,吸毒在世界範圍內擴散,據統計,截至2003年底,中國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已達105萬,涉及全國2148個縣市,吸毒人員每年吸毒耗資達2千億元。這些數目是登記在冊,與實際的數目相比只是少部分。

  剛開始吸毒時,毒品會給吸毒者帶來短暫的欣快感,在反複多次使用毒品之後,人體對毒品産生適應並形成依賴性,這時毒品成了吸毒者不可缺少的物品,一旦中斷毒品,身體就會産生強烈的反應,出現焦慮不安,流淚出汗,惡心嘔吐等不適應感,對毒品産生強烈的渴求,在毒瘾驅使下無法自控,吸毒者會以頭撞牆,用刀砍、以針刺身體、或用煙頭燙身的方式來緩解毒瘾。

  當毒瘾發作時,吸毒者的感受就如同處于活地獄一樣,一位女性吸毒者說:“毒瘾發作時,渾身上下的火就竄到腦門裏面去,都想把眼睛挖出來。恨不得就地把皮撕下來,把肉撕掉,把裏面的螞蟻抓出來。那種疼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像在吃你的骨頭,使骨頭像被劈開一樣,骨頭茬子從裏向外一點點的穿透肌肉和皮膚,牙齒也裂開了,腦袋像爆裂般的疼,五髒六腑也被什麼東西撕扯著——所以一個上了瘾的人,爲了避免那樣的疼痛 ,就沒有不能做的事了,什麼廉恥、倫理、道德、法律,統統會忘得一幹二淨。”

  一個上瘾的吸毒者吸毒,每天要花費1百元到1千元 ,這樣的高額毒資,一般的家庭無法承受,所以一個家庭如果出了一個吸毒者,往往使全家的家産蕩銷一空。爲了緩解毒瘾,吸毒者已經完全喪失了自控能力,什麼樣的暴力行爲吸毒者都能幹出來,社會上有極多這樣的例子。

  根據戒毒網站有關資料:在上海,一對夫妻做生意攢下近百萬家産,每年還有十幾萬的收入。這個叁口之家曾令人羨慕,可是幾年前,有了錢的丈夫在朋友“幫助下”初次見到海洛因,他吸了第一口,很快便上了瘾。在上海,毒販子手中海洛因每克要價6百元,雖有萬貫家財,但最終也難以承受每天1200元毒品的消費,于是妻子開始賣淫,一天身無分文的丈夫持一把水果刀闖入一退休教師楊某家中,爲了500元將楊某用電線活活勒死。

  吸毒對身體産生嚴重摧殘,毒品損害人的大腦,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心髒的免疫力下降,吸毒者容易感染肝類、肺類、支氣管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容易得敗血症、腎功能衰弱,所以吸毒者多數短命,一般壽命不超過四十歲。

  吸毒者爲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靜脈注射者吸毒使用注射器,使得在這一群體中艾滋病感染率極高。作爲吸毒的婦女,爲了得到購買毒品的毒資,多數淪爲賣淫女,成爲艾滋病傳播的重要傳染源。

  多數吸毒者尤其是青少年開始對毒品的危害了解甚少,有些青少年往往認爲:毒品會帶來奇妙的感受,雖說毒品可怕,這個神秘的東西嘗試一下,感受新體驗,玩一下就不吸了。青少年往往好奇心強,什麼樣的事物都想體驗,而且逆反性強,要追求個性,越是禁止的,越想去嘗試。可是一上瘾之後,就無法自拔了,自己想要停止已經做不到了,毒品的可怕之處就在于沒有回頭路,一旦掉進去就難以再撥出來。

  大多數人開始吸毒都是交友不慎,從朋友那裏被拉下水的。這些人往往故意誘惑唆使他人吸毒,因爲吸毒要巨額資金,許多吸毒者就以販毒來獲取毒資。

  另外社會上還有一種變態的擺闊行爲,有人認爲吸毒是高級享受,現今世界都流行這個,是時髦,有房有車並不算真正的富裕,吸得起毒才是真富裕有身份。由此有些有産者卷入其中,最後導致傾家蕩産。

  有些人在現實中或者感情上遭受挫折,想借吸毒來緩解內心痛苦,哪知過去的痛苦沒有抹去,而陷入到更加可怕的毒品漩渦。

  對于毒品的危害,普通人也知道一旦吸毒上瘾,這一生就幾乎沒有希望了,可是卻又屢禁不止,吸毒的人數反而不斷增長,這真是末法時代人類共業的反映。

  世上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爲什麼有如此多的人(超過2億)竟然願意以吸毒的方式毀滅自己呢?這是當今世人精神空虛迷亂的體現,也是當今時代人生價值觀念混亂,沒有善惡標准的體現。活在這個世界上,人們覺得空虛沒有意義,便沈浸在毒品的幻覺中以求暫時遺忘這個世界。可是以這樣的方式只會越來越深地墮入痛苦的深淵,萬劫不複。作爲大乘行者面對如此迷亂深重的世界,如何能不生起悲憫之心呢?

  

  十、末世歧途

  

  在星光隱沒的暗夜,通往極樂城的光明坦途已被煙霧遮障,四周都是各種崎岖的險道,有種種蠱惑之音召喚著人們:請你踏入此道,它會給你帶來快樂!于是人們不假思索地順應煩惱徑直趣入,結果紛紛墜入不淨深坑、虛無空谷、熾燃火聚,痛苦的號叫聲遍于四野。

  誘導有情步入歧途險道的蠱惑之聲是邪見,而引導衆生步入光明坦途的指南是佛法正見。在十種惡業中,以殺生和邪見的惡果尤其嚴重,因爲前者斷衆生的身命,而後者則斷衆生的慧命。

  沒有正見的指引,生命的旅途如同沒有眼目,其中的危險可想而知,邪見使人生的道路偏離了正軌,如何能到達生命的圓滿呢?當今時代可謂思想紛纭,各種分別念製造的理論如同空中的塵埃一般雜亂,依這些世間的言論見解究竟能將人帶往何方?

  對于邪見的危害,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說:“即使在相續中生起一刹那的邪見,也將失毀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的群體中,也不算是閑暇的人身了。”

  邪見種類繁多,在十惡業中邪見主要指否定善惡因果的斷見、常見,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雲;“由此種邪見能斷一切善根,隨順諸惡隨意所行,是爲一切邪見之中極重者故。”以下我們分述這幾種嚴重的邪見。

  一、斷見和常見的危害

  1、斷見

  早在兩年多年前,印度就已經出現了一種名爲“現世美”的宗派(也稱爲順世派),今天大多數人所持的觀點與之相似。這種觀點往往局限于今生,認爲自己感官所見所聞的才是真實,此外全是虛妄。

  由于心智的局限,不能照見貫穿過去、現在、未來的無盡生命之流,又固執不肯接受聖者的言教,于是他們所見的生命曆程僅僅是今生一段,既無前世之因,亦無後世之果,此生死後就歸于斷滅。這種觀點的錯誤性我們在前面《深信因果》一章已經作了闡述。

  如果這種邪見占據了人們的思想,那麼依此而生的各種觀念和行爲也就接踵而來了。持斷滅論的人認爲人生只有一世,就要好好利用,怎麼利用呢?就是要盡情享用感官的愉悅,享受這一世人生時光。仔細觀察當今世界享樂主義的風氣橫掃全球,溯其根源,大多是由這種斷見引發的。

  享樂主義者的目光緊緊盯著現世,尤其是青春時期的黃金時代,人生如此短暫,應該全力以赴極享人生的欲樂,否則不享受就等于白活了一世,必將成爲一生的遺憾。自古就有秉燭夜遊、乘興狂歡的作法,今天享樂的方式更是名目繁多,人們挖空心思縱情聲色、大肆消費,來滿足感官上的享受。這些享樂主義者的人生目的唯一是盡情享受,他們要過最現實的生活。

  佛經上說:“不見後世,無惡不造。”既然不承認有後世,認爲生命只有這一次,那麼就有許多人認爲這一世不管幹什麼都將歸于死寂,而行善如逆水行舟,作惡如順流而下,不如盡情享受人生吧。那麼這一世就會爲所欲爲,肆意放縱。即使造惡,只要僥幸逃過世間法律的追究,也不會有什麼後果。以這種斷見派生出許多惡劣的觀念和行爲,致使社會動蕩不安,道德衰敗。今天流行的“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就是這種斷見的衍生物,它助長了貪官汙吏的産生,于是上行下效,以權謀私的利已主義風行,這都是拔無因果的觀念所帶來的結果。

  2、常見

  在古印度常見有很多宗派,常見派認爲神我常有或者認爲世間的作者是大自在天或遍入天等。

  對于今天一般的人來說,常見的主要體現在于人們以爲自己可以一直活下去。雖然人人都知道這一生的生命會有終止的時候,一個人即使活一百歲,也只不過叁萬六千多天,但由于死亡的具體時刻並不清楚,人們對于死亡的期限不是感到越來越逼近,而是在心裏把這個死期推向無窮遠。

  世間人內心害怕提“死”字而采取諱疾忌醫的態度,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極少有人會去認真思維死亡,即便目睹親友的亡故也只是傷心片刻,馬上又返回到世間的享樂中去,不會認真思維其實死亡在不遠的將來就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對于今世人來說,思維死亡好象是垂暮老年的專利,一個青壯年人思維死亡,會被人認爲消極悲觀,整個社會都在極力掩飾死亡的真實面目,只知生之樂,不知死之痛。對于現代人來說,不要說自己不願意勵力思維死亡,就是別人提到死字,內心也會感到不高興,要盡力避開,好象最好一輩子都不要聽到“死”字。

  實際上,在人世間以疾病、衰老和意外事故等導致死亡的因素非常多。世間人一方面害怕死亡的到來,另一方面內心的意念好象自己可以一直活下去,永遠不會死,對于未來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打算,即使老年人也樂于作未來計劃。

  對于現代人來說,無比珍貴的人生時光不用在成辦解脫的聞思修上,每天都是忙賺錢忙消費打發時光,寶貴的人身就這樣無意義地荒廢了。自以爲離死期還很遙遠,但死亡日日逼近,到了老年臨死的時候覺得一生空空蕩蕩的,什麼要緊的事情都沒有辦,就這樣虛度一生,至于因疾病或意外事故橫死者更是來不及反思,猝然之間就會喪卻性命。

  世人在生時對死亡持躲避的態度,而當死期真的來臨時就只能束手無策,在沒有依止叁寶時,世間人誰有方法應付死魔呢?只能是依隨自身的業力,繼續在輪回中飄泊。

  作爲一個修行人,如果沒有以壽命無常的正念不斷鞭策自己,修行時很容易産生懈怠,總…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