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和1400万,ATS(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估计达2870万,阿片类毒品滥用人数达1350万。阿片类、可卡因、大麻和中枢兴奋剂四类毒品的滥用人数约占全球人口的3.3%或全球12岁以下人口的4.7%。
目前,吸毒在世界范围内扩散,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中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05万,涉及全国2148个县市,吸毒人员每年吸毒耗资达2千亿元。这些数目是登记在册,与实际的数目相比只是少部分。
刚开始吸毒时,毒品会给吸毒者带来短暂的欣快感,在反复多次使用毒品之后,人体对毒品产生适应并形成依赖性,这时毒品成了吸毒者不可缺少的物品,一旦中断毒品,身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应,出现焦虑不安,流泪出汗,恶心呕吐等不适应感,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在毒瘾驱使下无法自控,吸毒者会以头撞墙,用刀砍、以针刺身体、或用烟头烫身的方式来缓解毒瘾。
当毒瘾发作时,吸毒者的感受就如同处于活地狱一样,一位女性吸毒者说:“毒瘾发作时,浑身上下的火就窜到脑门里面去,都想把眼睛挖出来。恨不得就地把皮撕下来,把肉撕掉,把里面的蚂蚁抓出来。那种疼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像在吃你的骨头,使骨头像被劈开一样,骨头茬子从里向外一点点的穿透肌肉和皮肤,牙齿也裂开了,脑袋像爆裂般的疼,五脏六腑也被什么东西撕扯着——所以一个上了瘾的人,为了避免那样的疼痛 ,就没有不能做的事了,什么廉耻、伦理、道德、法律,统统会忘得一干二净。”
一个上瘾的吸毒者吸毒,每天要花费1百元到1千元 ,这样的高额毒资,一般的家庭无法承受,所以一个家庭如果出了一个吸毒者,往往使全家的家产荡销一空。为了缓解毒瘾,吸毒者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控能力,什么样的暴力行为吸毒者都能干出来,社会上有极多这样的例子。
根据戒毒网站有关资料:在上海,一对夫妻做生意攒下近百万家产,每年还有十几万的收入。这个三口之家曾令人羡慕,可是几年前,有了钱的丈夫在朋友“帮助下”初次见到海洛因,他吸了第一口,很快便上了瘾。在上海,毒贩子手中海洛因每克要价6百元,虽有万贯家财,但最终也难以承受每天1200元毒品的消费,于是妻子开始卖淫,一天身无分文的丈夫持一把水果刀闯入一退休教师杨某家中,为了500元将杨某用电线活活勒死。
吸毒对身体产生严重摧残,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心脏的免疫力下降,吸毒者容易感染肝类、肺类、支气管类、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容易得败血症、肾功能衰弱,所以吸毒者多数短命,一般寿命不超过四十岁。
吸毒者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注射者吸毒使用注射器,使得在这一群体中艾滋病感染率极高。作为吸毒的妇女,为了得到购买毒品的毒资,多数沦为卖淫女,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多数吸毒者尤其是青少年开始对毒品的危害了解甚少,有些青少年往往认为:毒品会带来奇妙的感受,虽说毒品可怕,这个神秘的东西尝试一下,感受新体验,玩一下就不吸了。青少年往往好奇心强,什么样的事物都想体验,而且逆反性强,要追求个性,越是禁止的,越想去尝试。可是一上瘾之后,就无法自拔了,自己想要停止已经做不到了,毒品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没有回头路,一旦掉进去就难以再拨出来。
大多数人开始吸毒都是交友不慎,从朋友那里被拉下水的。这些人往往故意诱惑唆使他人吸毒,因为吸毒要巨额资金,许多吸毒者就以贩毒来获取毒资。
另外社会上还有一种变态的摆阔行为,有人认为吸毒是高级享受,现今世界都流行这个,是时髦,有房有车并不算真正的富裕,吸得起毒才是真富裕有身份。由此有些有产者卷入其中,最后导致倾家荡产。
有些人在现实中或者感情上遭受挫折,想借吸毒来缓解内心痛苦,哪知过去的痛苦没有抹去,而陷入到更加可怕的毒品漩涡。
对于毒品的危害,普通人也知道一旦吸毒上瘾,这一生就几乎没有希望了,可是却又屡禁不止,吸毒的人数反而不断增长,这真是末法时代人类共业的反映。
世上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超过2亿)竟然愿意以吸毒的方式毁灭自己呢?这是当今世人精神空虚迷乱的体现,也是当今时代人生价值观念混乱,没有善恶标准的体现。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们觉得空虚没有意义,便沉浸在毒品的幻觉中以求暂时遗忘这个世界。可是以这样的方式只会越来越深地堕入痛苦的深渊,万劫不复。作为大乘行者面对如此迷乱深重的世界,如何能不生起悲悯之心呢?
十、末世歧途
在星光隐没的暗夜,通往极乐城的光明坦途已被烟雾遮障,四周都是各种崎岖的险道,有种种蛊惑之音召唤着人们:请你踏入此道,它会给你带来快乐!于是人们不假思索地顺应烦恼径直趣入,结果纷纷坠入不净深坑、虚无空谷、炽燃火聚,痛苦的号叫声遍于四野。
诱导有情步入歧途险道的蛊惑之声是邪见,而引导众生步入光明坦途的指南是佛法正见。在十种恶业中,以杀生和邪见的恶果尤其严重,因为前者断众生的身命,而后者则断众生的慧命。
没有正见的指引,生命的旅途如同没有眼目,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邪见使人生的道路偏离了正轨,如何能到达生命的圆满呢?当今时代可谓思想纷纭,各种分别念制造的理论如同空中的尘埃一般杂乱,依这些世间的言论见解究竟能将人带往何方?
对于邪见的危害,华智仁波切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说:“即使在相续中生起一刹那的邪见,也将失毁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的群体中,也不算是闲暇的人身了。”
邪见种类繁多,在十恶业中邪见主要指否定善恶因果的断见、常见,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云;“由此种邪见能断一切善根,随顺诸恶随意所行,是为一切邪见之中极重者故。”以下我们分述这几种严重的邪见。
一、断见和常见的危害
1、断见
早在两年多年前,印度就已经出现了一种名为“现世美”的宗派(也称为顺世派),今天大多数人所持的观点与之相似。这种观点往往局限于今生,认为自己感官所见所闻的才是真实,此外全是虚妄。
由于心智的局限,不能照见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无尽生命之流,又固执不肯接受圣者的言教,于是他们所见的生命历程仅仅是今生一段,既无前世之因,亦无后世之果,此生死后就归于断灭。这种观点的错误性我们在前面《深信因果》一章已经作了阐述。
如果这种邪见占据了人们的思想,那么依此而生的各种观念和行为也就接踵而来了。持断灭论的人认为人生只有一世,就要好好利用,怎么利用呢?就是要尽情享用感官的愉悦,享受这一世人生时光。仔细观察当今世界享乐主义的风气横扫全球,溯其根源,大多是由这种断见引发的。
享乐主义者的目光紧紧盯着现世,尤其是青春时期的黄金时代,人生如此短暂,应该全力以赴极享人生的欲乐,否则不享受就等于白活了一世,必将成为一生的遗憾。自古就有秉烛夜游、乘兴狂欢的作法,今天享乐的方式更是名目繁多,人们挖空心思纵情声色、大肆消费,来满足感官上的享受。这些享乐主义者的人生目的唯一是尽情享受,他们要过最现实的生活。
佛经上说:“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既然不承认有后世,认为生命只有这一次,那么就有许多人认为这一世不管干什么都将归于死寂,而行善如逆水行舟,作恶如顺流而下,不如尽情享受人生吧。那么这一世就会为所欲为,肆意放纵。即使造恶,只要侥幸逃过世间法律的追究,也不会有什么后果。以这种断见派生出许多恶劣的观念和行为,致使社会动荡不安,道德衰败。今天流行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就是这种断见的衍生物,它助长了贪官污吏的产生,于是上行下效,以权谋私的利已主义风行,这都是拔无因果的观念所带来的结果。
2、常见
在古印度常见有很多宗派,常见派认为神我常有或者认为世间的作者是大自在天或遍入天等。
对于今天一般的人来说,常见的主要体现在于人们以为自己可以一直活下去。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一生的生命会有终止的时候,一个人即使活一百岁,也只不过三万六千多天,但由于死亡的具体时刻并不清楚,人们对于死亡的期限不是感到越来越逼近,而是在心里把这个死期推向无穷远。
世间人内心害怕提“死”字而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极少有人会去认真思维死亡,即便目睹亲友的亡故也只是伤心片刻,马上又返回到世间的享乐中去,不会认真思维其实死亡在不远的将来就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对于今世人来说,思维死亡好象是垂暮老年的专利,一个青壮年人思维死亡,会被人认为消极悲观,整个社会都在极力掩饰死亡的真实面目,只知生之乐,不知死之痛。对于现代人来说,不要说自己不愿意励力思维死亡,就是别人提到死字,内心也会感到不高兴,要尽力避开,好象最好一辈子都不要听到“死”字。
实际上,在人世间以疾病、衰老和意外事故等导致死亡的因素非常多。世间人一方面害怕死亡的到来,另一方面内心的意念好象自己可以一直活下去,永远不会死,对于未来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打算,即使老年人也乐于作未来计划。
对于现代人来说,无比珍贵的人生时光不用在成办解脱的闻思修上,每天都是忙赚钱忙消费打发时光,宝贵的人身就这样无意义地荒废了。自以为离死期还很遥远,但死亡日日逼近,到了老年临死的时候觉得一生空空荡荡的,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没有办,就这样虚度一生,至于因疾病或意外事故横死者更是来不及反思,猝然之间就会丧却性命。
世人在生时对死亡持躲避的态度,而当死期真的来临时就只能束手无策,在没有依止三宝时,世间人谁有方法应付死魔呢?只能是依随自身的业力,继续在轮回中飘泊。
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没有以寿命无常的正念不断鞭策自己,修行时很容易产生懈怠,总…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