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P33

  ..續本文上一頁的菩提心卻能引導自身步入解脫之道,所以這個利他的發心不但利益了無邊無際的衆生,在究竟意義上也利益了自己。古往今來的諸佛菩薩都是從凡夫位依此發心而獲得究竟的成就,這個比較難道不能引發我們去作深深的思考嗎?

  作爲有理智的人都會爲自己未來的前程作出清醒合理的安排,持個人利益觀者當然也在爲自己的前程著想,只不過因爲視野太窄,由于沒有聽聞到佛法,沒有機會了知輪回的真實面目和解脫道的存在,沒有聽聞到菩提心的利益,因而步入了一條看似有益實則危險的苦途。對于有機緣接觸佛法、接觸諸佛菩薩教言的人,既然知道爲自己作打算的自私自利的道路行不通,就應該另擇坦蕩之途,應該抛棄從前那些刻刻爲自己謀利益的念頭,告別過去痛苦而無有終結的輪回之途,進而步入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的光明大道。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居住在如同巢穴般的住宅裏,內心是一座座熾燃的欲望火山,時時都焚燒煎熬著人們的心靈,給人帶來深重的痛苦。現代人在欲望得到暫時滿足的時候,體會到的卻是越發放大的空虛和不安。對于肉體的疾病,人們有各種醫治手段進行治療,但是對于內心的煩惱痛苦卻束手無策,試想想世間人有誰能想出對治內心煩惱的良方?而菩提心則是治療這些燥熱煩惱的最佳良藥,菩提心如同清涼靜穆的雪山、如同天上明朗澄淨的皓月一樣,洗滌人們心中的欲塵煩惱,菩提心如同甘露瓊漿一樣滋潤我們枯燥幹裂的內心,對于如此美妙清涼的甘泉我們爲何不捧在手心、飲入心田?

  叁、菩提心的功德

  有些人可能會認爲慈悲利他無義于已,其實這是沒有深入思考的結果。以聖者的智慧來觀察,發菩提心不僅利他,對自己同樣會産生無量無邊的利益。關于菩提心的功德,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中從各個層面加以贊歎、宣說,以下我們將依《入菩薩行》爲藍本從消除罪障、增長善果和究竟成佛叁方面進行簡述、分析。

  1.消除罪障

  論雲“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惡力大極難擋,舍此圓滿菩提心,何有余善能勝彼。”

  想想身處五濁惡世的我們,內心的煩惱不知有多深重,煩惱分別念一刹那也難以止息。行到人群中,以外境爲緣,種種貪嗔癡分別念紛紛湧現,難以抑製以至于造種種罪業;而一人獨處時,以強大的串習力爲緣,依然雜念紛呈,貪、嗔不斷,內心煩躁異常、坐立不安,心中難得一刻的平靜、清涼,這些各人自己都能體會到。

  正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所說:“南閻浮提衆生舉步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通過前面十惡業的分析概述,我們也能清醒地觀察認識到當今世界的各種惡業嚴重到什麼樣的程度,再想想自身多生累劫所積累的罪業、惡行更是無法數盡,那麼這些罪業如何去淨除洗盡呢?

  即使是依靠各種因緣而生起些許善念善行,然而相對于滔天的惡念惡行來說簡直是微乎其微,猶如滴水注入滔滔江河,刹那即被淹沒。我們只需要觀察一下自己的狀態,一天當中有多少惡念、惡業,又有多少善念善行?但是如果依靠菩提心則對治惡業極爲殊勝,《入菩薩行》雲:“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毀諸重罪。”菩提心如同猛烈大火一樣刹那間能將多生累劫的深重罪業燒成灰燼,這說明菩提心消盡罪業的巨大力量。如果不依靠殊勝的菩提心,以自身一些微弱的善業之力,如何抵擋得了如此深重的惡業和強大的惡行串習力呢?沒有菩提心的攝持要想消除這些惡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再者一旦生起了真實無僞的菩提心,依靠菩提心不可思議的加持,內心善法的功德也會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生起,菩提心有如此殊勝的利益,我們的內心爲什麼不如量生起?

  2.增長善果

  論雲:“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終枯槁,菩提心樹恒生果,非僅不盡反增茂。”

  我們修一般的善行,如果沒有菩提心來攝持,則一旦果報成熟後就再也不會感果,如同芭蕉樹一樣,一旦結果即成枯槁。如果行善時以菩提心來攝持,則此善行的果報成熟之後,不但不會毀壞,反而會越來越增上。作爲大乘佛子都希望在菩提道上自己的修學資糧不斷增盛圓滿,而以菩提心攝持自己的善行是快速增長資糧的最好方法。因此修任何善行之前,發菩提心極爲重要。即使是行小的善法,只要以菩提心攝持,也是成就菩提之因,乃至成就佛果之前都不會耗盡,所感的果報也會無量無盡。

  平時做相同的善事,由于不同的意願、不同的動機,最後達到的結果會大爲不同。比如拜佛,如果內心的目的是爲了自己個人的升官發財或者爲了治好疾病,那麼這個拜佛的善行即爲世間法的目的所攝持,其果報也是趨于世間法的;如果其目的是爲了謀求個人的解脫,那麼果報也是趨于自我解脫;而如果其發心是以菩提心攝持,是爲了救度無邊無際的衆生而行持此善法,那麼果報即是趨入菩提果。所以曆代傳承上師反複強調行持善法時要發菩提心,要以菩提心攝持善法,道理即在此處。如果我們的所作所爲都以菩提心攝持,那麼這些思想行爲都會轉化爲菩提道上的資糧,因此,平時在行持任何善法時,都應該發清淨的菩提心。

  3.究竟成佛

  論雲:“系生死獄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得名諸佛善逝子,世間人天應禮敬。猶如最勝冶金料,垢身得此將轉成,無價之寶佛陀身,故應堅持菩提心。”

  系縛于此叁界輪回苦海中的有情衆生,只要一刹那生起菩提心,即成爲大乘初發心菩薩,成爲佛子,自此而入菩提正道,通過資糧道、加行道、見道等五道十地而終將獲得正等正覺的佛陀果位。菩提心猶如點金術,能將此凡夫血肉之身轉爲清淨、具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金身。菩提心是種子,而能成就佛陀的果位,無有菩提心之因,就沒有成佛之果。

  4、菩提心有如此大的功德的原因

  爲什麼菩提心具有如此大的功德呢?堪布根霍仁波切在《入菩薩行論講義》中以四種無邊無際宣說了菩提心功德的合理性,即“所緣的衆生是無邊無際的,能遣除的痛苦是無邊無際的,所獲佛果的功德是無邊無際的,曆經的時間也是無邊無際的,通過這四種無邊無際,完全能成立菩提心的功德是無邊無際的。”

  菩提心是爲度化無邊無際的衆生,使得他們成就無上佛果的誓願。菩提心的對境不是幾個幾百個衆生,而是無邊無際的衆生。菩提心遣除衆生的痛苦不只是對貧寒者施予衣食對病痛者施予良藥,而是遣除六道衆生無邊無際的輪回中的苦患,人間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熾盛的八苦,地獄有寒熱之苦,餓鬼有饑餓之苦,旁生有愚癡之苦,阿修羅有鬥爭之苦,天人有懈怠之苦,這些無有邊際的痛苦都是菩提心遣除的對境。菩提心給予衆生的安樂,暫時天人的安樂,究竟的安樂則是使衆生成就無上的佛果。菩提心利益衆生的時間乃是生生世世無有窮盡的時間。所以菩提心的功德無有窮盡。

  5、菩提心與世間慈善事業辨析

  現在世間上也有非常多的慈善家和慈善機構,他們也在做利益衆生的事情,那麼他們與大乘行人利益衆生有什麼不同呢?不同之處就表現在上面的四個無邊無際上。世間上的慈善事業利益的衆生數量可能有幾百、幾千個,利益的時間可能是幾年、幾十年,然後遣除衆生的痛苦也僅爲衣食住行等生活上面的困難,要遣除流轉輪回這樣的痛苦也做不到。拔除這樣的根本痛苦,唯有依止諸佛菩薩的聖言量,才能斷除無明煩惱。

  在目前這個自私自利只考慮自身利益的年代,慈善家、慈善機構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是非常值得隨喜贊歎的事情。但我們也要將利益衆生的事情考慮得更深遠些,爲什麼呢?因爲今世給他人物質精神上的幫助僅能暫時使他人今生的生活更幸福快樂些,這個時間也許僅有幾年、幾十年,但是這樣的幫助並不能從根本上究竟解決生死痛苦問題。究竟利益衆生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告訴他們輪回痛苦的真相,告訴他們苦集滅道四谛的道理,從而走上解脫之道,通過開啓智悲佛性,依止聖教,修習人無我,法無我,最後斷除煩惱障、所知障,成就法、報、化叁身。這就是大乘佛子究竟利益衆生的目標,就是要讓無邊無際沈陷無明苦域的衆生成就無上佛果。

  四、大乘行人必須深入修習菩提心

  對于我們這些深陷六道輪回的衆生,現在聽到了菩提心這個修持法門,要如同獲得如意寶一樣歡喜踴躍,世間的如意寶能夠滿足我們生活上的各種需求,而菩提心之寶卻能引導我們走出輪回苦海。在漫長漆黑的輪回之夜中,我們始終找不到光明的引導,實際上,大家都是輪回苦海中的老衆生了,在這個輪回海中生生死死無窮多遍了,而如今聽聞到了菩提心的殊勝功德,而且依此即能步出輪回苦海,爲什麼不歡欣鼓舞呢?因此我們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內心應該再叁生起菩提心。

  一般人浸泡在這個社會中,聽到的無非是一些如何升官發財,如何謀一己之利,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過得舒適,如何得到社會地位得到他人的尊重。有多少人能有機會聽聞到菩提心無比殊勝的利益?所以能夠聽聞到菩提心的機會太難得了。同時也能看到令他人了知菩提心的利益,使他人內心生起菩提心也是一件殊勝的功德。如果這個世上的衆生都能生起菩提心,那麼即使五濁惡世也會頓成人間淨土。

  1、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關鍵

  有些人認爲關于菩提心的教言和發菩提心是一般的理論和修法,僅僅作爲一種了知,如同了解世間知識一樣去了解這些道理,而不願紮紮實實、真誠肯切地修學。殊不知發菩提心實爲最重要的修法,爲進入大乘佛法的關鍵。

  宗喀巴大師在《叁主要道》中以竅訣方式將釋迦牟尼佛的所有教法歸納爲出離心、菩提心和緣起性空的無二見,可見菩提心乃是整個佛法的關要。菩提心的修持實際上是深邃無比的大法,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曾說:“發菩提心概括了佛陀所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全部之精華,是有則皆是、無則皆缺的教言,猶如百病一藥萬應丹一樣。”遺憾的是對有些人來說,說歸說,始終不願將菩提心深深地镂刻在自己的心上。

  如果…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