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P10

  ..續本文上一頁等。十白業未包括的,是斷除這些黑業的白業。

  《分辨阿笈摩》亦雲:“應護諸言善護意,身不應作諸不善,如是善淨叁業道,當得大仙所說道。”

  《分辨阿笈摩》中也說:“應當防護好自己的語言,防護好自己的心,身體不應作不善業,依靠這樣善能清淨身語意業的道,將會獲得佛陀所說的菩提道。”防護好自己的叁門,使身語意不夾雜罪染而清淨,便能成就菩提道。因此,佛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丁二、強調十業道取舍之重要

  由善了知十黑業道及諸果已,于其等起亦當防護,使其叁門全無彼雜。習近十種善業道者,即是成辦一切叁乘及其士夫二種義利所有根本,不容缺少,故佛由其衆多門中數數稱贊。

  通過善巧了知十黑業道及其對應的各種果報之後,對它的等起也應當防護,使自己的身口意毫無黑業混雜。依止這樣的十善業道,是成辦一切叁乘以及士夫自他兩種義利的所有根本,不容缺少,所以佛多方面數數稱贊。

  什麼是十善業道呢?僅僅不趣入十種不善業,只是成爲無記性,不能稱爲十善業。善加了知十惡業的過患之後,發起遠離十不善業的心,才屬于十善業。

  《海龍王請問經》雲:“諸善法者,是諸人天衆生圓滿根本依處,聲聞獨覺菩提根本依處,無上正等菩提根本依處,何等名爲根本依處?謂十善業。”

  這段經文宣說了十善業是世間人天圓滿和出世間叁種菩提的根本依處。爲什麼十善業叫作善法呢?因爲不論人天之身,還是聲聞菩提、獨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都必須以它爲根本,才能獲得成就。經中連用了叁個“根本依處”,以著重強調十善業道的重要性。

  《十善業道經》中,世尊告訴海龍王說:“海龍王!你看這佛身,是從百千億的福德所出生的,各種相好莊嚴,光明顯耀,映蔽大衆……你再看這些大菩薩們,妙色莊嚴清淨,這一切也都是由修集善業福德而出生的。再說天龍八部等具有巨大威勢的有情,同樣也是以善業福德而出生的。”這一段佛語告訴我們,一切世出世間的成就都要建立在善業的基礎之上,沒有善行的積累,便沒有成賢成聖的所依。

  下面再以大地的比喻作強調:

  又雲:“龍王!譬如一切聚落、都城、市埠、方邑 國土、王宮,一切草木、藥物、樹林,一切事業邊際,一切種子集聚生一切谷,若耕若耘及諸大種,皆依地住,地是彼等所依處所。龍王!如是此諸十善業道,是生人天,得學無學諸沙門果、獨覺菩提及諸菩薩一切妙行、一切佛法所依止處。”

  經中又說:“龍王!譬如一切聚落、都城、市埠、方邑、國土、王宮,一切草木、藥物、樹林,一切經商、航運、種植等事業,一切種子集聚出生一切谷物,農務耕耘以及地水火風諸大種,都是依靠大地而安住。大地是這一切的依處。龍王!同樣,這十善業道是轉生人天的依處,是獲得聲聞有學、無學諸沙門果的依處,是獲得獨覺菩提的依處,是菩薩一切妙行、一切佛陀功德法的依處。”

  是故《十地經》中,稱贊遠離十不善戒所有義理,《入中論》中亦總攝雲:“若諸異生諸語生,若諸自力證菩提 ,及諸勝子 決定勝,增上生因戒非余。”

  因此,對《華嚴經•十地經》中稱贊遠離十不善律儀的所有義理,《入中論》中也以總攝的方式說:“諸異生、諸聲聞、諸獨覺、諸菩薩,這一切決定勝和增上生的因,除了戒之外沒有其它。”

  “戒非余”:不是說只有戒是因,其余禅定、智慧、大悲等非因,而是說成辦增上生與決定勝決定不能離開戒,遠離了清淨戒,絕對沒有增上生和決定勝的成就。

  所以,十善業道是一切世出世間成就的根本依處。佛教的綱要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之中,其實已包含了一切佛法,因爲佛法無一不是斷惡行善之法。

  往昔,善信菩薩出生在無佛法的時代,那時世間根本見不到佛法。善信菩薩依靠自己的善根力,一心想尋求正法,由他的誠心感應,虛空之中傳來聲音:“從此地向東方經過一萬由旬的地方,有一個國度,其中有一女人,出身很卑賤,相貌也異常醜陋,似乎她還了知半偈。但是,在途中有一段長寬各一萬裏的淤泥地,腳踩在上面,身體就會陷溺。”善信聽了之後,全然不顧安危,身心踴躍地向前行進,竟然趟過了這段淤泥河,見到了那位女人。善信菩薩對待她就如同對佛一般地恭敬禮拜、贊歎。女人說:“諸佛的妙法無量無邊,但我聽聞的只有半偈法。”善信跪下來乞求:“願聞半偈妙法。”女人說:“唯有“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而已。”善信聽後身心清淨,再再思惟法義而洞然了達其中旨義,頓時獲得神通,飛回本國,普遍宣揚這半偈妙法,降伏諸魔。

  此處可見,“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之中含攝了無量妙義,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所以,不能認爲斷惡行善只是下劣者才須行持的道法,上等者不必行,而應認識到,一切諸佛菩薩、一切聲聞緣覺、一切人天,這一切暫時增上生和究竟決定勝的成就,無不是從善業出生的。因此,經中贊歎十善業道是根本依處。

  丁叁、應當斷除狡詐

  如是不能于一屍羅,數修防護而善守護,反自說雲我是大乘者,極應呵責。

  如是不能對一分戒律數數修習防護,反而自說我是大乘人,這是極應呵責之處。

  下面引《地藏經》爲證,說明這種狡詐之語是大妄語,是斷滅語,以此將會顛倒墮落:

  《地藏經》雲:“由如是等十善業道而能成佛。若有乃至命存以來,下至不護一善業道,然作是言:我是大乘,我求無上正等菩提。此數取趣至極詭詐,說大妄語,是于一切佛世尊前欺罔世間,說斷滅語。此由愚蒙而至命終,顛倒墮落。”顛倒墮落者,于一切中,應知即是惡趣異名。

  《地藏經》說:“通過此等十善業道,便能成就佛果。假如有人從存活以來,下至一種善業道也不守護,反而自稱:我是大乘人,我尋求無上菩提。這種人極其詭詐、虛僞,是說大妄語(非菩薩而自說是菩薩,非大乘而聲稱是大乘,超過一般上人法妄語,故是大妄語),是在一切諸佛世尊面前欺騙世間(表面上讓諸佛世尊作證,承諾自己要利益世間,成辦世間義利,但實際上並未真正去修行它的因——十善業道,所以是在諸佛前欺騙世間),是說斷滅語(以無因而求果,是說斷滅語),此人由于愚蒙而至命終(最後因痛苦蒙蔽而死去),顛倒墮落。”“顛倒墮落”,即是惡趣的異名。

  《地藏十輪經》說:戒體破破爛爛,卻還承諾許多大事,這是極應呵責之處。所以,明明不合理卻還狡詐地顯現爲如法的行爲,極不應理。

  因果之相無量無邊,虛雲大師曾說:“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出的。”六道衆生不離因果,聲聞、緣覺、菩薩同樣不離因果。世間人天的道不離因果取舍,出世間聲緣菩薩的道同樣不離因果取舍。可見,這個因果法門貫穿了從粗到細、從淺到深、從世間到出世間的無量層面。對我們來說,應當從何處趣入修行呢?應從十善業道趣入,先從自己能實行的淺近之處做起,再逐漸深入廣大。試想:修行不從此處趣入,又能從何處趣入呢?我們不可能在山河大地上修,也不能在他相續上修,顯然,除了自己的身口意業之外,再沒有其它可修之處。如果連粗大淺近的身口意業都防護不好,能不能行得深廣呢?顯然不能。譬如:現在還在呀呀學語,能不能辯才無礙呢?現在還需扶著凳子走路,能不能飛跑呢?顯然不切實際。所以,一般人應先從淺近之處實際做起。佛說這是根本依處,但是人們往往因我慢心而不重視這樣的基礎修行,喜歡空談玄妙。然而,脫離了這樣一個根本依處,一切只會空無建樹。

  因此,佛在經中苦切勸導,不可能還有更重的語氣了。佛贊歎十善業道是一切圓滿的根本依處,如同大地一般。大地是何等重要啊!任何一座城市,任何一座建築,任何一種草木種子,任何一種事業,都不能脫離大地,離開了大地,連芝麻許的法都無法建立。十善業道就是這樣一種法!她是一切人天果位、一切聲緣菩提、一切菩薩妙行、一切佛功德法的依處。離開這個守護十善業道的法,將不會有任何成就,一切戒定慧的功德,一切聲緣、菩薩、佛的成就都免談。

  《地藏經》中,佛還用極嚴厲的語氣呵斥那種浮而不實的人。佛說:一生連一種善業道都不能好好守護,卻大言不慚地聲稱我是大乘,我是尋求無上菩提的菩薩,這種人是說大妄語,是在諸佛世尊面前欺罔世間,是說斷滅語,將會顛倒墮落。佛這樣呵斥是有深意的,佛是苦切勸導我們應在十善業道這樣的基礎上紮紮實實地修起。當年太虛大師說過一偈名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所謂人格的完成,即是十善業道的完成。所以,我們必須打好基礎,首先按照十善業道,修好自己的身口意,能這樣改過自新,才是真正的下士。這個地方修好了,就能順利進入別解脫戒,再到菩薩戒、密乘戒,一分一分深入,一分一分廣大,最終便能成就佛果,這就是“真現實”。所以,從十善業道修起,由淺近而深廣,是一個重要的行持原則。

  丙二、抉擇業果分叁:一、顯示黑業果 二、白業果 叁、業余差別

  抉擇業果分叁:一、顯示黑業果;二、白業果;叁、業余差別。

  丁一、顯示黑業果分叁:一、正顯示黑業道 二、輕重差別 叁、此等之果

  初中分叁:一、正顯示黑業道;二、輕重差別;叁、此等之果。

  爲什麼首先顯示黑業果呢?因爲修習業果,首先要從斷惡開始,而斷惡的前提,是對黑業及黑業果的相産生決定的認識,所以,首先應顯示黑業與黑業果。

  我們現在處在一種如臨深淵的狀況之中,什麼是如臨深淵呢?就是身在懸崖,一不小心,就會墜落而粉身碎骨。造十黑業會墮入惡趣深淵,這是業的必然規律,誰也無法改變。我們的處境可怕到叁門稍有放縱,就會種下地獄、餓鬼、旁生之因,而且此因一旦種下,肯定會成熟爆發。譬如:面對嚴厲的對境時,若稍起輕慢、嗔恚,或…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