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P3

  ..續本文上一頁此處的方法,有人懷疑:道理只是簡單的一句,爲何卻要參閱那麼多的公案呢?回答:如果閱讀思惟衆多公案與不閱讀思惟時的效果相同,那麼大可以不必參閱。然而,若通過閱讀思惟能加深認識,就應依此法實行。

  論中教導我們,應由過去因緣引發定解,就是教導我們以公案爲樣本,心中按照公案,以總相的方式來作觀察。這是引生定解的方法。譬如:別人告知一個抽象的道理,你一時領會不了。這是因爲抽象之理本是事相中的道理,不離開具體事相,說者是觀察到量,才在心中形成固定的認識;但你未曾具體觀察,沒有具體地了解有關事相,所以對他所說的道理不能引起定解,缺少的就是現量和比量的具體觀察。

  所謂公案的價值何在呢?價值在:以凡夫狹隘的心識無法徹見因與果的關系,也就無法憑自力得出有關業果的規律。然而,佛陀能現見所有前因後果的關系,並以他的現量所見爲我們宣說,我們依照佛語便能産生定解。譬如:我們從未去過非洲,但是通過不斷觀看有關非洲的社會、風土人情、自然環境等方面的電視畫面,對非洲這片土地,必然會産生許多確切的認識。同理,借由世尊所開示的諸多因緣,我們便可以認識:某種黑業,它的果是何種痛苦;某種白業,它的果是何種安樂;某種輕微的業,它的果是何等廣大。通過這樣不斷比量觀察,來建立業與果的關系。當觀察到量時,決定會引生定解,這時便能從大量事相之中得出結論,心中決定一切法的確是由自業所決定、業的自性確實是增長廣大的。定解一旦生起,新的世界觀、人生觀便會發生,行爲也將隨之而改變。所以,並非可以不依佛語,決定是應依佛語才會生起定解。

  下面先按《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宣說前面四個因緣:

  己一、《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所出公案分四:一、牧人歡喜及其手杖所穿田蛙之因緣 二、五百水鵝、五百魚龜之因緣 叁、五百餓鬼之因緣 四、五百農夫與五百牛之因緣

  庚一、牧人歡喜及其手杖所穿田蛙之因緣

  往昔,有一位名叫歡喜的牧人,在離佛不遠處,聽見佛陀在說法,他就倚杖站立,聽佛說法。這時,有一只青蛙也在河邊,牧人的手杖正好拄在青蛙背上,皮肉穿洞。雖然遭受此痛,但青蛙很有善心,它想:我如果出聲,必定會使牧人的心散亂,障礙他聽法。所以,它就一直忍受著疼痛,而且對世尊發起了清淨的信心,死後生在四天王天的天宮之中。

  牧人聽法之後,將手杖抛于一邊,來到世尊面前,頂禮佛後祈求世尊開許他出家,受近圓戒成爲比丘,修習清淨梵行,奉事世尊。世尊讓他將牛群交付主人,處理好之後再來。

  牧人禮佛後便離開了。他一路大聲說:“我有大怖畏。”就這樣走得很快。和歡喜一起牧牛一百位同伴,見他心懷畏懼,便關切地問:“仁者,你有何怖畏?”他回答:“生怖、老怖、病怖、死怖。”牧牛人聽後,也隨他一起走。其他牧牛人、牧羊人以及路上遇到的割草人、砍柴人,都一起隨著他走。凡是對面來人問他:“你究竟有何怖畏?”他就一直回答:“我怖畏生老病死。”這些人聽了,都追隨他到所住的聚落中去。聚落中的人們,遠遠看見一大群人,不知是何來頭,于是心生恐怖,有些逃走,有些把財物藏匿起來,有些穿上铠甲准備應戰。其中有些性情凶猛的人,直接沖出聚落,質問他們有何企圖。牧人歡喜說:“我有大怖畏。”再問有什麼怖畏,他又回答:“我現在擔心畏懼生老病死。”這時全聚落的人心才平靜下來。

  牧人歡喜把牛群交給主人之後,和五百人同來佛前,再次祈請世尊,開許他們出家受戒,淨修梵行,奉事世尊。佛陀說:“歡喜,你和五百同伴,我開許你們在佛的善說法律之中出家,並受持近圓戒成爲比丘,修持梵行。”他們出家之後勤修善法,最後都獲得解脫。

  再說,一般轉生天界時,天人會生起叁個念頭:我是在何處死去?現在轉生何處?這是以何種業緣所致?此時青蛙生天之後,見到自己是因爲對佛發了清淨心,才得以解脫蛙身而生到四天王天,于是心想:“如果我只顧享受天人安樂而不去見佛,那就太沒有報恩孝敬之心了,我應當先去拜見世尊。”

  青蛙天人以天人的裝飾莊嚴身體和頭部之後,就在當天的中夜來到佛前。一時弶伽河的岸邊,光明照耀,天人以天花散于如來身上,頂禮佛後,坐在對面聽佛說法。當時世尊觀知天子的根性、隨眠、意樂差別,就爲他說法,使他開悟四聖谛,當即證得預流果。天子從心底生起大歡喜,禮佛後返回天上。

  當晚,比丘們見到一片光亮,心懷疑惑,便在早晨禀白世尊說:“昨天夜晚,是梵天、帝釋諸天、四大天王來見世尊嗎?”佛說:“他們沒有來,只是青蛙天人來了。那是牧人歡喜聽我說法時,有只青蛙被他的手杖穿破皮肉,它因爲害怕出聲驚擾牧人聽法,並且對我發了清淨心,所以就一直忍住疼痛,命終後生到四天王宮。昨晚是他來了,我對他說法,他聽完後便返回天宮。”

  當時,比丘們心存疑惑,便請問世尊:“牧人歡喜和五百人,前世是造了何種業,以致今生成爲牧人,而且在佛教中出家斷惑,證得阿羅漢果。青蛙天子又是前世造了何種業而轉爲蛙身,後來又證得四谛。請世尊爲我們解說。”

  佛說:“他們都是自己造業,自己受報。那是過去賢劫人壽二萬歲時,有迦攝波如來出世,住在波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牧人歡喜當時在古佛的教法中出家,通達叁藏,成爲一名大法師。他善知軌範,又能持念諷誦,座下常有五百弟子隨他學習、聽取他的教誡。而且大衆之中有诤論時,這位比丘能夠善巧地使人和解,平息诤論。當時,有兩位比丘心懷我慢,不肯去他那裏起居問訊。有一次,這兩位比丘和大衆鬥诤,因此才前來拜見大法師,頂禮之後陳白說:“尊者,有一樁诤論,請您平息。”大法師心想:“我若平息诤論,他們便不會再來。不如暫且退給僧伽,也不違法。”考慮之後,他說:“我現在不知長者們诤論的事,你們去僧伽那裏,事情可以獲得解決。”

  大法師因爲僧衆之事,出門到聚落去。這兩位比丘到了僧伽那裏,僧衆便把這件诤論平息下來。叁藏比丘處理完僧事,回來後問弟子:“那兩位比丘有沒有再來求我?”弟子們說:“僧伽已經平息了诤論。”並將事情的經過具體敘述了一遍。叁藏比丘聽後生起嗔心,發粗惡語說:“僧伽(這些比丘曾是牧牛人,才出家不久)這樣處理事情,簡直就象牧牛人的方法!”五百弟子聽了之後,也隨聲附和說:“確實如您所說,僧伽斷事和放牛人的方法一樣。”

  當時的叁藏比丘不是別人,正是今天的牧人歡喜,當時他的五百個弟子,就是今天五百牧人。因爲過去對迦攝波如來的聲聞弟子衆口出粗語,使得他們在五百世中常作牧牛人。又因爲他們曾在佛教中熏修蘊界處、緣起、處非處的善根,所以牧人歡喜和五百牧人如今才能在我的教法中出家斷惑,證得阿羅漢果。

  當時,青蛙天子也在迦攝波如來的教法中出家,他平時常修習禅定。有一次,他遊行人間,來到一個聚落,住在寺院中。初夜時,他照常端坐攝心,准備入定,這時持誦比丘們都在念誦,聽到念誦的聲音,他的心不能安定(因爲聲音能障禅定),就想:“今天改在中夜再入定吧!”到了中夜要入定時,持經比丘又在念誦,他又想:“後夜再入定吧!”後夜他正端坐欲入禅定時,比丘們卻變成高聲諷誦。由于他沒有離欲,心有嗔毒,這一次就心生嗔恚,口裏說:“這些迦攝波教法中的比丘,從早到晚發出蛙叫聲。”

  當時習定的比丘,不是別人,正是現在的青蛙天子。他對迦攝波如來的聲聞弟子口出惡語,以此惡業所感,五百世中墮爲蛙身。後來,又因爲對我發了清淨心,所以才解脫蛙身而轉生在四天王天。由于他曾在迦攝波如來的教法中修諸梵行,所以今天得以現見真理。我常常說,黑業黑報、白業白報、雜業雜報,因此你們應當舍棄黑業、雜業,修習白業。”

  學習這則公案,主要是觀察因與果的關系。叁藏比丘的業,是以惡口譏諷僧伽處理事情笨如牧牛之法,果報是五百世中作牧牛人。青蛙天子的業,是惡罵比丘發出青蛙的叫聲,果報是五百世中墮爲蛙身。二者都是以輕微黑業感得廣大苦果。所以,一句惡語須以五百世受苦來償還,可見業是極爲增長廣大的。

  庚二、五百水鵝、五百魚龜之因緣

  往昔,世尊將渡弶伽河時,河裏有五百只鵝、五百條魚和五百烏龜,恭敬右繞世尊。當時世尊爲它們宣說了叁句妙法,世尊說:“賢首,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你們應當發清淨心,厭離旁生之身。”鵝、龜、魚聽後都想:“我們希求聽聞如來的叁句微妙法味,不應再作其它食物想。”于是斷食不吃。旁生不進食,饑火很快便竄上來,它們因此命終,生在四天王天。一般剛轉生天界時,天人會生起叁種念頭:我在何處死亡?現在生于何處?是由何業而轉生?這些旁生生天之後,見到自己是因爲在世尊處聽聞了叁句法要,才得以脫離旁生道而生在四天王宮,于是便來到佛前,以天花散于佛身。世尊觀察他們的根性、隨眠、意樂之後,爲說四谛妙法。他們聞法之後,都證得了預流果,禮佛後便返回天宮。

  當時,比丘們都心懷疑惑,便請問世尊:“這些鵝、魚、烏龜,以前因爲造了何業而墮爲旁生?又因何業而轉生天上、現見真谛?”世尊告訴他們:“它們是過去自己造業,現在自己受報。你們谛聽,往昔賢劫人壽兩萬歲的時代,有佛出世,佛號迦攝波如來,住在波羅痆斯施鹿林中仙人墮處。當時這些鵝、魚、烏龜在佛的教法中出家,由于毀犯了一些雜小學處而墮在旁生道中。後來,又因爲對我生起了清淨心而轉生天上。他們原先曾在古佛的教法中修習梵行,因此今日得以聽我說法,見真谛理。”

  庚叁、五百餓鬼之因緣

  世尊渡過弶伽河之後,來了五百個餓鬼,全身饑瘦黝黑,如同燒焦的柱子,頭發蓬亂,腹部大如太山,咽喉細似針尖,全身沒有一處不在燃燒。他們合掌恭敬地對世尊說:“大德,我…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