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根。譬如:仲敦巴尊者、給孤獨長者。
八、大力具足者,謂由宿業力,爲性少病,或全無病,于現法緣起大勇悍。
第八,大力具足,就是由于前世善業力的緣故,行持自利利他時,身心沒有厭倦,身體少病或者無病,無論遇到現法何種緣,都能發起大勇悍心。
“爲性”:以無疲厭爲自性,天性堅固堪能。“于現法緣起大勇悍”,是描述大堪能的心態,即:由于往昔生中做事樣樣都能圓滿,以這個造作等流,不論遇到現法何種緣,心力自然勇悍,沒有畏懼、怯弱,認爲無論做什麼,決定都能成辦。這是菩薩大力具足,譬如:世親菩薩、宗喀巴大師等,都是具足大力的菩薩。
丁二、結說
此複第一謂住樂趣,第二謂身,生爲第叁,財位僚屬爲四,第五謂爲世間量則,第六謂彼所有名稱,七謂一切功德之器,第八謂于諸所應作勢力具足。
以上八種功德,簡單來說:第一,是在善趣中久住;第二,是身相;第叁,是生;第四,是具有財位、僚屬;第五,是堪爲世間量則;第六,是名稱;第七,是一切功德之器;第八,是對應做之事具足勢力。相反,壽命短暫,相不圓滿,出生下賤,對財位、僚屬沒有自在,不堪爲世間量則,名稱小,非丈夫性,勢力微弱等,就是所依身有缺陷,如果用它來成辦一切種智,進展就緩慢。
從這裏,我們可以明白:應當如何來設計、成辦自己的未來。譬如,設計師要設計一種最好的賽車,他就會考慮各方面的因緣,從而組裝成第一流的賽車。外物的賽車不具有大義,人們尚且還去設計創造,而人身的價值超過賽車無數倍,爲什麼不好好設計自己呢?實際上,能夠在大乘道上速疾進趨的車,就是具有以上八種功德的人身。如果現在勵力修集它的八種因緣,將來就會獲得最上品的所依人身,那時再來修行大乘,決定是一日千裏。
丙二、異熟果報分八:一、壽量具足之果報 二、形色具足之果報 叁、族姓具足之果報 四、自在具足之果報 五、信言具足之果報 六、大勢名稱具足之果報 七、丈夫性具足之果報 八、大力具足之果報
異熟果報分八:
“果”,是指作用。以具有八種功德的異熟(即果報)作爲所依,後後的善法就能輾轉增上,所以稱爲異熟之果。
對應八種功德,有相應的八種作用,下面一一解釋:
丁一、壽量具足之果報
初者,依自他利,能于長時積集增長無量善根。
第一,壽量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于壽量具足的緣故,就能長期修習善法,依靠自他二利的修行而積集增長無量善根。這是菩薩壽量具足的果報。
譬如:龍樹菩薩住世六百年,在這段漫長的時間當中,自利利他的事業極爲廣大。我們修習大乘道,如果壽命長久,就能積累增長廣大功德;如果壽命短暫,比如:五十歲時才在佛法上獲得初步的成就,到六十歲就圓寂了,這樣自利利他的修行就不易圓滿。
丁二、形色具足之果報
第二者,謂諸大衆暫見歡喜,鹹共歸仰,凡所發言,無不聽用。
第二,形色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于菩薩形色具足的緣故,大衆見後便心生歡喜;因爲大衆愛樂的緣故,便會對菩薩共同歸仰;因爲大衆共同歸仰的緣故,凡是菩薩發言,大衆都會聽受。這是菩薩形色具足的果報。
大乘菩薩度化衆生,具足相好事關緊要。若能具足相好,度化衆生就很方便。諸佛成道來人間示現教主的身份,都會示現當時世間最圓滿的相好,如此示現的必要,就是爲了使衆生歡喜、歸仰;衆生能歡喜、歸仰,教化就有效果,即:凡是自己所傳的言教,衆生都能聽受。這些都是形色具足的作用。
丁叁、族姓具足之果報
第叁者,謂所勸教,無違敬用。
第叁,族姓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于菩薩族姓具足的緣故,大衆便會尊敬、供養、稱贊;由于大衆尊敬、供養、稱贊的緣故,菩薩以善法勸導衆生精勤修學,衆生就會恭敬采納。這是菩薩族姓具足的果報。
“無違敬用”:衆人對菩薩所說的教言不會違背,而會對待恭敬,時時銘記在心,頂戴奉行。
與“無違敬用”相反的是“違背輕舍”,即衆人會將菩薩所說教言抛諸腦後。
以下自在具足、信言具足,都是具有攝受有情、成熟有情的作用。
丁四、自在具足之果報
第四者,謂以布施攝諸有情,令其成熟。
第四,自在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于菩薩自在具足的緣故,就能以布施攝受衆生,使他很快地成熟。這是菩薩自在具足的果報。
《力種性品》中說:“若諸菩薩先行布施,當知是名隨攝方便。何以故?先以種種財物布施饒益有情,爲欲令彼聽受所說,奉教行故。”布施是四攝法之一,稱爲隨攝方便,即:先以財物布施,關懷照顧有情,使有情感動而接受教化。菩薩具有大財富、大眷屬,便有能力攝受衆生,也就是能以廣大財布施攝受衆生,使他成熟爲法布施之器。因此,具足福報與聲望才能大面積地攝受衆生,否則,沒有足夠的錢財,想要印經書、建道場都很困難,又怎麼能攝受大量衆生呢?所以,自在具足也很重要。
丁五、信言具足之果報
第五者,謂以愛語、利行、同事,攝諸有情,速令成熟。
第五,信言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于菩薩信言具足,就能以愛語、利行、同事攝受有情,使他很快地成熟。這是菩薩信言具足的果報。
在攝受有情方面,愛語,是能攝方便;利行,是攝入方便;同事,是隨轉方便。分別來說,有情對善法愚癡,菩薩想要遣除他的愚癡,就以愛語使他攝受、觀察正理,所以愛語是“能攝方便”;菩薩了知有情已在攝受觀察正理,就以利行將有情從不善之中救拔出來,以善法勸導、調伏,並且將他安立在善法中,所以利行是“攝入方便”;菩薩以方便令衆生趣入善法之後,又和衆生共同修行,以身作則,使他隨順而轉,所以同事是“隨轉方便”。那麼,以何種功德才能具足這些攝生的方便呢?它的因就是信言具足,即:自己發言能使衆生信奉,堪爲正量。
丁六、大勢名稱具足之果報
第六者,謂由營助一切事業,布施恩德,爲報恩故,速受勸教。
第六,大勢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于菩薩大勢具足,有能力幫助衆生成辦各種事業,廣大地布施恩德,所以衆生感恩圖報,爲了報恩而歸仰菩薩,這時菩薩宣說言教,衆生很快便會隨轉、恭敬、相信、采用。這是菩薩大勢具足的果報。
總之,菩薩有大名稱,具有勇健、精進、剛毅、世間技藝、工巧慧解過人等等品德,便能真正在各種事業上幫助衆生,廣布恩德。以此作爲能感因緣,就能使衆生速受勸教。
丁七、丈夫性具足之果報
第七者,謂爲一切勝功德器,欲樂勤勇,堪爲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爲思擇所知之器。又于大衆都無所畏,又與一切有情同行,言論受用,或住屏處 ,皆無嫌礙。
第七,丈夫性具足有何種作用呢?以下分叁段解釋:
一、由于丈夫性具足,而堪爲一切殊勝功德之器。《瑜伽師地論•菩提品》中說:“非女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爲,一般女性多煩惱、多惡慧,以禀性多煩惱、多惡慧之身不能證得無上菩提;相反,成就丈夫性,以少煩惱、少惡慧而堪爲一切殊勝功德之器,能證無上菩提。
二、“欲樂勤勇,堪爲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爲思擇所知之器。”這是就心力、心量來說丈夫性的功德之相,即:由于欲樂勤勇的緣故,能對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事業無所畏懼,而堪爲一切事業之器;由于智慧廣博的緣故,能對諸法的盡所有性、如所有性思惟抉擇,無礙而轉,而堪爲思擇所知之器。一般女性因內心怯弱,所以不堪爲一切事業之器,又因見識狹窄,所以不堪爲思擇所知之器。
叁、“又于大衆都無所畏,又與一切有情同行,言論受用,或住屏處,皆無嫌礙。”具丈夫性,就能在一切大衆之中無所畏懼,而且行動方便,和一切衆生共同集會、言論、受用飲食或者住在屏處,都不致于引起譏嫌,沒有行動上的障礙。相反,女性在大衆之中有所畏懼,行動多有不便,比如:不能獨自安住靜處等。所以,一般女身不堪作爲饒益有情的所依。
以上叁種,就是菩薩丈夫性具足的果報。
丁八、大力具足之果報
第八者,謂于自他利,皆無厭倦,勇猛堅固,能得慧力,速發神通。
第八,大力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于菩薩大力具足的緣故,對自他二利 的加行就能心無厭倦,勇猛精進、堅固精進,能迅速獲得智慧力而發起神通。這是菩薩大力具足的果報。相反,如果體弱多病,精力不充沛,心力不足,對自他二利的廣大事業便無能力荷擔。
《本地分》說:“若諸菩薩成就如是八種異熟,具八種果,能善饒益一切有情,隨順生起一切佛法。菩薩安住異熟果中,于諸有情種種衆多利益事業,自有力能,及善安處所化有情,彼于自事隨順而作。如是乃名隨其所欲所作成辦。”所以,必須兼具“自有力能”、“善安處所化有情”這兩個條件,才能真正成辦利他。如果菩薩自無力能——不具有八種異熟,雖然善于以方便安處所化,有情對自己的事業也能隨順而作,但對有情所做的利益不能稱爲熾盛、不能稱爲隨順,因此不能叫作“能作利他事業”。同樣,有力能而不善于安處所化有情,有情不隨順作,也不是“能作利他事業”。所以,菩薩必須兼具“自有力能”、“能善安處有情”,對有情所做的利益,才能稱爲熾盛、隨順,由是因緣,才是“能作利他事業”。這樣菩薩安住八種異熟果中,自己能成熟一切佛法,也能令有情在叁乘道中速得成熟。又能使自己速證無上正等菩提,也能使其他已成熟者速得解脫。由于菩薩安住八種異熟果中,能令有情獲得利益安樂,所以,一切有情所住空無義利的無始生死,菩薩安住其中能不空過、具大義利。
以上異熟功德、異熟果報兩科內容,顯示出何種人身才是能修一切種智的殊勝所依,而且必須成辦此種殊勝所依身,才能真正行持利他。因此,具足八因叁緣的人身,對于修行大乘道來說,極爲重要。那麼,如何才能成辦呢?
丙叁、異熟因緣分二:一、八因 二、叁緣
丁一、八因分八:一…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