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P56

  ..續本文上一頁由于善根力被邪見摧毀,一切都只能感召痛苦的異熟。

  此于緣起二業因果正觀見者,乃是能成一切諸乘及辦一切士夫義利,必不容少根本依處。故應多閱前文所說,及《念住經》、《賢愚因緣》、《百業》、《百喻》及《毗奈耶》、《阿笈摩》中諸多因緣,並諸余典,令起猛利恒常定解,應當持爲極扼要義。

  這一段先贊歎正見的功德,然後教示應多閱教典令起定解。

  “對于緣起黑白二業的因果如理觀見”,就是因果正見。“是能成就一切諸乘及成辦一切士夫義利必不可少的根本依處”,是贊歎正見的功德。“故應”:因爲正見是白法的根本,故應勤修之。

  修習方法:反複閱讀本論前文所說業果道理,即《正法念住經》、《賢愚因緣經》、《百業經》、《百喻經》、《毗奈耶經》、《阿笈摩》等中所說諸多因緣,以及其它教典中的相關內容,通過數數思惟“令起猛利恒常的定解”。“數數思惟業果教典”是因,“對因果之理生起猛利、恒常定解”是果。

  “應當持爲極扼要義”,就是對此方法應當持爲極其扼要之義,好好珍惜。因爲獲得此定解,便成爲一切白法的根本,若不獲得,諸乘功德都難以發生,就像《寶鬘論》所說:“無見墮惡趣,有見生善道。”所以,對這個關要應當實修。

  

  以我們學院來說,大恩上師非常重視業果。上師曾爲我們傳講《百業經》、《賢愚經》,講法時也經常引用《正法念住經》、《毗奈耶經》、《阿笈摩》等等教證,還爲我們講授釋迦牟尼佛因地的傳記,這些都是引導我們謹慎取舍因果。我們只有依靠教典對業果反複地思惟熏習,才能發起定解;以定解攝持,才能真正謹慎防護而如理取舍,進入叁乘正軌。

  有一次,上師講《百業經》時說:“你們對《百業經》的道理不能僅僅在文字上理解,而應該深深領悟、銘記它內在因果如實不虛的義理。如果不如理取舍因果,一旦墮落惡趣怎麼辦呢?如果能自然而然地生起這種定解,說明你修法是有一定境界了。否則,不聞思《百業經》,不能如理取舍因果,而去閉關修什麼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我不敢相信能夠修成。”又有一次說:“對因果要有一定的信解,這是佛教徒起碼的標志。如果對因果沒有信心,那麼不論修什麼甚深法,所得和意義都不大。”從這些教言可以看出,大恩上師也是教誡我們,要將聞思業果持爲極扼要義。

  

  深信業果之總結

  

  甲四、深信業果之總結 分八:一、業決定之理 二、業的增上廣大 叁、善業的特殊規律 四、十善業道 五、等流果的思惟 六、生活當中的八因叁緣 七、四力忏悔 八、破斥邪見

  乙一、業決定之理

  對此理要形成深刻的觀念,不論是受果還是造因,一定要往業果上思惟。受果時,要想到這唯一是自己的業所感召;造因時,要想到未來的苦樂是由現在所造的業決定,再沒有另外的作者。唯一是由善惡業感召苦樂,要決定此理,以它來轉自己的心。比如,受苦時,知道這是惡業的報應,坦然接受,勤修忏悔,或者觀想代一切衆生受苦;享樂時,知道這是善業的果報,對行善發起歡喜心,進一步激勵自己好好行善,或者觀想將安樂奉獻給一切有情。每天提醒自己,未來要獲得安樂,現在唯一要努力修集安樂之因——善法上;要想遠離痛苦,應防護不造身口意的惡行。因爲一切樂苦唯一是由善惡業決定,要成辦離苦得樂,除了在業果上抉擇取舍之外,不會再有其他方法。

  業在何處?業就在心上,起心動念就是業,只要有念,就有善惡,就有業,也就有未來的果報,所以我們何時不須謹慎取舍業果呢?業的善惡取決于心,心善業就善,心惡業就惡,所以作任何事之前,首先調整好自心,這是最要緊的。如果是惡心、無記心,應當努力轉爲善心,這樣才會引生安樂的果。在沒有離開分別心之前,我們一切都在業果中,所以業果的取舍和我們關系密切,在沒有證入空性之前,不能離開業果的取舍,在證語空性之後,更會細致地取舍。二六時中,在自己的心念上,不斷要將心轉爲賢善,能在心上止惡行善,才能真正遮止惡趣。

  乙二、業的增上廣大分六:一、由意樂的增上廣大性 二、由對境的增上廣大性 叁、由所依的增上廣大性 四、造業時間與數量的增上廣大性 五、事的增上廣大性 六、造業範圍的增上廣大性

  一般來說,以微小的因會感得廣大的果,比喻是春種一粒種,秋收萬顆谷。知道業增上廣大的規律,在因上就要防微杜漸,惡念生起時,應立即忏悔,善心發起時,要使它廣大圓滿。

  雖然一切業都有增上廣大的自性,但還有特殊的增上廣大,就是由意樂、對境等造業的增上廣大。以下具體說明:

  丙一、由意樂的增上廣大性

  由意樂猛利或廣大,導致業的增上廣大。比如,行善有菩提心攝持比沒有菩提心攝持,善業增上廣大能力更大,而造惡有嗔心或邪見比沒有嗔心、邪見的業力強大。所以行善時,首先要調整好意樂,下至應發起造作的菩提心,爲了無量無邊的衆生而行善,這樣是積聚大乘資糧。比如,每天上班,發起利他心工作,如此就成了積聚福德資糧。

  丙二、由對境的增上廣大性

  由于特殊對境,使得稍做損害或利益,就會造成巨大的苦果或樂果。特殊對境是功德田和恩德田,包括上師、叁寶、世間父母、師長等。經說,將十方衆生關在牢獄中的罪過,不如扭過頭來不願看菩薩一眼的罪業大。相反,以歡喜心看菩薩一眼的功德,大于善待一般衆生的善行。

  所以,平常面對特殊對境時,首先應觀察自己的心態,比如承事上師時,不能有負面心理,要常常發善願:要盡自己的心令上師歡喜,舍棄自己的偏執。在家,父母是最深重的對境,心裏要感念父母恩德,這樣孝敬父母,就能培植大福德。進入寺院,見到叁寶所依,應當以清淨觀,看成真正的叁寶,提起恭敬心和信心後,再禮拜、皈依、供養。對出家人,只要是現僧相,就要看成真正的僧寶,不能看過失。如果能這樣常常串習善法,修好自己的心,菩提道上敬上師愛道友,在世間敬父母愛兄弟,以對境的增上廣大性,日日都能修集大福德。

  丙叁、由所依的增上廣大性

  所依就是造業者的身份。說到這一條,出家的道友們要珍愛出家身,出家人的身極其尊貴,如經中所說:在家人做一盞大燈,燈油象四大海那樣多,燈芯象須彌山那樣高,這樣供佛的功德,不如出家人以小油燈供佛的功德大。反過來說,以出家身造一點惡,罪業也非常深重,比如在家人千百年當中造惡,不如出家人一天造惡的罪業大,所以身份高,對自己的要求也要高,不能叁門放逸。既然出家現的是叁世諸佛的清淨幢相,就要自尊自愛,每天精勤于十法行,這樣由所依的增上廣大性,修福的效果極大。

  丙四、造業時間與數量的增上廣大性

  長期持續造業,比暫時偶爾作業力強。其實此理是普遍適用的規律,世出世間,無論造哪一種業都適用,不論學什麼、做什麼,只要堅持不斷,做的次數和時間增長,就會越做越有能力。用在修行上,不論修何行門,只要能長久堅持用功,到了一定量,功力就會提升、就會有所突破。比如:持某個咒,如果能幾十年堅持不斷,持一句咒的力量就非常強。懂得此理之後,每天的功課、供燈供水等都不要間斷。

  丙五、事的增上廣大性

  比如一切法中,聖法是最上、第一、極爲希有的,所以對聖法做十法行,超過其他世間善法的功德,相反,謗法、破壞法的罪過也是極爲深重,遠遠超過一般罪業。

  丙六、造業範圍的增上廣大性

  同樣是造一種業,如果受益或受害的群體範圍大,業力就大。比如:著書立說,傳播一種思想,製定一項政策等,業的增上廣大性都比一般要強。

  乙叁、善業的特殊規律分四:一、特殊時期的增上廣大 二、特殊地域的增上廣大 叁、特殊助緣的增上廣大 四、特殊行善方法的增上廣大

  丙一、特殊時期的增上廣大

  比如《叁摩地王經》說:“經恒沙數劫,無量諸佛前,供養諸幢幡,燈鬘飲食等,若于正法壞,佛教將滅時,日夜持一戒,其福勝于彼。”經過恒沙數劫在無量諸佛前供養種種資具,不如在正法失壞、佛教將要毀滅時,一日一夜持一分戒的福德殊勝。經中還說到,末法時代一天持一條戒的功德,勝過正法時代一生受持滿分戒的功德。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末法時代,持戒違緣非常大,但是難能可貴,能在這個時代守好戒,功德不可思議。

  丙二、特殊地域的增上廣大

  比如,《寶積經•文殊師利授記會》說:“若有衆生于彼佛土億百千歲,修諸梵行,不如于此娑婆世界,一彈指頃于諸衆生起慈悲心,所獲功德,尚多于彼。何況能于一日一夜住清淨心”

  所以在娑婆世界能緣苦難衆生修利他,功德殊勝。

  丙叁、特殊助緣的增上廣大

  比如,以無我正見攝持修善的功德,遠遠勝過沒有無我正見攝持修善。

  丙四、特殊行善方法的增上廣大

  比如,能將善業功德回向一切衆生同成無上菩提,或者采用密法中的很多方便法,功德就會增上廣大。

  乙四、十善業道

  十善業道是一切人天圓滿和叁乘菩提道不可缺少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任何成就都不可能獲得。

  什麼是十善業道呢?就是戒除十種惡業道。十善業道的體性是能斷的誓願,沒有誓願,只是不作殺生等,並不算善業,所以,首先思惟惡業過患而發起遠離欲,至關重要。比如,思惟殺生會感召深重的痛苦,將會墮落惡趣一個中劫,即使得到人身,也是短命多病等,或者將心比心,自己連芒刺紮手的小苦都不願意接受,爲什麼要斷衆生命根、給衆生製造如此深重的痛苦呢?這樣反複思惟後,下定決心:以後再不殺任何有情。象這樣發誓遠離殺生,就有等同全法界有情數目的功德。依此類推,逐一思惟黑業和黑業果,在認識黑業過患之後,就可以發起遠離欲,這時心裏發誓:以後不再殺生,不再偷盜等,這就是發起十善業道的意樂。有了止惡的意樂,平時謹慎防護,念念不忘,真正做到靜息惡心、惡…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