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其音演暢“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不久,石頭從天返降,落于世尊掌上,世尊吹令碎末,再撒向四方,碎末紛紛飄落。
在巨石呼嘯著飛向太空遠處時,美妙的法音在空中響起,人們的內心馬上甯靜,妙音在演暢“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道理。沒過多久,這塊巨石結束太空訪問之後,安全返降在如來掌中,世尊向巨石吹了一口氣,巨石立即變成粉末,再撒向四方,粉末紛紛飄落在地。
世尊了知力士無石將會不悅,便將碎末複合如初,放置它處。
世尊知道,假如巨石不在的話,人們就會談論這件事,屆時一群大力士一個月也拉不動一塊石頭的笑話,就會沸沸揚揚地傳出去,使力士們心中不悅。世尊爲了照顧力士的面子,所以又把所有的碎末複合,放在道路之外的地方。今天如果有人能把撕碎的紙屑複合成紙,大家都會很崇拜,認爲這是具有特異功能的奇人,是人體科學了不起的發現。這也說明人們的見識過于狹礙,因爲人們只是生活在所謂的常識當中,不知道在顛倒執著的觀現世量之外,還有佛陀的事事無礙神妙不可思議的大境界。所以相比于佛的身力,世間分別心之力,可謂是小得可憐。
力士們歎未曾有,問道:“如是舉指之力,爲如來父母所生之力,或神變力與修習力?”
力士們當然是歎未曾有,自己雖然練了一輩子功夫,但與佛的身力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他們很想了解佛的力量是從哪裏來的,就好奇地問:“世尊,您這個力量是父母生的呢?還是一種神變力,或者是一種修習力?”
佛言:“此爲父母所生之力,出生無常等妙音是神變力,以佛吹氣令石成粉,又複還原置于它處,則是修習之力。”
佛說:“以腳指舉起巨石是父母所生之力。抛石時,空中出生諸行無常等妙音,是神變之力。吹氣使石頭變成粉末,然後又複原,放于他處,是修習之力。”
力士又問:“父母所生之力,量有幾何?”
下面佛就以比喻來講這種身力。
佛言:“先以十人力如一凡牛力,依次,十凡牛力如一青牛力,十青牛力如一小象力,十小象力如一大象力,十大象力如一青象力,十青象力如一赤象力,十赤象力如一白牙象力,十白牙象力如一賓陀山象力,十賓陀山象力如一香象力,十香象力如一力士力,十力士力如一大力士力,十大力士力如一猛象力,十猛象力如一章住羅夜叉力,十章住羅夜叉力如一半那羅延力,二半那羅延力如一那羅延力,叁百二十那羅延力,即是如來父母所生之力。
十個人的力相當于一頭凡牛的力,十頭凡牛的力相當于一頭青牛的力,十頭青牛的力,等于一頭小象的力,一千個人的力量,才比得上一頭小象的力。而十頭小象的力等于一頭大象的力,十頭大象的力等于一頭青象的力,這樣十倍十倍翻上去,最後十個章住羅夜叉的力等于半個那羅延力,兩倍的半那羅延力等于一個那羅延力,叁百二十那羅延力,就是如來父母所生之力。相當于當時6.4億億(6.4×1016)人的力量總和。
如來節節之中,都有那羅延力自然而生。”
如來身體的每一節當中,都有那羅延力,自然而生。意拳的最高境界,是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可以發力,這是內家拳的上層功夫,超越了一般的拳術,但無論怎麼講,也只是凡夫人分別心的力量,連天人的力量都比不上。只有如來才真正成就“節節之中那羅延力自然而生”。
下面再引經典,繼續宣說如來父母所生之力。在《集一切福德叁昧經》上說:
爾時,在毗耶離大城當中,有一位大力士,名叫淨威德,他成就了大力,南閻浮提的所有衆生,沒有和他力量相等的。聽說沙門瞿昙成就了十力那羅延身,他就想:我要去看看沙門瞿昙,他怎麼能比得上我呢?到了佛那裏,一見到佛,就獲得大信心的安樂,他禮佛雙足,一心仰視著佛陀。佛想調伏這個人,就對目犍連說:“我往昔作菩薩時比賽力量曾經用過的那支箭,你去把它取過來。”
目犍連問佛:“那支箭在哪裏呢?”
這時世尊從右腳放光,光明遍照到叁千大千世界之下的大金剛輪。當時的箭就射到那個地方,還在那兒睡大覺。
佛告訴目犍連:“你見到箭沒有?”
目犍連說:“我見到了。”
佛告訴目犍連:“你去把它拿來。”
目犍連直接下到大金剛輪,在像手臂一屈一伸那樣短的時間當中,就返回來,把箭交給如來。佛說:“這只是父母所生之力,還不是神通力。如果以神通力的話,這支箭就要飛過無量無邊的諸佛世界。”下面再看:
又如《廣大遊戲經》宣說技能時雲:“金剛圍繞須彌王,並及十方諸余山,佛手尚能揉爲末,無實人身有何奇?”
“金剛”是指鐵圍山,這一頌是說:“以鐵圍山圍繞的須彌山王,再加上須彌山周圍,四方四維上下的所有山峰,以佛的手能把這些山統統揉爲粉末,大山在佛力面前尚且這樣脆弱,何況不堅實的人身,把他們摔倒又有什麼稀奇呢?”這也是說明佛的身力之大,比如當今整個地球的所有大山,以佛的手一刹那就可以全部揉成粉末。以上的經文,出自《佛本行經》。
《佛本行經》上說:悉達多太子和釋迦種姓的人一起相撲。太子一下子把他們全部撲倒,而太子的身體沒有任何損傷。又有一次,所有釋迦族的人同時撲向太子,太子只用手一觸,他們就全都倒在地上。這時,觀衆都生起稀奇之想,連虛空中的無量諸天都同聲贊歎:
“十方一切世界中,所有勇健諸力士,悉皆力敵如調達,不及太子聖一毛。”(十方一切世界當中所有勇武健壯的力士,他們的力量都可以與提婆達多匹敵,但是即使他們聯合起來也比不上太子一毛的力量。)
“大人威德力無邊,暫以手觸皆倒地,聖者威神力廣大,汝等雲何欲比方。”(大人的威德力無有邊際,暫且用手指觸一下,就全部翻倒在地,所以聖者的威神力極爲廣大,你們這些凡夫人爲什麼要與聖者比試呢?)
“假使不動須彌山,大小鐵圍甚牢固,並及十方諸山等,一觸能碎如微塵。”(假如將堅固不動的須彌山,以及周圍很牢固的大小鐵圍山,連帶十方所有的山峰等都合在一起,太子只須手指一觸,就能全部碎爲微塵。)
“鐵等強鞭金剛珠,及以諸余一切寶,大智力能末如粉,況複撲此少力人。”(連鐵等、強鞭、金剛珠,以及其余一切寶貝,以太子的大智力都能夠碎如粉末,何況撲倒這些力量極小的人呢?)
諸天這樣說完偈頌之後,就用種種天花散在太子的身上,在虛空中隱身不現。
當時淨飯王得知太子所有的技能都勝過一切人,並且又親眼見到,所以非常歡喜,下令叫來白象,以璎珞莊嚴,讓太子乘騎,以示慶賀。
在這頭白象要出城門時,提婆達多從城外進來,見到白象,就問別人:“這頭大象是誰叫來的?准備到哪裏去啊?”旁邊的人說:“是准備出城,讓悉達多太子乘騎。”提婆達多聽後心生嫉妒,就用左手抓住象鼻,右手擊打象的額頭,白象馬上摔倒在地,滾了叁滾就死掉了。白象屍體躺在地上,塞住城門,整個道路都被堵塞,不能通行。這時有一個叫難陀的童子,來到城門口,知道這件事後,就用右手抓住象的尾巴,拖離城門有七步遠的距離。
太子聽說後,就問:“是誰把象牽離了城門?”人們說是難陀。太子說:“好啊,難陀做了一件好事。”然後太子又想:提婆達多、難陀這兩個人,雖然能展示自己的氣力,但是象的身體很大、很粗壯,以後腐爛發臭會熏染城門。想到這裏,太子來到城門外,用左手把象舉起,右手托住底部,從虛空中,把象抛到城外,象的身體越過七重城牆、七重溝塹,在離城很遠的地方墜地,墜落的地方變成一個大坑,就是今天人們相傳的象墮坑。
這時無量百千的衆生都一時贊歎:希有奇特,未曾聞見。他們說偈:“調達築煞白象已,難陀七步牽離門,太子手擎在虛空,如以土塊擲城外。”(提婆達多雖然能夠打死白象,難陀呢,也能夠把白象牽離七步,但是無法與太子相比,太子用手擎起白象,將白象抛離在虛空中,可以象摔土塊一樣扔到城外。)
以上這一段經文也是描述如來父母的所生之力。
《集一切諸功德叁昧經》中,佛告訴目犍連說:譬如,一切四天王天中一切天子的力量,等于一個天王的力量;十個四王天天王的力量,等于叁十叁天中一個天子的力量;一切叁十叁天中天子的力量,等于一個帝釋的力量;十個帝釋的力量,等于焰摩天當中一個天子的力量;一切焰摩天中天子的力量,等于一個焰摩天王的力量;十個焰摩天王的力量,等于一個兜率天天子的力量;一切兜率天天子的力量,等于一個兜率天王的力量;十個兜率天王的力量,等于一個化樂天天子的力量;一切化樂天天子的力量,等于一個化樂天王的力量;十個化樂天王的力量,等于他化自在天一個天子的力量;一切他化自在天天子的力量,等于一個他化自在天天王的力量;十個他化自在天天王的力量,等于一個魔天當中天子的力量;一切魔天當中天子的力量,等于一個魔王的力量;十個魔王的力量,等于半個那羅延的力量;十個半那羅延的力量,等于一個大那羅延的力量;十個大那羅延的力量,等于一個百劫修行菩薩的力量;十個百劫修行菩薩的力量,等于一個千劫修行菩薩的力量。這樣十倍十倍比上去,乃至十方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的力量,等于一個無生法忍菩薩的力量;十個無生法忍菩薩的力量,等于一個十地菩薩的力量;十個十地菩薩的力量,等于一個最後生菩薩的力量(象悉達多太子,他生下來就叫最後生菩薩)。
佛陀繼續說:“所以,目犍連,菩薩成就如是力量的緣故,菩薩一生下來,就能行走七步,如果當時諸佛不托住這個世界的話,整個世界就會挎掉,不能夠安住。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爲菩薩出生時,這個世界的大地縱廣六萬由旬,菩薩出生之後,當他下腳時,整個世界都陷沒百千由旬,當他舉起腳時,地面又湧出百千由旬,以諸佛持住的緣故,才讓這個世界不動搖、不毀壞,不致于讓衆生煩惱。(不然一萬級的地震,誰都會嚇破膽。)所以,最後生菩薩剛出生時,就已經…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