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二冊▪P40

  ..續本文上一頁能禮拜,應當合掌念南無佛。”這時王子就合掌念南無佛。他回到王宮之後,還一直憶念塔中的佛像,以這個原因,在當天的後半夜,他夢見了佛像。醒來之後非常歡喜,當下就舍棄邪見,皈依了叁寶。而且以他入塔念佛的善根,在他命終之後,值遇了九百萬億那由他佛,在諸佛前得到甚深的念佛叁昧,而且以得叁昧的緣故,諸佛現前,爲他授記。從此之後,在百萬阿僧祇劫的時間當中,不墮惡道,一直到今天,獲得甚深首楞嚴定。他就是今天的財首菩薩。

  所以,如來是不可思議的所緣境,叁世平等的智慧究竟圓滿。只要在佛前種過一點善根,以佛的願力,決定會不自在地隨轉,決定是“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在《觀佛叁昧經》當中又講到:

  以前佛陀住世時,對父親淨飯王以及大衆,演說《觀佛叁昧經》。佛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身體是真金色,光明無量。當時,佛的座下有五百個釋子,以罪障的緣故,他們見佛的色身,就象很瘦弱的灰色婆羅門一樣。這五百個釋子恨自己的業障重,都難過得痛哭,一個個拔自己的頭發,全身投地,鼻孔當中流出鮮血。

  這時佛安慰他們說:“你們不要哭,聽我給你們講。過去有一尊毗婆屍佛,在佛涅槃後的像法時期,有一位長者,名叫日月德,他有五百個孩子,都很聰明很有智慧。長者本人信仰恭敬叁寶,常常要對這些孩子們講佛法,可是孩子們都有邪見,沒有一點信心。後來他們同時得了重病,父親就到他們身邊,兩手合掌,流著眼淚勸他們:“你們懷有邪見、不信佛法,現在無常的快刀終于割到身上,這種時候你們還能依靠誰呢?有佛世尊,名爲毗婆屍,你們要趕快念佛啊!”這些孩子這時都尊重父親的話,念南無佛,父親又叫他們念法和僧的名稱。他們就這樣念佛而命終。

  以念佛的緣故,生在四天王天,天上壽終,以原來的邪見又墮在地獄裏。地獄中的羅刹以燒熱的鐵叉,刺壞他們的眼睛,受苦時,他們想起父親從前教過他們念佛,以這個因緣從地獄中出來,生在人世間,又窮又下賤。以後有一尊佛出世,他們也遇上了,但只是聽到佛的名字,不能見到佛身。後來又有隨葉佛、拘留孫佛、拘那含佛和迦葉佛出世,也都是聞名而不見形。因爲聽到這六佛名號,今天能夠和我同生在釋迦族當中。我的色身端嚴,象閻浮檀金一樣,你們卻見爲灰色瘦弱的婆羅門,這是前世邪見障礙的緣故。你們現在可以念過去佛的名號,念你父親的名號,也念我和彌勒佛的名號。”

  按佛的教言,這五百釋子念了名號之後,投身禮拜,又向大衆、大德衆生五體投地,發露忏悔邪見的罪過。忏悔結束,就見到佛身金色象須彌山那樣燦爛,他們告訴佛:“我們已經見到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光明。”說完證得初果。求佛出家,又得到阿羅漢的果位。

  佛對比丘們說:“我滅度以後,如果有誰念我的名號,南無諸佛,所獲的福德無量無邊。”所以,毀謗佛,對佛起邪見,就會不見佛,就會沈淪。信佛,對佛恭敬,自然就會超升,得大福報,自然就會清淨業障而見到佛。這是因果無欺的自性。

  佛世時,有一位老人請求出家,五百位聖衆都說他沒有善根,出不了家。佛說:“你們不知道,這個人在無量劫前,是一個打柴的樵夫。有一次他在山上砍柴時,被老虎所逼,驚慌當中失聲念了一聲“南無佛”。今天他的善根已經成熟,遇到我而得道,這不是你們二乘道眼所能知道的。”所以,驚慌之中念一聲“南無佛”,都成爲成佛種子,象金剛一樣終究不會毀壞,八萬劫之後以這個善根得到度脫,所以是“必無欺诳,必無錯過”。

  下面看祈禱佛的作用:

  在《大悲經》上佛告訴阿難:“南無佛者,此是決定諸佛世尊名號音聲,故稱言南無諸佛故。”(“南無佛”是決定諸佛世尊名號的音聲的緣故,稱作“南無佛”。)佛又說:“過去有一位大商主,帶領一個商隊渡海。在海中遇到危難,有一只摩竭大魚快要吞沒大船時,商人念了叁聲“南無佛”,就平安脫離危險。更爲希奇的是,摩竭大魚聽了佛名,以善心的緣故,舍魚身之後,出家得道。何況有人聽了佛名,聞了正法,自己親自在佛前種善根,怎麼會不畢竟決定獲得利益呢?”所以,以如來叁世智慧究竟的緣故,我們祈禱佛,決定是“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法華經》中說:“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花,供養于畫像,漸見無數佛。(如果有人以散亂心,下至以一朵花供養佛的畫像,漸次能見到無數諸佛。)或有人禮拜,或複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複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衆,入無余涅槃,如薪盡火滅。(如果有人禮拜一次,或者只是兩手合掌,乃至只是單舉一手,或者只是稍微低頭。以此供養佛像,漸次能見到無量諸佛,成就無上佛道,廣度無量衆生,象薪盡火滅一樣入于無余涅槃。)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如果有人以散亂心,進入佛的塔廟當中,念一聲“南無佛”,都已經成就佛道。)”

  爲什麼會“皆已成佛道”呢?憨山大師在《法華通議》當中這樣解釋:“如是種種衆行,微因小善,蓋皆從佛發心也。(經中這種種的衆行,以散亂心禮佛、供佛、念佛等等,這些小的善因,不是以其他而發心,都是以佛作爲所緣境而發心。)所以一一皆已成佛者,以衆生乃諸佛心內之衆生,但日用而不知有,今從佛發心,則知有佛。(之所以一一皆已成佛,是因爲衆生本來是諸佛心內的衆生,只是日用而不知道“有”,欠一個自覺,現在從佛而發心就知道有佛,這個地方是最關鍵的因緣。)知有,則自心全體是佛,是以凡作一行,皆是佛行。所謂一念信心,即得菩提,故一一言“皆已成佛道”,非虛語也。(因爲知道“有”,那自心本來全體就是佛,所以作任何一個行爲,都是佛行,所謂是“一念信心,即得菩提”,所以經中每個地方,都是說“皆已成佛道”,這並不是虛語。)”

  由以上的教證和理證,就可以說:

  此非黃葉止啼之方便權說,于無欺因果之自性以理引生定解之人,將會産生遠離疑暗的定解。于如是利益無量之如來,應當時時憶念。

  “黃葉止啼”,是指以楊樹的黃葉當作金子來哄小孩,止住他的啼哭。以此比喻不了義的方便權說。全知麥彭仁波切特別指出,上面所說的如來的無量利益,絕對不是不了義的說法,絕對是真實了義的。對于無欺因果的自性引生定解的人,可以遠離懷疑的黑暗,而堅信佛語。如來具有這樣無量的利益,是最了義、最真實、最堅固、最廣大的皈依處,所以應當時時憶念。《大乘莊嚴經論》中說:“盡于未來際,普及一切生,恒時利益彼,是說皈依大。”在十方叁世所攝的一切世間界當中,能讓一切衆生的所有衰損徹底遣除,而且讓衆生獲得世出世間的一切圓滿,所以佛陀是大皈依處。從利他的角度講,決定是善根無盡、福藏根本。

  3、如來名號的功德。

  耳聞如來名號,以及于彼生信,極爲難得。如來名號,乃是無量福德無盡之源泉,以法性、緣起、大願、叁摩地、善根不可思議之力,成就諸佛名號,在世間顯然是利樂根本,即能賜予今生所欲的如意寶、如意樹、妙寶、甘露等,眼前亦難獲得,何況如來名號,更極難得,以如意寶等不能開示解脫道,而以如來名號必于某時引入菩提之故。

  這一段是從因和作用上講,聽到佛號以及對佛號生信極爲難得。爲什麼說難得呢?從因上講,聖號是如何成就的呢?聖號是以法性、緣起、大願、叁摩地、善根的不可思議之力所成就的。諸佛曆劫行道,發無量大願,修集無量善根,最後善根圓滿、大願成就、無量不可思議的叁摩地現前,以大願以叁摩地以善根不可思議之力,以諸法的法性緣起力,自然成就如來的名號。所以,如來名號,是諸佛曆劫行道圓滿無量功德而成就的果實,如來名號中含攝了無量的功德。今天我們可以直接當下受用這個果實,只要我們持佛的名號,就能以佛號召來萬德,得到無量的福德,得到無盡的福德,所以如來名號是無量福德無盡的源泉,在世間是利樂的根本。

  如來名號極爲難得,因爲除了果地的佛之外,誰能有這樣的名號呢?六道的凡夫,上至梵天帝釋轉輪王,叁乘的聖人聲緣阿羅漢,一到十地的菩薩,都沒有這樣的名號。只有伴隨著成佛,才現前萬德洪名的聖號,所以極爲難得。再從作用上看,比如世間的如意寶、如意樹、妙寶、甘露等,在我們眼前都很難得到。因爲這些妙物能賜予今生衣食等的所欲,遠遠超出平凡物質,所以只有具足福德力才能現前,福德不夠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境界當中出現。而如來名號比一般的如意寶等要超勝無量倍。因爲一般的如意寶等,我們對它祈禱只能給予外在的生活資具,不能利益我們的心,而且利益十分有限。可是如來的名號是無上的如意寶,我們持佛的名號可以由始覺而最終達到究竟覺,可以淨化我們的心。所謂“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可以極大增上我們的福德智慧,可以給予我們增上生乃至決定勝的無量安樂,決定會在某時將我們引入無上菩提。一個法有這樣無盡、究竟的利益,那當然是極爲難得。我們想一想,當我們念母親名字時,作爲母親她就會力所能及地幫助我們。而我們念菩薩名號時,發了菩提心的菩薩以他的願力也一定會利益我們。現在我們念的是偉大的導師佛陀的名號,他會聽不到嗎?他會置之不理嗎?他會能力不夠嗎?他會有所保留嗎?他會只想自己最好,而只讓我們得一個不究竟的果嗎?所以,我們念佛,佛決定會把我們引入菩提。

  聽聞佛號到底有多難呢?《華嚴經》中說:“無量億千劫,佛名難可聞。”(在無量億千劫當中,也難以聽到佛的名號。)《涅槃經》中說:“百千萬劫,佛名難聞。”聽到佛號,能對佛號功德生起信心,那就更極難得。《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中說:“當知迦葉,若有比丘具四事法,乃能信此諸佛尊號。(迦葉,你要知道,如果有比丘具足這樣四法,他才能夠相信佛…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