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一冊▪P18

  ..續本文上一頁座,送一件好衣來,他自己說是從海外得來,冬穿溫暖,夏穿涼快。先師說:“老僧寒有柴炭、紙被,熱有松風、水石,留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最後謝絕不收。”

  唐代天臺宗第八祖左溪大師,住在小屋中,自認爲如法界之寬廣,四十余年,就穿一件七條僧衣,一輩子用一個坐臥具,沒有換過。不是查經典,不隨便點一根蠟燭;不是觀聖容,不隨便走一步。洗缽時,山中群猿都爭著來拿,念經時,衆鳥都飛來。刺史王正容數次迎請大師入城,大師不想去,以自己有病而推辭。

  所以古大德都是樸素不貪、知足自安,真正作到了不求名聞利養,始終以道爲重。

  下面叁頌是語言方面取舍的教言。先講一個故事:

  《雜譬喻經》上記載,以前有只甲魚遭遇枯旱,湖水幹涸,不能到達有食物的水池。這時有只大鶴來到旁邊,甲魚求它幫助,大鶴就把它銜住飛過都邑。甲魚一直不肯沈默,不斷地問:“這是什麼?”這樣大鶴就開口回答,剛一開口,甲魚就墜落地上,被人們屠食。我們不注意自己的口舌,就和這個比喻一樣,隨意開口誹謗或贊歎,容易成爲墮落之因。

  下面正式講教言的內容。

  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對境絕不能誹謗,什麼對境絕不能贊歎,什麼對境應當不贊不謗,不加任何評論,然後按教言謹慎取舍。這些是因果上很重要的學處,如果取舍不對,單單以自己的語言就會造下毀壞自他的惡業。語言上的取舍是一個大問題,這些方面一定要學好,日常生活當中處處要謹慎。如果沒有正知正念,一天以自己的口舌就可能造下彌天罪業。

  首先講不能誹謗的地方:

  不能誹謗有叁種:不謗衆望所歸者,

  不謗他人買賣物,不謗慈己善知識。

  不能誹謗的方面有叁種,就是不能誹謗衆望所歸的有德之士,不能誹謗他人買賣的物品,不能誹謗慈悲自己的善知識。

  ①不謗衆望所歸者:

  衆望所歸者,就是得到大衆信賴的人,包括古代聖賢,現代的高僧大德、世間賢善君主、有德之士等等。因爲這些都是殊勝的功德田,如果自己誹謗,就會造下很嚴重的墮落惡趣的黑業,而且以誹謗的影響,會讓衆多本來有敬信的隨學者失去信心,斷掉善根,對他們的修行造成嚴重障礙。

  下面講一則《百業經》中的公案:

  佛世之時,一天目犍連以神通至地獄,見一衆生,身體長達幾由旬,正在無間地獄中受苦。很多獄卒拖出它的舌頭鋪在燒紅的鐵地上釘住。有時候,整個舌頭和身體都被火燒盡,一會兒又複活過來。很多農夫在舌頭上耕地,耕牛和農夫的腳踏下去又擡起來,每一步有一個兵器出來,把舌頭割成塊塊碎肉,這個衆生受苦難忍,輾轉翻滾,大聲號叫。目犍連入定觀察它前世的惡業因緣,但是神通力不夠,他就回來問佛。

  佛說:“這個衆生曾經造過極大惡業。往昔無失心如來出世時,王宮裏有一位叁藏法師,受到王宮上下及內外城民的恭敬供養,衣食藥物都非常富足。後來有位羅漢法師帶著五百眷屬在宮中小住之後,住到王宮外面。這位羅漢法師,相貌很好,而且具有聖者德行,所以很多人對他有極大信心,對他作很恭敬的供養承事。這樣就引起宮中叁藏法師的嫉妒。他在衆人面前誹謗說:“那位法師已破根本戒,他行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之法,都是邪知邪見,你們千萬不要依止,對他恭敬供養沒有利益。”聽到這話的人都信以爲真,以後很多人不再恭敬供養羅漢法師。當然羅漢法師心裏也明白原因所在,他決定離開此地,以免叁藏法師造下更多的謗業。王宮當中的叁藏法師很高興,他的名聞利養也恢複如初。但是,他死後就墮入無間地獄,就是現在地獄中受苦的衆生。以他無因誹謗羅漢比丘,從無失心如來一直到現在我的教法之下,都沒有得到解脫。”

  目犍連又問:“世尊,他何時才能得到解脫?”

  佛說:“將來正覺師如來出世時,他才得人身,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證羅漢果,在他證果時,也是受到衆人的誹謗。以他無因誹謗叁藏法師的緣故,生生世世中都會受到很多人的誹謗。”

  凡夫如果貪著利養恭敬,見到其他大德受到衆生恭敬供養,很容易以嫉妒而誹謗。這樣誹謗衆望所歸的大德,罪過遠遠超過誹謗一般人的罪業。以這個誹謗會破壞很多人的善根,會中斷弘法利生的事業等,罪過極其嚴重。

  《大方廣總持經》說:“以惡眼視發菩提心人故,得無眼報;以惡口誹謗發菩提心人故,得無舌報。阿逸多!我更不見有一惡法能過毀破發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墮于惡道,況複毀余菩薩等。”(所以,以惡口誹謗發菩提心的菩薩,會得到無舌的惡報。佛說,沒有一種惡法能超過毀破發菩提心者的罪業。以這種重罪會墮落惡道。)這部經上又說:“爾時達摩以其惡心謗持法者,身壞命終,墮于地獄,經七十劫,具受衆苦。滿七十劫已,墮畜牲中,過六十劫後,值遇香寶光佛,于彼法中發菩提心。于九萬世猶生畜牲中,過九萬世已,得生人中,于六萬世貧窮下賤,恒無舌根。”

  《大方便佛報恩經》上說:“假使熱鐵輪,于我頂上旋,終不爲此苦,毀聖及善人。”對于天下的聖賢,對于各宗派的持教大德,對于人們敬仰的善人,不作隨喜都不如法,何況以惡語誹謗?所以應如經典上這樣發願,任何情況下都不誹謗聖人和善人。

  ②不謗他人買賣物:

  《安士全書》中說:“名者,立身之具。利者,衣食之源。求之甚難,壞之甚易,于欲壞之時,想到求者之辛苦,忍乎不忍?……是故壞人之名聲,隱然損自己之品望,壞人之利者,隱然消自己之福緣。”(名是立身的工具,利是衣食的來源。求得名利很困難,但要破壞卻很容易。在要破人名利的時候,想想求者所付出的辛苦,還忍不忍心呢?所以破壞別人的名聲,暗中實際上是損壞自己的名聲,損害別人的利益,暗中實際是消毀自己的福因。)所以,于人于己,都不應該隨意誹謗別人買賣的物品。

  經商的人,尤其要注意,因爲經商和對手競爭,爲了擊挎對方,往往會誹謗對手的商品,這樣會造下很多罪業,最後以等流果反過來會毀壞自己的名利。我們談論商品時,不能沒有根據隨意誹謗商家的商品,這樣也是以惡心壞人名利,心地不厚道,會折自己的福報。

  ③不謗慈己善知識:

  善知識爲我們傳授能獲得暫時和究竟安樂的正法,這是大慈悲的地方,對我們有大恩德。對于慈悲自己的善知識,何時都不能誹謗,否則將會斬斷解脫命根,墮入極苦地獄之中。《金剛手灌頂續》中說:“薄伽梵!若有毀謗阿阇黎者,彼等當感何等異熟?世尊告曰:金剛手!莫作是語,天人世間悉皆恐怖。秘密主!然當略說,勇士當谛聽:我說無間等,諸極苦地獄,即是彼生處,住彼無邊劫,是故一切種,終不應毀師。”(金剛手菩薩問佛:如果有人誹謗阿阇黎,他們會感受何種異熟果?世尊告訴他:金剛手,你不要這樣問,天人世間都會恐怖,秘密主我還是對你簡略說一下,勇士應當谛聽,我說無間地獄等的極爲痛苦之處,就是他的生處,而且在地獄中要安住無量劫,所以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誹謗自己的阿阇黎。)

  下面講公案:

  明朝汪會道,天性穎悟,書過目就能背誦,八歲能寫文章,但是對老師非常傲慢,稍不如意就背師怒罵。一天他獨坐時,忽然打呵欠,口中躍出一鬼說:“你本當大魁于天下,因爲嗔怒老師,上天削去祿籍,我也從此離去。”說完不見。汪會道再翻以前的書,茫然不識一字。所以如《水木格言》所說:“不敬上師之人,縱通百論無義,水中枯樹百年,不會生出綠葉。”比如善星比丘作佛侍者二十四年,十二部經都能講,但心不清淨對佛輕毀,在他離佛七天之後,就墮爲餓鬼。

  《二規教言論》當中說:“何人若不報恩德,則彼無智無穩重,有愧謹慎正直等,其余諸德亦無有。”(如果一個人不知恩報恩,那他不會有智慧也不會有穩重,其余有愧、謹慎、正直等方面的功德也不會具有。)

  以上講了不能誹謗之處,就是大德、商品、自己的善知識不能誹謗,在這叁個方面禁止任何誹謗,如果作誹謗,就會毀壞自己的相續。

  下面是講不能贊歎的地方。

  不能贊歎有叁種:不贊衆夫所指者,

  不贊自大愚昧者,不贊幼稚之孩童。

  不能贊歎的有叁種人,就是不能贊歎衆夫所指之人,不能贊歎自大愚昧之人,不能贊歎幼稚的兒童。

  ①不贊衆夫所指者:

  衆夫所指者,就是觸犯衆怒之人。

  爲什麼不能贊歎衆夫所指者呢?《薩迦格言》上說:“若人過越贊劣者,次後自己受毀謗,如向空中擲糞便,其落擲者之頂上。”如果過分贊歎下劣者,次後自己會受到誹謗,就象往虛空抛擲糞便,最後糞便會落在自己頭頂上。因爲大衆公認這是惡人,你反而贊歎,完全和大衆心意相違,在人們的感覺當中,你也是惡人的同類,故會失壞自己的名譽。

  ②不贊自大愚昧者:

  《薩迦格言》說:“恭敬之境即聖者,恭敬劣者即禍根,乳汁對人是甘露,若畏毒蛇則增毒。”恭敬的對境本來是聖者,如果恭敬下劣者,將成禍害的根源,比如乳汁雖然對人來說是甘露,但如果以它喂毒蛇,只會增加毒素。所以,我們說話也要爲對方負責,如果對于自大愚昧的人作贊歎,實際上就是害他,因爲他本來自大、愚昧,以你的贊歎只會增上他的煩惱、愚癡,讓他中毒。一般來說,贊歎他人應當是善法,但不應機的贊歎也是一種甜蜜毒藥,會讓對方中毒。

  ③不贊幼稚之孩童:

  人的性情在青少年時期尚未決定,這時通過教育對于他日後的成長有很大作用。成人之後,性格已趨穩定,要想改正不良習性,就有很大難度。所以在性情未定的青少年時期,須要作良好的教育。孩子小的時候,心理的放縱和收斂完全是隨父母的喜怒而轉,所以對于聰明有才智的孩子,尤其要抑製他的驕慢自負,嚴加教育,把他安置在良好規矩當中,打好賢善人格的基礎。如果不懂教育方法,父母溺愛子女,天天贊歎,則只會助長他的驕慢放縱,一旦堅固成性,再想收斂就來不及了。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君主法規論》當中這樣說:“五歲之前愛諸子,十歲之間如敵打,年…

《《正法妙音》第一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