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一冊▪P22

  ..續本文上一頁爲清福。”所以,安于清貧簡樸的生活,心便會少打妄想,如是少思少慮才是難得的清福。

  若人擁有贍洲所有諸財物,

  其猶不知滿足貪求散亂住。

  此二句是講擁有財富未必擁有安樂之理。

  窮人覓財不得是求不得的痛苦,而擁有資財的富人是否一定安樂呢?答案是:只要相續中存在對物質的貪執,便不會擁有真正的安樂。如頌詞中說:若有人擁有南贍部洲所有的財物,但仍不知足欲貪求更多的財富,則身心一定是處于散亂不安的痛苦狀態中。如即使是百萬富翁,雖富有資財,但若仍想謀求更多的財富,則一日清閑亦難得。如是便應了知:痛苦與安樂並不在財富的多少,而是在于貪執的有無,離貪安樂即刻現前,具貪痛苦永遠相隨,即使富可敵國,但只要貪執未斷,則仍然不會有安樂可得。因爲苦樂只有在心上才能夠建立,無情的財物上不可能存在苦樂的自性,所以千萬不能將追求安樂的目標確立在財物的積聚上,否則,會因此被貪欲的煩惱所系縛而疲于奔命永無甯日。

  卑微貧窮之身衆人雖不齒,

  然思不斷積護被盜之痛苦,

  具有多財之人生活情形時,

  我想樂睡即眠乞丐真幸福。

  既然幸福的標准並不在于擁有外在財物的多少,而完全取決于內在心靈的感受,則腰纏萬貫看似體面的富翁,實際中未必比身無分文看似寒酸的乞丐活得更自在。卑微貧窮之人,雖遭他人輕視,但想及富人那種爲了財産必須連續不斷的遭受積累、守護以及唯恐被盜的種種痛苦生活情形時,便想還是想睡就睡,無有心事挂礙的乞丐,才是真正的幸福。

  乞丐雖然生活貧窮,地位卑微,但內心自在,因爲無有守護家業的辛勞,且日日皆是隨緣而過,隨遇而安。從來不會有唯恐財物被他人偷竊的擔憂,更不必憂慮公司倒閉破産負債之類的繁雜瑣事,心中無有牽挂。相反,富人日日爲財富所累。如辛辛苦苦積聚財富之後,又怕被他人盜掠,爲此而采取的種種防護措施,將本應屬于悠閑溫馨的家園,封閉得如牢籠囚房般堅固,自己亦如身陷囹圄般惶恐不安,絲毫亦體會不到生活的自由惬意、祥和安樂。而且出門亦時時提防、處處小心。日日夜夜皆于擔驚受怕的狀態中煎熬,無有片刻放松之時,加之當今社會又愈加複雜,財富反而成爲危險的因素。如是比較起來,富人的確不如乞丐生活得幸福自在。羅狀元于《醒世歌》中亦雲:“貪名逐利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閑,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意思是說,在此世間充滿貪名求利的人,但都不如身著破衲的修道人清閑。如籠中之雞,雖然食用豐足,但等待它的將是湯鍋中的沸煮。野鶴雖然無有糧食,但屬于它的天地卻極其寬廣,可以自由自在穿雲破霧、嘯傲長空。

  夏季鮮花以及富人之財富,

  現時看似美妙然其難穩固,

  若于無有實義此物太執著,

  難忍惡趣險路豈能不須行。

  昔曾擁有四洲所有圓滿樂,

  青春美飾勝似天人之尊主,

  無常亦如空中彩虹悉滅盡,

  吾等財富受用定如草尖露。

  去年富比龍王多數富貴人,

  今年步入痛苦乞丐行列中,

  此等雖非夢境然如夢顯故,

  于此輪回之樂不得不生厭。

  此叁頌講財富、受用是無常的本性,即財富圓滿是壞苦的本性,所以對輪回中有漏的財富當生厭離。

  富人的財産就如夏日的鮮花般,綻放之時雖看似美豔,妙語難喻,但卻並非堅實之法,一旦因緣離散之時即刻破滅。如果對如是無有實義的財物過分執著,則死後定赴難忍惡趣的險路。

  昔日即便是擁有四大部洲所有的圓滿、安樂,青春美飾勝過天人的尊主,當無常顯現之時,亦如空中的彩虹般皆已滅盡,何況吾等如此微少的財富受用,決定會如草尖的露水般,僅一晨之頃便消散無余。

  去年富裕如龍王般的諸多富人,今年已窮困潦倒變成痛苦的乞丐。此等雖然不是夜晚的夢境,但卻與夢境顯現同樣虛假,見到所謂輪回的安樂如是欺诳不實,又怎能不生厭離心呢?

  頌詞中“鮮花與彩虹終歸壞滅”的比喻,是告誡有情勿被一時美妙的假相所迷惑,當認請虛妄的本質。如夏日的草原雖然綠草鮮花交映互飾,處處皆是紛繁妙景,但這一切僅僅是顯現一時的虛幻假相。時至秋日寒霜初降,綠草枯蔫、鮮花凋零,待到寒冬大雪彌漫,寸草不生、朵花無存,所以此種所謂的美妙無有絲毫實義可得。

  再看彩虹,因緣聚合正現之時,的確絢麗異常,如七色的彩帶懸挂于空中,但此亦是幻化,一旦因緣消散,便蹤影全無。

  鮮花與彩虹喻示輪回中的一切圓滿,皆不離壞苦的本性而無絲毫堅固可求。一切看似光耀的財富,皆必定如彩虹消失于虛空般滅盡無余。擁有者與所擁有皆無有絲毫實義可以永久保留,這便是一切有漏法的本性。

  如憨山大師在《醒世歌》中雲:“春時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終是叁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道歌是說:春天剛看到楊柳發綠,至秋風刮起之時,就會看到菊花發黃,此世界中的一切皆在不停地遷變,榮華終究是叁更的美夢,夢中似有安樂,夢醒了不可得,富貴亦如九月的秋霜,旭日初升便化爲烏有。

  羅狀元亦雲:“人間富貴花間露,紙上功名水上漚,看破世情天理處,人生何用苦營謀。”意即既然功名富貴如晨露水泡般虛假無實,則實在無有任何必要于人生中對此等幻化苦苦謀求,故應舍棄對虛假財物的追求,將身心完全投入于有實義的修行中。

  衆人交口稱贊某某獲高位,

  恰似秋雲無有恒常堅固性,

  無有實義定同夏日彩虹故,

  反複思維難道不增厭離心。

  此頌是講高位無常,無有實義,故當舍棄世間的高位。

  若某某獲得高位,世間的人們皆會交口稱贊,但不知所謂的高位,就如秋日空中的浮雲般,看似浮在高處,實際是刹那生滅無有絲毫恒常堅固的自性,轉瞬之間便會蕩然無存。每一種高位的獲得皆是在一時的絢爛之後,便無聲無息的消失,注定如彩虹般無有任何實義可得。如是反複思維,爲何不增上厭離心呢?

  大恩上師于《無常道歌》中亦教誡道:“秋日白雲堆積如雪山,刹那無迹消失虛空中,現世如是無有可靠處,此喻堪爲厭世良教言。”

  惱亂衆多開示解脫僧人心,

  屬民無過亦以法律作懲處,

  自诩賢善狀如毒蛇具威嚴,

  步入後世險道之時當如何。

  現時自部下中高高在上狀,

  待見閻羅卒時汝貌當不同,

  難以解脫惡趣感受痛苦時,

  領地眷屬受用雖多亦無益。

  此二頌是講爲官不仁者必定墮落,警告有權勢的人不要依仗一時之權勢而造作惡業。

  本來僧人所作的是爲衆生開示解脫道路的弘法利生之事業,凡爲官者當給予護持,但某些惡官反而惱亂僧衆的日常修行,幹預弘法事業。對于無辜的民衆,亦不分是非,濫用職權妄施法律肆意懲處,且于外表假裝賢善、自謂善良,實際內心如毒蛇般令人恐畏。如是的一時威風,至步入後世險道之時又當如何呢?雖然現在依靠權勢,對部下發號施令,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但見閻羅獄卒之時,定將威風掃地。若至只能于惡趣中呼號哀怨備受痛苦煎熬之時,則生前擁有的領地、眷屬、受用雖然不可計數,但屆時亦無濟于事。全知麥彭仁波切于《君主法規論》中亦指出:“未來惡劣諸君主,損害追隨佛陀者,違背叁世佛經教,最終墮入大地獄。”又雲:“佛于虛空藏經等,諸經部中已遮止,懲罰製裁出家僧。經說君主若懲治,一切追隨佛陀者,成爲損失福德力,毀壞國政之根源。”所以,一切惱亂僧人身心的行爲皆會如影隨形般必然領受因果的報應。

  憨山大師于《醒世歌》中亦雲:“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谄曲貪嗔墮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意即某些人自以爲聰明,用諸多騙人的伎倆欺世盜名,雖能一時蒙蔽世人,但卻無法欺騙因果。因果規律毫厘不爽,若心地谄曲貪嗔,則必定墮入地獄,若心地公平正直,則必定升入天堂。所以,今生雖然一時處于高位,但亦不能因此貪執權勢,否則高位便成爲躍入痛苦深淵的跳板。因位高權重之人,一旦造起罪業往往極其深重、過于常人,所以最終的結局亦是難以想象的淒慘。如大恩上師于《岩洞老人顫抖道歌》中雲:“自認英勇傲慢權勢者,欲想于自領地長久住,若勤造作諸多無義罪,轉生地獄之時心定顫。”

  風華正茂蜜蜂享受花精粉,

  陶醉悅意花園難舍又難離,

  秋末寒冷使者突然降臨時,

  煩亂萦繞心頭無法排遣去。

  此頌是以蜜蜂采蜜來喻示提醒人們眼前暫時的安樂,皆難逃終歸壞滅的痛苦。所以,不應執著眼前的安樂,當舍棄今生去尋求佛法的大義。

  當萬紫千紅的鮮花盛開之時,蜜蜂歡喜的享用花蕊的精粉,陶醉于賞心悅意的香濃花園中不忍離去。雖然蜜蜂願意享受長久的歡樂,但時節無情,當秋末的寒冷使者突然降臨之際,鮮花便皆凋零,失去往日的芳香,留存的只有煩亂與感傷萦繞心頭而無法排遣。大恩上師于《無常道歌》中亦有一頌與此頌意義相同曰:“點綴絢麗多彩花叢中,蜜蜂歡唱勝似妙音天,雖欲享受長久之歡悅,無奈業感顯現花凋零。”此中的喻義在于:若能夠仔細深入地思維,則定會了知一切所謂的叁有安樂本是痛苦的本質,爾後便不會強執今生的富貴榮華、名聲美貌乃至一切看似安樂的所謂世間圓滿。

  如來芽尊者亦雲:“我雖然看見世間那些最高貴、有權力、極爲富裕、相貌莊嚴的人,但是對他們不生羨慕心,而注重前輩高僧大德的事迹,這是自己相續中生起少許無常定解的緣故。因此我除了無常外沒有其它殊勝的教言傳給別人。”

  如是于此現世耽執衆士夫,

  死主閻羅怒目現量見到時,

  回想一生懈怠散亂行爲時,

  心中雖生猛厲後悔已不及。

  與己俱生以及終生守護之,

  自身若欲帶走自亦無自主,

  親友受用如空繁星雖耀眼,

  然定一切留于後世獨自行。

  此二頌是講與上一頌中的比喻相對應的意義。

  很多人在一生中的黃金時代,幾乎將所有的精力皆用于追求當生之聲色犬馬的世間享樂上面,並沒有爲未來的解脫積聚資糧。如是耽著現世而空過一生的人們,于臨終現量見到死主閻羅王怒目圓睜之時,回想自己…

《《正法妙音》第一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