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叁界衆生皆爲父母親,當以大慈大悲平等護,勿執自族親友他怨敵,成苦衆生商主我心語。”
9、爲何佛法精華爲善心?請結合教證理證闡述。 10、從不同角度,說明事業之分類。
11、請解釋懷業之功德、作用、目的與其正確發心。
12、請簡述上師如意懷業成就的種種事迹。
《厭離今生之歌》思考題
1、解釋題目:①厭離什麼?②爲什麼要厭離?③什麼是歌?④森林杜鵑比喻什麼?爲什麼要這樣比喻?⑤爲什麼稱之爲妙音?
2、通過學習大恩上師在道歌中對全知麥彭仁波切的祈禱,你將如何隨學上師而作祈禱?
3、大恩上師宣唱此道歌的等起是什麼?
4、請仔細思維“所謂財富雖爲衆人希求處,實爲勞碌身心增加諸痛苦,即便美妙衣食亦不忍受用,臨終引起貪執障礙解釋道”的意義。然後請說明衆人所希求的財富爲什麼是痛苦的根源?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痛苦的系縛?執著財物會有哪方面的障礙?如何對治這些障礙?
5、請問如果一個人很富有,那麼他是否一定擁有安樂?如果是爲什麼?如果不是爲什麼?通過學習此道歌,你在心中重新確立的衡量安樂的標准是什麼?
6、請結合鮮花與彩虹的比喻說明財富、受用的無常性,並且請說明對輪回之樂生厭離的原因。
7、請仔細思維“風華正茂蜜蜂享受花精粉,陶醉悅意花園難舍又難離,秋末寒冷使者突然降臨時,煩亂萦繞心頭無法排遣去”的含義。說明與此比喻相對應的意義,並說明什麼是壞苦?壞苦爲什麼是苦?
8、請說明兩種人生追求及各自最終的結果,再結合《廣論》分析産生這兩種結果的原因。
9、通過學習此道歌,你將如何觀察生活中的外表假相?觀察之後,你受到何種啓發?
10、有人說:“家家戶戶、祖祖輩輩都在爲衣食住行忙忙活活,那我們現在這樣做又有什麼不對?”對此觀點請給予如理評析。
11、有人說:“人活在世上,對金錢可以看淡,對人情卻不能忽略,必須要敵友分清,親怨分明。”對此觀點,請給予如理評析。並且說說通過學習此道歌,你如何轉化相續中的貪嗔煩惱。
12、請回答對男女之間的情感爲什麼要生厭離?
13、通過學習“青春韶華同齡少男少女衆,互相含笑睥睨戀戀又不舍,情投意合心中雖願長相聚,來日苦樂誰知由然悲心生”的意義,請說明如何冷靜對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觀點。
14、“不定長久相聚一家衆親屬,猶如集市旅客雖然暫相聚,然以昔業六道不定而去時,互相各奔東西何方亦不知。”請說明在這一頌中比喻與意義是如何對應的,並且說明這種喻意對應體現出一個什麼道理。
15、請具體解釋“坦然放松安然休息正是時”。
16、什麼是乞丐流浪的行爲?對此行爲爲什麼要希求?
17、非法器者在對待善知識方面前後有什麼樣的差別?
18、請仔細思維“贊頌具德大士之語不欲說,微細惡行聞時不作少觀察,遇到何人即便精進廣宣說”的意義,說明末法衆生的惡相,表現在哪些方面?
19、佛教接近隱沒的征兆是什麼?以比喻結合意義說明産生此征兆的原因?
20、請以對比的方式解釋“戒律智慧雖爲持教之勝飾,然今衆人不敬具有功德者,綢衣嚴飾唯得活佛名字者,雖無一絲功德然居顯赫位”。
21、請結合自身舉例說明什麼是對未來的妄想?什麼是現實因緣的顯現?二者之間爲什麼存在無法避免的矛盾?這種矛盾所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如何才能解決這種矛盾?
22、請仔細思維“心中雖有人生定死之信念,然而未于死時無定精進修,從生至今之間多年已逝去,修此聖法成就心中無把握。自然而然之中造下諸多罪,漸積各種惡行心中無處容,若于今日死主閻羅忽降臨,去處唯有惡趣此外更無有”的意義,以比喻結合意義的方式說明,以心念如何左右行爲、以行爲如何決定結果的道理。(第21題與22題請再結合《廣論》中叁種根本、九種因相及叁種決斷來思維回答。)
23、請對比解釋叁種不空過與叁種空過。
24、爲什麼將耽執今生的分別念比喻爲霧?
25、爲什麼說道歌最後四頌的發願文含攝一切佛法的修行關要?
26、通過學習此道歌你將如何面對今生?
《自我教言》思考題
1、請概述“自我教言”之定義與必要?
2、請略述“不可忘善知識、佛陀與正知正念”的原因何在?
3、當以何種方便不離正知正念?
4、爲何須恒念律儀與誓言?
5、請談談《法句經》中龜狗之喻所給予你的啓迪,身處網絡時代,遊戲天堂,如何方能善守自心?
6、如何才能從根本上忘卻生“嗔”敵?
7、“衆中出言當謹慎,獨處行爲當謹慎,平常觀心當謹慎。”的原因何在?
8、請引喻說明隱己德之必要以及如何才能隱他人之過失?
9、“出離心乃修行功德,說之可與道友共勉;狡詐行乃過,理應發露忏悔;世間本就提倡揚善。”爲何不該宣說此叁者?
10、“孟母叁遷”之故事給你何種啓示?
11、請釋“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頌義,世出世法之間究竟有何關聯?
12、錦上添花乃人間美事,爲何不應爲之?
13、狡詐者略分爲哪四種,爲何不應對彼等起信?
14、學密之人,若善加保密金剛上師道友交付之誓言,有何利益?
15、道琳法師不爲女衆說法是否有違菩提心,有何必要?
16、隨順之叁事,究竟有何等利益?
17、應從何種根本上隨順衆生,有何必要?
18、常聞贊歎之過患有哪四種?
19、“不求富人之財物,不求高貴之地位,不求華麗之衣飾。”此頌主要教誡學人何事,文中所列之公案對你有何啓示?
20、對何等對境絕不能毀謗;何等對境絕不能贊歎;何等對境應不贊不謗?
《《正法妙音》第一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