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一册▪P35

  ..续本文上一页三界众生皆为父母亲,当以大慈大悲平等护,勿执自族亲友他怨敌,成苦众生商主我心语。”

  9、为何佛法精华为善心?请结合教证理证阐述。 10、从不同角度,说明事业之分类。

  11、请解释怀业之功德、作用、目的与其正确发心。

  12、请简述上师如意怀业成就的种种事迹。

  

  《厌离今生之歌》思考题

  

  1、解释题目:①厌离什么?②为什么要厌离?③什么是歌?④森林杜鹃比喻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⑤为什么称之为妙音?

  2、通过学习大恩上师在道歌中对全知麦彭仁波切的祈祷,你将如何随学上师而作祈祷?

  3、大恩上师宣唱此道歌的等起是什么?

  4、请仔细思维“所谓财富虽为众人希求处,实为劳碌身心增加诸痛苦,即便美妙衣食亦不忍受用,临终引起贪执障碍解释道”的意义。然后请说明众人所希求的财富为什么是痛苦的根源?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痛苦的系缚?执著财物会有哪方面的障碍?如何对治这些障碍?

  5、请问如果一个人很富有,那么他是否一定拥有安乐?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为什么?通过学习此道歌,你在心中重新确立的衡量安乐的标准是什么?

  6、请结合鲜花与彩虹的比喻说明财富、受用的无常性,并且请说明对轮回之乐生厌离的原因。

  7、请仔细思维“风华正茂蜜蜂享受花精粉,陶醉悦意花园难舍又难离,秋末寒冷使者突然降临时,烦乱萦绕心头无法排遣去”的含义。说明与此比喻相对应的意义,并说明什么是坏苦?坏苦为什么是苦?

  8、请说明两种人生追求及各自最终的结果,再结合《广论》分析产生这两种结果的原因。

  9、通过学习此道歌,你将如何观察生活中的外表假相?观察之后,你受到何种启发?

  10、有人说:“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都在为衣食住行忙忙活活,那我们现在这样做又有什么不对?”对此观点请给予如理评析。

  11、有人说:“人活在世上,对金钱可以看淡,对人情却不能忽略,必须要敌友分清,亲怨分明。”对此观点,请给予如理评析。并且说说通过学习此道歌,你如何转化相续中的贪嗔烦恼。

  12、请回答对男女之间的情感为什么要生厌离?

  13、通过学习“青春韶华同龄少男少女众,互相含笑睥睨恋恋又不舍,情投意合心中虽愿长相聚,来日苦乐谁知由然悲心生”的意义,请说明如何冷静对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观点。

  14、“不定长久相聚一家众亲属,犹如集市旅客虽然暂相聚,然以昔业六道不定而去时,互相各奔东西何方亦不知。”请说明在这一颂中比喻与意义是如何对应的,并且说明这种喻意对应体现出一个什么道理。

  15、请具体解释“坦然放松安然休息正是时”。

  16、什么是乞丐流浪的行为?对此行为为什么要希求?

  17、非法器者在对待善知识方面前后有什么样的差别?

  18、请仔细思维“赞颂具德大士之语不欲说,微细恶行闻时不作少观察,遇到何人即便精进广宣说”的意义,说明末法众生的恶相,表现在哪些方面?

  19、佛教接近隐没的征兆是什么?以比喻结合意义说明产生此征兆的原因?

  20、请以对比的方式解释“戒律智慧虽为持教之胜饰,然今众人不敬具有功德者,绸衣严饰唯得活佛名字者,虽无一丝功德然居显赫位”。

  21、请结合自身举例说明什么是对未来的妄想?什么是现实因缘的显现?二者之间为什么存在无法避免的矛盾?这种矛盾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这种矛盾?

  22、请仔细思维“心中虽有人生定死之信念,然而未于死时无定精进修,从生至今之间多年已逝去,修此圣法成就心中无把握。自然而然之中造下诸多罪,渐积各种恶行心中无处容,若于今日死主阎罗忽降临,去处唯有恶趣此外更无有”的意义,以比喻结合意义的方式说明,以心念如何左右行为、以行为如何决定结果的道理。(第21题与22题请再结合《广论》中三种根本、九种因相及三种决断来思维回答。)

  23、请对比解释三种不空过与三种空过。

  24、为什么将耽执今生的分别念比喻为雾?

  25、为什么说道歌最后四颂的发愿文含摄一切佛法的修行关要?

  26、通过学习此道歌你将如何面对今生?

  

  《自我教言》思考题

  

  1、请概述“自我教言”之定义与必要?

  2、请略述“不可忘善知识、佛陀与正知正念”的原因何在?

  3、当以何种方便不离正知正念?

  4、为何须恒念律仪与誓言?

  5、请谈谈《法句经》中龟狗之喻所给予你的启迪,身处网络时代,游戏天堂,如何方能善守自心?

  6、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忘却生“嗔”敌?

  7、“众中出言当谨慎,独处行为当谨慎,平常观心当谨慎。”的原因何在?

  8、请引喻说明隐己德之必要以及如何才能隐他人之过失?

  9、“出离心乃修行功德,说之可与道友共勉;狡诈行乃过,理应发露忏悔;世间本就提倡扬善。”为何不该宣说此三者?

  10、“孟母三迁”之故事给你何种启示?

  11、请释“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颂义,世出世法之间究竟有何关联?

  12、锦上添花乃人间美事,为何不应为之?

  13、狡诈者略分为哪四种,为何不应对彼等起信?

  14、学密之人,若善加保密金刚上师道友交付之誓言,有何利益?

  15、道琳法师不为女众说法是否有违菩提心,有何必要?

  16、随顺之三事,究竟有何等利益?

  17、应从何种根本上随顺众生,有何必要?

  18、常闻赞叹之过患有哪四种?

  19、“不求富人之财物,不求高贵之地位,不求华丽之衣饰。”此颂主要教诫学人何事,文中所列之公案对你有何启示?

  20、对何等对境绝不能毁谤;何等对境绝不能赞叹;何等对境应不赞不谤?

  

  

《《正法妙音》第一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