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P19

  ..續本文上一頁聽經,道場有規定,道場裏面聽經,一般講堂規定進講堂脫鞋子,很不好意思我沒脫。這是說假如道場有規定,我們遵守這個習慣,一般聽經聞法的場所,爲了不幹擾別的同修認真聽經,進入講堂,我主動把手機關掉,或者調到無聲的狀態,這也是持戒。我們不要以爲持戒就是個不殺生不偷盜怎樣,說老實話,連這些日常生活當中初淺的我們尚且不懂得去做,那戒條當中所定的,非常微細的就更不容易做了。持戒對自己是自愛,對衆生是愛護衆生,不要讓衆生因我而生煩惱,這是持戒的本意,從這個裏面呢,就體現出菩薩菩提心的精神,這也是菩提心具體表現出來了。

  

忍辱,非常關鍵,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法得成于忍,無論世出世間法,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如果不能忍,那是不可能的,怎樣才叫忍?我們是不是很能忍?應該算是很能忍了,至少我們能忍一個半小時,這已經夠能忍的了,所以也覺得大家能忍,我們菩薩又給大家增加一天的功課,本來說明天我們就學習圓滿,看這個願文還有很長,是可以學圓滿但是比較趕,就增加一天,星期天大家繼續修忍辱波羅蜜。忍,我們看這個字,古人說得好,忍字頭上一把刀,這一把尖刀插在心上這叫忍,有很多人說了,我實在忍不過了,超過我忍耐的極限了。實際上,忍耐是沒有極限的,只有願不願意忍,只要願意忍是沒有極限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爲一些瑣碎的小事情而妄生煩惱,人是有感覺的,早晨起來遇到人表情不好,心裏面就犯嘀咕了,這人對我是否有意見,聽到人說幾句不好聽的話,心裏面又難過了,看到對自己不好的做法,心裏面也實在沒辦法忍受,這是輕微的。嚴重的呢,象誹謗陷害欺騙侮辱,說老實話,這一些在生活當中真的叫此起彼伏,每一天都離不開,于是很多人就爲此而大生煩惱,認爲這都是別人給我帶來的麻煩,是XX人讓我生煩惱的,是XX人讓我不高興的。奇怪了,怎麼沒記住阿彌陀佛要讓我們高興,卻記住XX人讓我們不高興,下次你要再這樣想的時候,要記住,今天有個叫仁山的和尚說了,叫你要高興,人很容易受暗示,別人讓我們不高興,我們馬上就不高興,你說這豈不是很冤枉嗎,這說明什麼呢?我們不但菩提心沒有,連一點點自製的能力都不具備,就連我們自己的情緒都沒有辦法調控,那還談什麼往生。我舉個例子,假如要往生的時候,忽然有個人指著鼻子把你大罵一番,你要怎麼辦呢?這個時候要起來跟他吵一架嗎?你這邊還沒吵完,阿彌陀佛走了,你可不是說阿彌陀佛等我一下,我跟他吵完架再跟你走,佛說了下輩子吧。平常心態不能調整好,往生的時候決定有障礙,所以往生頭一個是發菩提心,說白了,就是覺悟的心態。

  

覺悟的心態很籠統,所以這個地方具體列出來,這六條就告訴我們什麼叫覺悟的心態,表現在生活中,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這些逆境惡緣折磨,說老實話,不能看做受折磨,佛不是說折磨,經上沒這麼說這是折磨,不是這樣說的。經上說的,這是修行人的逆增上緣,是菩薩修行最佳場所,我看到經上曾經這麼說,說念佛人怎樣才往生,舉了個例子,假如一個人入于大衆之中,就象我們今天在一起學習共修,在大衆之中,忽然有人無緣無故站起來,指明說XX人啊,你怎麼樣怎麼樣,很不怎麼樣怎麼樣,把你狠狠的說一番罵一頓,有人說我能忍,因爲人太多了,不好意思跟他翻臉,這樣不行,因爲心裏面不平,所以不算。怎樣才算過關呢?聽到這樣的話,馬上起來給他磕個頭,歡歡喜喜,佛用個比喻說,如飲甘露,就象喝了最好的飲料一樣,受到滋補啊,不但沒有絲毫嗔恨心,反而是歡歡喜喜生起感恩之心,佛說了,這個人肯定能往生。爲什麼呢?假如他現在真的往生,他不受障礙,跟我們剛才舉的例子一樣,假如你要往生,有人罵你,如果不是這樣平平淡淡地去看待,歡歡喜喜去面對,的確會障礙自己往生,說起來這是功夫,而實際上這很平常,都在生活當中。

  

西方確指裏面覺明妙行菩薩舉了個例子,教他的學生,我們也不妨試一試,假如你手上有一塊錢,拿在手上,剛從口袋裏掏出一塊錢要買東西,正好這邊過來一個人無緣無故把這一塊錢跟你奪去,作何感想?該不會沒感想吧?我們想一想,假如我們的利益無緣無故,哪怕再小的利益,象一塊錢這麼小,無緣無故被人奪去了,我們心中會不會感覺到難過。錢再少這是個面子問題,怎麼可以把我的錢拿走呢?一塊錢可以不在乎,但這樣的做法有人說了不能忍,不能忍,連一塊錢都不能忍,十塊還能忍嗎?一百塊還能忍嗎?成千上萬還能忍嗎?將來要往生的時候,就是成千上萬的家産給人奪去,這不是假設是真的,能忍嗎?說忍,已經不可以了,歡歡喜喜讓出來能做到嗎

  這是一個反面的例子,再反過來,假如大家今天來聽經,聽經的時候啊,這個道場發的不是無量壽經,而是一塊美金,大家又作何感想?哎呀,這多好,每天來聽經。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這是很有深意的,一塊錢是很少,但是別人這麼恭恭敬敬給我,我心裏面也感覺到很得意,很高興,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不行了,在順境當中已經受影響了,再往上面加十塊還得了,一百塊一千塊那我們豈不是要被這一些莫名其妙而來的利益給沖昏了頭腦。說老實話,在現實生活中,沒別的事情,就這兩方面,一個是利,一個是害,利就是給我一塊錢,害就是搶我一塊錢,所以菩薩說了,念佛人要往生,不從別的地方看,就從一錢之得失,去看自己的心態,這一塊錢都足以動搖我們現前的心境的話,完了,不用談什麼看破放下了,那全是空談,這一塊就讓我們團團轉了,所以不容易。

  

忍辱,就是在順逆境緣當中去練,練什麼呢?心地如如不動,別人贊歎我,很好,別人誹謗我,也很好,歡歡喜喜,不爲所動。有人說不行,贊歎嘛還可以,誹謗怎麼能受得了呢?逆境當中往往給人以曆練,寒山大士問拾得菩薩,說世間有人,欺我謗我毀我笑我輕我賤我,舉了這些負面的例子,我應該如何處置啊?實際上代我們問,很多人也常常這樣問,總認爲這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拾得大士說得好,只要忍他。我看到我們道場後面有貼著一張寒山拾得兩位菩薩的對話,就這一段,頭一個就是忍他,耐他,忍耐,要有耐心,忍一次不行,兩次不行,叁次,永遠忍下去,由他,由他去,讓他,再不行呢,再不行偶爾回避他,最後不要理他。很多人聽到這一句很高興,我就不要理他就行了,實際是很生氣的說不要理他,已經沒有忍耐了,後面又加了一句,再過幾年你且看他。看他,有人說了,看他不得好死,誰讓他欺侮我,好象這一句很解氣,就等這一句了。哎呀,如果這樣的話,那真的就完了,再過幾年,看他什麼樣了,完全取決于我們的心境。假如我明年再看這一位跟我,我認爲他跟我作對的同修,我明年再看他,我覺得他沒那麼討厭了,說明自己境界提升了,到後年看到自己,覺得自己討厭的人,他以前感覺很討厭,現在好像並不那麼討厭了,還蠻可愛,這說明自己很可愛了,再過幾年又看到,哎呀,我要感謝他,如果不是以前他這麼樣對我,或許我不會這麼早覺悟,好,這不得了,這境界大幅度提升了。像老和尚一樣,知恩報恩,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了,那是菩薩的心境啊。所以再過幾年,這個一句話是給我們空間讓我們自己提升,因爲我們現在沒有辦法歡歡喜喜去面對,所以菩薩說你先忍著耐著,等著自己境界提升了,再回過來看,就不是忍他耐他,而是歡歡喜喜去面對他,這是再過幾年,你且看他的真實義。如果是再過幾年,看到他越來越討厭了,完了,不是他完了,我們完了,這是真的,人家還是那個樣,可我們越來越墮落了,我們的心境越來越糟糕了。這不需要問別人,所以忍辱對我們學佛念佛的同修非常重要,就是世間一般人,如果不懂得這樣調整心態,說老實話,生活當中的煩惱那可真有的是。

  

忍辱而後是精進,你看啊菩薩的精神就是精益求精,這裏面沒有絲毫消極的概念,有很多人認爲佛法消極,從哪裏看消極?總是被佛教現代的一些現象所産生的一種錯誤的感覺,你譬如看到修行人好像與世隔絕了,認爲這是消極的,看到學佛人不跟人爭不跟人搶了,這是消極的,他只看到了一半,怎麼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王位都不要,一生犧牲奉獻?怎麼沒有看到曆代祖師都是忘我的付出,不疲不厭的去教化衆生?怎麼沒有看到這一些世間學佛真正有成就的大德,他們都在默默無聞在各行各業爲社會做出奉獻?他們消極嗎?一點也不消極,如果要消極,說老實話,我們不需要講經了,念佛多好,講經也沒薪水,聽經也不會發工錢,我們爲別人介紹佛法,沒有說一個月誰會給多少工資,沒這一回事,但是我們依然歡歡喜喜去做,這是消極嗎?現在任何一個公司,乃至政府單位任何一個職員,如果說不給他薪水,讓他這樣義務去做,你看他高興做嗎?所以真正佛法的精神永遠是積極的,精進,精益求精,精是精純不雜。精純不雜,我們具體來說就是我們學佛的心念,爲衆生爲佛法的心念,不夾雜絲毫私心雜念,這樣說比較具體,這叫精,這是菩薩的精。進呢?永遠不斷在求進步,決不退轉,所以真正學佛人,真正發菩提心的念佛人,任何時候都不會喪失信心,這一點非常關鍵,決不因爲外面境緣言論而改變自己最初的發心和信念,不因爲那個人出了問題沒往生我就懷疑往生是假的,不因爲別人對佛法有不好的看法對道場有不好的評價,我就改變我學佛的初心,不會的。相反,正是因爲那個人沒有很好的往生,所以我要更好的去學習以求更好的往生,正是因爲別人都在說可能佛法的形象怎樣怎樣不好,所以我要做出一個學佛人最好的榜樣,正因爲別人說道場怎樣…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