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P6

  ..續本文上一頁,才能保證不墮叁惡道呢?小乘須陀洹,這是最低的,小乘須陀洹永不墮叁惡道,就是在六道之中,縱然不出六道,永不墮惡道。因爲他斷了叁界,見思煩惱當中的見煩惱,見惑是叁惡道的因,他斷了,所以在六道之中,只在人天兩道,而不會墮叁惡道,除此以外的凡夫,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命終之後,依然是叁途有份。人說升這麼高又墮下來呢?煩惱沒有斷盡,這個煩惱,見思煩惱沒有斷盡,不能夠了生死,出輪回,在六道之中,如果沒有證得須陀洹果,通通沒保證。那再看看地藏經,說得就更詳細了,我們無始劫以來,造的惡業,沒有辦法保證不墮惡道,而對念佛人來說,只要我們在這一生保證往生,就永不墮惡道。甚至于印光大師在文鈔裏面說,往生極樂世界,比來生得人身還要容易,這個話是有根據的。我們看看觀經下品下生,下品下生的衆生,馬上就要墮阿鼻地獄了,指望他來生得人生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只要肯念佛,哪怕是臨終十念,立刻轉眼前的地獄火坑爲極樂世界的七寶蓮花。阿彌陀佛無盡的悲心,誓願救度一切罪苦衆生,在這些罪苦中,罪苦的衆生當中,叁惡道衆生擺在第一位。所以第一願,國無惡道,不忍心看到衆生再墮惡道受苦,保證到我這邊來,絕不墮惡道,同時也在暗示我們,極樂世界沒有惡道,我們盡量在這一邊不要再造惡道的因。

  

惡道的因很複雜,總的來說,就是十惡業。已經造了呢,已經造了忏悔,後不再造,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可真正做起來這一輩子都不一定做到。十惡業當中的任何一條都不容易斷掉,那怎麼辦呐,就盡量地減少,少一分,往生極樂世界的障礙會減一分,是不是保證我們完全沒有惡業了,才能往生呢?完全沒有惡業最好,可問題是我們能嗎?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不談玄說妙,問題是我們真的十善業道一條一條都能一百巴仙做到嗎。我們從這個地方來反省,不容易啊。一百巴仙做到了,說老實話,不用往生了。完全做到,現在就成佛了,所以這是有標准的。對于我們現前念佛求生淨土的同修來講,嚴重的惡業不要造,心裏面嚴重的惡念不要起,逐漸逐漸把惡的習氣淡化,淡化到不能夠障礙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這是肯定能做到的。以前造的惡業呢沒有關系,帶業往生,哪怕是五逆十惡,也沒有關系,這個沒有關系,不是說以後可以接著再造,而是說以前造了沒有關系。只要能改過自新,再嚴重的惡業,同樣可以忏悔,但是對念佛人來說,不要對自己的惡業念念不忘。有不少同修說這是忏悔業障,怎麼忏悔呢,一遍一遍的念著自己的惡業,念惡業就增長惡業,心想事成,將來就到惡業的地方去。要增長佛念,增長正念。惡業,不要去想它,也不要去回憶它,這才是正當的。這是第一,國無惡道願,顯示出極樂國土的殊勝微妙。

  

緊接著第二願,不墮惡趣,所有一切衆生,阿彌陀佛的心願無盡的廣大,我們看到這些願文,應該生起圓滿的信心。我常常遇到一些念佛的同修,問我能不能往生。以前老和尚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常常遇到,有同修問,我能往生嗎?老和尚最直接回答的是,你不能往生。于是提問題的同修非常傷心,就更加不能往生了。老和尚說的有道理,因爲你都在懷疑,就不能往生了,還用問別人嗎?往生頭一個要素就是信心,而這個信心,藕益大師特別強調,頭一個信心是信自,要深信自己有佛性,深信自己絕對能往生,不退成佛。如果這個信心沒有,那真的就沒有辦法了。淨土法門,特別強調信,難信啊。這個十分的信心不容易生起來,那麼一般同修懷疑,有懷疑的原因。譬如我念佛還沒念多久,好象我的資曆還不夠,或者呢,我功夫還沒到,要嘛就是阿彌陀佛會不會嫌棄我這麼多惡業。類似這樣的理由,障礙念佛人的信心。尤其是在臨命終的時候,這樣的疑惑起到嚴重的障礙,所以對念佛人頭一個要建立的是十分的信心。首先是深信自己的善根,深信自己往生有份。阿彌陀佛說了,所有一切衆生,乃至地獄衆生都有份,何況我們今天不在地獄。下面就很明白的說了,以及焰摩羅界,焰摩羅界就是地獄。叁惡道中,乃至地獄叁途衆生,尚且可以往生,除非我們自認爲墮到叁途更下面去了。比叁途還要墮落,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叁途是最底下了,要不然沒有理由沒有信心。

  

所以我們每天念四十八願,實際上一方面是在效法彌陀發願,拓開心量,另一方面,是在念念增長往生的信心。藕益大師說得好,往生與否,全在信願之有無,就是往生決定的要素是信願,有人聽這個話聽一半就說,那不念佛可以了吧。信願才是開始,特別強調,後面再強調品位高下,這是念佛的深淺。但是,如果沒有堅強的信願,這一句佛號不能夠念入內心,很多人念佛,的確這一句佛號不是越念越快樂,而是越念越煩惱。何以故?頭一個信心不夠堅定,一邊念一邊問,我能往生嗎,我什麼時候往生呢。遇到誰就問誰,我什麼時候能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這些念頭都夾雜在裏面,所以,念佛沒有辦法專心,以信願爲先導,才能夠一心持名,老實念下去。這一願,古大德爲我們說明,這是阿彌陀佛無盡悲心的體現,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我舉個例子,當我們看到這個世間,有些衆生在造惡業,再說得近一點,乃至于我們學佛同修當中,我們看到有些不如法在造惡業,甚至造得很嚴重,我們看到了會怎麼想,這是很現實的問題,直接影響到我們的修行。你譬如在道場,道場裏面個個都如法嗎?且不說客觀因素是否如法,我們的心是不是如法,還不一定啊。假如看到這道場裏面真的有同修不如法,而且造嚴重惡業,譬如誹謗叁寶,破和合僧,搗亂道場,我們看到會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多數會起煩惱,把這個衆生趕跑,開除,打入阿鼻地獄,永世不得翻身,最好永遠不要看到他,尤其是天天跟我吵架的那個。

  

我們再回過來看看這一願,阿彌陀佛又是如何對待這一些造作嚴重惡業的衆生的,這是真正的大慈悲心體現出來啦,我們平常講慈悲心、愛心多半是停留在理論上,真正在現實生活中,在實際修學中,慈悲心很難發揮作用。所謂慈悲不是單對哪一個人,慈悲是沒有條件,應該說是平等的,對待這些造作惡業的衆生。古大德也是這樣教我們,不應該生煩惱心,而是應該生慈悲心。這在修行轉觀念,假如我看到這個衆生,嚴重造惡業,我生了煩惱,完了,我被他拉下水了,他到地獄我也跟他去了。我們想想是不是這樣,就是他造了惡業,我雖然沒造,但我跟他生煩惱,我也不甘心,而且煩惱要生的多一些。這樣一來,我們自己的心念,就被他轉了。遇到這些情況,應該生起大慈悲心。因爲在現前的時代這個社會,正是末法時期,濁惡的現象很多,對念佛人來講,應該怎樣去面對,用什麼心態。藕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裏面有教過,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注意,大師說的非常明白,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五濁惡世,爲西方極樂世界清靜莊嚴,什麼意思,就是我們果然具足信願,發願求生淨土,真正念佛了,再看到眼前濁惡的現象,在我們心中不會受到影響,而不再濁惡,看到這些衆生造惡業,生慈悲心,生菩提心,生度脫心,而不是生煩惱心。

  

這樣說比較籠統,我再舉個具體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譬如學佛同修,自己學佛念佛很認真,家裏面的那位同修他也不學佛,甚至對佛法很反感,你每一次在外面共修念佛回來,他都跟你沒完沒了。你可不要生煩惱,我們剛說過,你要跟他生煩惱,完了,你沒有度到他,被他度走了,一天的佛白念,這一天的念佛,不會到極樂世界去,功德通通回向跟他入地獄。我記得以前學會念佛堂的門口貼了一張慈雲灌頂大師的念佛一百種果報。念佛人一百條果報,頭一條不是往生極樂世界,而是墮阿鼻地獄。很多人看到不服氣,念佛功德很大,再怎麼念也不可能到地獄啊,可人家說得明白,如果是以嚴重惡業煩惱的心態去念佛,那可豈不是真的到地獄去了。不是發菩提心念阿彌陀佛,而是發地獄心,發嗔恚心念阿彌陀佛,那個菩提心才能引導到極樂世界。我們沒菩提心,有的是嗔恚心,嗔恚心引導我們的阿彌陀佛到地獄去,不是度衆生,是受魔難。

  

所以從這個兩願,我們得到的啓示,是反思我們的心態,才能與西方極樂世界彌陀本願相應,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所有一切衆生,乃至叁途地獄衆生到了極樂世界,到那一邊保證成佛。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翻譯成中文,這幾個字是梵語音譯的,不能從字面理解,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簡單的說就是無上正覺圓滿的佛果。到極樂世界,不論哪一個衆生,到極樂世界保證成佛。怎樣成佛,這裏面有很關鍵的一句,受我法化,到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化。這就點明,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的,到極樂世界是去學習的。西方極樂世界,好比是個大學城,阿彌陀佛是大導師,然後向十方世界招生,學員年齡不限,說老實話,越老可能還去的越早。衆生的這個根性不限,種類不限,現狀不限,但有一點,一定要這個衆生自己願意去,佛不勉強,只要願意去,方法很簡單,就是肯念佛就行了。到那一邊去之後,不用擔心我沒有學問,我沒念過書,不用擔心,到極樂世界去之後,阿彌陀佛天天在講經說法,當然不是象我們這樣講,我們這樣講很枯燥,好在是一天講一兩個小時,如果是一天講12個小時,恐怕就剩我一個人了,頂多還有我們的攝影師。這說什麼呢,在現前的教學方式之下,很多人認爲,這樣好象就是佛法的教學所有的方式,實際上不是,就單純用講經來說,我們看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也不是象我們今天這麼樣枯燥,佛說法非常自在,走…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