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太上感應篇感應選錄

  太上感應篇感應選錄

  林園佛教堂節錄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准西生員葉諸梁,家極貧困,以教書糊口,本城有位巨富姓馬,聘請他爲教師,教授馬家二子。馬見葉爲人潇灑,深爲器重,每年除教書館金百兩外,另有贈送,而且出資代他生産發財,葉感激不已,竭力教導其二子。數年之間,葉也已累積千金,成爲富翁了。後來馬爲郡副官職,病死任所,二子揮霍無度,金銀珠寶田産,都任由葉一手變賣,葉不擇手段,反覆謀畫,將馬家所有産業,全歸己有,然後離開馬家,以致馬家二子,貧困至極。有一天,這位姓葉夢到陰司去,看見有一位做官的,坐在判案桌子的後面,而那位死去的馬先生站在判桌前面,一一告訴判官姓葉的忘恩負義的罪狀,地獄的判官聽了很生氣,就判決姓葉的變爲牛,姓葉的再叁向判官哀聲懇求,放他回陽間,願意將財産全部退回馬家,並照顧馬家兩個兒子。地獄的判官說:“你既然悔過了,暫時放你回去,如果不實踐諾言,你將永遠墮入阿鼻地獄!”姓葉的從夢中醒來,將夢中的經過,告訴他的太太,他太太向他說:“今日我家一切享用,都是馬家的産業,即使退回我們侵占那些財産,我們一樣還是富翁,何必與鬼結冤仇呢?”所以姓葉的就決定把侵占來的馬家財産,還給馬家的二個兒子。

  第二天,就去尋訪馬家二個兒子,他們住在破屋中,廚子裏面空空的,竈內也冷冷的,因爲沒東西可放,可煮,衣服破破的,很淒涼可憐。一看見姓葉的,不禁號聲大哭,姓葉的也想起以前師生的情份,也握住他們的手哭泣。于是就帶他們二個回家,爲他們買衣服,並且贈送他們一百兩銀子,作爲目前的生活費。幾個月後,又將以前所得的財産,全部賣掉,給馬家一個兒子開當鋪,另一個兒子出外去做生意;馬家兩個兒子以前經曆了一段艱難困苦的生活,現在都把過去不好的習氣都改掉了,非常辛苦勤勞的在做生意,不久,兩人都賺了很多錢。所以就連本金加利息,要還給姓葉的,姓葉的堅持不肯接受,還說:“當初我很窮的時候,你們的父親,對我很好,幫助我很多,我才有今日、這麼有錢,請你們一定要把錢拿回去,好讓我和你們父親情誼,有始有終,將來在地府相見,才有個交代,才不會愧對你們的父親。”這時正逢中秋賞月,姓葉喝酒,喝醉了睡在窗旁,看見姓馬的父親來道謝說:“你以前所作所爲,雖然不應該,但是我那兩個兒子,已經養成奢侈的習慣,遺留財産給他們,也必然會花掉,幸好你代爲保管數年,我二個兒子曆經艱難困苦之後,才能改悔立業、這是你成全、幫忙我那兩位兒子,這大恩大德,我已禀告冥官,轉奏天帝,你以後的福報享受不完。”說完這些謝謝的話,就離開了。姓葉的從此以後,做什麼生意,都賺了很多錢,他有四個兒子都能繼承讀書上進,成爲書香子弟,當時人都稱贊爲名望宗族。

  ◎“依人所犯以奪人算”祁天宗自恃才能,放任不羁,逢人便自誇通達理學,而所作所爲,卻怪誕不端,尤其不信鬼神,常放肆謾罵。在僧寺讀書時,一日,天雨柴濕,便命書童,劈木雕護法神,用來燒飯。是夜夢一神,紅胡須手拿鞭,厲聲叱責說:“你爲何如此無禮,本來應當用鞭將你打死,因你前生勤勞志力于讀書,所以今世有此聰明學問,若去應考,可以連連及第,食祿萬石,享長壽。今你狂妄誇大,貢高我慢,冥司已記錄你的罪過,依陰司法律察斷,你所應享的福報,已經削除一半,此後若不知悔改,必遭重罰,無須勞煩我來鞭打。”天宗醒後不但不怕,而且自述其夢,誇耀于同輩說:“邪鬼怕我呀!”大家都暗笑他。他家有供奉觀音大士,一次天宗趁其母熟睡時,偷將聖像燒毀,其母流淚涕泣對他說:“你作惡不改,但願你能生個兒子傳宗接代就好了。”天宗聽了並不在乎。年過四十,屢次應考都不及第,因此心志昏迷,貪戀酒色,無所不爲。一次,有一頗具名望家庭的少年,天宗強誘墮落,那知引鬼入門,少年轉而私通其婦,使得內室被人譏笑。有一天睡夢中,見二陰役,拿著大鎖將他鎖住,帶至東獄府發交惡司論罪,“司官檢閱冥簿,得知天宗二十九歲應得舉人,叁十歲應成進士,官至二品,七十八歲善終。但因少年時狂妄放蕩,而減削壽命福報,晚年以舉人爲司铎,轉爲知縣,官爲五品,五十四歲死于官所。又因四十歲以後,作惡多端,日甚一日,天帝極爲震怒,已全除其福、祿、壽,罰入九幽地獄,萬劫不許超升。”天宗醒來,告訴家人,並大喊說:“後悔莫及了!”于是吐血而死。留下兩個兒子,長子嘴歪斜眼,形似鬼類,次子跛腿斷臂,殘廢無用,不到幾年家庭衰敗蕩然!

  ◎“算減則貧耗”吳庸言少年時,相貌清秀英俊,又有才識。有一相士見吳說:“你的骨格健美,是享受五福的人,應當多作善事,來迎受上天對你的庇蔭。”又指其心說:“恐怕這方寸之地,難保不壞,必須警覺防患。”吳庸言年已長,心計愈深、或謀奪人田産、或唆使人爭訟、或破壞他人婚姻,報複私怨,或令人骨肉離散,從中取利,種種作惡,不止一端。一天,偶然遇見前相士驚駭的對吳庸言說:“我警告過你不要做壞事,爲何不聽我的話?你的骨格已經大爲改變了,甚爲可惜。”吳庸言欺诳的說:“我日日行善事,時時存善念,一舉一動都無愧良心,你這樣說,我實在不了解。”相士笑著說:“你休想瞞我,凡是有德的人,上天就賜福德澤就會表現在臉上,必然是光華潤澤。可是你滿臉凶氣,萬端的苦腦,快要來到了,目前你的家業,恐泊不是你的了。”說罷,歎息而去。吳庸言自念半生所積,粟糧可食十年,衣服可穿一世,何況憑我的心計,不難積百成千,積千成萬,相士的話,不足相信。那知“器盈則覆,月滿則虧”皇天不佑惡人。不久,吳庸言的田被水淹沒,房屋遭火焚毀,以及意料損壞破費的事,接踵而來。向來自稱以不作官而富貴,如今卻一貧如洗,終日愁眉淚眼,如身處地獄之中,難以忍耐,終于抑郁而死。由上可知,雖有天生福相,但是巧用心計,作惡多端,相格也會隨即改惡,必然要遭受惡報的。

  ◎“月晦之日竈神亦然”鄭世修多才博學,名震鄉學之中,自負考取科第,如拾草芥一樣簡單。一日,邀約同輩,聯辦十善會,一、戒殺生。二、戒邪淫。叁、戒口過。四、買動物放生。五、尊敬愛惜字紙。六、周濟撫恤孤兒寡婦。七、埋無主枯骨。八、勤勉教育後學。九、遇鄉裏爭訟,從中勸息。十、逢初一、十五,持齋誦經。這樣履行了多年,並未得到善報。鄭世修年已五十,屢次參加考試,然而皆不及第,僅有一個七歲兒子,頗爲聰慧,忽然患痘症,夭折死亡。鄭世修感傷自己,行善多年,反遭惡報,于是作詩,告訴竈神說:“看來司命多聾嗔,不解從公佑善人。”這時正是臘月除夕,鄭世修與生病的妻子,在孤燈下,相對而坐,無聊得很,于是到竈前,朗吟前詩。恍惚如夢,見一衙署,有白須老人,頭帶方巾,身穿黑衣,招呼鄭世修到屋內,請他坐下,然後告訴他說:“我是司命之神,承蒙你的佳作指責,現在特爲分析釋疑。”鄭世修知道是竈神,流淚涕泣叩請指示。老人說:“凡是想得福祿的人,必須有其正的善事,你仔細想想,善事在那裏?你屢次埋怨神道無靈,其實你想逃禍都來不及了,還希望得善報嗎?”鄭世修說:“我多年聯辦十善會,難道全是虛假的嗎?不但不蒙天佑,反受懲罰,神道之靈何在?我怎能不埋怨?”老人笑著說:“不談你作的過失,就以十善來說,例如戒殺,你是貧寒讀書人,夏伏冬臘二祭宴客,不得不節儉,倘若囊中有余錢,你那能持齋吃素?況且蝦蟹之類,常出現在廚房,難道它們就不是生命嗎?這樣還說不殺生,誰相信呢?見到美貌少女,就戀戀不舍,假使有邪緣相聚,你能坐懷不亂嗎?你有登徒子好色之心,卻充魯男子不好色的美名,這簡直是欺騙上天。買物放生,敬惜字紙這兩件事,你不過是隨人取舍而已,大家若不舉行,你也停止不作。你有寡嫂,無法生活,孤兒現在無職業,你卻不聞不問,只不過是集衆斂財,遇有遺孤寡婦,只給少許錢而已。這種盜取衆人的功勞,占爲己有,是鬼神最深惡痛絕的。戒口過一事,你雖然極想警戒防患,卻常常遇事,就舉其過矢,妄加譏評,雖是出于不覺,但是大傷忠厚。惟有掩埋枯骨一事,大家都厭惡其腐爛肮髒,你卻親自去照管,算是稍有功德,但是現在埋骨的地方,已告滿了,你並沒有再作安排,掩埋枯骨這事也未做完全。你現在是塾堂先生,但是教授學生的功課,又何嘗認真呢?鄉裏爭訟,遇有不平的事,你反而加重紛爭,陷害于人,那裏曾經勸息過糾紛呢?至于持齋誦經之事,你只不過初一、十五燒香拜佛、這是婦女的見解,有什麼功德呢?從今以後,希望你好好改過自新,千萬不要欺騙自己,千萬不要自甘墮落,痛除求名邀福的心理,腳踏實地,以成聖賢爲己任,這樣自然會感動上天,庇佑你福壽無窮。”說罷,鄭世修就醒來,思之再叁,慚愧不已。次日元旦,鄭世修對竈神忏悔,開始實行善事。第二年就連生兩子,都很聰穎敏慧,後來都登第作官。而世修夫婦,還可享受含饴弄孫的天倫之樂。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山東人,鄧善心開酒米店,雖是普通平民,但一生忠厚正直,從不欺人,也不自欺,大家都尊稱他爲長者。他曾經告訴子弟說:“我沒讀過詩書,不知聖賢的道理,但幼年時,曾看過格言,其中有“不可存事上行不去的心,不可行心上過不去的事”,我就奉持這兩句話,時時警戒,因此能不犯罪過。”這時同裏有位姓馮的人,也開酒米店,聽人講叁國演義,談到曹操的作風是:“甯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負我。”馮聽了欣然大喜說:“爲人處世正應當這樣。”于是逢人就宣揚這兩句話。有一天,馮睡熟被小鬼帶到陰司,見一衙門,東西兩廊挂有榜文,東邊榜上寫著:“行善之報”首列鄧善心,下面注有“不存事上行不去的心,不行心上過不去的事,子孫顯貴。”西邊…

《太上感應篇感應選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