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山。
答:行住坐臥俱可用功。與在雪山修行未嘗抵觸。問意得毋有誤會處。茲且不論。但就世尊在雪山修行之旨言之。要有二因。作事須要緣勝。容易成辦。雪山閑靜。修資成就。故在彼修行。一也。雪山一地。當時修道者多處之。世尊爲欲化彼外道。故在彼修行。二也。
問:佛所修何道。
答:知一切法惟心所作。專于心地拂除障垢而達光明自在之域。所謂破無明證法身也。
問:世尊十九歲出家。叁十歲成道。十二年的工夫。便證無上菩提。今之僧伽不少戒行謹嚴者。抑何坐破蒲團訖無成就。豈今人之不如古人耶。
答:世尊成佛。乃其最後一生。若究其修行。已經叁大阿僧祇劫。豈僅十二年工夫所可成就。
問:釋迦成佛後作何事業。
答:即以自己成佛之法。教化世間。
問:教化何等人今得何益。
答:教化凡人今成聖種。教化羅漢今作菩薩。教化菩薩今入佛位。(凡人即庸愚之輩。六道衆生皆是。)
問:靈山在何處。是否世尊說法之地。
答:靈山具稱靈鹫山。梵語耆阇崛山。在古印度摩竭提國舊都。東北十四五裏。(此舊都名上茅宮城。在今巴哈爾城西南六十裏。)是世尊說法之地。
問:佛說法時。放光現瑞。天人圍繞。如此排場。當時竟不驚動國人。何也。
答:有緣者見。無緣者不見。故不甚驚動。然當時有緣者前往聽法皆此放光現瑞之號召。謂之驚動亦無不可。
問:釋迦如來在給孤獨園說法。除諸大菩薩外。尚有釋提桓因一切天人阿修羅等。此天人阿修羅等。除大菩薩等具天眼通者能見。未審凡人亦能見否。
答:凡人不能見。或仗佛力亦能見之。
問:地藏本願經佛在忉利天宮爲母說法。其時佛已否涅槃。如何升天。其諸大弟子如舍利弗等。曾否隨侍。
答:在佛未涅槃前叁月。佛身騰空而上。弟子等均隨徒。
問:佛在祇樹給孤獨園中說金剛經……彌陀經……及地藏經等。斯時是否涅槃。如已涅槃。此後又常住于何處。又各佛有各淨土。凡人得見否。
答:佛十九歲出家。叁十歲成道。說法四十九年。至八十歲而涅槃。涅槃之後。應身已殁。報身住實報淨土。法身住常寂光土。此等佛土。惟法身大士乃能見之。
問:本師釋迦牟尼佛住世說法四十九年。其所說法之區域。並不出五印度。何以大悲經起首一句爲如是我聞。佛地普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是否吾國定海之落迦山。或當時在印度別有一山名爲普陀落迦耶。
答:我佛說法不出五印者。凡夫之境界也。若菩薩境界則不以此限。吾國定海之普陀洛迦。乃觀音應現之所。雖亦凡夫境界。而名記聖境者表示凡聖同居之義。一切大乘經典。莫不皆然。但隱顯差別耳。
問:釋迦牟尼佛是怎樣升天的。其諸大聲聞弟子等是否同行。俗謂十二月初八日(即臘八日)爲佛得道日。確否。
答:佛之得道。是斷盡諸障。得大智慧。身相改變。辯才無礙。並非升天也。況未得道前。並未成佛。未有弟子。臘八是佛成道日。
問:釋尊棄王太子之榮貴。十九歲出家。叁十歲成佛。說法四十九年。最後在毗舍離附近地方。身已患病。便于娑羅雙樹間入滅。此說不審是否。
答:此爲吾佛應化娑婆成佛之迹。若論其本。成佛久矣。
問:金槍馬麥之報。爲佛史上二樁故事。見于經律異相。現此書尚未購來。可否將世尊受報事實。勞神開示。
答:金槍實是木槍,即木片也。佛在羅閱只城乞食。有破剛木者。有木片長尺二迸在一邊。當佛而立。佛躍虛空。木槍逐之。隨佛上下。地水火風不能阻礙。佛旋返入僧房。展足受刺。木槍足趺上下入徹。過入地時。地六反震動。佛說因緣。昔爲船主。因海水至。另一船主與之爭船。佛船主以矛刺傷其足。命終。佛船主以殺人故。備受叁途苦報。至成佛時。猶受余報木槍之害。(佛說興起行經卷上)馬麥之報。見中本起經卷下。時佛在舍衛國受婆羅門阿耆達請。叁月安居。阿耆達爲魔所迷。忘卻供養。弟子乞食。亦無所得。乃有馬師減馬食之麥以供世尊。叁月既滿。往辭阿耆達。阿耆達悲怖交至。禮佛忏悔。留佛七日。備具供養。佛說因緣。昔維衛佛成佛之後返國。王及臣民廣設供養。時有梵志謗曰。此人應食馬麥。何供養爲。以此口過曆劫受苦。
問:玄奘法師臨終稍有病苦。疑所譯經或有錯誤。有菩薩慰言。汝往劫罪報。悉于此小苦消之。勿懷疑也。文佛臨終示現背痛。豈亦往劫罪未消耶。古德缁素無疾而終者甚多。豈佛不及古德。請示其故。
答:病死並不相屬。有病而不死。有死而無病。有亦病亦死。其中有何優劣可分。而雲及不及耶。又文佛背痛。乃是示現。以示業報不亡。敬人勿造惡也。
問:文佛臨終示現北疼。見于何書。背疼而雲示現。是否無致背疼之惡因。故意示此現象,教人精進。勿貢高我慢。
答:釋迦譜卷九引雙卷大般泥洹經雲。(佛疾生。身背痛。)又雲[爲欲調伏衆生故。現身有疾。]經上迦葉菩薩。亦以佛病發疑問。佛告迦葉。是諸衆生。不知大乘方等密語。便謂如來真實有疾雲。雲示現之象。如問所雲也。
問:何謂涅槃。
答:涅槃此雲圓寂。謂善無不備。惡無不息。蓋佛斷德之果號也。
問:一切佛般涅槃後。再作佛事否。
答:佛般涅槃。就是佛事。所謂應以涅槃身得度者。即現涅槃身而度之。須善領會。後須知之。佛本無生。因衆生機感故。非生而現生。佛本無滅。因衆生機盡故。非滅而示滅。生滅皆佛事也。
問:釋迦佛現在說法否。
答:法華雲[佛常在靈鹫山。及余諸住處。衆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參參。智者大師親見靈山一會。俨然未散。可證知現在說法也。
問:釋迦佛滅度後居何處。
答:常寂光土。若其應化。則無處不在。
問:每一佛化期正像末法。動經劫數。獨本師釋迦牟尼佛化期今已到末法。始終尚未滿一大劫。可謂奇短。
答:都是衆生業感所致。
問:世尊降生以前之曆史。
答:世尊降生以前爲護明菩薩。在迦葉佛時爲一生補處菩薩命終往生兜率內院。教化天道衆生。此爲降生前最近之曆史。至若往昔修因本事。無量無邊。不可紀數。見于經論者。如曾爲屍毗王代鴿施身。爲普明王持不妄戒。以身就死。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慈忍不動。爲大施太子。求如意珠雨寶濟貧。筋骨斷壞。終不懈廢。爲螺髻仙人。深入禅定。鳥生卵于髻。俟雛出飛。爲劬嫔大臣。分閻浮提均故息诤。又如底沙佛時。世尊爲弟子。覓師入山。見寶龛中佛。入火界定。威光赫奕。忘下一足。經于七日。以偈贊佛。得超九劫。先彌勒成佛。又在然燈佛時。爲儒童菩薩。買五華以供佛。布發掩泥。今佛。蹈過。得受佛記。若此之類。書不可盡。但事在往古。藉天眼宿命一切種智。方能知見。非如晚近俗事之可以歲月甲子計也。
問:文佛在因地上曾舍身飼虎。與自殺何異。
答:文佛因地舍身飼虎。乃大悲心之所驅使。菩薩願之所饬發。將圓滿檀度之作略。豈可以世法論。又豈可以憤懑舍身者比耶。請將金光明最勝王經舍身飼虎品讀之。
(二)佛德
問:釋迦佛自具之德如何。
答:佛德無量。說不可盡。佛德微妙。言不可及。然約略言之。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
問:何謂十力。
答:一是處非處力。二業智力。叁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處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盡力。此乃佛所得如實智用。通達一切。了了分明。無能壞。無能勝。故名力。
問:何謂是處非處力。
答:佛知一切諸法因緣果報定相。從是因緣生如是果報。從是因緣不生如是果報。如惡業得受樂報。無有是處。淨行得生淨土。定有是處。如是等是不是處。佛悉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故曰是處非處力。
問:何謂業智力。
答:佛知一切衆生過去未來現在諸業諸受。知造業處。知因緣。知果報。皆悉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故曰業智力。
問:何謂定力。
答:佛知一切諸禅解脫一昧定垢淨分別相。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故曰定力。
問:何謂根力。
答:佛知他衆生諸根(宿具智慧。能生修行功德。猶樹之根。)上下相。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故曰根力。
問:何謂欲力。
答:佛知他衆生種種欲。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故曰欲力。
問:何謂性力。
答:佛知世間種種無數性。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故曰性力。
問:何謂至處道力。
答:佛知一切道至處相。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故曰至處道力。
問:何謂宿命力。
答:佛知種種宿命。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世。我在衆生中如是姓名飲食苦樂壽命長短。彼中死是間生。是間死還生是間。此間生名姓飲食苦樂壽命長短亦如是。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故曰宿命力。
問:何謂天眼力。
答:佛天眼淨過諸人眼。見衆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若大若小。若墮惡道。若生善道。如是業因緣受報。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故曰天眼力。
問:何謂漏盡力。
答:佛諸漏盡故,無漏心解脫,無漏智慧解脫,現在法中自識知我生已盡。(故不滅)持戒已立。不作後有(故不生)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故曰漏盡力。(漏猶言破綻。此破綻在因是敗壞義。即是一切煩惱。在果是墮落義。即是輪轉生死。無漏者。謂無煩惱生死也。)
問:何謂解脫。
答:不受苦果系縛。謂之解脫。心無煩惱。不受苦縛。則曰無漏心解脫。智慧通達。不受苦縛。則曰無漏智慧解脫。
問:何謂四無所畏。
答:一切智無所畏。漏盡無所畏。說障道無所畏。盡苦道無所畏。佛力智內充。明了決定。在大衆中說如實法。毫無畏懼之相。故曰無所畏。
問:何謂一切智無所畏。
答:佛于諸法。無不如實了知。故說我是一切智者。而無所畏。是謂一切智無所畏。
問:何謂漏盡無所畏。
答:漏盡。即無漏之極致謂…
《古農佛學答問卷一 (四聖應化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