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山。
答:行住坐卧俱可用功。与在雪山修行未尝抵触。问意得毋有误会处。兹且不论。但就世尊在雪山修行之旨言之。要有二因。作事须要缘胜。容易成办。雪山闲静。修资成就。故在彼修行。一也。雪山一地。当时修道者多处之。世尊为欲化彼外道。故在彼修行。二也。
问:佛所修何道。
答:知一切法惟心所作。专于心地拂除障垢而达光明自在之域。所谓破无明证法身也。
问:世尊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十二年的工夫。便证无上菩提。今之僧伽不少戒行谨严者。抑何坐破蒲团讫无成就。岂今人之不如古人耶。
答:世尊成佛。乃其最后一生。若究其修行。已经三大阿僧祇劫。岂仅十二年工夫所可成就。
问:释迦成佛后作何事业。
答:即以自己成佛之法。教化世间。
问:教化何等人今得何益。
答:教化凡人今成圣种。教化罗汉今作菩萨。教化菩萨今入佛位。(凡人即庸愚之辈。六道众生皆是。)
问:灵山在何处。是否世尊说法之地。
答:灵山具称灵鹫山。梵语耆阇崛山。在古印度摩竭提国旧都。东北十四五里。(此旧都名上茅宫城。在今巴哈尔城西南六十里。)是世尊说法之地。
问:佛说法时。放光现瑞。天人围绕。如此排场。当时竟不惊动国人。何也。
答:有缘者见。无缘者不见。故不甚惊动。然当时有缘者前往听法皆此放光现瑞之号召。谓之惊动亦无不可。
问:释迦如来在给孤独园说法。除诸大菩萨外。尚有释提桓因一切天人阿修罗等。此天人阿修罗等。除大菩萨等具天眼通者能见。未审凡人亦能见否。
答:凡人不能见。或仗佛力亦能见之。
问:地藏本愿经佛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其时佛已否涅槃。如何升天。其诸大弟子如舍利弗等。曾否随侍。
答:在佛未涅槃前三月。佛身腾空而上。弟子等均随徒。
问:佛在祇树给孤独园中说金刚经……弥陀经……及地藏经等。斯时是否涅槃。如已涅槃。此后又常住于何处。又各佛有各净土。凡人得见否。
答: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至八十岁而涅槃。涅槃之后。应身已殁。报身住实报净土。法身住常寂光土。此等佛土。惟法身大士乃能见之。
问:本师释迦牟尼佛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其所说法之区域。并不出五印度。何以大悲经起首一句为如是我闻。佛地普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是否吾国定海之落迦山。或当时在印度别有一山名为普陀落迦耶。
答:我佛说法不出五印者。凡夫之境界也。若菩萨境界则不以此限。吾国定海之普陀洛迦。乃观音应现之所。虽亦凡夫境界。而名记圣境者表示凡圣同居之义。一切大乘经典。莫不皆然。但隐显差别耳。
问:释迦牟尼佛是怎样升天的。其诸大声闻弟子等是否同行。俗谓十二月初八日(即腊八日)为佛得道日。确否。
答:佛之得道。是断尽诸障。得大智慧。身相改变。辩才无碍。并非升天也。况未得道前。并未成佛。未有弟子。腊八是佛成道日。
问:释尊弃王太子之荣贵。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在毗舍离附近地方。身已患病。便于娑罗双树间入灭。此说不审是否。
答:此为吾佛应化娑婆成佛之迹。若论其本。成佛久矣。
问:金枪马麦之报。为佛史上二桩故事。见于经律异相。现此书尚未购来。可否将世尊受报事实。劳神开示。
答:金枪实是木枪,即木片也。佛在罗阅只城乞食。有破刚木者。有木片长尺二迸在一边。当佛而立。佛跃虚空。木枪逐之。随佛上下。地水火风不能阻碍。佛旋返入僧房。展足受刺。木枪足趺上下入彻。过入地时。地六反震动。佛说因缘。昔为船主。因海水至。另一船主与之争船。佛船主以矛刺伤其足。命终。佛船主以杀人故。备受三途苦报。至成佛时。犹受余报木枪之害。(佛说兴起行经卷上)马麦之报。见中本起经卷下。时佛在舍卫国受婆罗门阿耆达请。三月安居。阿耆达为魔所迷。忘却供养。弟子乞食。亦无所得。乃有马师减马食之麦以供世尊。三月既满。往辞阿耆达。阿耆达悲怖交至。礼佛忏悔。留佛七日。备具供养。佛说因缘。昔维卫佛成佛之后返国。王及臣民广设供养。时有梵志谤曰。此人应食马麦。何供养为。以此口过历劫受苦。
问:玄奘法师临终稍有病苦。疑所译经或有错误。有菩萨慰言。汝往劫罪报。悉于此小苦消之。勿怀疑也。文佛临终示现背痛。岂亦往劫罪未消耶。古德缁素无疾而终者甚多。岂佛不及古德。请示其故。
答:病死并不相属。有病而不死。有死而无病。有亦病亦死。其中有何优劣可分。而云及不及耶。又文佛背痛。乃是示现。以示业报不亡。敬人勿造恶也。
问:文佛临终示现北疼。见于何书。背疼而云示现。是否无致背疼之恶因。故意示此现象,教人精进。勿贡高我慢。
答:释迦谱卷九引双卷大般泥洹经云。(佛疾生。身背痛。)又云[为欲调伏众生故。现身有疾。]经上迦叶菩萨。亦以佛病发疑问。佛告迦叶。是诸众生。不知大乘方等密语。便谓如来真实有疾云。云示现之象。如问所云也。
问:何谓涅槃。
答:涅槃此云圆寂。谓善无不备。恶无不息。盖佛断德之果号也。
问:一切佛般涅槃后。再作佛事否。
答:佛般涅槃。就是佛事。所谓应以涅槃身得度者。即现涅槃身而度之。须善领会。后须知之。佛本无生。因众生机感故。非生而现生。佛本无灭。因众生机尽故。非灭而示灭。生灭皆佛事也。
问:释迦佛现在说法否。
答:法华云[佛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参参。智者大师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可证知现在说法也。
问:释迦佛灭度后居何处。
答:常寂光土。若其应化。则无处不在。
问:每一佛化期正像末法。动经劫数。独本师释迦牟尼佛化期今已到末法。始终尚未满一大劫。可谓奇短。
答:都是众生业感所致。
问:世尊降生以前之历史。
答:世尊降生以前为护明菩萨。在迦叶佛时为一生补处菩萨命终往生兜率内院。教化天道众生。此为降生前最近之历史。至若往昔修因本事。无量无边。不可纪数。见于经论者。如曾为尸毗王代鸽施身。为普明王持不妄戒。以身就死。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慈忍不动。为大施太子。求如意珠雨宝济贫。筋骨断坏。终不懈废。为螺髻仙人。深入禅定。鸟生卵于髻。俟雏出飞。为劬嫔大臣。分阎浮提均故息诤。又如底沙佛时。世尊为弟子。觅师入山。见宝龛中佛。入火界定。威光赫奕。忘下一足。经于七日。以偈赞佛。得超九劫。先弥勒成佛。又在然灯佛时。为儒童菩萨。买五华以供佛。布发掩泥。今佛。蹈过。得受佛记。若此之类。书不可尽。但事在往古。藉天眼宿命一切种智。方能知见。非如晚近俗事之可以岁月甲子计也。
问:文佛在因地上曾舍身饲虎。与自杀何异。
答:文佛因地舍身饲虎。乃大悲心之所驱使。菩萨愿之所饬发。将圆满檀度之作略。岂可以世法论。又岂可以愤懑舍身者比耶。请将金光明最胜王经舍身饲虎品读之。
(二)佛德
问:释迦佛自具之德如何。
答:佛德无量。说不可尽。佛德微妙。言不可及。然约略言之。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
问:何谓十力。
答:一是处非处力。二业智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处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尽力。此乃佛所得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
问:何谓是处非处力。
答:佛知一切诸法因缘果报定相。从是因缘生如是果报。从是因缘不生如是果报。如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净行得生净土。定有是处。如是等是不是处。佛悉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是处非处力。
问:何谓业智力。
答:佛知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诸业诸受。知造业处。知因缘。知果报。皆悉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业智力。
问:何谓定力。
答:佛知一切诸禅解脱一昧定垢净分别相。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定力。
问:何谓根力。
答:佛知他众生诸根(宿具智慧。能生修行功德。犹树之根。)上下相。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根力。
问:何谓欲力。
答:佛知他众生种种欲。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欲力。
问:何谓性力。
答:佛知世间种种无数性。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性力。
问:何谓至处道力。
答:佛知一切道至处相。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至处道力。
问:何谓宿命力。
答:佛知种种宿命。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世。我在众生中如是姓名饮食苦乐寿命长短。彼中死是间生。是间死还生是间。此间生名姓饮食苦乐寿命长短亦如是。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宿命力。
问:何谓天眼力。
答:佛天眼净过诸人眼。见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若大若小。若堕恶道。若生善道。如是业因缘受报。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天眼力。
问:何谓漏尽力。
答:佛诸漏尽故,无漏心解脱,无漏智慧解脱,现在法中自识知我生已尽。(故不灭)持戒已立。不作后有(故不生)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漏尽力。(漏犹言破绽。此破绽在因是败坏义。即是一切烦恼。在果是堕落义。即是轮转生死。无漏者。谓无烦恼生死也。)
问:何谓解脱。
答:不受苦果系缚。谓之解脱。心无烦恼。不受苦缚。则曰无漏心解脱。智慧通达。不受苦缚。则曰无漏智慧解脱。
问:何谓四无所畏。
答: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尽苦道无所畏。佛力智内充。明了决定。在大众中说如实法。毫无畏惧之相。故曰无所畏。
问:何谓一切智无所畏。
答:佛于诸法。无不如实了知。故说我是一切智者。而无所畏。是谓一切智无所畏。
问:何谓漏尽无所畏。
答:漏尽。即无漏之极致谓…
《古农佛学答问卷一 (四圣应化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