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農佛學答問卷二 (六凡輪轉門)
範古農居士主答
一、叁善道
二、叁惡道
叁、一切神識升沈變化之研究
古農佛學答問卷二
六凡輪轉門
(一)叁善道
問:何爲天。
答:在人間之上,有欲界色界無色界叁類,共二十八天。
問:天上是否亦與地面一樣分列各土。
答:有分各土者,如四天王天有四天,即四天區也。忉利天有叁十叁天。若色界天有四禅天,每禅天亦各分叁天及八九天等。
問:二十八天其名若何。
答:地居有四王天。忉利天。(此即叁十叁天,以有叁十叁個天國故,)空居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此爲欲界六天。有飲食男女睡眠之欲,與人間同。色界有十八天,曰梵衆,梵轉,大梵,初禅所生。曰少光,無量光,光音,二禅所生。曰少淨,無量淨遍淨,叁禅所生。曰無雲,福生,廣果,四禅凡夫所生。此外無想天,外道所居無煩,無熱,見善現,色究竟,叁果聖人所居,此十八天雖離欲網,尚具色身,故曰色界。此上有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天。只有心識,而無色身,故曰無色界。
問:二十八天最高者何天,最低者何天。
答:最高者,爲非想非非想處天,離地約六十四萬億由旬。最低者,爲四天王,天居須彌山半,離地高四萬二千由旬。
問:二十八天之下,共有幾天。二十八天之上,共有幾天。
答:叁界豎論,自四王至于非想,共有二十八天。非想以前,即出界外,無天可言,即有乃上方世界之天也。四王以下,尚有恒憍天持曼堅首天,此叁天乃四王所統之鬼神,實非天也。
問:無量諸天統叁界二十八天,即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欲界六天內之一天,是否尚有叁十叁天。
答:欲界六天內之第二忉利天,即是叁十叁天。但同在一層,中央一天。八方各四天也。
問:各書均言天有二十八,而佛法談天一書,欲界天多魔天。色界天多梵身光淨嚴飾摩醯首羅五天,其故安在。
答:魔天,爲第六欲天之別出者。梵身,光淨,嚴飾,爲初二叁四禅各初天別出者。魔醯,首羅,爲色究竟天之別出者。蓋以二十八分天者,其大概耳,非定數也。
問:叁十叁天天主,聞是迦葉佛時叁十叁女人造塔功德轉生,未知出何經典。
答:所說見智者大師維摩诘經疏卷一。引何經典,並未明言。然大師之疏,章安所記,當出自正經無疑。又見翻譯名義集四卷,釋提桓因條下。
問:玉皇大帝即天上何神。
答:乃欲界第二忉利天王。
問:玉皇大帝能超脫輪回否。
答:玉皇大帝,按之佛經說天,當是欲界天中第二層天,即釋提桓因。尚爲六道凡夫,安得不受生死。然能念佛往生西方,亦可超脫輪回也。佛法本是人天公法,故佛號爲人天師。
問:釋提桓因,既有五衰,即有色身,何以能統轄無形鬼神耶。
答:鬼神亦有形。叁界中唯無色界四天無形耳。余皆有色身,但粗細不同也。
問:六欲天之衆生,塵欲未離,何以能有天眼耳。
答:欲天因地,均能減省塵欲,故得天眼等報。
問:他化自在天天壽萬六千歲,少出多減,何謂少出多減。
答:過者少,不及者多也。
問:大梵天究是何天。
答:爲色界初禅叁天之第叁天。
問:神仙未知是否屬于大梵天。修仙道者,是否往生此天。
答:神仙之高等者,屬于此天。但不能生此天。因此天爲天主,非臣民所得與共處也。
問:壇經雲,皮肉是色身,又雲因有色身可見,故稱有色界。然則色界諸天,豈不是化生,亦同吾人之由父母胎生乎。請詳示之。
答:天道衆生,都是化生。化生亦可有色。但較微妙耳。
問:八識頌雲,眼耳身叁二地居。謂初二禅天人無鼻舌二識,但有眼耳身叁識,既無其識,必無其根,然則天人究竟系何相貌。
答:上界天人相貌原同下界,以彼福德增上,表相較之下界,最極勝妙。初禅雖有覺觀,終日在定時多,非無鼻舌二根,實無香味二塵。以境不現前,根無所偶,識無用處,寂然隱于淨色根中,非全無也。若遇初禅,並覺觀又離,定力複勝于前,故二禅支林功德稱爲內淨,喜樂一心,雖有鼻舌根識,無所施用,故說無也。二禅以光明爲教體,眼見光明相,即知伊所說法義。或有時耳聞法音,定中常發八觸。其光相法音八觸,乃眼耳身叁根所對之塵。以根與塵交,識乃有用。所謂二地居者,即此意也。
問:世人之身體爲肉體,天上人之身體爲何體。
答:世人作業,有善惡雜遝,故感粗色垢身。天人因地作業純善,故感細色妙身。
問:天道衆生壽命長短若何。
答:四天王天壽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爲一書夜。忉利天壽一千歲。以人間百年爲一書夜。再上四天,遞各倍增。初禅叁天,壽一劫。二禅叁天,壽二劫。叁禅叁天,壽叁劫。四禅前叁天,壽四劫。無想天五百劫。無煩天千劫。再上四天,遞加一千劫。四空天中第一天一萬劫,第二天二萬劫,第叁天四萬二千劫,第四天八萬四千劫。
問:天王衣皆長身過半,此過半之衣,既無身而穿,何必要此無用之過半衣。又衣既過半身之長,如何行動。想天人常懸空間,以過半之衣而蔽之下體乎。是不能無疑。請示。
答:天衣用幅,布披身,印度人衣服依之。長身過半,舉其長度,于用無礙也。
問:修到非想非非想天,神通已大,甯不知有天劫,何以不能即由此天預先修成正覺,以超脫夫還墮輪回之數,猶會今其五衰相現,束手無策乎。
答:非非想天。即認自天受用以爲極妙,甯知佛法而修行耶。至五衰相現,乃欲色界天人之苦。非非想天是無色界天,既無色身,安有相現。
問:生于天者(菩薩等亦然)既具五通,則世尊給孤圍中說法,可于天上見之聞之,何必定要到孤獨圍去耶。
答:有天眼天耳通者,亦有神足通,來去自在,又何必不來親近世尊耶。
問:寺院山門側供四大偉像是何人物。
答:是四王天之四個天王。東方曰持國天王,爲乾闼婆主。南方曰增長天王,爲鸠槃茶主。西方曰廣目天王,爲龍主。北方曰多聞天王,爲夜叉羅刹主。此四天王誓以神力保護佛法,故居門首。俗稱四金剛,以其爲金剛神之類也。(有神手執金剛杵者,系金剛神。)
問:各地佛院山門,多塑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之像,以其護法之功甚大焉。惟四天王手執法寶各異,未蔔執何法寶而系何位天王。希爲逐位示明。
答:手執琵琶,是持國天王。執寶劍者,是增長天王。執蛇者,是廣目天王。執傘者,是多聞天王。
問:吾輩人道究有若幹類,佛如何說。
答:佛說人道,以所居之地,別爲四類。地分四大洲,在東者曰勝身,在南者曰贍部,在西者曰牛貨。在北者曰勝處。身量壽命。長短有殊。若論果報,南洲爲下下。若得值佛,南洲爲上上。佛生印度,是在南洲之中。我國中華,是在南洲東部。按贍部又譯閻浮提,義謂勝金。
問:轉輪聖王分管四洲,我所居之南瞻部洲,現在何轉王主管,請分別訓示。
答:經稱輪王治世,乃指世界初成之劫初而言,現在並無何人爲此輪王者。輪王者聖王,能以十善治于下。試問今地球上人何國能行此仁政者。
問:北俱盧洲之人,福澤較勝于叁洲,思食得食,思衣得衣,然何以獨無聞佛法之福。答:北洲人因地,福德偏多,善根偏少。故福報自在,而不聞佛法。
問:前世人非今世人,今世人非後世人,何能食果受報。
答:軀體雖異,心識無殊。故有不昧前因者,如結草銜環之類。
問:心識乃軀體之作用,軀體既易,而雲心識不改何耶。
答:子但知心識爲軀體之作用,而不知軀體乃心識之表相。惟心識有執受之力,故軀體得以壞于前,而更成于後。若心識隨軀體而亡,則生物早已絕滅于世矣,安有今日爾我之軀體乎。
問:人死後即投生,自由投生欤,抑有冥官指使欤。佛經中諒亦有之。敢問。
答:人死投生,實是業力牽引所致,不自覺知。若自由,而實不自由也。冥官等亦是業力所感,然彼不過據業判定,非能指使。佛經中亦有言及者。
問:昔阿祈達王臨終,爲驅蠅以拂面,一念嗔心,遂墮爲毒蛇。一婦人渡河失手,其子墮水,因撈子故,與之俱沒,以慈心故,得生天上。之二人者,自由投生乎,抑有冥王派送乎。
答:投生之理,識神爲業力所牽,愛欲所縛,而受後有。既非自由。亦豈有派送者乎。
問:佛經所謂定業,天定乎,抑冥王定乎。
答:非天定,非冥王定,是自己心王定。所謂有如是因,定招如是果。
問:人死之後,其輪回六道,是否有天地之神主之,抑系純出已識投生。
答:此系已業所招,天地神明,但隨定業支配耳。
問:前見佛教刊物,載有人死複醒,易一靈魂,言動竟換一人。又有靈遊陰界誤投畜胎,産生畜類,經擲死畜身後,靈魂複還本身而醒。此等屢見不鮮。按佛理第八識,生則先來,死則後去,今何以第八識竟不離去,可投胎可奪身。若照上種事實,似乎換一第七識而已。請爲解惑。
答:八識去來,本極甚速,不經中陰,如秤低昂。其不經入胎住胎,而但于胎兒出胎之際取而代之,此乃生理之變態胎兒與彼必有宿緣,故能相讓耳。第八識爲前七識之本,安有本不動而枝葉他適之理。所雲換第七識一句,非通論也。
問:佛學起信編,有雲投胎與借屍一樣。爲何借屍之人能知前生一切事。投胎之人,不能知前生一切事。
答:投胎者,經過入胎之迷,與受在胎出胎之苦,所以昏迷不能知也。
問:佛說輪回,自屬可信。然有嬰兒生後即殇者,若謂系討債,則數小時亦討不成債。若謂在此時間嬰兒尚無神識,則無此理。此中因緣何在。乞示。
答:兒在母胎,母不自在,或增病苦。其出胎時,母之性命在呼吸間,惶怖慘痛,同于地獄,尚謂討不成債耶。債有錢債,則母因産兒亦不免化錢。債有命債,則母受劇苦,亦足以傷其身矣。思之。
問:人死既非斷滅,何以以…
《古農佛學答問卷二 (六凡輪轉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