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廣義念佛?▪P2

  ..續本文上一頁深的心去念阿彌陀佛,這是念嗎?我們帶著人我是非的心去念阿彌陀佛,是在念嗎?我們帶著爭爭鬥鬥——你是哪個部隊的,我是哪個部隊的,帶著一種比較高低的這種心去念佛,這是真念嗎?這只是口念而已。真正的念要帶著什麼?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然後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深信因果、發菩提心、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帶著這樣的心去念,才是真念。所以說大家一定要知道什麼才是真念。你帶著人我是非,帶著一種階級仇恨去念,你是念不出那個阿彌陀佛的真心出來的。因爲阿彌陀佛之心呀,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高不低,遠離人我是非,遠離高下美醜,遠離自他的那種對立,這才是真正的阿彌陀佛之心。

  有人讀過那個《叁時系念》吧?《叁時系念》中雲:“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要以這樣一顆與阿彌陀佛相應的心去念佛,這樣的念佛決定得力。我們雖然是念佛,但明明白白地念跟不明不白地念,那效果可就差得很遠了。所以我們講的就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念。我們在這裏念佛,念佛就是什麼?就是與佛相應。佛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也是什麼樣子,這才是真念。是不是?佛是包容的還是狹隘的?佛是包容的。佛是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包,我們講宰相肚裏能撐船,阿彌陀佛的肚子能盛什麼?十方法界。阿彌陀佛绀目澄清四大海,白毫宛轉五須彌。其實還不止呢。你看阿彌陀佛,十方世界諸佛都來稱贊我阿彌陀佛,東方也有什麼佛稱贊,南方也有什麼佛稱贊。同樣阿彌陀佛會不會稱贊十方諸佛呢?(答:會。)對了,我們不要以爲,十方諸佛都稱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稱贊十方諸佛。大家讀《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是誰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稱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之利,對不對?你看,東南西北上下的六方都來稱贊阿彌陀佛,對不對?阿彌陀佛了不起,對吧?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十方諸佛有沒有稱贊釋迦牟尼佛啊?能爲甚難稀有之事,能于五濁惡世行此甚深難信之法。你看十方諸佛亦稱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功德,比阿彌陀佛小嗎?不小。十方諸佛其實平等。但是十方諸佛都是互相稱贊,不會排他的。明白嗎?所以說我們應當以一個廣大的心胸來念佛,而不是以一個狹隘的心胸來念佛。所以,我們真正念佛念到極處,與所有的這些宗派,不管是顯是密,是禅是淨,其實都是一致的。我們有一個祖師說:“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爲人師,來生作佛祖。”其實,我們不要把淨土跟其他的宗派切割開來,十方諸佛都是這一心,你不要以爲他們的本質是不同的,他們的本質和最後的目標都是一致的,但是每一個人的因緣又不一樣,入手點也不一樣,到了最後,都要彙合。就像我們爬山一樣,你看,這座山可能有很多的路線,你爬的時候可能選擇不同的路線,對不對?但是你爬到山頂,是不是都要彙合啊?都會彙合。因爲山頂只有一個山頂,但你山角下的路線可能有好多種。所以我們不要去自贊毀他。我們要和合包容。念佛也是如此。不要把念佛狹隘化。我們在這裏念佛,要稱贊念佛的功德,但是也不能排斥別人在學其他宗派,不要排斥別人。其實都是一體的,這是真念佛,因爲佛是包容的,佛是廣大無邊的,佛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的時空都在這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裏。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

  你能明白這一點,你念阿彌陀佛,見到任何人都生無量的歡喜,因爲你見每一個人,都是阿彌陀佛的眷屬。不要這個是阿彌陀佛的朋友,那個是阿彌陀佛的敵人,這就麻煩了。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甚至要感謝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有沒有聽說過感謝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啊?爲什麼?因爲他幫助我們消業,因爲他成就了我們的忍辱,沒有這些我們怎麼能夠放下包袱,輕松上陣?沒有他們這樣子的,沒有這些逆境的洗禮,我們怎麼放下包袱?怎麼消除業障?怎麼能夠更加輕松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不要嗔恨那些傷害你的人,要深深地感謝那些傷害你的人,因爲那些人也是阿彌陀佛派來的!我們過去讀十方諸佛的這些傳記,十方諸佛哪一個不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啊?你看,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了,爲什麼他已經成佛了我們還是衆生呢?因爲我們難行不能行,我們難忍不能忍。釋迦牟尼佛不一樣啊,十方諸佛不一樣啊!你看釋迦牟尼佛被歌利王割截身軀,但是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嗔恨呢?沒有,釋迦牟尼佛過去世是忍辱仙人,然後歌利王帶著很多妃子在山裏打獵,這些妃子們看見這個忍辱仙人在那邊打坐,非常清淨,就生起一種恭敬之想,聽這個忍辱仙人爲她們開示。這歌利王打獵回來一看,他這些妃子在圍繞著這個忍辱仙人,聽他說話,心裏就生起嗔恨心。他說:“你是什麼人,爲什麼迷惑我這些妃子,到這裏來聽你講話?”他說:“我是忍辱仙人,我在這裏修忍辱。”他說:“我不信,你真的是忍辱仙人?我看你能不能忍辱?”他就用刀把忍辱仙人節節肢解,這是一種酷刑啊!非常惡劣的行爲啊!但是釋迦牟尼佛不起一念嗔恨,然後歌利王殘忍地把這個忍辱仙人節節肢解以後,問他:“你不是修忍辱嗎?你現在對我恨不恨啊?”他認爲忍辱仙人肯定會恨他,爲什麼?無緣無故的就被節截肢解了,釋迦牟尼佛說:“我沒有嗔恨。”歌利王說:“我不信,我都這樣對待你,你還不恨我?”釋迦牟尼佛這時候就以手觸地,他說:“大地爲我做證,如果我心中確實不起一念嗔恨,就讓我的身體馬上複原。”這時候大地震動,地神湧出,爲他做證:“確實確實,此善男子確實是沒有起一念嗔恨。”他身體馬上複原。這時候歌利王起大恐怖,嚇壞了:“哇!這真不是一個平常人呢!”嚇得落荒而逃。然後這時候釋迦牟尼佛發誓:“我成佛時,我第一個就先度歌利王。”你看,這是釋迦牟尼佛的胸襟。就因爲這一件事情,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他一下圓滿了無量大劫的修行。他修行成功這麼快,都感謝誰啊?(答:歌利王。)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度的第一個人是誰呀?喬陳如比丘。喬陳如比丘是誰啊?歌利王。他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你看釋迦牟尼佛了不起啊。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爲我們做的示現,十方諸佛都是如此。十方諸佛同一心啊!

   有人說:“哎呀!我念阿彌陀佛,沒有念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會不會怪我啊?我要念觀音菩薩,沒有念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會不會怪我啊?你念一佛名即是念無量諸佛!你念一句佛菩薩名,即念無量佛菩薩,爲什麼呢?因爲十方諸佛菩薩同一心共一體。所以不要認爲你念阿彌陀佛了,其他菩薩有點對不起喽!我要是念觀音菩薩,又覺得對不起阿彌陀佛。有人問:“我還想念觀音菩薩,可是阿彌陀佛比觀音菩薩大,這真是爲難啊。”所以把早上分了好幾部分,一小時念阿彌陀佛,一小時念觀音菩薩,一小時念大勢至菩薩,一小時念地藏菩薩,一小時念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菩薩無量無邊啊!其實你能專注念一佛名號,即是念無量諸佛菩薩的名號。

  我們千萬不要把念佛、把修淨土狹隘地來看,我們念佛也是爲了成佛。我們昨天講,物以類聚,人與群分,同氣相求。什麼叫同氣相求啊?你跟他這個人氣相同,就能靠攏。我們怎麼樣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啊?你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人這個氣相通,你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啊!你充滿了嗔恨、抱怨、對立,你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所以,我們要把這個念佛的原因要弄清楚,這樣的話,我們念佛就越念越歡喜,否則得話呢就不一定了。我這一邊念阿彌陀佛,那一邊在打疑惑,觀音菩薩會不會怪我啊?或者是其他菩薩會不會怪我啊?我原先還念那個菩薩呀!現在念阿彌陀佛,沒時間念那個菩薩啦!會不會怪我啊?比如我念張叁沒念李四,李四會不高興吧?我念李四沒念張叁,恐怕張叁會不高興吧?不要用我們凡夫之心度量佛菩薩。你不要把佛菩薩當做是貪官,懂嗎?但是,你要是念那個大仙兒,大仙兒他是會有執著的,念這個大仙兒不念那個大仙兒,恐怕那個大仙兒他就會有意見。你要是在世間上,你念這個官不念那個官,恐怕那個官會有意見,但是十方諸佛菩薩不會這樣。因爲他們已經是福慧兩足尊,已經徹底排除了對自他的分別。一切衆生皆是吾子,一切衆生也皆是我母,令衆生歡喜者,即令諸佛歡喜。甚至是什麼?哪個傷害我,我成佛之後第一個度他,你看,這才是十方諸佛菩薩的心態。所以不要用我們狹隘、執著、刻薄、對立的心去度量佛菩薩,真的是很可悲。你要真正明白十方諸佛菩薩的心,你帶著這樣一顆心去念佛,你念佛決定得力!

  

  寬見法師開示後答疑錄

  不以貪心求極樂

  居士: 如果爲了極樂世界的“金磚鋪地”求往生,是不是犯貪心?

  寬見法師:極樂世界無限美好——金磚鋪地啊,這些種種的描述,但你記住啊,它只是一種描述。你如果是貪金子要去極樂世界,這種心其實不是一個正確的心。對極樂世界這種境界的描述,凡間沒有,但是我們只能用一種我們能理解的語言去描述,極樂世界的美好遠遠超過我們現在所能想象到的一切。它是無限的美好,不管從各個方面來講,都是這個樣子。你說:“我不喜歡金子,我不貪愛金子,所以我覺得它拿這些誘惑不了我。”不是這個意思。它是爲了表現極樂世界的美好。你不以貪心去,你是以慈悲心、菩提心,就像我剛才講的這種心去修,才是正確的。

  

  弘揚佛法從做人開始

  居士:我將來可以弘揚佛法嗎?

  寬見法師:弘揚佛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做起,這是人天福。然後是二乘福,受持叁皈依、具足衆戒、不犯威儀,然後深信因果、發菩提心、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不要著急,真正地要想弘揚佛法,首先,先得把世間這個“人”做好,做一個包容的人,令人生歡喜的人,不要讓家裏人生煩惱。

  

  不讓學佛,是佛…

《如何廣義念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