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財及華藏海衆回向西方,以導歸極樂作爲華嚴全經之結穴,所以不妨說,華嚴乃廣本彌陀,彌陀乃略本華嚴,豈不如是理乎。
又華嚴者,以萬行因華,莊嚴一乘佛果,此萬行非念佛行耶。 又: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叁字,乃果佛叁德秘藏,大即法身德,方即般若德,廣即解脫德。若約因心而言,即叁因佛性,大即正因佛性,方即了因佛性,廣即緣因佛性,全經以菩薩萬行之因華,莊嚴一乘佛果,種種萬行,無非爲了成佛,豈非都是念佛法門之行耶! 華嚴,具婆須蜜女,無厭足王,勝熱婆羅門等無量門,然皆顯示毗盧境界,此無量門,非即念佛門耶。 又:華嚴經中,善財童子曾參具婆須蜜女、無厭足王、勝熱婆羅門,叁位都是示行非道而通達佛道的大善知識,具婆須蜜女現妓女身,人若見之生悅,則能增長善根道業,無厭足王現惡國王身,以酷刑殘弑有罪臣民,以凶狠折服人民不敢去爲非作歹。勝熱婆羅門現外道身,能于四面大火,中間刀山中,足上頭下,倒身投入而無損傷。具婆須蜜女示現貪欲,無厭足王示現嗔恚,勝熱婆羅門示現愚癡。善財童子參他們前,已是破無明的深位菩薩,在參叁位時,又分別獲得增進果位之益。然則他們叁位所行之事,皆是與法身相應的不可思議毗盧境界,故能令善財獲勝進之益。豈非華嚴無量門(含上叁門)即是念佛法門耶。 法華一經,從始至終,無非開示悟入佛知佛見,此非始終唯一念佛法門耶。楞嚴最初顯示藏性,明成佛之真因也。其次揀選圓通,示成佛之妙行也。後曆六十聖位,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證佛地之極果也。背此則成七趣沈淪,向此則明五魔擾亂。末後雲,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曆。若能一念將此法門,于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消滅,變其地獄所受苦因,爲安樂國。此則徹始徹終,唯一念佛法門也。 法華一經,開權顯實,會叁歸一,從始至終,無非爲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此佛知見,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即是衆生自心清淨性,亦名佛性,亦名妙真如性,所以法華經說,“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又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又經中說,若有女人,如說修行,即能往生安樂世界蓮華中生雲雲。豈非法華始終唯一念佛法門耶! 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叁字是性德,乃如來成佛密因,大即法身,佛即般若,頂即解脫。首楞嚴叁字是修德,乃梵語,華言一切事究竟堅固。即自性定。或稱首楞嚴大定,乃諸菩薩萬行所依止。由于真如本不生滅,一切事法(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不離真如本體,所以能獲得究竟堅固而住也。性修合標,故名《大佛頂首楞嚴經》。此經由阿難示墮淫舍而爲發起,佛敕文殊,持咒往護,阿難歸來佛所,悲自無道力,殷勤啓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止觀禅那最初方便,從而浚發楞嚴大教。如來七處徵心,十番顯見。終使阿難明悟藏性。此明成佛之真因也。藏性既悟,即可起修,佛令二十五聖各說因地修行,獲證圓通。佛敕文殊,揀選圓通,文殊爲對阿難及此方衆生之機,選取耳根圓通。以其重中之重,故列在最後說。(至于勢至根大圓通,則遍投十方世界之機,故亦列居在次後,與觀音耳根圓通相鄰,以顯亦爲重要。印祖說:念佛之法,要以勢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手,修觀音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之功夫。)此示成佛之妙行也。後說從因至果,有六十聖位(即初叁漸次: 一除其助因,(不食五辛)二刳其正性,(永斷淫心,不餐酒肉)叁違其現業,(于六塵境,不多流逸)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暖、頂、忍、世第一、十地、等覺、妙覺。)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所謂“但複本時性,更無一法新”是也。背此而修,則成七趣沈淪(六趣中加列一仙趣)向此而修,則須防五陰魔境擾亂。而詳談其相。末後雲,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延(破戒重罪),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曆,若能一念將此法門,于末劫中開示末學,是人罪障應念消滅,變其地獄所受苦因,爲安樂國。安樂國,即是極樂世界。此則徹始徹終唯一念佛法門也。 總佛一代時教,叁藏十二部,半,滿,權,實,偏,圓,頓,漸,種種法門,無非顯示唯心自性,圓成無上妙覺而已。得非總一大念佛法門耶。 總之,佛說一代時教,(五時八教),內容形式,不出叁藏十二部,有半時教(小乘)滿字教(大乘)權(方便)實(究竟)偏(或偏空,或偏有,或但中)圓(圓滿、圓融)頓(直說于大)漸(循序漸進),種種法門,無非顯示唯心之道,自性之法,最後圓成無上妙覺而已,豈非是總是一念佛法門也。古德雲,一大藏教,無非都是非是念佛法門注腳也。 至如禅宗,達摩大師西來,但當曰,直指人心見性便了。而雲成佛者,非宗門亦念佛門耶。故合二派五宗千七百則公案,不過指點當人本源心性,顯示本有清淨法身。法身橫遍豎窮,無所不遍。而參禅人,要須時時現前,頭頭相應。此何在而非念佛法門哉。 此段是說宗門所說所修也離不開念佛法門。初祖達摩西來,不說直指人心,見性便了。而說見性成佛,豈非宗門亦不離念佛一門耶。又一華開五葉,六祖惠能門下,有青原行思、南嶽懷讓二大弟子,下分沩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宗。至若千七則公案,不過指點當人本來面目,顯示本有清淨法身,豎窮橫遍,無所不在而已,而參禅人須要時時現前,頭頭相應,念自性天真佛,此亦何處非念佛法門耶。 至如佛之一字,吾不喜聞,一棒打殺,與狗子吃等語,皆顯示法身向上勝妙方便。是真念佛也。往往無知之輩,謂宗門中人,不宜念佛。此不唯不知念佛,豈真知宗哉。 此等宗門語句,此乃古人機鋒轉語,爲學人解粘去縛,總不就事論事,往往答在問處,問在答處,令人解路堵塞,參而自得,悟明法身向上一著。若作實法理會,大錯特錯,真地獄種子矣。無知之輩,謂宗門不宜念佛,豈法眼玄孫永明禅師,天下仰之如泰山北鬥,日念十萬彌陀,臨終往生上品敬及冥府亦是錯了耶!死心新禅師,繼席黃龍,大聲疾呼,勸人念佛,甚至說,汝若念佛不生西方,老僧當墮拔舌地獄。豈也是錯了耶!可見宗門也並非是不念佛,即使念的是自性天真佛,自性遍一切處,豈非即是念毗盧遮那法身佛耶。 《徹悟禅師語錄卷上3》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