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四▪P26

  ..續本文上一頁意與上聲聞(願于他土宏經)同。又,或尼及聲聞皆是他土緣熟故也。初明受持竟

  

戊二明勸持二。初長文,二偈頌。己初中四。初佛眼視,二菩薩請敕,叁念佛默然,四順佛意發誓。庚今初

  

爾時世尊視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诃薩。

  

(佛眼)衆視默勸而不告敕者,上來雖不別命(誰人宏經),而舉持經功德深厚,引證分明。多寶(如來)分身(諸佛),遠來勸發。此之殷勤,事義已足(事情道理已足夠明顯)。有欲應命(宏經),宜即發誓。不煩(我)複言。又,爲將護(維護)聲聞他方宏經之願,(不起自卑之念)故不(過于)稱揚(此土宏經功德深厚)也。

  

庚二菩薩請敕

  

是諸菩薩,皆是阿惟越致,轉不退*輪,得諸陀羅尼。即從座起,至于佛前,一心合掌,而作是念:“若世尊告敕我等、持說此經者,當如佛教,廣宣斯法。”

  

庚叁念佛默

  

複作是念:“佛今默然、不見告敕,我當雲何?

  

庚四順佛意發誓

  

時諸菩薩敬順佛意,並欲自滿本願,便于佛前、作師子吼,而發誓言:“世尊,我等于如來滅後,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能令衆生書寫此經,受持、讀誦,解說其義,如法修行,正憶念,皆是佛之威力,惟願世尊,在于他方、遙見守護。

  

二明勸持中。初長文竟

  

己二偈頌。是孤起(頌)。諸菩薩等請護宏經,所以自述宏經方軌。就文爲四。初明著衣宏經,二明入室宏經,叁明坐座宏經,四總結請知。庚初中叁。初總論時節以明著衣,二別明所忍之境,叁明著衣意。辛今初

  

即時諸菩薩俱同發聲、而說偈言:

  

惟願不爲慮, 于佛滅度後, 恐怖惡世中, 我等當廣說。

  

(在惡世中著忍辱衣宏經)

  

辛二別明所忍之境叁。初通明邪人,即俗衆也。二明道門增上慢者,叁明僭聖增上慢者。于中初猶可忍。(憐彼俗衆無智故)第二過前。(第二比前難忍,以是法門中增上慢惡人故)第叁最甚。(第叁最爲難忍,以是僭聖增上慢者,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能壞亂正法,疑誤衆生故)後後者(危害更深)以轉難(辨)識故。壬今初

  

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等, 及加刀杖者, 我等皆當忍。

  

壬二明道門增上慢者

  

惡世中比丘, 邪智心谄曲, 未得謂爲得, 我慢心充滿。

  

壬叁明僭聖增上慢者

  

或有阿練若, 納衣在空閑, 自謂行真道,(遂乃)輕賤(在)人間(宏法華)者。(彼爲)貪著利養故,(诳妄)與白衣說(相似)法, 爲世間(無知人之)所恭敬,(外現威儀,猶)如六通羅漢。(然而)是人(雖居阿練若,實)懷惡心, 常念世俗(名利之)事, (但是)假名阿練若(耳。彼遍 ) 好出我等(宏通大乘人之)過,而作如是(謗)言, 此諸比丘等, 爲貪利養故, 說外道論議,自作此經典, 诳惑世間人, 爲求名聞故。 分別于是經,(彼等)常在大衆(之)中, 欲毀我等(宏法華人)故, 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及余比丘衆, 誹謗說我惡, 謂是邪見人、說外道論議。

  

阿練若,亦(名)阿蘭若,亦阿蘭那,亦阿練兒。此翻無诤。亦翻無喧雜處。凡居阿練若處,爲調(伏)煩惱。今自舉(揚,輕)蔑他(人),非無诤行,故假名阿練若也。毗尼藏中,及大寶積經寶梁聚會,並寶雲經,佛藏經等,一一廣明阿練若行(功德)。二別明所忍之境竟

  

辛叁明著衣意

  

我等敬佛故, 悉忍是諸惡。 (雖)爲斯(人之)所輕言、 汝等(自作此經,悉)皆是佛,(然于)如此輕慢(之)言, 皆當忍受之。(又) 濁劫惡世中, 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 罵詈毀辱我。 我等敬信佛, 當著忍辱铠,爲說是經故, 忍此諸難事。 我不愛身命, 但惜無上道,我等于來世, 護持佛所囑, 世尊自當知。 濁世惡比丘, 不知佛方便、 隨宜所說法, 惡口而颦蹙(皺眉也),數數(屢屢)(見,被也)擯出,遠離于塔寺。如是等衆惡,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

  

铠者,甲也。忍辱铠者,以能忍辱,則雖入惡世而不受傷。猶入陣有甲,不被刀箭之所害也。須知四教皆各有忍辱铠。佛問如是惡人,汝雲何觀?舍利弗答言,人有五(種)。一身善,口意不善。但念其善,不念不善。念用其身淨,以規我身。棄其口意,以誡我口意。二口行淨,身意不淨。亦念其口,棄其身意。叁意淨,身口不淨。亦念其意,不用其身口。四叁業皆不淨者,雖無可用,當痛念之。念此不淨,使得值善知識,治其叁業。勿令墮落叁塗。五叁業皆淨,常念是人以自訓況(比較)。念(與彼)齊,願(與彼)齊。常念境界,以去我惡,此是叁藏教中。用苦、無常、不淨、無我、空,爲铠也。儒者雲,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又雲,叁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亦此義也。又罵是一字。一字不成罵,二字(方)成罵。無有一時稱二字者。若稱後(一)字,前(一)字已滅。又,能罵所罵一時,同一刹那俱滅。于我何爲(有何妨害)。如是等用析空(觀)爲铠也。又,能罵所罵,皆同幻(化之)人。罵字罵聲,皆同(空)谷(傳)響。谛觀實我實法,了不可得。雲何(怎麼)不(能)忍。此即空爲铠也。又,凡夫不了罵空,起諸憂惱,增長叁毒。故有叁塗法界。或強製安忍,故有人天法界。聖人了罵是空,自斷結使,(見思惑)故有二乘法界。(若)複于罵者生大悲心,念拔其苦,故有諸佛菩薩法界。如此次第觀察罵中出生十界,差別不同。用即假爲铠也。今經明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佛即佛寶。告敕即法寶。佛法不二,即僧寶。一體叁寶,凡聖平等。諸佛已悟,衆生尚迷。我爲衆生翻迷歸悟,持說此經。了知我心,上等諸佛,下等衆生。諸佛之悟,即我心悟。衆生之迷,即我心迷。(生佛不二)如此之铠,即慈悲室,即法空座。一铠一切铠,乃圓教铠也。初明著衣宏經竟

  

庚二明入室宏經

  

諸聚落城邑, 其有求法者, 我皆到其所, 說佛所囑法。

  

(後二句,正明入室宏經)

  

庚叁明坐座宏經

  

我是世尊使, 處衆無所畏, 我當善說法, 願佛安隱住。

  

(處衆無畏,善于說法。正明坐座宏經)

  

庚四總結請知

  

我于世尊前、 諸來十方佛, 發如是誓言, 佛自知我心。

  

勸持品竟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四終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