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P12

  ..續本文上一頁財物,而且可能無形中造下殺生的罪孽及其他的業障。此外,有人認爲虔誠的,長時間的祈禱或念咒,有時也能産生某種的奇迹,或實現某一種願望。事實上,這些祈求如東不以實際的行善或功德來配合,或事先許下一個有益社會人群或衆生的願望,承諾要改過行善,則結果也大都未能收到顯著的效果,而且一旦祈求的願望得到實現,事後如不信守諾言,則將來也往往都要遭受種種的惡報。由此可知,歸根究底,還是行善事積善因,才是求得善報的根本有效之道。因此筆者認爲,相信合理的因果現象,以培養“人定可以勝天”“行善足以改變命運”“行善愈多福報愈多”的觀念,結果不僅可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改進許多“積非成是”的習俗,而且足以鼓舞人們産生無窮的希望,也足以激起努力奮發開拓未來的勇氣和信心,這不是迷信,更不是林君所稱的“弱者消極的自我安慰而已。”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曾經表示:“如果真有一個上帝,而我們不知道或不承認,則將來死後不知道要吃多大的虧。”同樣的,筆者認爲:如果有人堅持不承認因果現象的經驗性、合理性、道德性和必要性,那麼不僅自己將來要吃虧,自己的家庭、事業和後代會吃虧,而且我們的社會和秩序也不知道要繼續吃多大的虧。

  廿二、後言

  末了,筆者想起幾則趣事,有人問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什麼是一個人成功的要素?他回答說:“如果A是代表成功,那麼它的公式便是A=X十Y十Z,其中X代表努力工作,Y代表娛樂,”“那麼Z呢?”“就是緊閉你的嘴巴。”筆者認爲Z最好能夠改爲“多做善事”,因爲多做善事的結果不僅可以獲得真正的快樂,而且更可以幫助一個人獲得成功。

  另一則趣事乃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一次請問鳥巢禅師做人的方法,禅師答稱:“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白居易說:“這兩句話雖叁歲小兒也曉得。”因此對此回答深感失望。這時禅師又告誡他:“叁歲小兒雖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聽後深受感動,再也不敢輕視禅師的話。因爲知識再好,道理再寶貴,如果只是“坐而言”,便永遠無法發揮它的作用;反之,如果能夠“起而行”,努力加以實踐,則日積月累,將來必有相當的收獲。最後,筆者想引用幾句名言來與讀者共相勉勵。

  ⊙“我深信現今時尚以科學理論來解釋人類生命的所謂公理,則不單只是完全的錯誤,而且這種看法應該受到指谪。”(愛因斯坦)

  ⊙“玉露雖甘,難救無根之草;佛法雖大,難渡無緣之人。”

  ⊙“爲行善而行善的人,雖不求取歌頌,也不求取報償,但兩者終將來臨。”(羅威爾)

  (附錄一)多行善事多得善果—黃明德

  世上不可思議的事很多,只是你沒有察覺,也沒發現而已,我因爲讀了雲鶴教授著作的“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一書,而學著布施行善,竟意外地發覺世間事物確有不可思議的因果關系。因而想藉貴刊的一角,把我親身經驗到的實際情形寫出,也希望讀者共同來行善,所謂“多行善事多得善果”。

  我是一個工人,今年初,不知何因時常生病,爲此特至臺中榮總醫院(勞保)醫治,無意中在候診室書架上,看到封面印刷精美的×××雜志,吸引了我前去取閱,約半小時的浏覽翻閱中發現,不但封面彩色且內容豐富精彩,爲其他同類善書所不能及。回家後經函該社索閱,至後每期均接到該刊,無形中心靈得到不少寄托。

  上月再至臺中榮總看病,又看到了一本封面一只貓放出一只老鼠“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一書,再次吸引了我去取閱,此書不但提醒了我,更改變了我的人生觀。過去一直不信“因果報應”,最近因一連串的無明怪病困擾著我,使我覺得是否需要行善?一直耿耿于懷。爲求消除病痛,抱著半信半疑試試看的心理,特別至臺中××堂拜拜,祈求保佑身體健康,並且就近至×××雜志社,以隱名氏名義捐了五百元助印善書。不知是巧合或是冥冥中神明在助我——給我一個信心?我這無明病痛竟漸漸好了。

  最奇怪的是,有一天老板叫我開車到臺中郵局寄貨,當時因車子太多,無處可停,又急著要下貨,便隨便把車子停下,當我把貨搬至櫃臺正准備辦手續的時候,忽然好像耳邊有人跟我說話——叫我趕快把車子開走,另找地方停好再返回郵局,沒想到當我辦好手續出來,正有一輛吊車在拖吊停在我剛開走地方的車子,看到此景,讓我感到驚訝萬分,要是剛才沒把車子開走,這下吊車吊的是我老板的車子,當無疑問。這樣一來可非破財不可了。難道說這也是神明在暗中保佑我,避開了此次的受罰?真是不可思議。

  十月初因事路過×××雜志社,再以隱名氏捐助該社善心會壹千元,當時並沒想祈求什麼,只希望合家平安。但說也奇怪,半年前,內人因爲貼補家用,每晚至夜市場做小生意,可能是社會不景氣影響,生意並不很順利,有時甚至無利潤可言。可是這幾天生意竟漸漸較好,內人正爲此笑逐顔開,我心裏在想,這可能是行善布施所得的因果吧!

  本文原載“靈仙宗”第十六期

  (附錄二)兩件值得深思的奇事—陳侃

  看了雲鶴教授所著“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之後,我想我家所遇到的兩件奇事,也應該把它寫出來。因爲這樣或許能夠加強人們行善濟世的信念,對社會發生一點點良性的影響。

  第一件奇事發生于民國四十一年的叁、四月,那時候我在高雄某機關任職。有一天晚上,一位曾任新聞記者的失業朋友,和他的太太到我的宿舍來,言談間說起目前的生活極爲窘困,已至無米下鍋的地步。我聽了很難過,說了些安慰的話以後,便把平日節存的五十斤米條送給他們領用。不久,我轉到臺南某機關任職。過了兩個月左右,爲了某事心情不好,把職務辭掉,到潮州鎮投靠我父親,一面另找新的工作。那時候我在南部熟人很多,原以爲找事不難,想不到竟找了很久找不到,也成了個失業者!而我父親的薪俸本來就微薄,只夠維持他那裏幾口人的生活,這回增加我和妻兒四個人消費後,很快就弄到山窮水盡的境地。有一天早晨,最後一點米也吃完了,沒有錢可再買,一家八口頓然陷入困境!過了中午,全家空著肚子苦思焦慮,還是想不出甚麼辦法。因爲可借的人都借過了,沒有臉再借;能當、能賣的衣物也都當了賣了,再也找不出可變賣或典當的東西!大約到了傍晚,正當一家人坐困愁城的時候,某米店的人送來一袋白米。我問是誰送的,他不說,只說有人買來送給我們。由于來路不明,心裏有點疑懼,又怕米店送錯,吃了賠不起,所以我父親不敢收,我也不敢收。後來他一再表示沒送錯,硬要我們收,只好收下,解決了燃眉之急。這一來,全家人像枯木逢春,都得救了!可是,這袋米究竟是誰送的呢?高雄那位失業的朋友依舊失業,而且不知道我此刻的地址,當然不是他送的。那麼這“爲善不欲人知”的好心人到底是誰呢?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各位朋友,你想想,這會不會是往日所種的善因得來的善果?如果是,那麼幫助別人不就等于幫助自己嗎?人人幫助別人,豈不是人人都可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第二件奇事發生于民國四十七年,那年花蓮發生一次大臺風,很多房屋被吹倒。那時候我父親在省立花蓮中學教書,住在一棟日式木造舊宿舍。當臺風來襲那天,我父親、繼母、叁個弟弟、兩個妹妹、以及我的大女兒,總共八個人,都躲在屋裏。入夜時,風力大增,不多久,我父親見牆上一塊白灰掉落,知道房子快倒,情勢危急,立即帶著一家大小往外沖,想到外面避難。不料人還沒走出大門,忽然轟的一聲巨響,房子倒了,屋頂塌了下來!照常理說,這一倒,八個人至少要損傷幾個。可是不然,我父親剛好走到一堵短牆邊,一根梁柱由頭頂上掉下來,卻被水泥牆擋住,且折成兩截,他正好在折斷處下面的叁角空間,得以安然無恙。我叁弟被一陣猛風吹倒,一根木柱壓在他腰背上,待強風稍弱幾個學生趕來救人,把木柱扶起,也平安無事。至于其他六個人,恰好在屋瓦下大小木條交錯的空隙處,全都無所損傷!當房屋倒塌前後這段時間,屋外狂風怒吼,瓦石鐵片紛飛,一家人躲在破屋下,俨如藏身防空洞中,反而更爲安全。

  朋友們,你想想,這是偶然的巧事,還是一種善果?倘若是善果,那麼善因是甚麼呢?我曾想過,我父親平日教學生“日行一善”,一般小善事必做了不少。我幼承庭訓,自然也見機行善。不過這類事,別人做得比我們多、比我們好,我們財力和能力微薄,貢獻不大,應不至于有那麼大的福報,比較可以一提的,該是幾件救人的事吧?我父親在臺北縣文山中學任教時,曾幾次帶著學生在新店碧潭救起幾個翻船溺水的遊客。(民國五十叁年,又曾帶領花蓮中學學生,在鯉魚潭營救兩個翻船遊客);民國卅六年我在鳳山任職時,也曾在柴頭埤救起一個自殺的人。此外,曾協助他人在深潭營救一個溺水的小孩,雖然沒有救活,屍體卻尋找上來。這些事,本來不應該提出來說,爲了尋究善因不得不說,請勿見笑。

  如果上述風災全家人得保平安,是曾經救過別人所得的善果,那麼家父年愈八十還安健如中年人,也必是“天報以福”吧!

  看來這世上真的存在著因果的“自然法”,活在世上的人,都應該好好守“法”,自求多福才對。

  本文原載“靈仙宗”第十八期 七四年一月一日出版

  

  

《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