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极为密切的因果关系。例如有些被试者表示:“我了解我为什么选择我的父母,我是为偿还前生业债而来的,我觉得我就像工具一样被用来帮忙父母。”“我此生主要的目的是要和前生被我伤害的人建立新关系,我清楚我的丈夫在这一生将成为酒鬼,但是我必须帮助他,因为前生我对他太冷酷。”“我强烈的感到我这一生要经验母亲和姐姐对我的排斥。”“我此生的目的,是要照顾我母亲。”“我知道母亲在前生是我的学生,我们相处得很好,父亲在前生是我的哥哥,他愚笨,我常取笑他。”“我的母亲前生是爱尔兰的僧侣,与我同住寺院,我妹妹前生是尼姑,他们两个都是蠢猪,经常被我嘲笑,因此我知道我的母亲和妹妹会排斥我。”“我在前生认识母亲,这一生所以选她为母,是因为我们之间的事未了。”“我的女儿是我前生极力拯救的人,我丈夫是我在前生厌恶和害怕的人。“我的孪生姐姐想要在这时候投胎到人世间,所以她不断劝我和她一起来。我们一同去选择了双胞胎儿,直到快出生前才入胎。我有印象,我们在争论到底要选择那一个胎儿?棕色头发还是金色头发的那一个?然后我们就跑进胎儿。”“我才加入胎儿,开始准备适应,母亲就被剖腹生产,我突然被提得高高在母亲的上面,我最大的恐惧是担心会掉下来,长大后我有惧高症,原来这是出生时带来的恐惧心理。”“我生前当然认识我的父母,他们在某一前生是我的孩子,那一生我为人非常轻浮,在他们很小时就把他们遗弃了,我很清楚在这一生我将尝试被父母遗弃的经验,这也是果报。”这本书在研究的结论上表示:“综合起来,有百分之八十七的受试者报告他们在前生就认识此生中与他们关系极为亲近的人,如父母、爱人和亲友,而且彼此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也令人惊异,例如这一生的父亲(或母亲)在前生都可能是爱人、母亲、兄弟、姊妹、子女、朋友或仇敌。因此,一个人在今生不只可能和所爱的人重逢,也可能和所恨和畏惧的人生活在一起。”因此,“黄金宝训是宇宙的基本规范,很明显的,这个宝训—你想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是经由轮回的因果报应执行的,我们在前生种了善因,这一生就得好报;我们若在前生对人冷淡,在这一生就遭遇别人对你冷落。最后,我们应该体会到这份教训:一切境遇,其实都是我们自己造的。”(见洼穆巴哈博士原著,朱文光博士翻译:投胎与出胎的催眠报告。老古文化事业印行,六九年)由此可见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完全符合佛教因果定律的说法,也证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论极为正确,毫无错误。
(8)“行善最乐”与“得道多助”乃是一种明显而难以否认的事实,过去传说有一个王子,虽然住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中,每天过著锦衣玉食,仆从如云的生活,享尽人间一切的荣华富贵,然而始终抑郁寡欢、闷闷不乐。有一天便请教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哲学家便告诉他:“这个很简单,只要日行一善,每天做一件慈善的事就可以了。”王子听后虽然半信半疑,可是仍然依然照他的话去做,没想到不久便发现,凡是被他帮助和关怀过的人,都无不对他表示发自内心最为真诚的谢意,与过去表面虚伪的奉承全然大异其趣,因此也就感到十分的愉快。一年之后,王子便向这位哲学家说:“你的话一点都不错,唯有诚心助人才能赢得一个人真正的尊敬和感激,也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许多经常布施的人,有时虽然并不企求获得什么回报,然而却大都毫不例外的觉得,每次行善之后心情总是显得比较愉快,这种精神上的轻松愉快,事实上便可说是一种极好的回报。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这种愉快的心情,身体自然容易变得更健康,病痛与苦恼的机会也就相对的大为减少。反之,一个为非作歹,有愧良心的人,由于经常感到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结果自然也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和意外的产生。最近有些科学实验也证明这种现象的真实性,美国“国民星期杂志”曾经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题目是“不快的心情造成了毒素”。内容主要如下:“在华盛顿心理实验室近来所作的实验中,显示了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产生化学的变化,而使一种毒素注入血液之中。一个人在心理正常的状态下如果向一个冰杯内部吐气,则其所凝集的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体,然而一旦处在怨恨、暴怒、惊怖和妒忌的心情下,则所凝集的物体便显出不同的颜色,倘若加以化学的分析,则大都可以证明这些物质含有致命的毒素。由妒忌所生的凝集物,往往可在数分钟内毒毙一头豚鼠,如果发自内心深刻的怨恨达一小时之久者,则可毒毙数十人。因此,一个母亲在生气时如给婴儿喂乳,则婴儿往往会下痢,这时呼出之气如让婴儿吸入则婴儿便容易发高烧。此外,科学还指示我们忧虑有害人类的健康,反之,快乐的情感,却能产生有益人体的化学物质,藉以刺激细胞,生长精力。”此外,美国食物检验局的威力博士也曾经表示:“惊吓和恐怖,能使身上某种液质变成毒素,渗入器官,以致身体组织崩解,而发生疾病。反之,人逢喜事精神爽,凡是愉快的心情,纯洁的信念,却能使这种液质澄清洁净,使生理产生变化,而得到健康快乐。如果要问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作用,则属于明日的科学,目前还是一个无法了解的神秘现象,但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参阅人乘佛教出版社:素食与健康。页卅六至卅七)。由此可见长期行善可以得到健康和快乐,乃是一件无可否认的事实。此外,笔者还进一步发现,一个喜欢行善的人,由于经常心存善念,因此在外貌上也大都显得慈眉善眼,闿切慈祥,和蔼可亲,因此不啻是菩萨的化身。与其交谈,往往有如春晖普照,感到无比的温馨,不仅令人喜欢亲近,而且也常常令人产生由衷的敬佩。由于他们平常广结人缘,有口皆碑,因此一旦有事,无疑的大都能够左右逢源,甚至逢凶化吉,结果也就往往能够成就更大或更多的事业,所谓“得道多助”,“吉人天相”,事实上也是有相当的根据。本书前面所列的一些实例,便可说是最好的证明。
(9)由于一切作为皆有报应,因此欲得善报必须努力行善,然而“善事”是什么呢?依一般说法可以包括下列几方面:1、从事财施,以财物救济贫民,照顾别人的生活。2、实行法施,从事教化工作,宣扬有益世道人心的道理,捐印善书,劝人为善,渡人迷津,不再痴迷为恶,此种救人心灵的功德可说最大,因此马丁路德最推崇学校教师,因为这是“最佳、最伟大、及最有用处的职业。”(见林玉体博士著:西洋教育史,文景书局),不过教师如果误入子弟,其罪过也最大。3、行无畏施,以己力解除众生之苦难,铺桥造路,医治病患,救生放生,服务他人,与孤儿同乐。此外,在实行任何一种布施时,如果能够基于纯粹救助别人的动机,而毫不存有沽名钓誉或其他任何自私的意念,这种完全奉献利他的行为,才可说是真正的善行。4、百善孝为先,要行善必先行孝,因为对于恩重如山,生我育我的至亲,如果都未能给予应有的回报,则纵有其他的什么善行,事实上也大都无法完全抵偿由不孝所产生的罪过。我们知道,不论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成就伟大事业的人物,几乎可说毫无例外的都是事亲至孝,反之,一个对双亲忤逆不孝的人而能成就大事者,也可说绝无仅有。由此可见,孝是百善之先,为人之本,也是成功之钥。此外,在消极方面,还应该遵守五戒:1、不杀害生灵,2、不偷窃他人的财物,3、不可邪淫(指夫妇以外的关系),4、不说谎话去欺骗或伤害他人,5、不要酗酒或赌博。总之,一个人能够不为非作歹,而且能够积极作出有益社会人群的事,便是一种善行。行善的结果,不仅社会大众蒙受其利,个人也必可获得裨益,如有恶报也可获得减轻。许多人在行善布施,捐印善书,服务人群后,往往身体变得更为健康,事事变得更为顺利和如意,便是获得善报的结果。明朝袁了凡的亲身经验便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他起先由于一个相士的预言十分灵验,一一兑现,因此十分相信“万般皆有命,半点不由人”的宿命论,后来一禅师晓以“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吾门,唯人自召”的道理后,发愿实行三千功,结果竟使后来的命运产生极大的变化和改善,该相士的预言也就不再准确。详见了凡四训一书)。事实上,许多研究面相的人士也大都相信,一个人如果能够多存善念,多行善事,则此人的眼眶泪堂处往往会出现阴骘纹,可以使人化险为夷,趋吉避凶。此外手掌上的生命线也会产生变化,例如生命线原为断裂的,结果会生出细线加以连接,或旁边出现细线为之保护,或出现四方纹,象征其只是有惊无险,这些都是为善的结果。(见飞云山人著:“向命运挑战”一书,页五一及六二)。因此要想改变或扭转自己的命运,诸恶莫作,勤种善因,可能就是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由一个人平日的作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来正确的推论此人的未来,甚至其后代是好是坏或成败优劣,因此佛家曾言:“欲知前世因,令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句话实在具有相当的道理在。职是之故,轻信“宿命论”,任凭命运的摆布是十分错误的,盲目听从江湖术士的信口开河或“花钱改运”的伎俩更是一种愚昧的行为,因此邵康节曾言:“有人来问卜,如何是祸福,我亏人是祸,人亏我是福。”“算什么命,问什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甚速。”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积极行善,对社会众生作有益的贡献,却只是一味想使用其他的手段(例如杀害生灵,用大鱼大肉来从事祭拜,或燃放大量的鞭炮,或焚烧大量的冥纸等等)来祈求福报,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妄想,试问不种善因(而只想讨好公正无私的上苍或神明)则将来怎能获得各种善报呢?事实上这类活动不仅浪费…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