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财物,而且可能无形中造下杀生的罪孽及其他的业障。此外,有人认为虔诚的,长时间的祈祷或念咒,有时也能产生某种的奇迹,或实现某一种愿望。事实上,这些祈求如东不以实际的行善或功德来配合,或事先许下一个有益社会人群或众生的愿望,承诺要改过行善,则结果也大都未能收到显著的效果,而且一旦祈求的愿望得到实现,事后如不信守诺言,则将来也往往都要遭受种种的恶报。由此可知,归根究底,还是行善事积善因,才是求得善报的根本有效之道。因此笔者认为,相信合理的因果现象,以培养“人定可以胜天”“行善足以改变命运”“行善愈多福报愈多”的观念,结果不仅可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改进许多“积非成是”的习俗,而且足以鼓舞人们产生无穷的希望,也足以激起努力奋发开拓未来的勇气和信心,这不是迷信,更不是林君所称的“弱者消极的自我安慰而已。”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曾经表示:“如果真有一个上帝,而我们不知道或不承认,则将来死后不知道要吃多大的亏。”同样的,笔者认为:如果有人坚持不承认因果现象的经验性、合理性、道德性和必要性,那么不仅自己将来要吃亏,自己的家庭、事业和后代会吃亏,而且我们的社会和秩序也不知道要继续吃多大的亏。
廿二、后言
末了,笔者想起几则趣事,有人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什么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他回答说:“如果A是代表成功,那么它的公式便是A=X十Y十Z,其中X代表努力工作,Y代表娱乐,”“那么Z呢?”“就是紧闭你的嘴巴。”笔者认为Z最好能够改为“多做善事”,因为多做善事的结果不仅可以获得真正的快乐,而且更可以帮助一个人获得成功。
另一则趣事乃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鸟巢禅师做人的方法,禅师答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两句话虽三岁小儿也晓得。”因此对此回答深感失望。这时禅师又告诫他:“三岁小儿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听后深受感动,再也不敢轻视禅师的话。因为知识再好,道理再宝贵,如果只是“坐而言”,便永远无法发挥它的作用;反之,如果能够“起而行”,努力加以实践,则日积月累,将来必有相当的收获。最后,笔者想引用几句名言来与读者共相勉励。
⊙“我深信现今时尚以科学理论来解释人类生命的所谓公理,则不单只是完全的错误,而且这种看法应该受到指谪。”(爱因斯坦)
⊙“玉露虽甘,难救无根之草;佛法虽大,难渡无缘之人。”
⊙“为行善而行善的人,虽不求取歌颂,也不求取报偿,但两者终将来临。”(罗威尔)
(附录一)多行善事多得善果—黄明德
世上不可思议的事很多,只是你没有察觉,也没发现而已,我因为读了云鹤教授著作的“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一书,而学著布施行善,竟意外地发觉世间事物确有不可思议的因果关系。因而想藉贵刊的一角,把我亲身经验到的实际情形写出,也希望读者共同来行善,所谓“多行善事多得善果”。
我是一个工人,今年初,不知何因时常生病,为此特至台中荣总医院(劳保)医治,无意中在候诊室书架上,看到封面印刷精美的×××杂志,吸引了我前去取阅,约半小时的浏览翻阅中发现,不但封面彩色且内容丰富精彩,为其他同类善书所不能及。回家后经函该社索阅,至后每期均接到该刊,无形中心灵得到不少寄托。
上月再至台中荣总看病,又看到了一本封面一只猫放出一只老鼠“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一书,再次吸引了我去取阅,此书不但提醒了我,更改变了我的人生观。过去一直不信“因果报应”,最近因一连串的无明怪病困扰著我,使我觉得是否需要行善?一直耿耿于怀。为求消除病痛,抱著半信半疑试试看的心理,特别至台中××堂拜拜,祈求保佑身体健康,并且就近至×××杂志社,以隐名氏名义捐了五百元助印善书。不知是巧合或是冥冥中神明在助我——给我一个信心?我这无明病痛竟渐渐好了。
最奇怪的是,有一天老板叫我开车到台中邮局寄货,当时因车子太多,无处可停,又急著要下货,便随便把车子停下,当我把货搬至柜台正准备办手续的时候,忽然好像耳边有人跟我说话——叫我赶快把车子开走,另找地方停好再返回邮局,没想到当我办好手续出来,正有一辆吊车在拖吊停在我刚开走地方的车子,看到此景,让我感到惊讶万分,要是刚才没把车子开走,这下吊车吊的是我老板的车子,当无疑问。这样一来可非破财不可了。难道说这也是神明在暗中保佑我,避开了此次的受罚?真是不可思议。
十月初因事路过×××杂志社,再以隐名氏捐助该社善心会壹千元,当时并没想祈求什么,只希望合家平安。但说也奇怪,半年前,内人因为贴补家用,每晚至夜市场做小生意,可能是社会不景气影响,生意并不很顺利,有时甚至无利润可言。可是这几天生意竟渐渐较好,内人正为此笑逐颜开,我心里在想,这可能是行善布施所得的因果吧!
本文原载“灵仙宗”第十六期
(附录二)两件值得深思的奇事—陈侃
看了云鹤教授所著“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之后,我想我家所遇到的两件奇事,也应该把它写出来。因为这样或许能够加强人们行善济世的信念,对社会发生一点点良性的影响。
第一件奇事发生于民国四十一年的三、四月,那时候我在高雄某机关任职。有一天晚上,一位曾任新闻记者的失业朋友,和他的太太到我的宿舍来,言谈间说起目前的生活极为窘困,已至无米下锅的地步。我听了很难过,说了些安慰的话以后,便把平日节存的五十斤米条送给他们领用。不久,我转到台南某机关任职。过了两个月左右,为了某事心情不好,把职务辞掉,到潮州镇投靠我父亲,一面另找新的工作。那时候我在南部熟人很多,原以为找事不难,想不到竟找了很久找不到,也成了个失业者!而我父亲的薪俸本来就微薄,只够维持他那里几口人的生活,这回增加我和妻儿四个人消费后,很快就弄到山穷水尽的境地。有一天早晨,最后一点米也吃完了,没有钱可再买,一家八口顿然陷入困境!过了中午,全家空著肚子苦思焦虑,还是想不出甚么办法。因为可借的人都借过了,没有脸再借;能当、能卖的衣物也都当了卖了,再也找不出可变卖或典当的东西!大约到了傍晚,正当一家人坐困愁城的时候,某米店的人送来一袋白米。我问是谁送的,他不说,只说有人买来送给我们。由于来路不明,心里有点疑惧,又怕米店送错,吃了赔不起,所以我父亲不敢收,我也不敢收。后来他一再表示没送错,硬要我们收,只好收下,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一来,全家人像枯木逢春,都得救了!可是,这袋米究竟是谁送的呢?高雄那位失业的朋友依旧失业,而且不知道我此刻的地址,当然不是他送的。那么这“为善不欲人知”的好心人到底是谁呢?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
各位朋友,你想想,这会不会是往日所种的善因得来的善果?如果是,那么帮助别人不就等于帮助自己吗?人人帮助别人,岂不是人人都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第二件奇事发生于民国四十七年,那年花莲发生一次大台风,很多房屋被吹倒。那时候我父亲在省立花莲中学教书,住在一栋日式木造旧宿舍。当台风来袭那天,我父亲、继母、三个弟弟、两个妹妹、以及我的大女儿,总共八个人,都躲在屋里。入夜时,风力大增,不多久,我父亲见墙上一块白灰掉落,知道房子快倒,情势危急,立即带著一家大小往外冲,想到外面避难。不料人还没走出大门,忽然轰的一声巨响,房子倒了,屋顶塌了下来!照常理说,这一倒,八个人至少要损伤几个。可是不然,我父亲刚好走到一堵短墙边,一根梁柱由头顶上掉下来,却被水泥墙挡住,且折成两截,他正好在折断处下面的三角空间,得以安然无恙。我三弟被一阵猛风吹倒,一根木柱压在他腰背上,待强风稍弱几个学生赶来救人,把木柱扶起,也平安无事。至于其他六个人,恰好在屋瓦下大小木条交错的空隙处,全都无所损伤!当房屋倒塌前后这段时间,屋外狂风怒吼,瓦石铁片纷飞,一家人躲在破屋下,俨如藏身防空洞中,反而更为安全。
朋友们,你想想,这是偶然的巧事,还是一种善果?倘若是善果,那么善因是甚么呢?我曾想过,我父亲平日教学生“日行一善”,一般小善事必做了不少。我幼承庭训,自然也见机行善。不过这类事,别人做得比我们多、比我们好,我们财力和能力微薄,贡献不大,应不至于有那么大的福报,比较可以一提的,该是几件救人的事吧?我父亲在台北县文山中学任教时,曾几次带著学生在新店碧潭救起几个翻船溺水的游客。(民国五十三年,又曾带领花莲中学学生,在鲤鱼潭营救两个翻船游客);民国卅六年我在凤山任职时,也曾在柴头埤救起一个自杀的人。此外,曾协助他人在深潭营救一个溺水的小孩,虽然没有救活,尸体却寻找上来。这些事,本来不应该提出来说,为了寻究善因不得不说,请勿见笑。
如果上述风灾全家人得保平安,是曾经救过别人所得的善果,那么家父年愈八十还安健如中年人,也必是“天报以福”吧!
看来这世上真的存在著因果的“自然法”,活在世上的人,都应该好好守“法”,自求多福才对。
本文原载“灵仙宗”第十八期 七四年一月一日出版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