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與科學
智行居士著
一、引子(也就是破題)
二、佛法對自然科學之重大貢獻舉例
叁、宇宙之構成
四、佛法與思惟科學
結束語
(本講稿作者爲核子物理專家,退休後研究佛法)
向釋迦牟尼佛 合十敬禮
向諸山長老、各位大德、各位善士、各位善信合十敬禮
諸山長老、各位大德、各位善士、各位善信:
能參加這個莊嚴的法會,真是一個殊勝的因緣。我來參加這個法會的目的,是來聆聽諸山長老的開示接受各位大德的教誨並與各位同修一起研討、交流學習佛法的心得體會。但是,周居士通知我來參加這一法會時,要求我也講一講,並且出了個題目。
幾十年來,我是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但是,對于科學,我懂得的確實太少,太淺薄。而對于佛法,我更是在退休之後才逐步開始學習的。至于皈依佛門,作爲一個佛弟子,日子就更短了。的確,我沒有資格,也沒有條件在這裏講。今天,我謹作一個引玉之磚,我把學習佛法的點滴心得體會向各位做個彙報,不當之處,請多批評。
一、引子(也就是破題)
我認爲:佛法不是科學,佛法也是科學。
這要從科學與佛法本身來研究一下。
首先,科學是什麼?
根據辭典的解說,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思惟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人們常說,這件事情是科學的,或說,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其含義也就是,這件事情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是正確的;或者,這種方法不符合客觀規律,是不正確的。
再說,佛法是什麼?
佛法是佛的教法,是讓人們覺悟宇宙、人生之大法。
本來,佛教以佛所說爲教,佛弟子所說爲宗,宗爲教的分派,合稱宗教。而到了現代,所謂宗教是泛指對神道的信仰。
既然,佛法已經成爲宗教,而且是當今世界上叁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之一。在人們心目中,佛教已經僅僅是燒香拜佛,作揖磕頭,燒紙放鞭炮,求佛菩薩保佑發財,保佑身體健康、保佑生個胖娃娃……
從這個意義上講,佛法當然不是科學。
第二步,我們從科學與佛法研究之物件,研究時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對結果的判定、講究上來分析一下。
一般來說,科學研究的物件是客體,說白了就是“我研究你”。科學研究的方法是外求,也就是它要使用儀器、工具,例如要研究細菌,就要用放大鏡、顯微鏡;要研究天文、研究星星,就要使用望遠鏡、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在地面上看不清楚就把望遠鏡裝到衛星上,如此等等;科學對研究的目標、結果、講求實證。
再來看看佛法,佛法研究的物件是主體是自我,說白了就是“我研究我”;佛法研究的方法是內求,也就是不需外界的儀器,設備,僅僅是依靠自己的身心,佛法雖有八萬四千法門,歸根結底,存乎一心;佛法對研究的目標、結果,講求的也是實證。(信解行證)。
第叁,從佛法與科學所覆蓋的範圍來看。
所謂自然科學,一般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礦物……等等。所謂社會科學,是研究各種社會現象的科學。而社會是指由一定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整體。譬如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實質上,任何社會都是人群組成的,所以社會科學是研究人與人之間、人群與人群之間各種關系、各種現象的一門科學。它包括政治經濟學、法律學、曆史學、文藝學、美學、倫理道德……等。所謂思惟科學是研究在表像、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認識活動的科學,也就是研究人類應當怎樣認識主、客觀世界的科學。它通常包括了邏輯學、哲學……等。
好了,我們看看佛法。
佛法不僅具有極其豐富的社會科學、思惟科學;而且還具有極其豐富的自然科學。佛法不僅具科學所覆蓋的內容,而且在這叁方面均有極其突出的貢獻。
下面,我要講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佛法對自然科學的貢獻。
二、佛法對自然科學之重大貢獻舉例
佛法對自然科學有許多重大的貢獻。這裏我謹舉兩個例子:一個數學,一個天文學。
1、佛法對數學的貢獻。
所謂數學是指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它包括算術、代數、幾何、叁角、微積分等。我現在要說的是大約二千五百年前的事,那時候的數學還沒有現代這麼複雜、高深。就在那個數學還處在比較原始的時候,我佛如來開講了冪,講了無限次冪;講了大數,並爲大數定名。所謂冪,也就是乘方,它的一般表達形式是:
X↑n
X的n次冪,也就是一個大寫的X,在它的右肩上寫上一個小寫的n。念起來是“X的n次方”。如果二者均爲2,即是2的2次方,表示兩個2相乘,結果是4。也就是“2的2次方等于2乘2等于4”。
佛給我們講了冪,講了無限次冪。
佛還給我們講了大數,給大數定了名,而且告訴我們數大無限。
這件事情,現在講簡直小事一椿,初中生,甚至于高小學生都懂得。但是退回去二千五百年前,這簡直了不得。這是對世界數學的發展進步的一大貢獻。關于這個問題在《國際數學通史》這部書上寫得明明白白。也就是說,全世界公認釋迦牟尼佛對數學的重大貢獻。釋迦牟尼佛在國際數學的曆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這講這件事是有根據的,是寫在《華嚴經》上的。八十卷本《華嚴經》卷六十五第十一頁到第十二頁。上面寫道: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參到自在主童子面前……原文是:
“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于文殊師利童子所,修學書、數、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門。……我亦能知菩薩演算法,所謂一百洛叉(10萬)爲一俱胝(千萬或億),俱胝俱胝爲一阿庾多,阿庾多(音雨)阿庾多爲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爲一頻婆羅,頻婆羅頻婆羅爲一矜(音京)羯羅,廣說乃至優缽羅優缽羅爲一波頭摩,波頭摩波頭摩爲一僧祗,僧祗僧祗爲一趣,趣趣爲一喻,喻喻爲一無數,無數無數爲一無數轉。”
請各位看看,這是不是講無限次冪,是不是講了大數,並給大數定了名。
2、天文學
幾千年來,人們都認爲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月亮、太陽以及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圍繞著地球運行的。直到大約500年前,有一位科學家提出太陽中心說(即日心說),也就是說,太陽才是中心,而地球、月亮、星星都是圍繞太陽運行的。這一比較正確的說法竟遭到當時天主教會的反對,那位科學家(布魯諾)竟被教會活活燒死了。
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提出的空間宇宙構成的學說竟與今天最先進的天文學、宇宙構成學說是那樣的吻合,那樣相似。
佛陀不認爲地球、太陽是中心;佛陀認爲,宇宙本無中心、本無邊際。這個說法也出自《華嚴經》。
在《華嚴經》第一卷之前、華嚴處會之後,是法界安立圖。這裏先講了小世界——也就是我們的地球、月亮、太陽,接著提出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概念。也就是說一千個太陽系,算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謂之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謂之一個大千世界,並且畫出了圖形,還特別說明了圖形是平面的,實際上是立體的。
接下去講無量數的大千世界構成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無量數的世界種構成華藏莊嚴世界海。
再接下去,佛陀講了,若以華藏莊嚴世界海爲中心,在它的八方上下可以標出十個世界海,它們都與華藏世界海相等,並且指出:“廣說者不可窮盡。”
而且在《華嚴經》第八、第九、第十叁卷,即華藏世界品更是專門、詳盡地給我們講述了無限宇宙之構成。
各位同修、各位朋友,在二十世紀快要結束的今天,天文學界的科學家們使用了那麼多先進的天文望遠鏡才看到的宇宙空間,而我佛如來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看到了,並且講得那樣具體,那樣清楚。難道這也是封建迷信嗎?這能用一般的“宗教”二字所能說明的嗎?
謹就以上二例,完全可以證明佛陀是非常偉大的數學家、非常偉大的天文學家。在佛教的經典裏有高級的數學、高級的天文學,有豐富的自然科學。
當我讀經讀到這些地方的時候,對于世尊我是由衷地敬仰、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是明明白白的正信,哪兒有一點迷信的影子呢?!
爲了進一步說明這一點,下面我們就講一講現代科學技術發現之宇宙構成。
叁、宇宙之構成
先講宏觀,後講微觀。現在講宏觀宇宙。
在秋天晴朗的夜空,天上有一條銀河,這就是我們居住的銀河系。概括天文學家多年的觀測研究,確認在銀河系中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恒星有一千億顆之多。太陽在這一千億顆恒星組成的銀河系中,僅僅是個小兄弟罷了。許多恒星都比太陽大。有的大幾百倍到一萬倍;有的更大到幾萬倍甚至幾百萬倍……。
當然也有比太陽小的恒星,例如白矮星,只有我們地球的幾十分之一大,但是它們仍然是恒星,它不像地球是行星,本身不發光,要圍繞太陽——恒星——旋轉;它們自己發熱發光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人們基本上察覺不到這種旋轉,所以稱之爲恒星。所謂矮,是指它們體積小;所謂白,是說它們亮。白矮星雖然小,但是它上面的物質卻很重。1個立方厘米的物質,相當于小手指尖那麼大,如果是水,它重一克;如果是黃金,它重十九點叁克。而一個立方厘米白矮星物質竟有幾十千克,幾噸,甚至上千噸。
更爲奇妙的是1967年以後才發現的中子星,幾十年來發現了叁百多顆,它們是恒星,但是特別小,它們的直徑大約廿千米(公裏)左右。中子星上的物質更重得出奇,一塊小指頭尖那樣大的東西,用一萬艘萬噸輪船都拖不動。
在廣闊的宇宙空間,在銀河…
《佛法與科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