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頂文句》摘要卷第七▪P4

  ..續本文上一頁乃是密诠心要故也。幽溪雲:古人稱此,謂之十種咒心。此說非也。須知事雖有十,心惟一種。但此一心,而有叁義:體無對待曰大,即如來藏妙明心元如實空不空義。相絕塵染曰白,即如來藏本妙圓心如實空義。用覆一切曰傘蓋,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如實不空義。若約義往釋。應雲,十方如來因如來藏咒心如實空義,得成實智菩提無上正遍知覺。因如來藏咒心如實不空義,得成方便菩提無上正遍知覺。因如來藏咒心如實空不空義,得成真性菩提無上正遍知覺。(此中雖錄幽溪文義,不無增損。藏性叁義,非是有叁如來藏也)

  醜叁總結

  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羅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恒沙劫,終不能盡。亦說此咒名如來頂。

  心性妙理,不可窮盡。所以密诠功德,亦稱性而不可盡也。亦說此咒名如來頂者,即是大佛頂叁德秘藏故。

  子二明因人滅惡生善功德叁:初略明。二廣顯。叁結勸。醜初中二:初明不持之失。二明能持之得。寅今初

  汝等有學,(指未斷見思有學大衆)未盡輪回。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寅二明能持之得

  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衆生,隨國所生桦皮貝葉紙素白氈。書寫此咒,貯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此必全書五會神咒。不可單書六字咒名也。

  醜二廣顯二:初總標。二別示。寅今初

  阿難:我今爲汝更說此咒,救護世間,得大無畏。成就衆生,出世間智。

  寅二別示八:初能滅諸難。二菩薩加持。叁不墮惡道。四同佛功德。五能淨業障。六能消夙業。七能滿衆願。八能護國界。卯今初

  若我滅後,末世衆生,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誦持衆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天龍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惡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詛厭蠱毒藥,金毒銀毒,草木蟲蛇,萬物毒氣,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一切惡星,並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並其眷屬,皆領深恩,常加守護。

  此咒既是密诠叁德秘藏。則誦持者,固已全具秘藏威神。何難不滅,何毒不消。以彼諸難諸毒,亦全攬秘藏爲體,不應以秘藏而毒秘藏故也。皆領深恩者,溫陵所謂誦咒利彼故。

  卯二菩薩加持

  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衆而爲眷屬,晝夜隨侍。設有衆生,于散亂心,非叁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

  菩薩精心,與行人精心,元非二體。今以決定菩提心持此神咒,則與金剛藏王心精通脗(吻合),當處湛然。故此菩薩,能于同體心性之中,陰默迅速開發彼(持咒者)神識也。

  卯叁不墮惡道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刹,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鸠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

  第一劫,指今發心持咒之初時也。後身者,指于最後成佛之一身也。

  卯四同佛功德

  此諸衆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熏修,永無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十方如來所修功德,本欲普施一切衆生。由衆生不達同體法性,所以不能領受。今持此咒,則知諸佛是衆生心內諸佛,衆生是諸佛心內衆生。故得叁無差別,如惡叉聚,同處熏修也。

  卯五能淨業障

  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于未受(持此咒之)時。(今)持咒之後.,(誓不複犯,則從前)衆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縱(令往時曾)經飲酒食啖五辛,種種不淨,(今持咒後)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爲過。設著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亳發。

  問曰:經雲,設犯禁戒于未受時。持咒之後,衆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今末世行人,于戒設有毀犯。爲須先作法忏,後持此咒,方能滅罪?爲是不須作法,但一心持咒,即能滅罪悟無生耶!又或理觀未明,但持事咒,亦能滅罪。或須解行並進,然後能滅罪障悟無生耶!答曰:經雲持咒之後衆罪悉滅者,不惟爲顯神咒威力。正以此咒,即是密诠心性,故名之爲咒心。倘覆罪而不作法,既非直心直言,那(怎能)與神咒體合,其不能速除罪障明矣。至于誠心發露,後不更造。專持此咒,誓無廢缺。無論解與不解,皆有大益。解則堪與阿難並驅。不解亦堪與登伽同列。或有不作法而但持咒者,須知更爲叁例:一者本無清淨師僧可向作法,故止向像前發露,此與作法同功。二者有可向作法處,而懷愧不忏,但能永斷相續(指惡行),此則稍稍滅罪,決不能悟無生。叁者雖知持咒,仍犯前愆(過),則厥罪不滅,但有遠益而已。

  卯六能除夙業

  阿難:若有衆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忏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或)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卯七能滿衆願

  複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般怛羅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複如是。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

  卯八能護國界

  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疠。或複刀兵,賊難鬥诤,兼余一切厄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或脫阇上(即幢)。令其國土所有衆生,(此雲可供養處,即塔)。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阿難:在在處處國土衆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谷(榖)豐殷,兆庶(猶言萬民)安樂。亦複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災障不起,人無橫夭。杻械枷鎖,不著其身。晝夜安眠,常無惡夢。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爲上首,複有八大惡星以爲其主。作種種形,出現世時,能生衆生種種災異。有此咒地,悉皆銷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支提,此雲可供養處。脫阇,此翻爲幢。二十八大惡星,不必即指二十八宿。大集經中,明言二十八宿,皆是菩薩示現,爲護世間,不應名爲惡星也。

  醜叁結勸

  是故如來宣示此咒,于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叁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隱。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汝及衆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于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爲妄語。

  欲求感應,須具四法:一須依我壇場,二須如法持戒,叁須師僧清淨,四須不生疑悔。四法有缺,而謂如來妄語,其可乎哉。

  壬叁護法述願二。初八部衆。二菩薩衆。癸今初

  說是語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爾時梵王,並天帝釋,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複有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刹王,富單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頻那夜迦,諸大鬼王,及諸鬼帥。亦于佛前合掌頂禮。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複有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並電伯等,年歲巡官,諸星眷屬。亦于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複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神,水陸空行,萬物精祇,並風神王,無色界天,于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

  八部外護,不出二世間主。金剛梵釋四王鬼帥等,即是衆生世間。日月天子乃至風神王等,即是器世間王。無色界天,亦屬衆生世間。但權教中,尚無聽法之事,況能護法。今是圓極法門,故能令彼稱性發願也。

  癸二菩薩衆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叁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馀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衆,常當隨從侍衛此人。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禅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求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殒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此爲內護,即是正覺世間主也。久成菩提,則叁覺已圓,更無馀惑。不取涅槃,則同流九界,不複更滅。諸大菩薩果後行因,大悲大願,類皆若此。寶杵殒碎魔首者,摧邪顯正,法應爾故。

  從第四卷請入華屋至此。是第二大科。示不生滅爲本修因妙叁觀門竟。

  乙叁明正助行所成伏斷圓叁德位叁:初申請。二贊許。叁正說。丙今初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爲多聞,于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

《《佛頂文句》摘要卷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